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全国政协文史委举行大运河保护和申遗情况通报会并正式启动相关考察活动
摘要: 5月12日,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的“大运河保护和申遗”考察活动正式启动。5月11日上午,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枫主持召开了大运河保护和申遗情况通报会。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童明康出席了情况通报会。 单霁翔在会上作了专题汇报,介绍了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在大运河保护和申 ...
5月12日,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的“大运河保护和申遗”考察活动正式启动。5月11日上午,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枫主持召开了大运河保护和申遗情况通报会。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童明康出席了情况通报会。
单霁翔在会上作了专题汇报,介绍了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在大运河保护和申遗方面已经进行的和拟在近期开展的活动。
他指出,京杭大运河的科学研究工作已经启动。自2004年起,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大运河整体综合性保护可行性研究”、“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研究”等专项研究,同时开展了文物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将一批与京杭大运河相关的重要文化遗存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使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逐步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编制京杭大运河文物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制订京杭大运河文物保护措施并纳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落实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的文物保护;抢救性保护京杭大运河的文物遗存,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加大文物保护修缮力度,并且建设运河文化博物馆。
关于近期拟开展的保护工作,单霁翔说,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人民值得骄傲的历史见证,它虽然历尽沧桑变化,但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一些河段现在仍在利用,为人民造福。如何保护好原有京杭大运河故道遗址,如何保护好、管理好现在使用的运河,是需要从整体上重视的问题。今后将继续深入开展京杭大运河文物调查,摸清文化遗产的家底并拟定京杭大运河及相关文物保护措施与方案;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工作纳入国家文物事业“十一五”规划,逐步将京杭大运河保护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加强京杭大运河保护科研工作;实施京杭大运河重点地段保护示范工程和相关重要文物的抢险修缮工程;深入开展京杭大运河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的自觉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工作;将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线相关古迹从文化遗产廊道和文化线路的角度作为一个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最后,单霁翔针对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建议:
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区域涉及文化遗产数量多,保护级别高,文物价值大,因此,工程的每一步实施都须谨慎考虑、周密部署。同时,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增加文化含量,延续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文脉,使今日造福社会的国家重点工程,成为明天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二、在努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切实加强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克服一些地方出现的“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把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变为加强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
三、加强京杭大运河沿岸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实施京杭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维护城市历史风貌、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面孔、保持生机勃勃的地方特色,具有特殊意义。
文化部、建设部、水利部有关司室的领导也参加了会议,并作了相关汇报。(孙漪娜 中国文物报 2006年5月12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