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博物馆藏大周洪化元年郭弘巍墓券
云南省博物馆藏大周洪化元年郭弘巍墓券胡愚原载《文物天地》2019年第9期1956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在今昆明市呈贡区王家营发掘了郭氏家族三座墓葬,分别为郭弘巍墓、郭宗汾及妻吴氏合葬墓、郭壮图墓。其中郭弘巍墓出土一正方形墓券,边长51厘米,券文二十一行,楷书,四周有涂朱八卦纹及天干地支。该券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墓券又名买地券、墓莂、幽契,是 ...
云南省博物馆藏大周洪化元年郭弘巍墓券胡愚原载《文物天地》2019年第9期1956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在今昆明市呈贡区王家营发掘了郭氏家族三座墓葬,分别为郭弘巍墓、郭宗汾及妻吴氏合葬墓、郭壮图墓。其中郭弘巍墓出土一正方形墓券,边长51厘米,券文二十一行,楷书,四周有涂朱八卦纹及天干地支。该券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墓券又名买地券、墓莂、幽契,是 ...
江苏扬州市曹庄隋炀帝墓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原载《考古》2014年第7期)一、发掘经过隋炀帝墓位于扬州市邗(hán)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组的蜀冈西峰顶部,地势高于四周,其南侧为蜀冈西峰生态公园,北纬32°25′22″,东经119°23′32″,海拔高程24.7米,东距唐子城遗址西南角1.8公里(图一)。2012年12月,扬州市文物考古 ...
豆卢钦望是武则天、唐中宗时期的宰相,死后陪葬乾陵,而豆卢家族则是唐朝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较大社会影响的家族。近年来关于这个家族的研究陆续有一些论文发表,对其家族的历史研究有一定的助益,但比较全面地考述这个家族世系的论著尚未见出现。近几十年来,有关豆卢家族中人的墓志已经出土了不少,如果与文献记载结合起来,就为研究这个家族的世系情 ...
重庆市云阳县马沱墓地战国墓发掘简报郑州博物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原载《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2022年第9期一、概况马沱墓地(又称马粪沱墓地),位于长江北岸,西距重庆市云阳县城7千米,西隔小溪与朐忍县治(现旧县坪遗址)相望,是当时离县治最近的一处墓地,故墓葬以战国墓、汉墓为多。(图1)2001年9月至2003年6月,为配合三峡水利工程建 ...
甘肃甘谷毛家坪周代居址2012~2014 年发掘简报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墓主骨架保存较差,头向西,仰身屈肢,面向无法辨认,双手交叉放置于胸前,股骨与胫骨夹角不超过10°为约40岁女性。左右手心各有一玉块,中部棺盖板上有石丰12件。墓室西南部椁盖板上有殉狗一只,头朝东。椁底板下有一近圆形腰坑,直径0.3、深0.2米坑边侧躺殉狗一只,头朝西,坑内有少许兽 ...
(二)遗址年代尼阿底遗址的年代数据主要依据光释光测年方法获得,辅以2个碳十四测年数据。该地点没有出土有机质文化遗存,因此,用于测定沉积物被埋藏年代的光释光测年方法是更为可靠的方法。发掘结束后从遗址的东壁、西壁和北壁剖面采集3个序列的光释光测年样品24个,测年结果显示,第1层年代为距今1.2万年至4千年前之间,主要为全新世沉积物;第2层为距 ...
湖北荆州市沙市区肖家山一号秦墓荆州市博物馆(原载《考古》2005年第9期)三、结语肖家山M1是一座残幕。由残存的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组合、器形等来看,具有浓厚的楚文化因素,同时又掺入了典型的秦文化特征,据此可推知该幕的大致年代。该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近坑底处设生土二层台,椁室平面呈长方形,椁周围填青膏泥,具有楚墓特点。这些特点以后又在 ...
张家岗明清墓葬发掘简报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黄陂区文物管理所转载自《武汉文博》2008年第4期四、小结本次的发掘主要是配合武汉至合肥的铁路建设,而在沿线做的一般规模的考古发掘。在发掘与发现中,我们按考古工作的基本要求,认真地完成了本次发掘任务,其主要的收获是我们发现了一批明代墓葬与清代墓葬。从目前发现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这几座明、清 ...
西沟畔匈奴墓伊克昭盟文物工作站内蒙古文物工作队三、结语三座墓葬的形制和葬俗基本相同。其遗物虽然各墓有所差别,如M2以比较精致的金银器为主,M3以铜器为主,而M1则仅残存几件铁器,但各墓出土的陶罐却完全一致。说明这三座墓葬是同一时期的,只是各墓主人的身分不同而已。墓内出土的陶罐,无论是陶质还是造型,均与桃红巴拉出的相似②,但器型稍为规整 ...
北周莫仁相、莫仁诞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载《考古与文物》2012年第3期(原文较长,本期刊载莫仁诞墓)墓志 1合。标本M22:1。墓志置于甬道北部靠近墓室处,出土时上首朝北。墓志青石质。志盖盝顶,盖顶长46、宽45、厚9.5厘米。盖面分为十二界框,框内减底阳刻篆书三行,行四字,盖题为“大周上开府故莫仁诞墓志铭”(图一八)。志石长宽55、厚9厘米 ...
志盖志石隋《宇文述墓志铭》文/杜旻家隋《宇文述墓志铭》全称《隋故司徒尚书令恭公宇文公墓志铭》,2006年出土于陕西省泾阳县兴隆镇大庄村,原石现存泾阳县太壸寺内。志石纵横各七十五厘米,计三十九行,行四十字,共一千五百六十字,隶书。志盖凡三行九字,篆书“隋故司徒宇文公墓志”。书丹及镌字者均不详。宇文述(公元546—617年),字伯通,辽西凡城 ...
武汉市蔡甸区红光村唐墓发掘简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市蔡甸区博物馆(原载《江汉考古》2018年第2期)摘要:2005年10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武汉市蔡甸区红光村抢救发掘了一座晚唐时期的砖室墓。墓葬形制独特,出土包括金、银、铜、陶、瓷等质地器物25件套,是南方地区发现保存较好的唐墓。关键词:武汉市;红光村;唐墓;晚唐时 ...
来源:考古杂志社延展阅读:土山二号墓众多出土文物中,围棋最引人瞩目,包括棋案、棋盘和棋子。2 件近方形的大理石案出土于前室东部,其中1 件石案上有绢质棋盘,棋盘上墨线痕迹清晰可见,复原计有纵、横渠道各17 道。棋盘上共有84 枚椭圆形铜质围棋子,而在东徼道一具漆木棺内发现随葬有一组76 枚琉璃质围棋子,与铜质棋子大小相当。这一发现首次确认了 ...
空山坡墓群位于重庆市荣昌区铜鼓镇,背依缓丘,面向大片鱼塘,左右两侧有缓丘夹护,地势大致呈“U”形(图一)。为配合重庆大足至四川安岳高速公路建设工程,2020年3-4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会同荣昌区文物管理所对空山坡墓群进行了配合性考古发掘,清理明代石室墓7座、房址1座,均打破生土。据墓室结构,可分为三类,其中单 ...
本文关注中原北方宋金时期仿木构砖室墓中的砖作营造系统,从砖雕装饰、砖雕仿木构两方面的加工建造特征出发,将宋金仿木构砖室墓分为以条砖为主、部分模件化和高度模件化三种营建方式,并以桌椅和对坐装饰为例,复原讨论了不同营建方式下砖室墓的建造工序。作者认为,砖室墓营建方式的差异与其技术传播方式和工匠组织有关。在以条砖为主的营建方式下,砖作 ...
好书推荐“茂县营盘山遗址与古蜀之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基本信息:编著: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茂县羌族博物馆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3年12月印次:1ISBN:9787030772862内容简介:2019年8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召开了 ...
山东临沂兰山区琅琊王路东汉砖室墓M1发掘简报临沂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临沂市博物馆(原载《东南文化》2023年第4期)内容提要:1997 年,临沂市考古队对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琅琊王路一座东汉砖室墓M1 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地上式砖石复合墓,自南向北依次为左右对称的双甬道、双墓门、双前室及东西耳室、中室、双后室。墓葬出土玉衣片、陶器、石器、铜器、 ...
湖北襄阳卸甲山墓地战国—西汉墓葬发掘简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阳文物考古研究所(原载《江汉考古》2017年第4期)摘要:2014年5月至6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襄阳市卸甲山墓地,抢救性清理了一座战国中期墓和十一座战国晚期至西汉墓葬,为进一步研究渭水河流域东周至秦汉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一批新材料。关键词:襄阳;卸甲山;战国;西汉 ...
摘要:2009年11月,荆州博物馆对熊家冢祔冢殉葬墓地进行第一次发掘,共发掘墓葬2座,编号为NPM1、NPM2,出土铜器、玉器、漆木器等遗物48件(套)。墓葬年代为战国早期后段至战国中期前段。两座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战国时期楚国殉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关键词:荆州;熊家冢祔冢;殉葬墓;战国早期后段至战国中期前段熊家冢墓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 ...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唐墓简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原载《华夏文明》2021年第4期)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椿路与通达路交叉口的西南角,地势较为平坦,地铁14号线从校园地下经过。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校园西部实验培训中心工程项目中发掘古墓31座。(图1)其中,M23为唐代墓葬,出土物较为 ...
来源:《西域研究》2013年第3期唐代于阗文书折冲府官印考释——兼论于阗设置折冲府的时间刘后滨 王湛内容提要左、右豹韬卫系武则天时代由左右威卫改名而来,神龙元年(705)恢复旧名。签署时间为开元十七年(726)的于阗文书上,钤有一方印文为“右豹韬卫□□府之印”的官印。二十余年前已经不存在的官署名,为何还出现在官印上?对于多次出现在西域出土 ...
来源:“首师大中国史学科”微信公众号内容摘要:吐鲁番出土唐代汉文文献中,目前所见有10片堪舆文书,可拼缀为5件,其中1件为《宅经》,2件属镇宅法,2件与葬事相关,表明唐代汉地堪舆文献在吐鲁番地区得到了传抄和使用,丰富了唐代堪舆文献的内容。吐鲁番出土的入宅文、买地券,道教的《太上洞渊神咒经》以及一些符咒,佛教的《佛说安宅神咒经》等,都能 ...
唐代大一统政治格局远迈秦汉,一些学者将其归因于李唐统治者的鲜卑血统,认为是唐政权的内亚草原属性赋予了其超迈前代的格局和能量。这种观点忽略了秦汉隋唐在治边理念、思路和政策上的连续性。从根本上说,隋唐耀眼的边功实际植根于秦汉的治边传统,二者的共性在西域治理方面有诸多体现。政治上因俗而治边疆地区文明与中原农业文明既一体同构,又具有鲜明 ...
来源:《西域研究》2013年第3期贾帕尔桑河谷及其交通初探陆水林内容提要贾帕尔桑河是罕萨河的一条支流,该河谷是罕萨通往亚辛、奇特拉尔和瓦罕的一条捷径,在交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援引亲历者的记述,对贾帕尔桑河谷的环境及其在交通上的作用作了简要介绍,对高仙芝进军小勃律时使用的赤佛堂道作了初步探讨,对法显越葱岭及谷巍龙赴迷密的路线作了新 ...
来源:《西域研究》2013年第3期扫码关注我们微信:西域研究邮箱:xyyjbjb@126.com
德国藏吐鲁番壁画的调查与整理刘 韬 摘要:“德国皇家吐鲁番探险队” 于 1902 至 1907 年在吐鲁番盆地的古城与石窟寺遗址考察并收集大量壁画, 入藏德国后与其他文物统称 “吐鲁番藏品”。该藏品几经辗转流散, 虽然多数图像已陆续公布, 但对流失德国吐鲁番壁画的系统调查、整理及编目工作仍未尽善。文章阐述了吐鲁番壁画的流失、入藏与刊布, 对今存德国以及 ...
来源:《西域研究》2013年第3期略论新疆地区突厥石人分布与特征任宝磊内容提要本文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最新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石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面部特征、身体特征、与墓葬的关系三个方面总结了突厥石人的典型特征,对全疆石人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了阐释,论述了新疆突厥石人所具有的三个地域性特点:全部石人皆为站姿,墓葬形制上石 ...
扫码关注我们微信:西域研究邮箱:xyyjbjb@126.com
来源:《西域研究》2013年第3期新疆伊犁吉林台库区墓葬人骨牙齿形态特征的观察与研究张林虎 朱泓内容提要本文运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牙齿人类学系统,对出土于新疆伊犁尼勒克县吉林台库区墓葬的人类牙齿进行形态观察;采用平均差异度(MMD)计算吉林台组与其他对比组的MMD距离系数;进而探索该组人群与周邻人群的交流与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吉林台古代居民与 ...
高昌回鹘人佩戴的一件东方教会叙利亚语护身符牛汝极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地中海和美索不达米亚基督教护身符的早期实践,其次分析了一件出自高昌城的回鹘(畏吾儿)人佩戴的叙利亚语护身符长卷及其内容,认为这件护身符长卷的内容可以追溯到古代亚述和巴比伦时代,在那里可以找到如此多魔法文本的起源。这件护身符与遍布地中海和美索不达米亚魔法文本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