遗产数据库
唐兀公碑
摘要: Ⅳ-33.唐兀公碑.元.河南省濮阳县.石窟寺及石刻..第六批
Ⅳ-33.唐兀公碑.元.河南省濮阳县.石窟寺及石刻..第六批
唐兀公碑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柳屯镇杨什八郎村南,是元代重要的文物遗存。以下是关于唐兀公碑的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全称: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
立碑时间: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年)。
碑体特征:碑身为方体,通高3.2米,宽0.7米,上端每面浮雕斗拱三垛,碑首为盝顶,碑座为仰莲座,造型奇特,隽秀雅致。
碑文内容:碑文为魏体,四面书写,由大学士潘迪撰文并书丹。碑文记述了唐兀氏家族自始祖唐兀台至唐兀闾马、达海、崇喜等历代情况,包括家族的迁徙、定居、为官经历以及与汉族的融合过程。
历史背景
唐兀公碑是为纪念唐兀氏家族的迁衍始祖唐兀闾马而立。唐兀氏家族原为西夏党项人,始祖唐兀台世居宁夏贺兰山。西夏灭亡后,唐兀台归附蒙古,随蒙古军队南征北战,立下军功。其子唐兀闾马在元朝初期带军籍到濮阳做地方官,开荒垦田,开办义学,深受人民爱戴。后来,唐兀氏家族逐渐融入汉族,改姓杨。
民族融合的实证:唐兀公碑详细记录了唐兀氏家族从党项族到逐渐汉化的过程,是研究元代蒙汉融合的重要实物见证。
历史研究价值:碑文不仅记录了唐兀氏家族的历史,还附带记述了当时其他少数民族的情况,对研究元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书法艺术价值:碑文采用魏碑体,字体苍劲有力,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保护情况
唐兀公碑曾多次经历战乱和运动,但始终得到杨氏族人的精心守护。1986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