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扁担会革命旧址

摘要: 扁担会革命旧址.1935年.信阳县.近现代文物.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扁担会革命旧址.1935年.信阳县.近现代文物.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扁担会革命旧址,又称鄂豫边省红军游击队诞生旧址,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邢集镇高堰村小石岭庄,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旧址。
历史背景
1935年,河南省委和鄂豫边工委遭到破坏后,合并成鄂豫边省委,书记张星江。省委决定在信阳、确山、桐柏、泌阳四县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同年9月,省委派周俊鸣来到这一带,联系当地老党员,建立起中共尖山支部。1936年1月4日,鄂豫边省委在汪心泰家中正式建立了红军游击队(亦称豫南游击队),当时游击队仅有7人、3支枪,其中一支还打不响,被称为“两根半枪”。此后,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到1936年底已发展到近200人,成为南方八省中坚持游击战争的14个革命根据地之一。

建筑结构
旧址是一处晚清时期的青砖布瓦四合院建筑,共有12间砖木结构房屋,座西朝东。建筑主体采用青砖砌筑,屋顶覆盖布瓦,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防雨功能。房屋为砖木结构,内部以木梁、木檩和木椽支撑屋顶,门窗也多为木质结构。院内地面铺设灰砖,四周设有院墙,前后门楼完整,保持了传统四合院的封闭性和私密性。解放后,旧址经过多次维修保护,基本保持了原貌。2014年,省文物局批准了信阳市的维修方案,对旧址进行了全面修缮,包括更换房瓦、梁、檩等部件,恢复院墙和门楼,并在院外修建了小型广场。

文化价值
扁担会革命旧址不仅是鄂豫边省红军游击队的诞生地,也是革命精神的重要象征。这里曾留下董必武、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旧址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环境下的奋斗历程,体现了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崇高的革命理想。
教育意义
如今,扁担会革命旧址已成为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旧址,人们可以深入了解革命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旧址还计划进一步修缮和开发,设立扁担会革命起义纪念馆,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信阳县,近现代文物,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关键词:近现代文物

关键词:新增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