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江汉考古》2023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目录
5 深圳市西丽库区考古调查简报
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7 深圳市南山区长岭皮河谷考古调查简报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南方科技大学文化文博中心
24 安徽庐江丁家畈遗址西周墓葬简报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32 湖北钟祥肖家冲墓地M8、M9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荆门市博物馆 钟祥市博物馆
41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时代文化初探——以近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新发现为例
李京亚 宋国定 赵静芳
49 深圳大沙河上游的商时期遗存与屋背岭文化
胡玙璠 吴健聪 唐际根
56 东龙山遗址商代遗存分期与年代的再认识及相关问题
祁翔 赵丛苍
67 中商时期南方地区文化格局的转变
孙卓
78 从青铜器年代看“京”的变迁
张礼艳 吕蔷
86 东周画像铜器射礼场景研究——兼论射礼画像的视觉转化与构图技法
王传明
96 鄂州神兽纹铜镜浅析
吴相汉
101 云贵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农业进程探究——以植物考古材料为中心
郜媛媛
110 战国楚简词义训诂六则
吴祺
115 临潼新丰战国秦汉墓出土印章补释
李鹏辉
120 试论葬俗在考古学文化族属研究中的指示意义
梁云 安婷宇
131 多元的复杂化,一体的中原化——读《吴越之迹:江南地区早期国家形态变迁》
赵东升
137 墨子献楚惠王书质疑
黄尚明
139 纪念李学勤先生90诞辰学术座谈会综述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141 《江汉考古》2023年第1~6期总目索引
摘要
●考古发现
深圳市西丽库区考古调查简报
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摘要:西丽水库位于深圳市西北部,四周被低山丘陵环绕,北部有白芒河、麻磡河和大磡河三条河形成的冲积台地,南部为大沙河出口。2006年和2019年两次全面的田野考古调查共发现29处先秦时期遗址。这些遗址大多分布于北部的冲积台地,少数位于海拔较高的丘陵坡地。根据采集遗物特征,大体可将这批遗址(遗存)分为四类,即咸头岭文化时期遗存、夏末至商末时期遗存、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遗存及战国时期遗存。
关键词:深圳;西丽水库;先秦遗址
深圳市南山区长岭皮河谷考古调查简报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南方科技大学文化文博中心
摘要:长岭皮河为深圳市大沙河支流,河流与两岸丘陵形成一个有较多谷地和低洼地的地理单位,面积约30平方千米。通过对河谷的多次考古田野调查及试掘,先后发现和确认了19处先秦遗址。这些遗址的年代大体可分为三类,即夏末至晚商阶段、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主体年代在战国时期下限或可至汉代初期。由各遗址的年代和分布情况可知,此区域在夏商之际至商周之际应为一个大型聚落群。
关键词:深圳;长岭皮河谷;先秦遗址
安徽庐江丁家畈遗址西周墓葬简报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要:丁家畈遗址位于安徽省庐江县万山镇丁家畈村东,由5个人工堆筑的高台组成。经发掘确认该遗址为一处西周时期大型聚落遗址,具备驻守、生产和交通运输等功能。其中团墩发掘的8座西周时期墓葬,与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中期竖穴土坑墓的墓葬形制、器物组合和陶器特征基本一致,应属西周时期周人墓葬。这一发现表明遗址可能与中原王朝经略“南土”,维护南北交通“金道锡行”设置的军事、政治、交通据点有关。
关键词:安徽庐江;丁家畈遗址;周人墓葬;金道锡行
湖北钟祥肖家冲墓地M8、M9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荆门市博物馆
钟祥市博物馆
摘要:2022年9~12月,为配合沪渝蓉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肖家冲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东周墓葬125座。M8、M9是此次发掘中收获较大的两座墓葬,为战国晚期同茔异穴夫妇合葬墓。根据墓葬规模和随葬品多寡,推测M8墓主身份为士一级贵族。两墓对研究战国晚期楚国墓葬制度、楚国与吴越地区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肖家冲墓地;楚墓;战国晚期
●考古研究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时代文化初探
——以近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新发现为例
李京亚 宋国定 赵静芳
摘要:近十余年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国内多家考古单位在丹江口库区抢救性发掘并报道了一批旧石器时代考古材料。本文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石制品属性进行分类统计和系统分析,发现从早更新世晚期较晚阶段至晚更新世晚期,该区域存在“砾石石器工业”“石片石器为主、砾石石器为辅工业” “砾石石器为主、石片石器为辅工业”和“石片石器工业”四类遗存,并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人群的迁徙与文化的交流。通过对该区域旧石器文化的分析和比较,对了解南方旧石器文化的发展演变、探讨南北方旧石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丹江口库区;旧石器时代;砾石石器工业;石片石器工业
深圳大沙河上游的商时期遗存与屋背岭文化
胡玙璠 吴健聪 唐际根
摘要:大沙河发源于深圳市西北的阳台山,由北向南注入深圳湾,其上游由多条河流及低山丘陵分割为西丽水库和长岭皮河谷两个地理单元。此区域内密集分布着48处先秦时期遗址,分别属于咸头岭文化时期、屋背岭文化时期、西周时期及东周时期。屋背岭文化的绝对年代为距今3800~3000年,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以小规模散点式分布的方式散布于河谷冲积台地或其周围的山腰边坡,分为屋背岭类型和村头类型。屋背岭类型陶器以罐、釜、豆为主,流行圜底器、凹底器和圈足器,纹饰常见几何印纹及其组合纹,以凹底罐、圜底釜、斜腹圈足碗、高柄浅腹豆、大口尊等为代表性器物。尽管屋背岭远处华南,但从一些器物中,仍然可见其与内地甚至中原地区的文化联系。
关键词:大沙河上游;屋背岭文化;聚落群
东龙山遗址商代遗存分期与年代的再认识及相关问题
祁翔 赵丛苍
摘要:东龙山遗址商代遗存为探讨商势力在关中东部及丹江上游的经略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遗存可分为四期五段。二里岗下层一期阶段,其文化面貌呈现一定过渡特征,或与商洛一带此前为二里头文化属域,被商人占据后文化特质形成相对滞后有关。这里作为商人战略要地兴盛于二里岗上层期,约于洹北花园庄早期明显衰败。其兴衰与商前期商文化中心区节奏相近,当密切联系于商王朝在西土势力扩张及资源获取而关联的交通网络、防御体系的构建和瓦解。而陕东南等地商后期沉寂所暗示的商人经略模式的改变,还需在更大时空范围中进行考察。
关键词:东龙山遗址;商代遗存;分期与年代;文化因素;经略模式
中商时期南方地区文化格局的转变
孙卓
摘要:通过梳理盘龙城及周邻南方地区发现的中商时期遗存,以盘龙城的废弃为标志,中商时期南方地区文化格局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中偏早以盘龙城为中心,南方地区显现出中原文化的强势影响,中原商王朝对南方地区青铜器等礼仪用器及相关活动可能有着直接控制。而晚于盘龙城,以庙台子、台家寺为代表,南方地区青铜器的生产和使用日益扩散、大型城市聚落消失,南方地区的上层贵族开始出现独立化趋势。中商时期南方地区文化格局转变背后,反映了这一时期商王朝对外经略方式的调整。
关键词:中商文化;盘龙城;庙台子;“将军盔”大口缸
从青铜器年代看“京”的变迁
张礼艳 吕蔷
摘要:从记载“京”和“”的青铜器年代变化来看,西周中期后段开始青铜器铭文中对其称呼方式从“京”变成“”,京的功能由周王频繁举行重要活动的政治、文教以及游乐的多功能中心转变成周王偶尔举行政治活动之处,西周晚期只是作为地名出现。西周中期后段至西周晚期提到“”的青铜器铭文内容不再出现周王习射、泛舟、渔猎等受周边水系、环境制约的活动,可能与京范围内水系、气候环境的变化有关。
关键词:京;西周;青铜器;年代
东周画像铜器射礼场景研究
——兼论射礼画像的视觉转化与构图技法
王传明
摘要:东周画像铜器的器表或内壁刻有许多人物画像并构成不同活动场景,射礼场景便是之一。古人将射礼分为四种,大射、宾射、燕射和乡射。对照先秦文献,不难发现这些铜器上的射礼画像并不完全相同,它们所呈现的是不同的射礼场景或同一射礼的不同阶段。此外,受限于器物的造型、尺寸、二维表面以及透视构图法的不成熟,画像并非对射礼场景的如实再现,而是经过视觉转化后的画面。
关键词:东周;画像铜器;射礼场景;视觉转化
鄂州神兽纹铜镜浅析
吴相汉
摘要:神兽纹铜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武昌地区(今湖北鄂州)最为流行的铜镜。本文以出土材料为主,结合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简要分析了鄂州神兽纹铜镜的源起、主要分类和特征、传播及对其他地区铜镜生产的影响等。鄂州神兽纹铜镜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生产状况,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意识和精神信仰。
关键词:神兽纹铜镜;鄂州;二神四兽;分类和特征;传播和影响
●科技考古
云贵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农业进程探究
——以植物考古材料为中心
郜媛媛
摘要:云贵地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多样性造就了先民多元的生业策略。本文系统梳理了目前云贵地区出土的植物考古材料,对区域内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农作物结构以及农业种植发展历程、区域特点等问题进行探究。现有材料表明,云贵地区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就经营稻粟混合型农业,随着青铜时代麦类作物的传入,滇西北、滇东等地开始流行稻粟麦混合型农业。除农作物外,野生植物资源在云贵地区先民的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探究云贵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多样化的植物资源利用策略,对理解西南地区早期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植物资源的选择既是先民对山地环境的适应与探索方式,也是区域间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
关键词:云贵地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植物考古;农业
●古文字研究
战国楚简词义训诂六则
吴祺
摘要:结合传世与出土文献,上博简《从政》甲篇简19“”当读为“狯”,乙篇简1“”当读为“欺诒/绐”,《三德》篇简5“利”当读为“履”;清华简《汤处于汤丘》篇简2“”当读为“顺”,简16“”当读为“滞”,《赵简子》篇简10“孚”当读为“浮”。
关键词:上博简;清华简;训诂
临潼新丰战国秦汉墓出土印章补释
李鹏辉
摘要:《临潼新丰战国秦汉墓葬考古发掘报告》公布战国秦汉印章多枚,刊布者对这些印章所做介绍和研究,尚有可商之处。兹在发掘报告基础上,补释“蕫徵”“宜(慎)” “被”“姚瞫” “上士”“芻幸置印”等印文,并加以训释。
关键词:印文;出土玺印;补释
●理论探索
试论葬俗在考古学文化族属研究中的指示意义
梁云 安婷宇
摘要:“考古学文化”本质上是对考古遗存的一种群体性分类,与古代族群有着复杂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葬俗来区分一个考古学文化内的不同族群,也可以通过葬俗的一致性来确认使用不同考古学文化的同一族群。考古学文化各方面要素与族属的关联性,葬俗最强,陶器次之,铜礼器又次之,武器、工具最弱,葬俗在考古学文化族属研究中有很强的指示意义。
关键词:考古学文化;族属研究;葬俗;指示意义
●书评
多元的复杂化,一体的中原化
——读《吴越之迹:江南地区早期国家形态变迁》
赵东升
摘要: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最终形成是区域社会复杂化和中原化进程协调统一的结果。所谓“中原化进程”是指青铜时代各区域文明逐步归于中原王朝统治的政治中原化进程,即随着中原王朝的经略,区域文明逐步接受中原文明的礼仪制度以规范本地的社会行为,从而最终融入中原王朝政治体制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各地的复杂化过程就没有多元,而没有中原王朝的建立和扩张就无一体,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关键词: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社会复杂化进程;政治中原化进程
联系我们
《江汉考古》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
双月刊
创刊于1980年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2014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015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16~2021年最受欢迎期刊
2022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主 编:方勤
编辑部主任:陈丽新
编 辑:许静思 段姝杉 高一致 马志亮 唐斑
发 行:李鹤飞
英文翻译:李涛
英文审校:郑威
编辑部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
邮政编码:430077
编辑部电话:027-86793389
电子信箱:jhkg2728@sina.com.cn
责编:江小瑗
审核:方 勤
陈丽新
——版权声明——
江汉考古(微信号:hbjhkg)发表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他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江汉考古”版权信息。诚挚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