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维京人新史:从斯堪的纳维亚到丝绸之路

「找寻一千多年前为了寻找财富、权力、冒险或仅是单纯为了新生活的人从斯堪的纳维亚迁出迁回的痕迹。」维京人节日Up-Helly-Aa1982年,考古学家们在不列颠腹地的维京墓葬中发现了一颗橘红色的小珠子,这颗小小的珠子——红玉髓珠,将对维京人的研究带向全新的方向——数千公里外的印度。这颗东方的红玉髓珠为何会出现在9世纪的乡村德比郡?它能否证明东方与 ...

• 一带一路:带你走入中亚的历史

一帶一路:帶你走入中亞的歷史 作者:彼得‧高登(Peter B. Golden)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作名: Central Asia in World History 译者:李政賢出版年: 2017-11-28页数: 352定价: NT$420装帧: 平装ISBN: 9789571194714内容简介 中亞,東西方商貿往來、知識文化交流與宗教傳播的橋梁,古代絲綢行商之路,現代中國推行「一帶一路」的核心所在。本書 ...

• 中亚地缘政治沿革-历史、现状与未来

中亚地缘政治沿革-历史、现状与未来 作者:许涛出版社:时事出版社副标题: 历史、现状与未来出版年: 2016-6-1页数: 468定价: CNY 120.00装帧: 平装ISBN: 9787802329720内容简介 中亚是我国西部重要邻区,是欧亚板块的内陆腹地,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也将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地区。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中亚民族国家和政治文化的形成 ...

• 研究进展 | 寨里窑青瓷科技分析揭示北朝时期北方青瓷制作工艺的独特性

近日,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师生在国际学术期刊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 发表题为 “Multiple-analytical study on the technology of Zhaili celadon from the late sixth to the seventh centuries and its initiation”的研究成果。论文第一作者为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博士研究生耿超,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副教授申静怡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共同 ...

• 隋唐考古

版次:1印次:1ISBN:9787030795984内容简介:隋唐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组成部分,属于典型的历史时期考古学,上承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下启宋元考古。这一时期各类遗迹与遗物数量多且丰富多彩。通过本书,不仅可以加深对“汉唐雄风”的理解,触摸隋唐文化的脉搏,更能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等特征。目 录前言第一编 重要遗址第一章 ...

• 《文物》2024年第11期

封面:江西景德镇落马桥红光瓷厂遗址出土蓝釉盖本期目录·考古新收获·江西景德镇落马桥红光瓷厂遗址2023~2024年发掘简报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等江西景德镇珠山天后宫遗址发掘简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江西景德镇浮梁瑶里瓷业原料片区发掘简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研究与探索·敖汉水泉墓出土胡人乐舞纹青白玉带研究刘国祥 石婷婷 田彦国河南辉 ...

• 《文物》2024年第10期

封面:新疆库车友谊路墓群M51出土陶六系罐本期目录·考古新收获·湖南澧县鸡叫城新石器时代遗址南区2019~2021年发掘简报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新疆库车友谊路墓群2021~2023年发掘简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济南元代郭氏家族墓地M12发掘简报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考古新发现·江苏苏州金城新村遗址考古新发现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研究与探索·于阗王城地望考 ...

• 霍巍:为中国文物考古事业育新人,塑英才

霍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学术院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中央统战部、宣传部、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共同设立的四川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第七、八届考古学科成员及召集人之一,国家社科基 ...

• 唐代舞筵考 ——从韩休墓壁画乐舞图谈起

唐代舞筵考——从韩休墓壁画乐舞图谈起(中山大学历史系 李丹婕)2014年发掘的唐代韩休夫妇墓因其精美的壁画受到相关学界广泛关注1,其东壁保留相对完整的乐舞图是讨论热点之一。整幅画面共绘十四人,以画面中心一株枣椰模样的植物为中心2,两边各画一组分别由男性、女性组成的乐舞场面(图一)。此前相关讨论主要关注画面所反映的乐舞类别3,本文则将重点 ...

• 砖瓦的故事

本书是一部全面讲述中国瓦当、砖石历史及其特色的图书。从发现最早的西周晚期的半圆形瓦当,到秦汉以后流行的圆形瓦当,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中国砖瓦出现了众多的种类,并孕育了深厚的美学内涵。本书按照瓦当的类型,将全书分为文字瓦当、画像瓦当、条形纪年砖等十章,从历史文献入手,结合砖瓦拓片,深入介绍了它们各自的特色和背后的文化内涵,文字简洁 ...

• 从法罗尔宝藏看阿姆河文明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从法罗尔宝藏看阿姆河文明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郭物)阿富汗国家宝藏展,因其独特的历史、考古、艺术价值,以及坎坷的经历,可能是世界上迄今最特殊的一个明星展览。所有展陈文物均出土于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前。1996年内战期间因藏于喀布尔中央银行大楼下的秘密金库中而得以幸存,并于2003年重现天日。由于安全的原因,这些 ...

• 是否有可能汉河西长城被当做西夏塞墙使用?

是否有可能汉河西长城被当做西夏塞墙使用?(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A.A. 科瓦列夫)一百年前,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爵士对沿从汉雁门关河西走廊北面到黑河1长城进行了首次细致的考察。在发掘这些城墙旁的烽火台的过程中,斯坦因找到了在竹简上记载的汉朝时期的大量文件和其它文字来源。此外, 还在敦煌找到了唐时期的地理文献, 其中对这段长城进行了描述。 ...

• 酋邦理论与中国考古学的渊源 ——《国家和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读后

酋邦理论与中国考古学的渊源——《国家和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读后(李水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考古界注意到酋邦理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塞维斯的著作尚无译本,加之国内文化人类学的长期断层,对酋邦理论缺乏足够了解。不过,对酋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到底占有怎样的位置,目前还缺少研究,看法也很难一致。由此想到张光直先 ...

• 介绍胡客翟门生墓门志铭及石屏风

介绍胡客翟门生墓门志铭及石屏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赵超)几年前,一位民间收藏家给我看了他从海外购回的两件北朝石刻墓门,并在墓门上看到十分罕见的一组墓志刻铭。以后,这位收藏家经多年探寻关注,终于又从海外购入一批北朝墓中石刻,包括石床、石屏风、石阙等构件,共二十余件。难得的是在其中的一块石屏风上也有刻铭,表明它们与那两件墓门 ...

• 前燕的两个粟特家族

前燕的两个粟特家族(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 田立坤)西汉武帝时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了与西域各国的官方交往通道—丝绸之路,从此西域来华胡人不绝于途,流布中原各地。西晋末年,西域胡人已经深入到辽海地区,如前燕的安屈、康迁两家即为中亚粟特人。一辽东胡人安氏家族辽东胡人安氏家族事迹,主要见于《魏书·安同传》: 安同,辽东胡人也。其先祖曰世高, ...

• 试论巴尔萨姆枝的拜火教文化意涵

试论巴尔萨姆枝的拜火教文化意涵——从新疆吉尔赞喀勒墓群的出土文物谈起巫新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吉尔赞喀勒墓群及出土的巴尔萨姆枝简介我们于2013~2014年对新疆吉尔赞喀勒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吉尔赞喀勒墓群所处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曲曼村东北塔什库尔干河西岸的吉尔赞喀勒台地,海拔约3050米左右。遗址所在的帕米尔高原 ...

• 北高加索的丝绸之路

北高加索的丝绸之路仝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加索山脉从黑海沿岸的塔曼半岛延伸到里海的阿普什伦半岛,总长1200公里,是欧亚大陆的分界线,北部高加索(North Caucasia)属俄罗斯联邦,南部高加索(Transcaucasia)属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有两座山峰厄尔布鲁士山(Elbruz)和卡兹别克山(Kasbek)海拔超过5000米,看似阻隔了南俄草原到安纳 ...

• 汉唐丝绸的外销 — 从中国到欧洲

汉唐丝绸的外销 — 从中国到欧洲宋馨(慕尼黑大学)引言自公元前三千年左右新石器时代起中国已开始饲养家蚕蛾(Bombyx mori)。家蚕丝纤维极爲纤细、柔软、光亮,此外韧性极高。家蚕丝最大的特点在其纤维的长度。蚕茧由单独一根长达3000米的丝形成,其中一段长达800—1000米的细丝可以用来作成织布纱线。这种极长的丝纤维只需从茧中缫(reel)出(茧内的蛾 ...

• 走最远的路,登最高的山——《满世界寻找敦煌》编辑手记

《满世界寻找敦煌》11月13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五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揭晓,中华书局《满世界寻找敦煌》一书获选本届“年度十大好书”。这本书不仅是作者荣新江老师的个人学术成长记录,还涉及百余年的敦煌文献流散史。对于这样一本信息量极大的图书,在编辑过程中,责编遇到了哪些困难,收获了哪些成长呢?2022年9月15日上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 从满世界找敦煌到一个人的全球史

展读荣新江老师新作《满世界寻找敦煌》,不禁将我的思绪拉回到30年前。1994年,我跟随宁可先生、郝春文老师开始入门学习敦煌学。那时每逢周四,我和同学刘屹一定要骑自行车到北京大学旁听荣老师的“敦煌吐鲁番学概论”课。第一节课上,荣老师娓娓道来,把1984至1994年探访世界各地所获得的敦煌学研究信息倾囊相授,当时觉得真是“信息爆炸”。寻找中华民族 ...

• 固原九龙山M33出土下颌托研究

固原九龙山M33出土下颌托研究陈婧修“下颌托”是一种安置于人骨头部,固定死者下颌以防止其脱落的墓葬随葬品。这类随葬品在以往各地的考古发掘中本不乏发现,但由于数量少且多分布零星,一直鲜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发表1。近年来,随着考古新发现的迭出,关于下颌托的研究推陈出新,不断涌现新说2。但相关研究中大都忽略了固原九龙山M33出土的这一件下颌托3 ...

• 史诃耽与隋末唐初政治

史诃耽与隋末唐初政治——固原出土史诃耽墓志研究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李锦绣)《唐会要》卷六一《弹劾》云:“永徽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中书令褚遂良抑买中书译语人史诃担宅,监察御史韦仁约劾之。”这是史籍中关于史诃担的唯一一条记载,只是作为监察御史韦仁约劾不畏权贵的例证而出现,其生平事迹不详。1986年,史诃耽墓志在固原南郊出土, ...

• 中国人从未主动利用丝绸之路吗? ——与葛剑雄教授商榷

中国人从未主动利用丝绸之路吗? ——与葛剑雄教授商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罗炤)去年年底从网上看到葛剑雄教授在上海图书馆增爱世界文化论坛上做的题为《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讲座的报道,葛教授说:“尽管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了很大作用,但中国人从未主动利用这条路,也很少从丝绸之路获利。”“古代中国海上从来未开放外贸,还经常实行海 ...

• 德国吐鲁番探险队的感谢信

一、格伦威德尔的感谢信1902年11月23日,由柏林人种学博物馆派出的德国中亚考察队一行三人,在格伦威德尔(1856-1935)教授的率领下,到达中国新疆的吐鲁番,揭开了德国东方学对中属中亚地区古代文化全面研究的新篇章。自1902年到1914年,德国考察队先后四次前往新疆,在北道沿线多处古城和古代遗址进行较为系统的发掘采集工作,获得了丰富的成果。第一次 ...

• 丝绸之路与东亚文明

丝绸之路与东亚文明(日本)江上波夫董耘 译王晓琨 审校 「Silk Road」一词,在日文里叫做シルクロード,德文叫做Seidenstraße,中文称为「丝绸之路」。这个名词在十九世纪时首次被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提出,用来指称贯穿中亚的古代交通干线,此干线连接了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地中海地区。然而,今天这个名词普 ...

• 中国瓷器与东非柱墓

中国瓷器与东非柱墓(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丁雨)东非沿海地区出土有相当数量的中国瓷片。有学者称这一地区为中国瓷器的“储仓”1。然而囿于材料限制,中国瓷器究竟在古代东非海岸社会中占据怎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是以往认识中的盲点。2010-2013年,我国学者在肯尼亚马林迪区域的曼布鲁伊(Mambrui)遗址和马林迪(Malindi)老城遗址2进行 ...

• 江到东北——古代东亚世界文化交流之一例

江到东北——古代东亚世界文化交流之一例胡鸿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副教授满汉蒙合璧的《满洲实录》开首一段便是对满洲祖先发祥之地长白山的描写。汉文本写道:“长白山高约二百里,周围约千里,此山之上有一潭名闼门,周围约八十里,鸭绿、混同、爱滹三江俱从此山流出,鸭绿江自山南泻出,向西流入辽东之南海;混同江自山北泻出,向北流 ...

• 从17~18世纪几艘沉船出水的中国茶具看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首都博物馆 裴亚静)最早将茶叶输入欧洲的是荷兰人。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1607年,荷兰人将茶叶从澳门运到印尼的万丹,将茶叶列入贸易项目。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将茶叶经爪哇转运至荷兰,至此,欧洲人开始饮用中国茶叶,大规模的茶叶贸易从此开始。随着茶叶的输入,茶具也开始随之进入欧洲。各国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参与中国的茶叶与瓷器贸易。1 ...

• 中古中国祆教信仰与丧葬概观

中古中国祆教信仰与丧葬概观(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沈睿文)欲了解中古中国祆教及其丧葬形式和图像,需先明确琐罗亚斯德教与祆教(拜火教)的异同。关于琐罗亚斯德教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变异,随着研究的深入,琐罗亚斯德教与祆教的不同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了。20世纪20年代,V.V. Barthold便指出使用骨匣(即纳骨器)盛殓骨殖是中亚火祆教徒与波斯琐罗亚斯德 ...

• 贵霜琐罗亚斯德教神祇研究史

贵霜琐罗亚斯德教神祇研究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孙武军)摘要:国外贵霜琐罗亚斯德教神祇的整体研究已有140年历史,可分为起步阶段(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深入阶段(20世纪后期,至1994年)、比较融合阶段(1995年至今)等三个阶段。国外针对单个神祇的个案研究有约30年历史,主要是娜娜、莫兹多阿诺、欧索等神祇。国内自2011年开始有相关研究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