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石佛滩摩崖造像

摘要: 石佛滩摩崖造像.唐.博爱县.石窟寺及石刻.新增.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佛滩摩崖造像.唐.博爱县.石窟寺及石刻.新增.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佛滩摩崖造像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城西北约9公里的太行山南麓山崖下,是隋唐时期的重要佛教艺术遗产。以下是关于石佛滩摩崖造像的详细介绍:

历史背景
开凿时间:石佛滩摩崖造像开凿于隋大业十一年至十二年(615-616年),初创时为隋朝皇家所封“同义寺”,唐代又开凿了一批佛龛。
地理位置与交通:造像位于丹河峡谷南端石佛滩峭壁上,丹河是古代由山西至河南的重要官道之一,北魏迁都洛阳时也曾由此道进入中原。

造像布局与特点
分布范围:造像分布在南北长约60米、高约20米的悬崖峭壁上,共有佛龛59个,造像78尊,题记10方。
造像分区:
一区:位于造像区北端,下部接近水面,共有5个佛龛,分上下两层,龛的形制和规格相同,均为长方形圆拱龛,浅浮雕尖拱形龛楣,上饰莲花三朵。
二区:在一区之南12.8米,共有50个佛龛,形制分为两种,一种是大龛,采用较多的装饰,另一种是小龛,形制比较简单。
三区:在崖壁最南端,与二区相距25.8米,现存4个佛龛,多有残缺。
造像题材:大部分龛内雕刻一佛二菩萨,少部分为一佛或一菩萨。佛像多身着通肩大衣,结跏趺坐在须弥座上。其中二区最下层一佛龛内的佛像雕刻较好,中部阿弥陀佛面部丰腴,神态慈祥,两侧胁侍菩萨身体微前倾,身上长帛飘动。

艺术价值
雕刻技艺:造像均为浅浮雕,最大者高1.10米、宽0.66米;最小者高0.24米、宽0.20米,龛像深度一般在0.04-0.18米之间。造像刀法细腻,线条流畅,展现了隋唐时期高超的雕刻技艺。
历史价值:石佛滩摩崖造像的样式和题材反映了南北朝至隋向唐代过渡的特征,对于研究河南隋唐佛教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保护状况
石佛滩摩崖造像在20世纪50年代末修建焦太铁路时曾被毁坏一批,现存佛龛59个,造像78尊。2006年5月,石佛滩摩崖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石佛滩摩崖造像,唐,博爱县,石窟寺及石刻,新增,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关键词:唐

关键词:博爱县

关键词:石窟寺及石刻

关键词:新增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