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杨富学 赵天英 | 从朝贡和榷场贸易看西夏物产
摘要:西夏地处西北,物产相对匮乏,传世史书直接记载不多。西夏与宋、辽、金等通贡与榷场贸易活动频繁,从史书零星所记西夏朝贡及榷场贸易之物品,结合黑水城等地出土的文献,尤其是西夏与金榷场贸易文书、《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不难窥见西夏物产之大致种类,既有畜牧业产品,也有手工业产品,其中不乏土特产,尽管其贸易量不大,但因是他国稀缺之物而倍受青睐。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夏对外贸易的物品中,有许多是舶来品。西夏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本国物产难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故而需要外来物品作为补充。西夏以扼控丝绸之路的地理之便,较易得到来自西亚、中亚诸地的物产,转往内地,以获其利。西夏与宋、辽、金等周边政权的经济交往颇为频繁,既促进了西夏本国经济的发展,使其多元化,同时也对周边民族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西夏;贸易史;民族关系;历史
一、问题的提出
西夏是党项羌族以宁夏平原为中心建立的民族政权,先与辽、北宋对峙,又与金、南宋颉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由于各种原因,元人在纂修辽、宋、金三史时,没有为西夏写出一部分量同样足观的纪传体专史,只在三史的《外国传》中以少许篇幅专载西夏史事,致使西夏史料大量亡佚,给西夏历史文化的研究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即使在极有限的篇幅中,记载的也主要集中于西夏的政治与军事,经济方面内容极稀,惟只言片语而已,更不用说西夏的物产了。
西夏居地降雨稀少,地面多生牧草,故其民长期以游牧为主,农业不发达。《旧唐书》卷198《党项传》言其“不知稼穑,土无五谷”。唐人沈亚之谓:
夏之属土广长几千里,皆流沙,属民皆杂虏。虏之多者曰党项,相聚为落于野曰部落。其所业无农桑,事畜马、牛、羊、橐驼。[1]
及至宋代,西夏崛起而吞并河西走廊等地,境内农业居民人口增多,农业生产得到一定发展,物产逐步得以丰富。《辽史》卷115《西夏外纪》云:
土产大麦、荜豆、青稞、杨子、古子蔓、咸地蓬实、苁蓉苗、小芜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