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门林场遗址西汉车马坑性质探析——也论赐葬外藏椁及其制度的形成
内容提要:荆门林场遗址车马坑是一座西汉早期诸侯王墓的外藏椁,椁内放置有一组由人俑、车马模型构成的出行队列。外藏椁的形制仿照帝陵,人俑的形制也显示出与西安地区的一致性。椁内器物上的“物勒工名”皆为中央工官,“轻属车”可理解为作属车用的轻车,即兵车用作仪仗之车;人俑中明确可知有“侍御史唐(?)奴”,承担护丧职能。整个车马坑应当是中央 ...
内容提要:荆门林场遗址车马坑是一座西汉早期诸侯王墓的外藏椁,椁内放置有一组由人俑、车马模型构成的出行队列。外藏椁的形制仿照帝陵,人俑的形制也显示出与西安地区的一致性。椁内器物上的“物勒工名”皆为中央工官,“轻属车”可理解为作属车用的轻车,即兵车用作仪仗之车;人俑中明确可知有“侍御史唐(?)奴”,承担护丧职能。整个车马坑应当是中央 ...
崔寨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试量镇崔寨村东。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对该遗址及墓葬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3300平方米。共清理47座墓葬,其中战国墓葬2座、汉代墓葬39座、唐代墓葬5座、宋代墓葬1座。经过对崔寨遗址出土瓷器和瓷片的整理,共修复瓷器330余件,以白瓷为大宗,其次为白地黑花瓷,另有酱釉瓷、青瓷等。时代包括唐、宋、金和元,其中出土 .. ...
摘要:现代人的起源和扩散是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古人类、古DNA、考古学证据皆表明现代人的起源与扩散是一个复杂过程,学者们提出了产生自非洲的现代人群体向东亚扩散的南方和北方路线,本文主要回顾早期现代人向东亚扩散北方路线的相关进展。现有的人类化石、年代、古DNA以及考古证据清晰地指示了距今5~4万年间,早期现代人曾沿着亚洲北部向东扩散。但不 ...
现代人的起源和扩散是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古人类、古DNA、考古学证据皆表明现代人的起源与扩散是一个复杂过程,学者们提出了产生自非洲的现代人群体向东亚扩散的南方和北方路线,本文主要回顾早期现代人向东亚扩散北方路线的相关进展。现有的人类化石、年代、古DNA以及考古证据清晰地指示了距今5~4万年间,早期现代人曾沿着亚洲北部向东扩散。但不可否认 ...
一、引言 2004年,大同市城南交通苑北魏墓群出土了一件异常精美的鎏金铜带銙,由1件带扣、2件带銙环、1件方形带銙片组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带具作为基本的服饰用品不仅具有束缚衣物的实用功能,而且还具有装饰作用以此来彰显身份地位。以带扣为主的带具组合主要包括带扣、带銙、带鞓、䤩尾,带具均连缀于带鞓之上,带鞓两端分别连接带扣和䤩尾,是 ...
甘肃合水唐魏哲墓发掘简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原载《考古与文物》2012年第4期)关键词:唐代 右监门卫将军 魏哲墓摘要:2010年6月,甘肃合水县肖咀乡发现了一座唐代墓葬,经发掘,该墓为唐初右监门卫将军魏哲之墓。墓中出土一方墓志,明确记载了魏哲的生平等,是陇东地区正式发掘的唐墓,丰富了甘肃唐墓资料。2010年6月,甘肃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合村汉墓发掘简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原载《东南文化》2024年第6期)内容提要:2021 年4—9 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合村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43 座。其中汉墓12 座,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形制主要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共出土随葬品103 件( ...
探寻古物之美细辩图像典雅中国美术研究丛书悦古:中国艺术史中的古器物及其图像表达孔令伟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入选浙江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精品文库2024年初,上海书画出版社推出《国家图书馆藏陈介祺藏古器物拓本全编》《国家图书馆藏陈介祺书札》两种新书,让大家对这 ...
《人间瓷话——中国古陶瓷的文化解读》著:彭善国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2月《人间瓷话——中国古陶瓷的文化解读》引言瓷器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不过,古人似乎并没有把这项发明太当回事儿,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和瓷器相关的可真不多——胼手胝足的制瓷工匠没功夫记录它,文人墨客没兴趣记录它——以至于瓷器出现的时间等陶瓷史上 ...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三地组辽代墓群发掘简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克什克腾旗博物馆(原载《草原文物》2022年第1期)【摘要】三地组辽代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合意村三地组西北侧约500米。2021年,为配合内蒙古光大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建设工程,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此共发掘墓葬9座。因早期被盗严重,只出土铜钱5枚及少量 ...
白马沟观音寺位于博爱县东南15公里金城乡白马沟村,始创年代不详,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甲骨文不是最早的文字大家了解,甲骨是一种占卜的遗物,甲骨上面的文字主要是占卜的记录,因此不应以为甲骨文能全面地体现商代的社会状况。古人说,卜以决疑,对于没有疑问的事,就无须进行占卜。有些人主张甲骨文包罗万象,甲骨文中没有的,在商代便不存在,这是不正确的。对于甲骨上的文字本身,也应该采取类似的看法。甲骨所见的4000多个文字并不是当时 ...
进入21世纪,新疆伊犁河谷地区陆续发现了一批青铜时代的遗址、墓葬、祭祀遗迹等文化遗存,新的发现不断填补着研究领域的空白和缺环,使伊犁河谷青铜时代文化面貌日渐清晰,是研究青铜时代伊犁河流域区域考古学文化的重要材料。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伊犁河谷发现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的梳理、归纳和总结,按照史前考古学文化的定名标准,正式提出“吉仁台沟口文化 ...
西安等驾中村十六国墓M3出土鼓吹俑可分为骑马鼓吹俑、骑马执旗俑和步行鼓吹俑3类。步行鼓吹俑所奏㧏鼓类乐器以及骑马与步行相结合的鼓吹组合方式反映出十六国时期的关中地区与中国东北、西北地区存在密切的文化交流,且从该墓及关中地区其他十六国时期墓葬出土伎乐俑与鼓吹俑的数量来看,十六国中晚期主流音乐表演形式已出现“胡兴汉衰”的发展演变趋势。 ...
基本信息:编著:信立祥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2月印次:1ISBN:9787573214294内容简介: 本书是信立祥先生对汉画像石长期研究的总结。涵盖了有关汉画像石研究的各个方面,在学术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作者讨论了汉画像石的艺术表现方法,尤其是从美术史的角度,提出画像石的等距离散点透视构图法和焦点透 ...
鍑是欧亚大陆,特别是草原地区长期流行的一种大型金属容器,具有明确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一经发明,很快就风靡于北方草原民族,并广为流传,是欧亚大陆草原地带游牧民族特有的大型容器。本书运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对欧亚草原发现的鍑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鍑不仅是一种大型炊器,还在草原社会结盟、祭祀等社交仪式、宗教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草 ...
江西大余县宋代嘉祐寺塔被盗地宫出土文物苏晓春 (江西大余县博物馆)雷鸣鸿 (江西樟树市博物馆)(原载《南方文物》2017年第4期) 一 嘉祐寺塔,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县城东山岭山麓的水口山上(现南安板鸭厂内)。因塔属嘉祐寺院内建筑,故名。图二 石雕小佛像与须弥座通宽有2.8cm高6.3cm重0.749kg,由佛像和须弥座组成,其中有一组有残断,一组缺佛像,腐蚀 ...
江苏常州新北区北舍庄土墩墓发掘简报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原载《东南文化》2024年第5期)内容提要:2021 年1—9 月,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对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北舍庄土墩墓进行考古发掘。该土墩墓形制较为完整,由中心墓葬M68 和双重壕沟组成,出土原始瓷器、陶器和石器。此类结构未见于其他同时期墓葬,为研究春秋时期的墓葬形制、丧葬习俗提供了新材料 ...
庐江县临湖尉汉墓江泽云(庐江县文物管理所)(原载《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年第22期)摘 要:2006年12月,在庐江县城北发现了塔山一号汉墓,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庐江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墓进行了勘探和抢救性发掘清理。因出土一枚“临湖尉印”印章,该墓也被称为“临湖尉汉墓”。临湖尉汉墓保存完整,随葬品丰富,共清理出陶器、青铜器、玉器、漆木器 ...
临淄徐家村南墓地M32发掘简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载《海岱考古》2023年第1期)摘要:1991 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徐家村南墓地进行配合性发掘,主体为战国—汉代平民墓葬,位于墓地北端的M32 为带一条墓道的甲字形中型墓,墓主为战国中晚期齐国中小贵族,为了解齐国贵族的丧葬制度提供了新材料。首次科学发掘的贝壳画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陕西西安焦村蒙元墓葬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原载《考古与文物》2024年第7期)关键词:奉元城,蒙元墓葬,傅元明摘要:2008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长安区焦村发掘了3座蒙元时期墓葬。墓葬形制较完整,出土墓志、石函、陶俑、模型明器等遗物,较为丰富。其中一座墓葬的墓主为蒙古帝国都总领傅元明,纪年为蒙哥汗四年(1254年)。墓葬位 ...
陕西西咸新区隋宇文则墓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原载《考古与文物》2024年第6期)关键词:咸阳,洪渎原,隋代,宇文则墓摘要:2018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东连通道项目工作时,发掘了一批北朝隋唐时期墓葬。其中M34为隋开皇九年(589年)东平郡公宇文则之墓。该墓形制完整,纪年明确,出土了陶俑、墓志、一套瓷杯 ...
导读随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数字技术在博物馆有了广泛且深入的应用。其中,知识图谱技术在文物知识的关联组织、视觉呈现、数据利用等方面都显示了很强的优势,受到博物馆行业的重视。本文将围绕知识图谱的概念,梳理知识图谱与博物馆的关系,并分享山西博物院知识图谱应用的实践,旨在为将来知识图谱在博物馆的深度应用和创新发展奠定基础。一、知识 ...
新见唐代石刻古文整理及古文再现的时代背景*成万东中山大学中文系摘要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整理列举了新见唐代古文石刻22方,补充了传抄古文研究的材料;第二部分通过对石刻中古文再现的相关背景的考察,认为唐代石刻中古文再现和道教兴盛以及古文运动的倡导有内在的联系。关键词:石刻 墓志 古文 道教传抄古文材料有一部分来源于石刻,古文字书《汗简 ...
河西地区汉晋陶灶研究董文斌 魏文斌摘要:陶灶是汉代墓葬随葬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较为丰富的丧葬文化信息。通过对汉晋河西地区陶灶的考古类型学分析,理清了汉晋时期不同时段陶灶的特点与演变规律,并分析了产生这些规律的历史原因。同时与中原地区的陶灶进行比较,发现河西地区的陶灶在制作工艺与器型的精美度上相对落后,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河西地 ...
目 录( 2024 年 第 1 卷 第 4 期 )考古报告吉林抚松枫林遗址第1地点2016年考古发掘简报 徐廷 张涵斐 乔欣悦 等科研论文从大溪遗址出土石器看史前峡江地区古人类的生存适应 贺存定 卢炳池 白九江 等浅议中国旧石器时代早中期权宜骨器技术的起源与发展轨迹马舒文 Luc Doyon研究综述史前热处理石制品辨识与研究进展 高原 彭菲呼马尔工业研究综述 ...
少有学者关注敦煌莫高窟第462窟,敦煌研究院定其为礼佛窟,但通过对洞窟两则汉文墨书题记的重新释读,同时结合窟内考古遗存,发现此窟极有可能是元至治三年为埋葬一位蒙古豳王家族信仰佛教的女性而改造前期多室禅窟而成的一处瘗窟。窟内有佛塔遗痕,应属塔葬瘗窟。此外,窟内有贴塑佛菩萨及释迦灵鹫山说法图,又有蒙古贵族女性画像和题名,显然非单纯的瘗 ...
景德镇市詹家下弄清代街区遗址2024年度发掘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镇是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市镇,自北宋景德年间置镇以来,即依托制瓷手工业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已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陶瓷生产与贸易中心。随着宋元以来陶瓷生产和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市镇范围或从东向西不断扩展,逐步形成了 ...
光纤技术在石窟寺岩体监测中的探索研究———以安岳石窟为例李黎1,陈卫昌1*,邵明申1,徐东升2,刘建辉1,都奎建1,汪洋11.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100029;2. 武汉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摘要:监测工作是石窟寺预防性保护的重要内容。岩土工程领域诸多成熟的监测技术被应用于石窟寺监测,为石窟寺保护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而 ...
莫高窟崖体抢救性保护历程及保护体系的初建沙梅真敦煌研究院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甘肃 敦煌 736200摘要: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是国家对石窟遗址开展抢救性保护的探索阶段。莫高窟是这一阶段最早开始勘察、保护的重要石窟之一,这一时期是敦煌石窟保护理念与技术传承有序、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以莫高窟崖体保护加固工程实施为线索,以相关 ...
“本书是甘肃简牍博物馆馆员马丽基于敦煌汉简史料撰写的汉代丝绸之路与汉代敦煌社会史新著。本书依托甘肃简牍博物馆所藏珍贵简牍,精选了其中两汉时期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民族关系等第一手史料,通过对敦煌汉简进行创新性发掘,生动讲述了汉代丝绸之路上发生的耐人寻味且真实的历史事件,深入挖掘了官方史书中不曾记载的普通丝路民众的日常生 ...
基本信息:编著: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2月印次:1ISBN:9787573214287内容简介:本书为2018年北京市昌平区沟自头村定向安置房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的考古发掘报告。在配合该地块的考古工作中,共发掘清代墓葬93座,出土了陶、瓷、铜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09件(不计铜钱)。这是昌平地区一处较为重 ...
【稀见】赵万里 著《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1956年原版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庆丰遗址唐代墓葬发掘简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长治市古建筑保护和考古研究所长子县文物旅游服务中心(原载《草原文物》2022年第1期)【摘 要】2019年,为配合长子县庆丰农副产品批发综合市场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市、县文物部门,对该工程涉建区域勘探发现的汉唐时期遗存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4座唐代墓葬,形制为3座砖室墓、1座土 ...
1998年4-7月,为配合朔黄铁路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铁路沿线的岗北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东周时期墓葬152 座,出土陶、铜铁、玉石、骨蚌器等600余件(组)。本书即是这批墓葬的详细发掘报告。大量东周时期墓葬的发掘和整理,为中山国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 ...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4年第5期出版了。本期共刊载研究报告11篇,工作简报5篇,综述1篇、论坛1篇。本期,我们选取其中的3篇论文先行推荐:彩绘泥塑是中国特有的文物类型,《辽宁奉国寺彩绘泥塑木骨架生物病害研究》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对倾斜的彩绘泥塑骨架延伸至地下的木质部分的微生物和虫体进行分析,为后续修复材料的选择及保存环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4年第4期出版了。本期共刊载论文19篇,研究报告11篇,工作简报2篇,综述2篇,论坛2篇,知识介绍2篇。本期内容涉及土遗址研究、有机质文物研究、生物防治等内容。我们选取其中的4篇先行推介,欢迎读者阅读本期全文。石峁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史前城址,《基于离散单元法的石峁遗址东门城墙稳定性及加固方法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4年第6期出版。本期共刊载“研究报告”12篇,“工作简报”3篇,“论坛”1篇及“知识介绍”2篇,刊末附2024年全年分类总目次。本期集中推出9篇金属文物保护研究主题的论文,包括对各种传世、出土、出水的青铜、铁器、金银器的保护研究,涵盖脱盐、封护、腐蚀机理、环境控制等方向;另9篇论文则是沉船等考古材料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4年第1期出版。本期为“全国第十六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专刊,共刊载18篇会议论文,内容涉及考古年代学、地域考古、冶金与陶瓷考古、生物考古与农业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等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下推介其中3篇。《西沙群岛“石屿二号”沉船遗址出水青花瓷器的测年研究》一文,作者采用前剂量饱和指数熄灭法,深入 ...
封面: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藏灵石寺塔发现的青瓷熏炉本期目录·考古新收获·广东广州新造唐代曾边窑遗址发掘简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浙江台州沙埠竹家岭宋代窑址2019年发掘简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云南建水碗窑村建水窑遗址湖广窑区发掘简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研究与探索·云南建水窑遗址湖广窑区发掘收获及相关问题丁 雨 戴宗品 王筱昕 秦大 ...
The provenance of nephrite excavated from the capital of the late Shang dynasty is an important concern. Some nephrites with yellow-green color might have the same provenance. In this study, the provenance of three nephrite artifacts with yellow-green hue
The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in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has become considerably more widespread in recent years. While the earliest records of the use of electronic data in archaeology date from the 1950 and 1960s, the field has kept growing with the i
Changzhi Guanyin Hall, a folk temple from the Ming Dynasty,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the ‘unity of the three religions’ philosophy, centred around Guanyin Bodhisattva. Over 500 sculptures reside within a modest 70 m2 space, encompassing representations fro
目录5 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冢子坝地点2021年发掘简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荆门市博物馆 屈家岭遗址保护中心16 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2022年考古发掘简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39 湖北沙洋城河遗址屋场地点2023年发掘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荆门市博物馆 沙洋县文物保护中心57 湖北襄阳凤凰咀遗址石家河文化灰坑H1 ...
陕西西安市国际港务区三义庄唐张群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载《北方文物》2024年第1期)〔关键词〕 西安市 唐墓 细柳原 敦煌张氏〔内容提要〕 2019年2—7月,为配合西安国际港务区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新筑街道三义庄南部塬地发掘一批墓葬。其中,M8和M9分别出土张群与张参两兄弟墓志。根据墓志信息及墓葬排列可知,此 ...
湖北枣阳九连墩2号车马坑发掘简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载《江汉考古》2018年第6期)摘要:湖北枣阳九连墩M1、M2祔葬车马坑(CHMK1、CHMK2),是东周时期楚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车马坑之一。车马坑与主墓呈东西分布,主墓墓主头东足西,车乘是衡西舆东。2号车马坑陪葬8乘车,16匹马。车乘为南北横向并列式一排摆放,马匹侧卧于辀的两侧,一侧的马一律 ...
中新网北京1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使用釉面砖瓦是中国古代高等级建筑形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西藏地区遗址出土吐蕃时期的釉面砖瓦,与中原地区遗址出土的汉式砖瓦在形制上相似,两者之间如何影响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罗武干教授团队1月9日接受记者采访透露,他们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 ...
摘要:西藏、青海等地考古发掘出土,以及由私人或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的吐蕃金银器及饰件,数量可观,已成为研究吐蕃社会历史与文化面貌的实物材料之一。以吐蕃金银器、饰件上所含有的狮子纹样为线索,根据特点与形态将其进行初步分类,在此基础上与不同文化中的狮纹题材进行比对,可以观察到吐蕃金银器物、饰件上的狮纹在制作时参考、借鉴了唐代中原、西亚萨 ...
新刊唐代墓志所见世系考订及相关专题研究吴炯炯,浙江德清人。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本科、硕士、博士均毕业于兰州大学,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联合培养博士学习。主要从事敦煌学、碑刻文献、隋唐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 ...
主题栏目 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研究单霁翔,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特聘教授,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博士,主要从事文化遗产管理研究;周剑虹(通信作者),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文化遗产管理、博物馆教育研究。整体价值呈现了文化线路的文化特性,体现了线路精 ...
佛教在中国并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模式或哲学体系,而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些在佛教的影响下身体力行地参与信仰活动的慈悲众生,也许才是构筑人间佛教家园的真正主体。他们在佛教传播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行为方式、音声表达、精神诉求等,与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变迁与文化演进息息相关。本书试图勾画芸芸众生在汉唐之际佛教香火里的生存状态,在“神的思考 ...
《契丹资料辑录》主要辑录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以及五代初期约五百多年契丹的史料。收录时间,上起自契丹之名始见于《三国史记》记载的378年(东晋太元三年、高句丽小兽林王八年),下讫于907年(唐天祐四年、后梁开平元年)耶律阿保机取代遥辇氏称汗建国。 ...
2023年度新疆考古研究综述课 题 组2023年新疆考古材料的发表与研究稳步推进,据不完全统计,调查与发掘报告20余篇,各种研究论文40余篇,新出和再版的著作6部。公开发表的这些成果主要聚焦于考古遗址的调查、发掘与研究,考古学文化的形成与周边文化的互动,岩画的分期分类及其文化内涵的探讨,以及出土器物的研究与科技分析等方面,地域上覆盖天山南北, ...
位于新疆和田市策勒县南部的达玛沟水系南北长约120多公里,东西宽约20余公里。自20世纪以来,此地先后发掘出二十余处遗址,如丹丹乌里克遗址、喀达里克遗址、巴拉瓦斯特遗址、喀拉墩遗址等均集中于此。2002年、2005年、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新疆队三次在这里进行抢救性发掘,先后清理出了毗邻的托普鲁克墩1号、2号、3号佛寺。这批新近发掘的佛寺遗址 ...
哈密白杨河流域小型佛寺遗迹研究罗尔瓅 魏文斌摘 要:哈密白杨河流域坐落有数座唐至高昌回鹘时期营建的佛教寺院遗址, 以 “回”字型佛殿和单室佛堂为主要建筑类型, 其形制特点、建造技术反映出在 9 世纪前后, 伊州曾流行一种有别于中原传统视角的砖石拱顶建筑技术和审美观念。这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变迁过程中, 与华夏木构建筑体系并行的砖石建筑发展脉络之 ...
本文原载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编《考古学研究》(十六)——庆祝李仰松先生九十寿辰论文集。感谢刘文锁教授授权“西域研究”微信公众号推送,引用请据原文。新疆安迪尔道孜勒克古城的佛教遗存及有关问题*刘文锁(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内容摘要:新疆民丰县安迪尔道孜勒克古城遗存有佛堂、题记、木板画及吐蕃文《稻芉经》等文献。 ...
中国早期佛教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论贺云翱潘婷按:本文发表于《考古与文物》2023年第五期。摘要:中国早期佛教考古是指从佛教正式传入的东汉到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佛教考古。这一时期的佛教遗存发现相对较少,有些佛教遗物在形态和性质上较为模糊,不易辨识,但它们对研究佛教如何进入中国及进入中国后的早期历史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19世纪末20世纪 ...
黄文弼与新疆佛教考古苗利辉内容提要:黄文弼先生先后四次来新疆地区考古,对吐鲁番、巴州、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地佛教遗址进行了调查和选择性发掘。黄文弼先生是最早在新疆地区的佛教考古工作的中国学者,打破了以往西方学者对这个地区佛教考古的学术垄断,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是我国新疆佛教考古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关键词:黄文弼;新疆;佛教 ...
戴唐代幞头帽的人物壁画 新疆和田策勒县达玛沟乡于阗佛国遗存遗址出土的壁画去年九月,接贾应逸老师一信,说她新编了一本文集,名曰“新疆佛教遗存的考察与研究”,命我作序。论辈分,我哪里敢给这样资深的前辈学者写序;按礼数,贾老师命令我做的事,我不能拒绝。于是这两三个月以来,陆续拜读书中各篇大文,有些过去读过,但放到一起来看,则有更多体 ...
本书是河南博物院院长、考古学家马萧林的论文集,包括关于仰韶文化的18篇研究文章。作为西坡遗址发掘的亲历者之一,马萧林将灵宝作为仰韶文化核心区的典型标本,把西坡遗址当作麻雀来解剖,细致入微地分析西坡的聚落布局、发展演变,进而研究仰韶文化中期的聚落与社会,探讨仰韶文化社会复杂化、文明化的过程,并且试图活化这段历史场景。 ...
来源:“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微信公众号伊犁河中下游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分期、年代与交互关系袁晓伊犁河位于天山西段,是中西文化交流融汇的重要通道和前沿地带,上游位于中国新疆,中下游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近年来伊犁河上游所在的中国西天山地区发现了数处青铜时代典型遗址,并积累了较丰富的测年数据,该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分期初步建立。 ...
试论西汉列侯的殓葬*刘尊志摘 要:殓葬是古代丧葬制度与礼俗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西汉时期,列侯与夫人作为具有相对较高等级的人员,去世后的殓葬也有其内容和特点。玉殓葬得到普遍应用且形式较为多样,但不同时期、不同列侯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别;衣物或织物殓葬、其他质地或种类的器物殓葬也较多见,而这些物质内容均与墓主尸身一起置于盛放尸身的棺内, ...
吉林舒兰市完颜希尹家族墓地三墓区发掘简报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载《北方文物》2022年第6期)〔关键词〕舒兰市 金代 完颜希尹 完颜守道 石函墓〔内容提要〕 1979年,吉林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对舒兰完颜希尹家族墓地进行发掘,三墓区是埋葬以完颜希尹之孙完颜守道及其家庭成员为主的墓区,该墓区发现墓葬6座,其中,石椁墓1座、石函墓5座,另有石像生1组、 ...
为落实国家“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规划,填补“壁画建筑”研究领域的数字化技术空白。本文以敦煌壁画中的佛寺院落研究为基础,选取唐代以大殿为主体建筑的主流佛寺院落建筑为例,基于BIM建筑信息技术和中国历史建筑建造规律,探究二维壁画图像信息到三维BIM模型的数字化实践方法,实现二维佛寺院落图像信息的全景、立体数字化再现。这一方 ...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之中,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早期起源地之一。本书涉及淮海流域史前考古、方国部族、水利开发、文化遗产等。
摘要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木简、纸文书等各类文物标本1500余件(组)。经对纸文书中关于“麻”与“野麻”的记载、烽燧出土的麻类制品及标本资料分析和研究,初步判断文书所记载“麻”为大麻,“野麻”即罗布麻。这一发现,为增进古代新疆地区对大麻与罗布麻利用的认识,提供了可靠的文献资料,为深化唐代边塞军旅生活研究增加了新 ...
来源:《西域研究》2010年第3期唐前期西州高昌县水利管理刘子凡内容提要通过对西州文书的考察,本文研究了唐前期西州高昌县的水利管理,尤其是官府与百姓参与水利事务的时代特点。在修渠方面,官府承担了堤堰和灌溉大渠的维修工程,百姓则负责田边小渠的日常修缮。官府对灌溉用水具有绝对的控制力,而基层组织成员如知水、渠长、堰头等则承担了沟通官府和 ...
1979年5月,俞伟超(左) 、高崇文(右)在长江三峡考察楚文化遗址2001年2月,于北京大学参加“长江流域青铜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留影(由左至右:高崇文、安田喜宪、俞伟超、严文明、李伯谦、张柏)回顾我的学术发展历程,除俞先生的指引外,宿白先生、邹衡先生、高明先生、严文明先生、李伯谦先生等对我也是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每想至此,都涌 ...
本书是国内首部印度敦煌学者主编的敦煌流失文物印度馆藏的文物类新著。敦煌流失文物主要藏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集美博物馆和新德里国家博物馆,唯有新德里国家博物馆至今未公开过其敦煌藏品情况。其中亚厅藏品基础是斯坦因两次中亚考察经百余座亚洲古代城市搜罗的壁画、绢画、雕塑、瓷器、金银器及文书等。本书是唯一一部敦煌流失文物印度部分的正式 ...
史前的中国,大约距今一万年前开始出现农业,出现聚落社会,生产力逐渐提高,人口不断增长。距今5300年左右,各地区社会复杂化加剧,长江、黄河和西辽河流域等广大地区,渐次开始了迈向文明社会的脚步。不同区域的文明犹如满天星斗,彼此间又密切交流互动,在中国大地上汇集成巨大的“文明丛体”,共同绘就了中华文明的早期画卷。“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 ...
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为配合浙江省常山县何家乡长风村村舍安置项目建设,对工程涉及范围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清理宋代墓葬4座,出土墓志3方。根据墓志记载和相关文献佐证,此地为南宋初年宰相赵鼎及其三子的家族墓地。赵鼎(1085~1147),字元镇,解州(今山西运城)闻喜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曾两度出任宰相。《宋史》誉之为“中兴贤相之首”。后 ...
窝阔台,成吉思汗第三子,大蒙古国第二任大汗,元朝追奉庙号太宗。在汗位十三年(1229-1241),是大蒙古国由漠北草原游牧政权发展为横跨亚欧世界帝国的关键时期。窝阔台前承成吉思汗未竟之业,后启大蒙古国建制之端,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但窝阔台的形象长期被成吉思汗、忽必烈遮蔽。对窝阔台统治下的大蒙古国历史,也一直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 ...
The bronze doors of the Basilica of San Zeno in Verona, Italy, are a special case in art history research. They were made by several workshops during the twelfth century: stylistically, two to three workshops were assumed to produce the metal parts of the
一、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在田野考古绘图中的应用及其局限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因其低成本、高精度、操作简单、适用性广等特点已经成为考古工作中记录发掘对象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的生成的遗迹平剖面正射影绘制遗迹或探方平剖面图也已成为传统田野考古绘图方法的重要补充。笔者在田野工作中使用相关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基于多视角三 ...
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computational method of topic modeling to identify core topics and time trends in research on X-ray fluorescence (XRF)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ultural heritage. Topic modeling is an approach to text mining based on unsupervised ma
Many modern cultural object collections suffer from the problem of being obtained in unethical and illegal circumstances. Additionally, information about collections, including their status, object descriptions, and other data need up-to-date information
Numerous natural dyes were used to dye mediaeval Islamic paper from the tenth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using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velop an analytical method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dio
The aim of Preventive Conservation (PC) is to prevent or minimise the risk of irreversible damage to cultural artefacts as a result of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which they are exposed, such as relative humidity (RH), temperature, light, atmospheric and
居延汉简发现于1930年,之后取得了重要性发掘成果,是研究汉代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重要文献。2014-2023年居延汉简的研究成果,得益于居延汉简、居延新简的重新整理与刊布,为学界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汉简形制、释文,这些材料推动了居延汉简相关研究的继续深化。回顾这十年,学界对居延汉简的研究热度不减,原有议题持续深化,新的议题也被提出 ...
Semi-exposed relics within an air–soil system often have earthworks partially buried, leading to moisture migration and substantial salt accumulation. Salt accumulation threatens relic preservation, but destructive sampling is hindered by conservation con
《西域研究》2014年第3期目录及全文链接点击文章标题,跳转阅读全文专题论文余太山:贵霜王朝的终结张弛:尼雅95MNIM8随葬弓矢研究——兼论东汉丧葬礼仪对古代尼雅的影响白京兰:军府体制下清代新疆的司法体系及运作王东平:清代天山南路地区的刑案现场勘验人员伏阳:略论新疆独立司法机构的建立台来提·乌布力 艾力江·艾沙:一件关于民国七年库车叛乱的 ...
2024年第2期目录与内容提要专题论文余太山:贵霜和印度关系的若干问题/1曾晨宇:巴克特里亚王国中晚期历史新探——基于新见的钱币学证据/18谢振华:西域占卜术东传与北齐西胡化问题/33赵海霞:民国时期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44历史地理刘屹:“宋云行记”中的两处错简及相关问题/56许序雅:13~14世纪阿拉伯舆地文献和游记的特点及价值/71 ...
王希隆:新疆军府制的创立、发展与深化——以西汉、唐、清三朝为中心白京兰:法权伸张:晚清新疆建省的法律因素赵卫宾:晚清新疆建省前后的礼治教化与社会影响张俊民:汉晋之时西域简纸文书出土与整理研究概述陈玮:河陇陷蕃后河西、西域与唐廷交通往来新探 ... ...
2025年第1期目录与内容提要目 录专题论文王子今汉代西北丝绸之路的鼠害/1吴正浩唐代吕休璟家族新考——以《吕志本墓志》为中心/10曲强德藏六份吐鲁番蒙古文行政文书再研究/18王冀青胡汉民与斯坦因第四次新疆考察/34西域治理研究邱文杰汉简所见西域都护副职演变考——兼论西汉宣、元之际的西域经营/43蒲宣伊唐代婚嫁鼓励政策在西州的实施——以《唐开元六年 ...
转载自:考古新出土隋代宇文昡碑志考冯健 段成刚(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原载《北方文物》2024年第2期)〔关键词〕宇文昡 碑志 隋代 北周 毁碑〔内容提要〕2020年3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祝村南发掘了卒于隋代的北周公主墓葬一座,出土了碑、志各一方。结合相关材料认定,碑志记载为同一人,即北周宣帝与皇后杨丽华的 ...
基本信息:编:中国文物报社 中国考古学会主编:陈星灿 柳士发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2月印次:1ISBN:9787559490520内容简介: 全书汇集了2012—2023年共12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20个考古发现,年代跨度达百万年,地域涵盖中原及边疆地区,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生动例证。其中的良渚 ...
【新书介绍】广阳城墓地(二)中国考古网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2025年01月14日 20:26 北京基本信息:编著: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2月印次:1ISBN:9787573214300内容简介: 广阳城墓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自2018年至2020年对该墓地进行了多次 ...
内容摘要:木椁墓近年来在河西走廊地区多有发现,分布地域已突破仅在武威东部发现的窘境,也整体提升了该地区汉墓的年代上限。木椁墓整体特征表现出与内地的趋同,但当地文化特色仍较突出,其所反映的人群结构,通过文献的梳理,多来自山东及其周边地区。棺椁作为葬具,自新石器时代出现,便带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朴素伦理。葬者,藏也。商周以来, ...
最早完成整修的经冢古墓遗址,体现了日本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盛行的遗址“现状冻结”保存理念。1997 年,伴随着附近公寓的开发,这座隐于林间的古墓重现于世。尽管经过简单维护,古墓周边设置了挡土栅栏,遗址空间也被保留为新建住宅旁的绿地,但整体上仍处于封闭状态。由于古墓的土地归属于近旁的泉龙寺,访客进入遗址空间参观需获得特别许可。这种做法 ...
《丝绸之路考古》第9辑目录及内容摘要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西北大学)等|新疆伊吾尖甲坡墓群隋唐时期墓葬发掘简报摘要:2022年7~9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对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吾县哈-伊公路北侧的尖甲坡墓群进行了发掘。其中主墓M1东南侧的石堆确定为隋唐时期游牧人群的墓葬,该墓葬的发掘为探讨东天山地区隋唐时期游牧人群的丧 ...
本书全面梳理了2022年度博物馆发展的主要脉络,回顾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总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探索新时期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书用大量的统计数据,系统地分析中国博物馆的藏品规模与结构、中国博物馆的学术研究、中国博物馆的展览结构与展陈创新、中国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中国博物馆的文化功能、中国博物馆人才建设 ...
《文献·文物·文明:巴文化考古探索》是迄今为止最系统研究巴人、巴国、巴文化的学术专著,初步构建起巴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全书以考古发现为经,以历史文献、文物标本、文化事象为纬,探究了巴文化的基础概念、文化谱系、文化分区、文化符号、精神信仰、原始工业、以及巴文化起源、发展、消融的宏阔进程。总体上看,巴文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This paper studied Late Iron Age ceramic fragments from Nditam village (Centre Region, Cameroon), the technological features and deduced the type of the raw materials used to produce them by combining different analytical techniques based on X-ray fluores
倍半碳酸钠法是一种常见的青铜“粉状锈”转化(脱氯)处理方法。本研究以一件早商时期青铜爵的倍半碳酸钠脱氯保护为例,结合拉曼光谱和离子色谱等分析手段,重新审视并评估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应用效果和脱氯规律等。研究表明,在无恒温恒湿控制的环境下,对于大面积爆发的“粉状锈”,倍半碳酸钠法依然是保持器物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对脱氯溶液进行跟踪监测 ...
徐松的《西域水道记》是清代西北历史地理学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通常的记载以龙万育撰序的时间为依据,认为《西域水道记》刊刻于道光三年(1823年)。日本学者榎一雄最先考察出邓廷桢序文的署衔是判定《西域水道记》刊刻年代的标准,因此推测其最早的刻版印行年代是在道光十五年至十七年间(1835~1837年)。笔者根据《西域水道记》的引文内证,推翻道光三 ...
基本信息:作者:【日】熊坂聪美 著;黄盼 译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0月印次:1ISBN:9787211095339内容简介: 本书是熊坂聪美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增改而成。本书将由贵族或民众主导开凿的数量丰富、造像规模小、制作周期短的中小窟龛,视为云冈石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窟龛造像的打破关系与形式 ...
1月3—4日,“知往鉴来:人工智能在考古与文化遗产中的前沿应用珠海论坛”在广东珠海举行。来自考古学、文化遗产研究、计算机科学、数学与大数据等领域的学者共同探索“AI+考古”“AI+文化遗产”的新机遇。 人工智能推动考古学方法创新 近十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尤其是深度学习在模式识别、预测分析与图像处理方面的“超能力”受到越来 ...
《尚书·禹贡》是叙述大禹任土作贡的篇章,记载了九州各地向大禹的贡物、贡道。西周中期豳公盨铭文的面世,进一步说明了《禹贡》的可信性。尽管“九州”的概念仍有待出土文字资料的印证,但把“九州时代”界定在五帝时代晚期、夏王朝建立前夕,也就是考古学上龙山时代晚期,应该是合理的。本文从《禹贡》所载扬、荆、梁三州贡物入手,结合长江流域龙山时代 ...
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的提出是中国考古学所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也是公认的苏秉琦对于中国考古学的巨大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佟柱臣虽未使用过区系类型的概念,但他的许多研究史前文化的论著其实都渗透着区系类型的研究思想,不过一直以来学界对此鲜有细致的梳理。在考古学理论探讨日益活跃的今天,回顾、总结佟柱臣有关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研究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