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大荒坡农民暴动十八烈士墓
摘要: 大荒坡农民暴动十八烈士墓.1928年.固始县马堽集乡曾营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荒坡农民暴动十八烈士墓.1928年.固始县马堽集乡曾营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荒坡农民暴动十八烈士墓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西南26公里的马岗乡曹营子村。墓冢坐东朝西,呈梯形,南北长24米,东西宽9米,高1.5米,墓园四周筑围埂为界。
1928年3月18日,在中共河南省委委员、豫东南特委书记汪厚之等领导下,固、商、潢三县党员、潢川七中的部分革命师生和当地农民武装百数人举行大荒坡农民暴动,攻打反动豪绅张秋石老巢张上寨,因情况不明和受“左”倾路线影响,暴动失败,汪厚之、范易、龚怡情、王老五等十八位同志被捕后在大荒坡英勇就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政府为纪念烈士不朽功绩,在掩埋烈士遗骨的地方兴建了该墓。
大荒坡农民暴动是河南境内党组织领导的最早的农民暴动之一,在当时党内“左”倾盲动主义倾向的影响下,虽然暴动没有成功,但却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播撒下武装斗争的革命火种,为后来党胜利地发动领导商南起义、杨山煤矿工人武装起义等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创建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积累了经验、锻炼了核心力量,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十八烈士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他们表现出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成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来的革命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也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人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鼓舞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众多的共青团员、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来此开展各种纪念活动。人们通过缅怀先烈,能够更深刻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生活,激发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