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空谷流响: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第444期)
原作者: 深圳南山博物馆,大足石刻研究院 |
来自: 石刻文献研究信息 |
发布时间:2021-11-15 15:10 |
查看: 1074 | 发布者: 呆桃Daytoy |
摘要: 转自 文物出版社读者服务部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原址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俗话说,北有敦煌,南有大足。大足石刻是西南地区佛像石窟艺术精华、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公元3世纪左右,源自古印度的石窟艺术,翻越苍山大漠,沿着商旅古道,循着驼铃之声,经西域传入中 ...

转自 文物出版社读者服务部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原址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大足石刻是西南地区佛像石窟艺术精华、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公元3世纪左右,源自古印度的石窟艺术,翻越苍山大漠,沿着商旅古道,循着驼铃之声,经西域传入中国,并在北丝绸之路和黄河流域历经了北魏灿烂、隋唐辉煌,产生了诸如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石窟这些伟大遗迹。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造像5万余尊,迄今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点多达75处。1999年, 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窟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8月8号,在深圳市南山博物馆举办的“空谷流响——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特展正式收官。此次展览是大足石刻自开放以来第二次走进深圳。通过80余件(套)展品,集中呈现大足石刻独特的美学内涵、精湛的雕刻工艺,以及先进的文保成果。大足石刻,中国石窟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世界石窟艺术的最后一座丰碑。它延承千年的石窟艺术脉络,用铁凿书写的语言,创新突破宗教仪轨和表现形式,开辟了石窟艺术的新天地,成为继阿旃陀、巴米扬、敦煌、云冈、龙门之后世界石窟艺术的收官之作。它包容儒、释、道,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思想汇融在石像和铭文之中,彰显了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并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生活气息,成为最具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典范。梁思成说:极逸宕之美,佛像至此,可谓已入魔道矣。此次展览,大足石刻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释迦牟尼佛、观音像和香炉悉数亮相。此书为同展图录。第三单元: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窟和大钟寺造像——三教融合的石刻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