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保护建筑试验段荣获2016WA中国建筑奖-设计实验奖!

摘要: CHCC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2016WA中国建筑奖隆重揭晓,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设计的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保护建筑试验段工程被评为WA设计实验奖优胜奖。这也是CHCC建筑设计团队继盛德堂遗址展庭项目之后,第2次荣获中国建筑奖的殊荣。评委评语“ 千佛崖摩崖造像保护建筑是当代建筑谨慎地与现存景观建立开放对话的范例。作为建筑核心特征的瓦幕体系具有半透明的肌理,带来了一种复杂的通透性,并 ...

CHCC 清源文化遗产 微信号 mobiheritage

2016WA中国建筑奖隆重揭晓,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设计的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保护建筑试验段工程被评为WA设计实验奖优胜奖。这也是CHCC建筑设计团队继盛德堂遗址展庭项目之后,第2次荣获中国建筑奖的殊荣。


评委评语

千佛崖摩崖造像保护建筑是当代建筑谨慎地与现存景观建立开放对话的范例。作为建筑核心特征的瓦幕体系具有半透明的肌理,带来了一种复杂的通透性,并为游客创造了全新的体验。传统与现代熔于一炉,形成了可资后世借鉴的试验设计过程。


主创建筑师感言

在项目团队中除了我们,其实还包括几位提供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的伙伴,一群坚持不懈的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者,以及许多思维开放、勇于探索的专家。在不断的交流和切磋中碰撞,终于促成了这样一次尝试:以现代建筑设计的逻辑,综合物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诸多因素,提出遗产保护问题的建筑解决之道。

▲主创建筑师:崔光海

设计团队:安心默、马智刚、李京、汪静、揭小凤(顺时针排序)

▲监测团队:安程、吕宁、张荣、王麒(顺时针排序)


项目介绍


四川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开凿于1700年前,由于长期遭受风雨、西晒等自然力的侵害,千佛崖摩崖造像和赋存岩体风化病害严重。

自2009年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启动了整体保护设施的设计工作,整个方案设计共历时4年。

 

项目进行过程中,团队邀请清华大学的遗产地环境监测工作者加入项目,在千佛崖采集了大量环境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成果与计算机模拟手段结合,力图对保护设施设计提供更丰富的数据背景与科学支撑。

图/窟龛内部的表面温度红外照片

图/窟龛区域风环境模拟

图/千佛崖监测实验室

在此基础上,设计团队选择距嘉陵江面36m高的崖壁上的23个窟龛作为试验段。

图/试验段选址

整个设计采用了半封闭式的表皮模式,为石窟提供能呼吸的“皮肤”,通过合理的结构与构造设计,确保保护设施在为摩崖造像遮风挡雨的同时,仍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能,以不剧烈改变摩崖造像所在环境的方式阻止相关危害因素的影响。

图/建成照片

图/建筑西立面

图/在保护建筑室内仰望瓦幕墙表皮

考虑到千佛崖窟龛细小密集的特征,保护设施采用轻质的钢结构悬臂体系获得结构稳定性,与崖体完全脱开,不碰触摩崖造像本体,以实现文物保护措施“可逆”和“最小干预”的原则。

图/建筑剖面图

瓦是川北常用建筑材料,色彩与崖壁相近,瓦面在当地的气候环境下会生出青苔,使建筑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并具备生长的意味。

图/屋面构造详图

到目前为止,监测数据表明这座建筑有效地保护了石窟,同时它也为观赏者提供了更多的角度,建筑本身也成为了一处有趣的景观。

图/建成照片,五季摄

图/建成照片,五季摄

图/建成照片,五季摄


项目名称: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保护建筑试验段设计方案
起止时间:2012-2015
项目委托方:广元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
项目承担方: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建筑面积:410m2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