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濮阳市清丰县杨韩村唐代塔寺遗存的发现与认识
袁广阔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杨韩村遗址, 位于韩村乡杨韩村东北2 公里处, 清丰县西部黄河故道内。 据清丰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初步探查,遗址分布范围东西长500 米、南北宽400米,面积约20 万平方米。 遗址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是一处包含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时期的文化遗存。 古塔位于杨韩村遗址西部。2002 年,当地村民在生产建设中发现了深埋于地 ...
袁广阔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杨韩村遗址, 位于韩村乡杨韩村东北2 公里处, 清丰县西部黄河故道内。 据清丰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初步探查,遗址分布范围东西长500 米、南北宽400米,面积约20 万平方米。 遗址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是一处包含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时期的文化遗存。 古塔位于杨韩村遗址西部。2002 年,当地村民在生产建设中发现了深埋于地 ...
袁广阔一、菏泽地区史前文化的考古发现菏泽地区的田野工作肇始于20 世纪70 年代。1976 年和1981 年,山东省博物馆和菏泽地区文展馆分别对安邱堌堆遗址进行试掘,1984 年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等单位对安邱堌堆遗址进行第三次发掘,揭露龙山、岳石、早商、晚商四个时期文化遗存。 龙山文化遗存发现房基、灰坑、灰沟等,出土遗物有陶、石、骨、蚌器等。岳石文化遗 ...
袁广阔主编,钱益汇、王涛副主编科学出版社,2024年11月内容简介本书是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学专业成立二十年的纪念文集,共收录23篇文章,内容涉及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汉唐宋元等时段,包括考古学文化、古文字、玉石器、陶瓷器、青铜器等专题研究,还涉及博物馆学、科技考古、公众考古、文化遗产等方面研究。目 录岁月如歌: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学 ...
摘要:从区域资源开发程度看,农业与定居有较强同质性,大地湾类型定居的发展反映其向农业发展的过程。大地湾类型绝对年代为BC6000—BC4800年,大致可分为两期四段。结合大地湾类型的环境背景与社会背景观察,其向定居发展在分布范围、遗址数量、动植物利用资源偏向和资源利用程度等方面均有所变化,并集中表现在聚落形态上:1段时最早出现在陇东地区并设 ...
早商文化又称二里岗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河南省郑州市东南郊的二里岗遗址而得名。早商时期,一般指二里岗文化一期至殷墟一期这一时段,包括了盘庚迁殷之前的整个商代前期历史。1955年,安金槐先生在二里岗发现了商城的夯土城墙,城址平面形状近长方形,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由此揭开了早商城址发掘与研究的新篇章。 近年,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早商城址的重 ...
【关键词】府城遗址;河南焦作;辉卫文化;二里岗文化【摘要】焦作府城遗址发现有夏、商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夏代遗存属于辉卫文化的范畴,商代遗存分二里岗和白家庄两个时期,与郑州地区商代文化面貌接近。夏代焦作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以沁河为界,以西的遗址属二里头文化,以东的遗址属辉卫文化,但它们都被二里岗下层文化替代,体现了商人灭夏的过程。夏商时 ...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3月1日第2843期 作者:袁广阔 近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对早商都邑遗址——郑州商城进行再勘探、再发掘,喜获一处规划清晰的早商时期墓地(书院街商代墓地),其中不乏高等级墓葬,为此前罕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墓地中出土若干金器,包括一件黄金覆面,为早商文化首次发现。书院街商代墓地丰富而珍贵的考古材料有利于我 ...
河南早期刻画符号研究 作者:袁广阔 /马保春 /宋国定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2-6页数: 322定价: 128.00元ISBN: 9787030346698内容简介《河南早期刻画符号研究》在全面收集目前所见河南出土新石器时代至商代早期器物刻画符号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符号学、民族学、图像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初步探讨了这一时期以河南 ...
20世纪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 作者:袁广阔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年: 1997-12页数: 756定价: 210.00元ISBN: 9787534816291内容简介 《20世纪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对河南考古进行了系统而翔实的世纪性回顾与总结,不仅对华夏文明的探索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也可望对世界文明史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20世纪,是河南考古产生和辉煌发展的世纪。二三十年代, ...
郑(州)、洛(阳)地区位于河南省中西部。自旧石器时代起,人类先祖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不息。考古学家在这里相继发现了百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上千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层层叠压、连续不断的文化遗存书写着郑洛古地悠久的历史,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历史长河中,地处“天下之中”的河洛地区有着重要地位。《史记》云:“昔 ...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临湖北,西接陕西,地处南(阳)襄(阳)盆地核心。自旧石器时代始,人类先祖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不息。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40余处旧石器遗址和距今四五十万年的“南召人”化石、10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数以千计的两周及秦汉古墓。层垒的文化遗存,录写着南阳古地悠久的历史,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形 ...
摘要:检视裴李岗文化遗存40余年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发现科技手段已经渗透到包括文化年代、聚落环境、生业经济、体质特征、食物结构、技术工艺、意识形态等在内的多个领域,极大推动了裴李岗文化的研究进展。但是,就各领域的具体工作和研究而言,目前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科技考古与田野考古人员共同努力,在今后的交流合作过程中 ...
甄器尚象:仰韶彩陶之光——河南汝州洪山庙仰韶瓮棺大墓的发现与研究总书记在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1921年瑞典考古 ...
转自《光明日报》2021年05月12日 11版 从殷墟考古发现可知,商代晚期的文字已是一种经历了较长时间发展、较为成熟的文字符号体系;按照载体不同,可分为铸于青铜器上的金文、刻于龟甲上的甲骨文、刻画或书写在陶器上的陶文、刻写在玉石上的文字以及用毛笔书写在简牍上的墨书等。其中,金文字数较少,多为图形组合文,笔画浑厚;甲骨文数量最多,字体已 ...
仰韶文化彩陶中大量鱼纹的存在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由于鱼类具有繁殖能力强的特性,且又寓意丰收富余,因此古人在祭祀活动中为祈求家族繁衍兴旺,会举行“祭鱼”仪式,这在大量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中均有体现。鱼纹是宗教祭祀中“祭鱼”仪式的反映,而人面鱼纹则是宗教祭祀中巫师形象的反映,这些均体现了“祭鱼”仪式的威严、庄重和神圣。在仰韶文化中,鱼 ...
仰韶文化鱼纹研究袁广阔 崔宗亮 摘 要:仰韶文化彩陶中大量鱼纹的存在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由于鱼类具有繁殖能力强的特性,且又寓意丰收富余,因此古人在祭祀活动中为祈求家族繁衍兴旺,会举行“祭鱼”仪式,这在大量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中均有体现。鱼纹是宗教祭祀中“祭鱼”仪式的反映,而人面鱼纹则是宗教祭祀中巫师形象的反映,这些均体现了“祭鱼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随着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陆上中西通道,色彩艳丽、质地轻盈的中国丝绸远销中亚、西亚、欧洲等地,成为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方物,也是世界眼中古老东方文明的重要象征。值得注意的是,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腹地,不断发现早期仰韶文化时期的丝织品,刷新了人们对中国丝织品的起源认知,更为重新审视中原地区在中华 ...
镇江营文化的发现和认识(下)镇江营文化的文化特征从上文的分析可知,镇江营文化是一支分布于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以河北平原为腹地的前仰韶文化遗存,它大体上与北辛文化早期处于同一时期,距今约7000年左右。镇江营文化早期主要蜷缩于燕山南麓的北京一带,分布范围较小;中期开始南下,伸入河北平原中部,分布范围有了明显增加;到了晚期,分布范围更 ...
镇江营文化的发现和认识(上) 镇江营文化因镇江营遗址而得名。镇江营遗址位于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的山前冲积平原上,拒马河从这里穿流而过。从苏秉琦先生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划分来看,这里处于以燕山南北为重心的长城地带(燕山南麓)和以晋豫陕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华北平原西北隅)之间,兼备了南北东西邻近地区史前文化的多元内涵。镇江营遗址发 ...
裴李岗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境内的黄河两岸,距今约9000—7000年,因1977年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的发掘而得名。裴李岗文化是我国学者确切认识新石器中期考古学文化的肇始。 发达的生业经济。裴李岗文化拥有发达的农业。诸多遗址内都出土有石铲、石斧、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等农业生产工具,不仅数量多,加工技术更令人惊叹。其中磨光石镰,形制与现代镰刀相 ...
历史星汉 濮阳建立“上古文明园”的优势濮阳市地处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中心地带。“濮阳”一名始于战国,秦汉以降,又先后以东郡、澶州、开州称之,民国复更名为濮阳。濮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历史文化名街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余处。2004年,濮阳市 ...
01刘家河商墓的发现及意义1977年8月,北京市平谷县(现在的平谷区)南独乐河乡刘家河村村民在村东一个池塘的南岸取土时发现了一批精美的青铜器。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和平谷县文教局闻讯后,立即对现场进行了勘查和清理,最终确认这批青铜器出土于一座墓葬中。墓葬为南北向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由于早年当地村民挖水塘和植树的缘故,墓葬北半部早已被破坏,仅存南半部。墓口距地表深约0.3米,东西宽约2.6米,残长约2.1
玉器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人爱玉,以玉饰物,以玉崇礼,以玉比德。远在8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启了使用玉器的传统,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都发现了大量玉器的存在。因此,有很多学者直言,中国史前存在着一个“玉器时代”。目前,中国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大多发现于东部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中,中原地区发现的玉器不仅年代晚,数量和种类也不甚丰富,而且大多来源于周边地区。但是,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