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老母洼遗址
摘要: 老母洼遗址.新石器时代.正阳县陡沟镇尚田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母洼遗址.新石器时代.正阳县陡沟镇尚田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母洼遗址位于驻马店市正阳县陡沟镇尚田村坡底下北,西紧临十里沟下游地势低洼的响水河,东距大鲁庄约300米。1985年6月被正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总面积为76600平方米,被分为南北两部。北部东西长400米,南北长170米,呈圆状,朝西北倾斜,形成不规则的三梯层;南部呈狭长形,东西长40米,南北217米,两头高,中间低洼,西部有大量红烧土块。文化层厚度约2米,主要为仰韶晚期文化,尤近似大河村类型,还发现有“裴李岗文化”遗存。
采集的标本有石器、陶器等。陶器主要有红陶、夹砂红陶,灰陶次之,少量白陶、黑陶。纹饰以绳纹、附加堆纹为主,蓝纹次之,此外还有方格纹、纽索纹、划纹、指甲纹和弦纹。器型有纺轮、陶环、红陶球、灰陶罐、鼎、鬲、碗、黑陶镂孔豆、夹砂红彩钵等。
作为仰韶晚期文化遗址,老母洼遗址是研究仰韶文化在豫南地区发展、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有助于了解该地区仰韶文化的地方特色、与其他地区仰韶文化的差异和联系,为构建仰韶文化的区域发展脉络提供依据。遗址中发现的裴李岗文化遗存,说明该地区在不同文化时期存在着文化的传承或交流,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承、交融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能帮助揭示中原地区早期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和复杂性。
从出土的陶器器型和生产工具等,可以推测当时的农业、手工业发展情况,了解当时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如陶器的制作工艺反映了手工业的发展水平,而相关农业生产工具的发现则能为研究农业生产提供线索。遗址的布局、地形特征以及发现的红烧土块等遗迹,可用于研究当时的聚落形态、居住环境和社会组织形式,分析人们的居住模式、社会分工等情况,进而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