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2024年度山西考古项目丨运城市绛县西吴壁夏商遗址

摘要: 一、项目概况 西吴壁遗址位于运城市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地处涑水河北岸的黄土台地上,以丰富的夏商冶铜遗存闻名于世。2018年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等联合组队,在西吴壁揭露出丰富的夏商冶铜遗存和商代初期贵族墓葬,证明西吴壁是夏商王朝设在晋南的中心聚落,除向王朝供应铜料外,还肩负区域管理职能。二、 ...
 一、项目概况

西吴壁遗址位于运城市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地处涑水河北岸的黄土台地上,以丰富的夏商冶铜遗存闻名于世。2018年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等联合组队,在西吴壁揭露出丰富的夏商冶铜遗存和商代初期贵族墓葬,证明西吴壁是夏商王朝设在晋南的中心聚落,除向王朝供应铜料外,还肩负区域管理职能。

二、主要收获

2024年,联合考古队选择遗址IE4、ID6区开展考古发掘,揭露出丰富的史前及夏商遗存,其中以夏代“围沟”区及商代中期墓地最为重要。

“围沟”区位于遗址第一象限E4区,由数条形制规整的灰沟围合而成,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包括东、西两个大小相若的区域。


西吴壁夏代围沟区

在东区一座椭圆形坑的坑底发现石坯料、石戈范和柱础石,表明这是一座半地下结构的工棚,主要用于加工石制品。坑内还发现了废弃的陶范和炉渣,说明附近存在铸铜遗存。此外,东区还发现一座圆形祭祀坑,内有多具人、兽骨。兽骨种类有牛、羊、猪,其中一头牛被埋入时胎儿仍在腹中。该坑与手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祭祀活动有关。西区发现一座包含细泥料的灰坑,可能是制作陶范所用。

“围沟”区西邻夏代冶铜遗存集中区,与之同属手工业生产区,说明西吴壁夏代聚落的手工业生产是在有序规划之下进行的。“围沟”区的方向为北偏西10°左右,与二里头遗址多网格布局的方向相近,显示出精心规划的痕迹,反映了夏王朝的意识形态,并为研究夏王朝对晋南地区的控制与经营提供了直接证据。

商代中期墓地位于遗址第一象限D6区,我们已在其中清理了29座小型竖穴土坑墓。这些墓葬多数为南北向。头向北者位于墓地北部;头向南者位于南部。所有墓葬均为直肢葬,大部分为仰身,另有少数为俯身葬,不见腰坑或殉狗现象。部分墓葬包含随葬品,出土陶、石器等遗物。陶器中可见商及晋中杏花类文化因素,表明遗址聚落的人群构成更为多元化。

                    

                                                                                               商代中期北向墓(左图)、商代中期南向墓(右图)

商代中期墓葬随葬陶石器

大致在殷墟一期以后,商文化逐渐退出了晋南盆地的核心地带,这些变化是否与晋中等地人群到来有关,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发掘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绛县文物保护中心
项目负责人:田伟
时代:夏商时期
主要参与人:张若衡、孙慧琴、张开亮、叶之童
供稿:田伟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