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坐冷板凳 作真学问——《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评介

2024年1月,《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以下简称“《合集》”)第六册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相信是所有关心战国竹简研究的学者都期待已久的大事。数年来笔者研习20世纪出土战国简册,最重要的资料书就是分册出版的《合集》。现在这套书出齐,内心跃然,不揣浅陋,尝试分享研习这套书的几点感受。这套《合集》是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陈伟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 ...

• 考古类型学的再思考——读蒙德留斯《先史考古学方法论》

从学术史上看,蒙德留斯并不是提出和使用类型学的第一人。最早运用类型学方法的是汉斯·希尔德布兰德,他在1871年参加博洛尼亚市举办的学术会议中作了题为《青铜时代的扣针》,这是第一次学界能看到斯堪的纳维亚青铜时代扣针发展的类型学序列。1872年他再一次对类型学方法进行了说明,并在撰写《欧洲的史前人类》一书时使用了“typology”。一般认为,中国 ...

• 讲述文物故事 赓续历史文脉—— “书架上的博物馆”丛书在浙江省博物馆首发

4月21日,由浙江摄影出版社主办的“书架上的博物馆”丛书首发式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举行。在与会者的见证下,“书架上的博物馆”丛书第一辑五册《博物馆里的生僻字》《三星堆之谜》《藏在清明上河图中的秘密》《古钱币上的汉字》《铜镜里的动物》与读者见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刘斌对这套丛书的策划与出版给予 ...

• 科学的发掘,准确的结论——读《敦煌悬泉置遗址1990-1992年田野发掘报告》

2023年11月,考古发掘整整三十年的《敦煌悬泉置遗址1990~1992年田野发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出版,由时任考古领队何双全先生主编并执笔,悬泉置遗址资料前后由四十余人进行长达近三十年的整理,终于为敦煌悬泉置遗址考古三十年的资料整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敦煌悬泉置遗址1990-1992年田野发掘报告》编著: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简牍博物 ...

• 新见彩陶坡遗址出土龙形蚌饰试析

2023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彩陶坡遗址F18出土了一件龙形蚌饰,共存陶器特征和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这件龙形蚌饰的年代处于红山文化早期,为探索红山文化以及中国早期龙形象的发展与演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2024年4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历经数月联合攻关,最终成功将这件重要文物复原,结果表明这是一件背部微曲、双 ...

• 荐书 | 一份美学经济的绝佳样本

拿到黄康俊先生十六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从阳江到世界》书稿的时候,是2023年冬至前,北京下了一场暴雪。大雪天出门不便,正好在温暖的屋子里,在电脑上认真通读了全书。我和本书作者黄康俊先生相识于1989年的鲁迅文学院。早年间他的海洋题材小说在中国文坛独领风骚,后来他开辟了企业家报告文学之路,用自己的如椽大笔描绘中国改革一代风云人物的风采和事 ...

• 冰河时代的回声——读译著《重返冰河时代:发现史前世界》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荣休高级馆长彼得·L.斯托克,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不懈的考古探索,写就一部引人入胜的考古学著作——《重返冰河时代:发现史前世界》。陈虹教授、刘吉颖博士和陈冉博士根据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进行精心翻译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妙趣横生、别开生面的史前世界。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讲,这本书采用了 ...

• 2023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揭晓

5月24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主办、人文考古书店协办的2023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终评会在京召开。根据《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章程》,来自考古、博物馆、文化遗产等领域的15位专家评委,经过审阅图书、综合评议和投票推荐,从入围终评的50种图书中评选出2023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10种、优秀图书20种。2023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

• 读《辽代服饰研究》有感

《辽代服饰研究》作者:王春燕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2月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一大批辽墓资料呈现在我们面前,辽代墓葬中壁画资料十分丰富,目前可见的已有约九十多座。辽墓壁画内容十分广泛,包含各种生活场景、神话故事等,其中的人物服饰更是蕴藏着许多历史信息。辽代服饰上折射出诸多的文化因素,既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特色, ...

• 创新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新论》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新论》作者:李颖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5月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就文化的保护传承而言,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为数众多的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流传至今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创新保护传承手法的 ...

• 新资料 新理念 新方法——《家常贵富:咸阳原新出土铜镜撷珍》读后

近年来,随着西安与咸阳交接地区秦汉新城、空港新城基础设施的建设,大量古代墓葬成片被发现,海量的文物新资料也密集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作为参与这些考古发掘工作的主要机构,利用“片区制”和“考古图录”的新理念,以全新的体例和分类方法,将这些墓葬中新发掘出土的铜镜资料梳理整合集结为《家常贵富:咸阳原新出土铜镜撷珍》(以下简称《家常贵富 ...

• 考古、艺术与文化的统一:《玉润中华》读后感

“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是南京博物院策划的一个全国性的玉器特展。此次特展以南京博物院建院90周年为契机,联合了国内43家考古文博单位,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出土、传世馆藏的顶级玉器艺术品约600余件(组),通过连绵不绝近万年的玉器与玉文化,来呈现中华民族谦和温良、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同名的展览图录的 ...

• 两本“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要出英文版啦

6月20日上午,在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与加拿大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团签署了《彩陶·中华》《玉韫·九州》的英文版权输出协议。《彩陶·中华》《玉韫·九州》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早期中国”系列大型原创展览同名学术型图录,旨在让公众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神。这两本书分别在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2020年度、2023年度“ ...

• 荐书 | 问夏有声:《手铲释天书——与夏文化探索者的对话Ⅱ》评述

步入21世纪,夏文化探索进入积淀深究的新阶段。二里头遗址、新砦遗址、王城岗遗址的新发现刺激了有关夏文化问题的讨论,其中以早期夏文化课题的探讨最为热烈。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新媒体急速发展,夏文化探索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夏文化探索的关键问题为纲,立足《手铲释天书——与夏文化探索者的对话Ⅱ》所收录18位专家学者的访谈内容,简要介绍 ...

• 荐书 |《空谷足音:敦复书室信札整理与研究》序

《空谷足音——敦复书室信札整理与研究》作者:程存洁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日期:2024年2月程存洁先生著《空谷足音——敦复书室信札整理与研究》一书(以下简称“程书”)已蒇事,将清样交给我,托为通读并写点意见。对于朋友找我读他们的未刊论著,我历来乐于接受,因为我觉得朋友找我,是对我的信任;其次,这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读后无疑会增加知识、 ...

• 荐书 | 一位考古学人的成长历程——《唤醒沉睡的南宋》序

杜正贤先生的新著《唤醒沉睡的南宋》一书即将出版,嘱我为序,这给了我先睹为快的机会。正贤是浙中横店人,出生于农村。1981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在校期间勤奋好学。1986年,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毕业,即赴杭州市文物考古所(今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从此在杭州市从事文物考古工作30余年,参加或主持了许多重要的遗址和墓葬的勘查、发掘工作。 ...

• 写在《国宝有故事:文物保护那些事儿》出版之际

中国古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一段话,可以作为文保人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题记《国宝有故事:文物保护那些事儿》作者:刘爽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 ...

• 荐书|《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

《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主编:叶舒宪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日期:2024年7月何谓“玉成中国”?审视我国1万年的文化史和5000多年的文明史,方兴未艾的物质文化研究新视角,可以有效地聚焦到充分体现中国性的玉文化方面。中国人崇玉、尚玉的文化也可追溯到距今1万年的旧—新石器时代之交。“玉成中国”的理论要义是按照传统的中国本土话语,并依据 ...

• 荐书 | 《良渚——撞击与熔合的文明结晶》后记

作者:李新伟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5月后 记20世纪80年代末,我正在北京大学考古系求学期间,良渚文化反山和瑶山的琮璜璧钺以令人惊叹的繁缛深邃刷新了我对中国史前时代的认知。1993年至1996年,追随任式楠先生攻读硕士学位,便选择以良渚文化的分期为论文题目。1995年,第一次到良渚,在瓶窑工作站住了一周,观摩典型陶器。论文终于完 ...

• 荐书 | 读懂中华“左祖右社”传统都城理想范式——评《太庙与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

《太庙与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编著:贾福林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月前不久,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中轴线众多遗产点中,北京太庙作为明清两代皇家祖庙,是中国祖先崇拜文化传统的物质载体,是重要的国家礼制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唯一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祭祖 ...

• 荐书|《博物馆的沉思:关于百科全书式博物馆的论争》译后记

《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博物馆学译丛》(第一辑)之二:《博物馆的沉思:关于百科全书式博物馆的论争》著者:詹姆斯·库诺译者:夏美芳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时间:2024年1月“百科全书”一词的英文encyclopaedia来自希腊文enkuklios paideia,字面意思是“全面的教育”。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诞生于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以法国哲学家狄德罗主编的《百 ...

• 荐书 | 汤惠生:流不走的岁月———《宗日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书序

侯光良教授的新作《宗日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以下简称《宗日文化》)一气读完,意犹未尽。把一个谜一般的史前遗址和文化写得如此机杼别出、条理清晰和通俗生动,作为宗日遗址考古发掘者的我是做不到的。因为考古学家都是把自己当作仓库管理员的模式来训练的,我们只会将考古当作器物而不是人物来对待。《宗日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作者:侯光良出版社 ...

• 荐书 | 徐天进:《不朽:大漆艺术五千年》序

《不朽:大漆艺术五千年》编: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8月《不朽:大漆艺术五千年》是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2023年度大展同名展览图录,“不朽”特展展出从新石器到当代漆器作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6件,新颖、精要、学术地展现漆器传承的文物之美与艺术之珍。本书以数十倍超高清展示5000年漆器史重要文物90件 ...

• 两周青铜兵器定名研究的最新成果——《两周青铜兵器定名研究》评介

在浩瀚的中国历史长河中,青铜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研究古代社会生产生活、历史文化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物证。在青铜器的诸多类别中,兵器是比较特殊的一种。青铜兵器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自名现象,用以说明器物的用途和名称等信息,其内容旁涉语言文字、历史地理、职官制度以及考古器物学等多个方面,加之年代久远导致器身刻名多见蚀泐 ...

• 荐书 | 《书中蝴蝶:中国当代藏书票》出版感悟

日前,陈瑀、沈泓著的《书中蝴蝶:中国当代藏书票》丛书10卷,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和金城出版社联合出版,这是中国第一套按专题介绍当代藏书票艺术的全彩图文丛书。《书中蝴蝶:中国当代藏书票》丛书10卷著:陈瑀、沈泓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金城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6月回溯这套丛书的写作缘起,要从1998年夏天的一次采访说起。那天我走进深圳红桂路的 ...

• 荐书 | 借古鉴今 走出象牙塔——《证史启今三千年》《书卷留声二万里》读后

最近中西书局出版了葛承雍先生的新著《证史启今三千年——四十年史论文选》《书卷留声二万里——四十年书评文集》,单从书名上看,一本从时间概念上凝聚哲思,一本从空间理念上引人注目,实际上分别精选了作者四十年来的史论文章和书评文章。《证史启今三千年——四十年史论文选》作者:葛承雍出版社:中西书局出版时间:2024年1月《书卷留声二万里——四 ...

• 荐书 | 西南地区汉代美术考古新成果——读《永生与现世:罗二虎美术考古论文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的大潮冲击下,大量外来词汇进入汉语世界,“美术考古”是其一,最早是1929年上海乐群书店出版,郭沫若(1892-1978)从日文翻译的《美术考古发现史》,这本书是德国学者阿道夫·米海里司(Adolf Michaelis 1835-1910)1906年出版的著作。1941年岑家梧(1912-1966)《中国艺术考古学之进展》是中国人自己讨论美术考古之始。而更 ...

• 十年磨剑终成锋——《楚艺术全集·漆器卷》读后

2023年应邀出席良渚博物院主办的“不朽·大漆艺术五千年”展览开幕活动及座谈会期间,在会议材料上看到“推荐阅读”栏目内有:“聂菲、张曦,楚艺术全集:漆器卷,湖北美术出版社,2023年”的字样。回想2011年湖北美术出版社修订再版拙著《楚艺术史》时,我曾在再版后记中写道:“楚艺术既是楚学和上古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史的重要篇章。遗憾 ...

• 荐书 | 再现屈家岭文化的生死场景——《屈家岭:五千年前的众城之邦》读后感

屈家岭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距今五千年前后一支强势且辉煌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自命名以来,屈家岭文化持续吸引着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不仅大量期刊论文相继发表,与之相关的书籍也陆续出版。《屈家岭 五千年前的众城之邦》一书出版于2023年,侧重于屈家岭文化社会层面的研究,生动地揭示了屈家岭文化先民的生活与死亡场景,展示了长江中游地区“ ...

• 荐书 | 欧洲青铜时代研究的大成之作:《牛津欧洲青铜时代手册》评介

《牛津欧洲青铜时代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the European Bronze Age)于2013年由牛津出版社出版,由青铜时代考古学家哈利·福克森(Harry Fokkens)和安东尼·哈丁(Anthony Harding)主编,旨在全面介绍欧洲青铜时代的社会与文化。书中汇集了五十多位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是了解欧洲青铜时代的权威著作。由于地理环境、资源状况以及文化传统等因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