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圆融寺石刻
摘要: 圆融寺石刻.宋、明.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石窟寺及石刻.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圆融寺石刻.宋、明.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石窟寺及石刻.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圆融寺石刻位于焦作市修武县的圆融无碍禅寺内。石刻种类丰富,有佛像石刻、佛塔石刻等等。
有高250厘米的隋朝沙石卢舍那坐佛、明朝白玉辟支坐佛、唐代狮虎兽、石虎、石造像等。唐代汉白玉七级佛塔是佛塔石刻较为典型的代表,造型优美,工艺精湛,体现了唐代佛塔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其他石刻还包括石马、供桌、文殊吼、清朝的戏水兽以及诸多碑刻等,如圆融寺修造碑记等。这些石刻从隋代至民国皆有,时间跨度大。
佛像石刻的线条流畅自然,面部表情细腻生动,衣纹褶皱处理得当,展现出极高的雕刻技艺水平。融合了不同朝代的艺术风格,既有隋唐时期的大气磅礴,又有明清时期的细腻精致。例如唐代狮虎兽造型威猛,具有典型的唐代雕刻风格;而清朝的戏水兽则更加注重细节刻画,体现了清代雕刻的细腻特点。
作为佛教寺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刻是佛教在当地传播和发展的实物见证。从不同时期的佛像、佛塔等石刻,可以看出佛教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和信众对佛教的虔诚。寺内的石刻,尤其是碑刻,详细记载了圆融寺在不同朝代的修建、扩建及修缮过程,为研究圆融寺的历史变迁提供了确凿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