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淳:摆脱田野与科技考古“两张皮”的困境
现在我国考古学面临着田野考古和科技考古成果难以契合的“两张皮”的困境。近几十年来,科技考古迅速发展,不但专业人员迅速增加,而且社科院考古所和各省的考古所及高校都大力建设科技考古实验室,并有大量成果发表在国内外的刊物上。然而,虽然科技考古蓬勃发展,但是除了给考古发现带来不少惊喜和为考古报告增添一些科学主义的表现外,似乎对农业起源和 ...
现在我国考古学面临着田野考古和科技考古成果难以契合的“两张皮”的困境。近几十年来,科技考古迅速发展,不但专业人员迅速增加,而且社科院考古所和各省的考古所及高校都大力建设科技考古实验室,并有大量成果发表在国内外的刊物上。然而,虽然科技考古蓬勃发展,但是除了给考古发现带来不少惊喜和为考古报告增添一些科学主义的表现外,似乎对农业起源和 ...
考古学前沿研究-理论与问题 作者:陈淳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品方:谭徐锋工作室副标题: 理论与问题出版年: 2016-4页数: 500定价: 138.00元装帧: 精装丛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ISBN: 9787303201860内容简介《考古学前沿研究--理论与问题(精)》以讨论主题的不同,分为四个部分。立足于国际考古学界公认的三个基石来昭示理论和问题意识的主导作用, ...
考古学的理论与研究 作者:陈淳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年: 2003-01页数: 739定价: 38.00元装帧: 平装ISBN: 9787806684443内容简介本书共6章,内容包括理论探讨:科学思维与学科视野,方法论:破译过去的钥匙,石器时代考古:新的探索途径,农业起源:人类社会的第一次革命等。考古学的理论与研究的创作者陈淳作者 ...
骗局、神话与奥秘-考古学中的科学与伪科学 作者:(美)费德 著,陈淳 译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考古学中的科学与伪科学 译者:陈淳出版年: 2010-7页数: 370定价: 36.00元装帧: Paperback丛书:博学译丛ISBN: 9787309066371内容简介◆《骗局、神话与奥秘》为大部分学生在课外经常遇到的一类话题提供了独特的探讨方式。它在将科学与考古学领域联系起 ...
族属的考古作者: 希安·琼斯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标题: 构建古今的身份原作名: THE ARCHAEOLOGY of ETHNICITY:Constructing Identities in the Past and Present译者: 陈淳 / 沈辛成出版年: 2017-4页数: 237定价: 68.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ISBN: 9787532583560内容简介 · · · · · ·在当今的考古学中,族属是一个争议极大的领 ...
考古学发展的历程及其代表人物文 图/陈 淳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14年01月刊考古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发展已有200年时间了,而作为一门西学东渐的外来科学,它在中国的发展还不到100年。科学考古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变革和进步的历程,被考古学史家大致分为进化考古学、文化历史考古学、过程考古学和后过程考古学几个阶段,体现了研究目的、分析方法 ...
中国考古学走过了百年历程,将这一历程的纵向发展与国际考古学界的发展作一横向比较,可以发现许多值得深思的现象。虽然当下新材料不断涌现、学界思想活跃、科技考古蓬勃发展,但是考古学学科内部的隔膜与分歧却在加深。我们试图通过学科交叉达到历史重建的目标似乎仍然遥不可及。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认为应该建立能够整合历史、科技和人文不同取向的考古学 ...
编者按1.《骗局、神话与奥秘:考古学中的科学与伪科学》一书提到,科学是不带偏见的观察。但是,对于科学家来说,并不总是能够驾驭自己的想法。而考古材料常被人们用来证实某些想法,这种做法往往会损害科学。2.“西汉纸”是1960年代人民创造历史运动的产物,有学者借以否定蔡伦造纸的历史记载,以推前造纸术发明的时间。之后又有不少“西汉纸”的发现,都 ...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国际性的课题,是世界各国政府所共同面对的重大责任,在全球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潮流中,如何科学与合理地保护各国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公民必须重视和协调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国家从工业化开始,就逐渐涉及各种文物的保护问题,由于各国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文物多寡的不同,各国的政府逐渐在实践过程中 ...
文明和早期国家探源是当今学界的一个热点,但令人们同样关注的一个课题就是文明的崩溃。我们常常自豪地宣称,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其他的早期文明和后来的历史进程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们是一些断了源头的文明。世界上酋邦阶段的远古文明更是不计其数,如中国的龙山、良渚、三星堆与红山文化,中美洲的奥尔梅克,英国的巨石阵,太平洋 ...
一、前言女权主义是源自西方争取妇女政治平等的思想和社会运动。自19世纪出现后,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有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政治诉求,但是对考古学研究几乎没有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受到其他社会学科如社会学、文学、人类学和历史学对性别问题兴趣日增的影响,性别问题开始与意识形态、象征、结构、认知、个体和能动性等议题一起,成为欧美后过程考古 ...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科学认识的目的是发现自然界的真理。他为人类科学认识世界提出了经验主义的归纳方法来探索自然规律。他指出,人们之所以不能进步,是因为崇拜古人和所谓的伟大权威,相信普遍的共识。早在现代科学出现之前,古希腊哲学家就将科学与见解区分开来,认为科学知识是有别于个人意见的真知。所以,科学研究应该超越 ...
一、前言在我国的考古研究的范式中,考古学文化仍然是一个关键分析单位。它被用来分辨史前期和古史阶段物质遗存的时空分布,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就是这一范式的典型代表。文化也被看作某特定人群的物质装备,在欧洲诸如史前期几个主要族群如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和凯尔特人都是以特定的考古学文化来对应。在中国,考古学文化基本上也被视为某族群的物质遗存。 ...
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更新世人类文化的性质和发展轮廓。衡量和估价文化性质和发展水平的科学尺度是器物类型学。一批遗址中出土石制品加工和组合特征的异同是判断史前文化关系和历史演变的基本依据。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器物类型学是蒙特柳斯于十九世纪80年代创立的。其原理和作用是根据不同遗址中工具形制比较及相伴关系来作相对 ...
1998年, 小长梁遗址的发掘采用了全球定位系统、埋藏学、石制品打制实验和动物骨骸改造动因等途径对遗址的沉积特点和石料打片性质作了观察分析。本文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小长梁石工业的深入研究。 小长梁遗址自发现至今已有20 多年了, 由于其时代的古老性, 石制品的丰富性, 以及保存较好的地层和埋藏条件, 使它在早更新世人类活动研究中的重要地 ...
【编者按】三星堆考古发掘的最新发现,把公众把目光再一次聚集到考古活动上来了。“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考古学是什么?考古发掘是怎么进行的?考古学的研究有可能回答哪些问题?……带着如许疑问,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组织“考古新识”系列,邀请校内外历史考古文博领域的相关学者撰文,以三星堆考古的新发现为契机,与读者一起进行一次考 ...
在中国,考古学被认为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可以用来证经补史。梁启超的两重证据法体现了早期中国学界对考古学的认识和价值期望,至今仍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学的特色。在欧美,考古学被认为是一门通过间接方法从物质文化来了解古代人类行为和思想的学科。由于考古学家的发现大部分是没有文字的物质材料,于是他们既无法像历史学家那样通过文字来重建历史,也无 ...
关键词:北欧的贡献 三期论 孢粉学 文化功能观 德国的贡献 考古学文化概念 文化与族属 古典考古学 日本的范式 民族主义 文化历史 历史唯物论(四)北欧的贡献 北欧是科学考古学的摇篮,丹麦汤姆森的三期论是科学考古学诞生的标志,其他一些学者的工作为后来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榜样。瑞典动物学家和考古学家斯文·尼尔森(S.Nilsson)坚信文 ...
关键词:中国的发展 张光直的贡献 原典的翻译 柴尔德 宾福德 特里格 弗兰纳利 希安·琼斯 戈登·威利 塞维斯 人类起源 农业起源 文明起源 进展与成果(一) 张光直的贡献考古学范式的变迁和新考古学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中叶进入中国。张光直先生在多次回国访问中向高校考古专业师生和研究所同人介绍美国考古学的进展及主要的 ...
关键词:欧美的发展 新考古学 文化生态学 环境考古 聚落考古 生态位 遗址域 社会-经济方法 新马克思主义 后过程考古学 操作链 民族考古学(一)美国的贡献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考古学还是以文化历史学范式为主导。但是,与旧大陆国家的考古学不同,美国考古学研究的不是欧洲殖民者的历史而是印第安土著的历史,所以美国考古学与人类学有着密切的 ...
建国以来,我国考古学的主流刊物和考古报告一直遵循一条原则,就是要求学者客观公布材料,避免做主观的解释。因此,中国考古学的主要成果还是体现在原始材料的积累上。至于利用这些材料来重建历史,则因缺乏类似国际上流行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指导而乏善可陈,学者只能用原始材料的编年或附会历史文献来进行操作。结果,用器物类型和考古学文化建 ...
考古学作为一门西学,在上世纪20年代被中国学界作为历史学寻找地下之材的一门“不陈的工具”(傅斯年语)而引入。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考古学长期在封闭状态下发展,殷墟和周口店发掘以后,考古学与国外的联系完全中断。而西方考古学却从未停止发展,尤其在1960年代,所谓新考古学在方法和理念上都发生了根本改变,被视为考古学领域的革命。1980年代, ...
人们把自然科学称为硬科学,社会科学为软科学,这是因为后者不如前者精确和客观,并很难得出确切的结论。科学活动主要是评估某观察对象不确定性的范围,因此大体是一种或然性研究,它绝不会侈言“真理”。考古研究的物质性从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科学研究,而且它要比其他社会科学更难,置信度更低。因此,考古分析大多枯燥乏味,单凭直觉和常识所下的结论常为人所不屑。如果考古学在力所不逮的情况下刻意地提高自己的期望值,便会出现 ...
:强调历史文献与考古材料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常被认为是中国古史研究(尤其是上古史重建) 的特色,但是将两类证据不加区别、缺乏审视地“结合”却会产生问题。考古学与历史学在研究对象、方法和擅长解决的问题上差异很大,因此两者应该是信息的互补关系,而非对具体时间、事件和人物的印证关系。随着理论方法的进展, 当代考古学已经能从生态环境、技术经济、生存方式、社会结构乃至意识形态等角度进行比较全面的历史重建, 而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