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虎头寺石窟

摘要: 虎头寺石窟.北魏.宜阳县.石窟寺及石刻.新增.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虎头寺石窟.北魏.宜阳县.石窟寺及石刻.新增.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虎头寺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城东12.5公里苗村南虎头山脚下,因山崖形状似虎头而得名,寺也随山名而称虎头寺,石窟因寺而得名。以下是关于虎头寺石窟的详细介绍:

历史背景
虎头寺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北魏建都洛阳后,大兴佛教,当地百姓便在此因势就形开凿石窟,建造佛像。

结构布局
石窟分布:石窟依山势而凿,从东北向西南呈弧形分布,全长20余米,由一个洞窟和一面摩崖造像组成。
洞窟内部:洞窟面向西北,窟内平面略呈方形,穹窿顶,深和宽各约3米,共雕刻有7尊佛像。正中为主佛释迦牟尼,高1.8米,两侧分别竖立着阿难和迦叶两尊佛像,各高1.3米,右侧石壁上立有7尊菩萨,高1.23米,武士左侧又刻造2尊小菩萨,仅高35厘米。
摩崖造像:石窟南面有一高约10米、形如屋檐的石崖,崖壁上刻有大大小小的造像、浮雕等近千尊,现在能看清的有780尊。这些佛像有次序地集中排列在高5.6米、宽4.8米的面积之内,大部分佛像高12厘米,宽8厘米,左右排列整齐。

艺术特色
佛像风格:崖壁上的佛像形态敦厚,服饰均为汉式袍带装,其中大部分像龛旁刻有人名,可能是当时捐款资助凿刻石窟的人的名字。
原始涂色:摩崖造像中部分佛像还保留着朱红色的原始涂色,十分壮观。

文化价值
佛教文化:虎头寺石窟是北魏时期佛教文化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当时佛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雕刻艺术:石窟内的佛像雕刻精细,展现了北魏时期高超的雕刻技艺。据推测,龙门石窟的工匠们曾在虎头寺石窟“实习”,先行“练钻”,技艺合格后才参加龙门石窟的开凿。
保护现状
虎头寺石窟于1986年被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长日久、战乱灾荒、风雨侵袭等因素,寺院遭到严重破坏,仅存近千尊残佛和一天然石洞。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虎头寺石窟,北魏,宜阳县,石窟寺及石刻,新增,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关键词:北魏

关键词:宜阳县

关键词:石窟寺及石刻

关键词:新增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