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匈奴谷物种植与储藏的考古学观察
官志刚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王峰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游牧自身所具有的移动性和季节性强的特点,使其无法成为一种自给自足的生计手段。因此,匈奴将以谷物种植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作为游牧的辅助性生计。以蒙古国诺音乌拉苏祖克特墓地、高勒毛都墓地、额金高勒遗址群和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伊沃尔加古城为代表的考古资料较为全面地 ...
官志刚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王峰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游牧自身所具有的移动性和季节性强的特点,使其无法成为一种自给自足的生计手段。因此,匈奴将以谷物种植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作为游牧的辅助性生计。以蒙古国诺音乌拉苏祖克特墓地、高勒毛都墓地、额金高勒遗址群和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伊沃尔加古城为代表的考古资料较为全面地 ...
李黎1,陈卫昌1*,刘建辉1,邵明申1,兰恒星2,包含2,张景科3,裴强强41.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所,北京100029;2.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西安710054;3.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4.敦煌研究院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敦煌736299摘要:石窟寺岩体稳定性、水害、表层劣化是我国石窟保护目 ...
孙满利*,沈云霞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摘要:丝绸之路沿线分布数量众多的土遗址,是我国文明发展和国家形成过程的重要见证,保护利用好丝绸之路土遗址,对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文探讨了丝绸之路土遗址保护利用现状,分析了保护理念、基础研究和保护技术现状、预防性保护能力、文物保护设备、价值认知、管理能力、利用效果 ...
崔剑锋1,2*,周雪琪1,肖红艳1,李黎3,罗征41.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 100871;2.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3.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所,北京 100029;4.首都博物馆,北京 100038摘要: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对回归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佛首进行了全面分析,以对佛首做较为详细的价值认知。通过高清图像对比、成分分析、显微 ...
陈晓瑜1,张婷2,王金华1*1.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上海 200433;2.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连横纪念馆),浙江杭州 310007摘要:石质文物分类是石质文物研究与保护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目前仍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不利于文物保护科学信息的交流。本文在梳理现有的石质文物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兼顾形制、功能、历史背景等基本特点与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藏日本江户时代宝永小判的材质和制作工艺初探石玲玲,李剑,李媛,辛礼学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海南 琼海571431摘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超景深三维显微镜等无损分析手段,结合文献研究,探讨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藏的三枚日本江户时代宝永小判的材质和制作工艺。研究发现,这三枚小判均是金银合金,经过了炼金、盐胶 ...
1猪方小川冢古墓保护的概要1.1发掘历程2011 年开展的发掘调查确认了横穴式石室墓的存在,随后发掘出土了具有 7 世纪中期典型特征的铁制品,墓葬的石室结构延续了 6 世纪以后该区域内石室墓的演进谱系。猪方小川冢石室墓的墓室结构采用切割石材拼砌法构建而成,是一种石室墓营造技术,将天然石材切割成方形或L形块体,并将其组合拼接,构筑坚固耐久的墓室墙 ...
解读“遗产”——文化遗产多重价值的时代建构与表达作者简介彭兆荣,江西泰和人,厦门大学一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原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人类学系主任,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到法国尼斯大学人类学系,法国国家科学院“华南及印支半岛人类学研究中 ...
大同北魏墓葬中的房形椁文图/张志忠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2年06月刊除房形石椁以外,大同地区北魏墓葬中还发现用木构件搭建的房形葬具,因木材容易腐朽,上边的部分大多数塌落损毁,仅底部保存了原有形制。这种葬具平面多呈长方形,整体为房屋样式,内设木棺或木床,虽然使用不同的材质,但其形制、功能与房形石椁相同,我们统一将其命名为“房形椁” ...
基本信息:作者:王仁湘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通过10章47个主题和近200幅精美图片,将一百多年来我国考古界学者对仰韶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通俗性的转化,生动讲述仰韶文化被发掘的来龙去脉,以及仰韶先民的衣食住行、仰韶文化彩陶上的美学法则、仰韶时代社会的人口和社会特点、仰韶聚落与墓葬、信仰与艺术特点等内容,完整、立体地阐释我国 ...
一、概况潼南万佛岩摩崖造像及寺庙建筑基址位于潼南区崇龛镇,地处涪江支流琼江东岸的丘陵地带(图一)。这里分布有盛唐至晚唐、五代、北宋初,以及明清的摩崖造像,还有较多寺院建筑遗迹、僧人墓葬等,其南距千佛寺摩崖造像950米,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处规模较大的崇龛摩崖造像群。图一 崇龛摩崖造像群位置示意图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为弄清万佛岩、千佛 ...
本书共收录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田野考古发掘简报51篇。长江三峡地区不仅山水雄奇,而且是一座瑰丽的文化宝库。考古发掘表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华民族长江文明的重要舞台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保存着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经历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的各代文物古迹。本书作为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第九部科学发掘成果的正式报告集,相信对于三峡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 ...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4期波斯文史料所见撒里那颜统军考陈 希内容提要元太宗窝阔台即位之初,派绰儿马罕率军再次西征。除他率领的、最后留驻木干草原的西征主力军外,在后来伊利汗国的东部边境,还有尚未被学界充分关注的两支军队。一支由蒙格秃、斡豁秃儿率领,驻守在巴达哈伤等地;另一支由答亦儿、忽鲁忽秃及哈剌那颜先后率领,驻守于也里地区。 ...
内容提要:捞鼎图是汉画的常见题材,通过对其流行地域、图式结构、图像细节的考察,明确其发源于泗水流域且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捞鼎图中的鼎实际是参考了汉代实物鼎的形制,对于秦始皇泗水捞鼎这一历史故事中的鼎的描绘,象征性意义更大。 ...
文章通过对新疆营盘遗址出土的汉晋时期部分纺织品进行染料和纤维品种鉴别,分析这批织物的纺织材料来源,为出土纺织品提供科学认知和后续保护提供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技术鉴别染料品种,采用形貌分析、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别丝纤维品种。分析结果明确了这批营盘出土的丝织品使用了川黄檗和西茜草染料;纤维采用家蚕丝和野桑蚕丝;推测这批织物 ...
摘要:薄太后南陵继承了战国秦“独别葬”的宣太后、夏太后的陵墓制度,并受到汉初合葬帝陵的吕后、窦皇后陵墓的影响,陵区由陵园、陵邑等组成。陵园中心为“覆斗形”封土,墓葬形制为“亚”字形,附近设置有外藏坑、礼制建筑等,该陵墓显然是按照后陵规制规划营建的。 ... ...
上马墓地位于侯马晋都新田近郊,是山西地区规模较大、延续时间较长、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两周时期的墓地。1961年在断崖上发掘墓葬14座,其中M13是规模较大的一座,出土青铜器180余件。1963-1987年间进行了1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0万平方米,发现墓葬1373座、马坑3座、牛坑1座、车马坑3座,出土遗物近6000件。其中,19座铜礼器墓出土铜礼器130件。墓地年 ...
摘要:修建城墙需要大量的土方,筑城工程往往伴有壕沟的开挖。泉州古城海拔较低,其城市给排水及城壕体系的建设与唐宋泉州城规划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泉州开元寺和州治的相对位置关系、子城和罗城的规划营建、八卦沟无八卦之象而如是称谓等诸多事例是其规划思想与易学相关联的表象;八卦沟是其城池系统中一个与自然环境不断产生物质交换的动态组成,是泉州 ...
基本信息:作者:许倬云 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5月版次:1字数:193000印刷时间:2015年5月印次:1ISBN:9787549564286内容简介: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是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近年来最重要的著作,撰写期间备受中外学者期待。他持续思索中华民族的内涵和外延,在世界文明存在(Being)和变化(Becoming)之大潮 ...
关键词:粟特;粟特文;回鹘文;丝绸之路一、粟特人及其在丝路沿线的活动3至8世纪之间,以善于经商著称于世的粟特人,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以及粟特地区的战乱等因素影响下,沿着丝绸之路逐步向东迁徙,就此移居中原,并向周边延伸,在一些地区逐渐开始定居生活,从而形成聚落。这一趋势在魏晋南北朝得到发展,至唐则达到高潮。粟特聚落的分布,主要是以中亚故 ...
基本信息:副主编:马成俊 韩杰和 马沛霆出版时间:2023年9月印刷时间:2023年9月ISBN:97875010817832023年5月7日至5月10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甘肃省文物局和中共临夏州委、临夏州人民政府在临夏市成功举办了“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全书由此次论坛成果总结、主旨发言、论文集三 ...
战国秦长城静宁段走势图 制图:王栋秦亡后,西汉王朝仍以昭王长城为防御西北匈奴的重要军事屏障。《汉书·高后纪》中记载,汉高后六年(前182年)四月,匈奴寇狄道,攻阿阳。长城内外燃起战火。至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年)冬,匈奴老上单于复派十四万骑兵入侵朝那及萧关(历史著名关隘,位于今宁夏固原市东南),杀北地都尉,掳掠人民、畜产甚多。与此 ...
以上秦公诸器因残损较甚,故未能出手。经在押的盗墓犯罪分子在现场指认,可知此秦公诸器均出自M3。此外,M3墓室中因坍塌而被砸毁的青铜器残片较多,也正与秦公诸器的残损现象相吻合。所以,这批秦公鼎和秦公簋出自M3 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上博秦公鼎、 簋与礼县大堡子山的同类器相比较,形制相近,只是鼎的纹饰不同;而且,其鼎、簋均完好无损,这与礼县大 ...
来源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杨惠福 侯红伟)
李新伟:严先生,您好!首先感谢您能在百忙中接受中国考古网的采访。还是先问个常规问题吧,您当初是怎么进入北大考古系的呢?严文明:我小时候念过私塾,多少有点古书底子,但是我不喜欢念古书,我喜欢的是科学。我的数学比较好,但过分自信,很少做数学习题。我对物理也感兴趣,到了高中,物理学里面的一些问题也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比较合自己的口味。 ...
作者:严文明(北京大学)来源丨《文物》
秦史的开端与秦文化的萌生,曾经以今天的甘肃为空间条件。秦作为早期部族文化的发生,作为强势政治实体的崛起,以及后来成立了强盛的东方大一统帝国,是以这里作为最初的根据地的。甘肃显示出秦文化发展轨迹的诸多文物遗存和历史印记,以及存留于后世的文化影响,都体现了国家历史、社会意识和民族情感对于秦史与秦文化的长久纪念。礼县大堡子山出土的鸷鸟 ...
盛唐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唐朝在陇右的军事活动十分频繁。仅在陇右、河西驻军就近20万人。军队的口粮、衣赐等都由内地输送,相当困难。高山大河、荒漠戈壁,飞刍挽粟,极大地增加民众负担,于是屯田又被提上议事日程。唐朝“诸军州管屯总九百九十有二”。(《大唐六典》卷7)其中关内、陇右、河西三道共有584屯,超过全国屯田的半数。由于组织严 ...
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诸多可喜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勃勃生机。6月8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本版今天刊发3篇文章,与读者分享考古工作、非遗保护和典籍研究领域的生动实践。——编者“考古中国”溯源中华文明关 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强调要实施好“中华文明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