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龟兹摩尼教艺术传播补正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1期龟兹摩尼教艺术传播补正葛承雍内容提要本文根据摩尼教神学教义中对暗魔(贪魔)概貌的描述,认为库车克孜尔石窟群前河滩地唐代遗址出土的一件陶祖,是摩尼教的“男根魔貌”教义艺术品,表现的是从原教旨摩尼教带来的浓重的禁欲巫气,目的就是让教徒听众更易于理解其教义,以画释经,洁身自好;以图塑形,净化修道;从而使摩 ...

• 魏公村考——元大都一个畏兀儿聚落的历程

来源:“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微信公众号魏公村考——元大都一个畏兀儿聚落的历程党宝海位于如今北京海淀区东南部的魏公村在历史上曾被称作“畏吾村”。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宝海老师认为,魏公村在元代就已形成,在晚清之前一直保留着“畏吾村”之名。畏吾村曾是元大都郊外的畏兀儿人聚落。由于优美的地理环境和畏兀儿人的宗族观念,元代在西直门 ...

• 论《长春真人西游记》在蒙元时期丝绸之路汉语文学中的价值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1期论《长春真人西游记》在蒙元时期丝绸之路汉语文学中的价值宋晓云内容提要本文以蒙元时期道教全真派信徒李志常的散文作品《长春真人西游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在丝绸之路汉语文学中价值、艺术特点等问题,认为此书的成就之一就是通过吟诗作词活动、注重生活细节及丝路沿线身份、阶层各不同的人们迎候丘处机的态度等方面的 ...

• 《突厥语大词典》(汉文版)中词条数量的统计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1期《突厥语大词典》(汉文版)中词条数量的统计杨东宇《突厥语大词典》是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学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编撰的一部以阿拉伯语诠释突厥语的关于操突厥语各部族及地区的百科全书式词典,其词条数量,国外各种版本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德文版为7993条,土耳其文版为8783条,乌兹别克文版为9222条,而俄文版收词只有772 ...

• 佉沙国地望及交通初探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3期佉沙国地望及交通初探陆水林内容提要本文援引佛教文献和汉文史籍,以及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考古发现,对佉沙国的地望作了初步探讨。佉沙是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胜地,是佛教传播道路上的重要一站,其地当在今巴基斯坦吉拉斯一带。这里也是从中国新疆通往犍陀罗地区和克什米尔谷地的道路上的重要节点,是古老的罽宾道和陀历道 ...

• 赵永伦 | 倭玛亚王朝在中亚的总督统治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3期倭玛亚王朝在中亚的总督统治赵永伦内容提要倭玛亚王朝(661~750年)管理中亚地区的是呼罗珊行省。呼罗珊总督代表阿拉伯帝国,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对中亚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大量移民中亚,迫使中亚人民改宗伊斯兰教,武力镇压中亚人民的反抗,联合中亚地主贵族统治中亚人民。在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年),阿拉伯国家 ...

• 夏国强 | 华戎所交一都会 千年敦煌史之旅——刘进宝《丝绸之路敦煌研究》读后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1期华戎所交一都会 千年敦煌史之旅——刘进宝《丝绸之路敦煌研究》读后夏国强2010年暮春,百年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西子湖畔召开,而2011年的春季,中国社科院文史哲学部又举办了敦煌学研究回顾与前瞻研讨会,仿佛预示着敦煌学研究春天的开始。在此时阅读刘进宝先生的《丝绸之路敦煌研究》这样一本著作(以下简称《 ...

• 吐鲁番出土晋唐文献中的葡萄加工品

《荔枝谱》中详细介绍了其工艺流程:择空室一所,中燔柴数百斤。两边用竹䇤各十,每䇤盛荔三百斤,密围四壁,不令通气。焙至二日一夜,荔遂干实。过焙伤火,则肉焦苦,不堪食48,50。《本草纲目》记载荔枝“其实生时肉白,干时肉红。日晒火烘,卤浸蜜煎,皆可致远”1150。焙制法所需面积小,生产效率高,短时间内可焙制大量荔枝干488-489。在《齐民要术》 ...

• 且喜皇图无内外: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管辖治理

▲汉代西域都护府。图片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西方殖民主义的本质是通过强权来控制和奴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其主要特征是经济掠夺和文明同化。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管辖治理与近代西方列强在全球的殖民扩张有着本质区别。不论是以哈密王母弩温答失里的执政生活为例,还是以近代中央政权扶持下南疆蚕丝业发展为例,都可充分证明,中国历代 ...

• 从莫尔寺遗址考古看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传播

喀什地区在汉唐时期称为疏勒,是著名的佛教中心,唐代僧人玄奘记载其有“伽蓝数百所,僧徒万余人”。然而,留存到今天的佛教遗址不过20处。其中,位于喀什市东北荒漠的莫尔寺遗址保存状况相对较好,地面尚存一座形制基本完整的覆钵塔和一座表面毁坏不清的多层方塔。2019年以来,我们对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清理出大规模寺院建筑群,出土了石膏佛像、陶器、 ...

• 林丽娟|中国境内出土景教叙利亚语文书研究综述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3期中国境内出土景教叙利亚语文书研究综述林丽娟内容提要20世纪初以来,中国境内多处先后发现了为数不少的景教叙利亚语文书,主要发现于吐鲁番、敦煌、黑水城、北京四地。本文尝试按照出土地点依次介绍中国境内出土的叙利亚语文书之概况和研究史。总的来说,这些文书断代较早,文体丰富,对于叙利亚文献史、中国早期基督教史和 ...

• 张铁山丨丝绸之路古代文字的传播与相互影响

来源:“敦煌研究”微信公众号,原刊于《敦煌研究》2024年第3期。

• 刘毅超 | 德藏吐鲁番出土课诵本《楞严咒》研究

来源:“首师大中国史学科”微信公众号摘要:德藏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一组高昌回鹘晚期的印本《楞严咒》残叶,前贤多定名为《楞严经》卷七+科文。本文理顺其诵读次序,将前贤视为“科文”的部分比定为《楞严咒》咒文,并从版式、咒尾末章、正背关系三个角度,判断其应为课诵所用的《楞严咒》。反映出汉地佛教对于高昌回鹘的重大影响。关键词:吐鲁番文书; ...

• 刘子凡 | 唐前期西州民间工匠的赋役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3期唐前期西州民间工匠的赋役刘子凡内容提要西州民间工匠的赋役以役和杂徭为主。官府征发工匠上役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工匠除了在官府作坊中服役外,还被配去充驿丁、烽子等徭役性色役。西州民间工匠还会与百姓一同从事力役性的杂徭,而且也经常被征召杂使。新疆吐鲁番出土西州文书中,保存了大量与西州民间工匠相关的珍贵史料, ...

• 从山东出土景教教徽看元代丝路文化传播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从山东出土景教教徽看元代丝路文化传播康建国 张慧敏作者简介:康建国(1979-),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北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疆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北方民族史、元史。    张慧敏(1981-),女,汉族,山东巨野人,巨野县博物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摘要:山 ...

• 一件新出吐鲁番文书及其在四柱结算法研究中的意义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3期一件新出吐鲁番文书及其在四柱结算法研究中的意义王祥伟内容提要新出吐鲁番文书《唐神龙二年西州史某牒》的记账结构甚为独特,其结构告诉我们,中国会计史上著名的四柱结算法的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结构可以是四柱式,也可以根据记账的需要灵活演变为五柱、六柱,甚至更多柱,而五柱、六柱甚至更多柱的结算形式实际是四 ...

• 唐朝“丝绸外贸”国家垄断经营述论

摘要 唐代京城长安的西市为“丝绸之路国际贸易市场”,毋庸置疑。然称其“既是丝绸之路的真正起点和终点,也是丝路贸易的最大集散地”,尚需商榷。“丝路贸易”的核心内涵为“丝绸外贸”——“丝绸之路”因此而得名。但长安西市(与东市)一无“丝绸外贸”管理机构(互市监),二无国际性“丝绸外贸交易市场”(批发、零售),三无合法经营“丝绸外贸”的 ...

• 郑玄礼学的延伸——敦煌吐鲁番出土写本《论语郑氏注》研究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3期郑玄礼学的延伸——敦煌吐鲁番出土写本《论语郑氏注》研究华喆内容提要通过对吐鲁番地区出土《论语》郑注残卷内容的分析可知,郑玄《论语》注具有尊用《周礼》、参用《仪礼》、《礼记》的学术特点。《论语》郑注是郑玄礼学的延伸,对研究郑玄的经学有重要意义。郑玄以《周礼》为中心构建礼学体系,又以其礼学为中心遍注群经 ...

• 太蓬山《安禄山造像记》所见唐代入蜀粟特人新探

太蓬山《安禄山造像记》所见唐代入蜀粟特人新探陈玮(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从南梁至唐,有大量的粟特人僧侣和佛教徒在蜀中活动,或弘扬佛法,或开龛造像,为传世佛教史籍与蜀中佛像造像记所记载。四川营山县太蓬山安禄山造像记,即为唐代入蜀粟特人佛教徒发愿凿刻。关于该造像记中的发愿人安禄山的身份,自北宋以来即引起众多争论,迄今仍无定论。笔 ...

• 张存良 | 斯坦因中亚考察著作综述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3期斯坦因中亚考察著作综述张存良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斯坦因前后四次中亚考察的简要介绍,比较系统地梳理了他的相关著述,对这些著作的内容、学术贡献以及版本源流、中文翻译等情况,作了比较详尽的叙述。1900~1931年,斯坦因先后进行了四次中亚考察活动,主要活动范围在印度西北部和我国的新疆以及甘肃西部。他的考察发现及其 ...

• 裴李岗遗址考古新发现与裴李岗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24年11月1日,“裴李岗遗址考古新发现与裴李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本次会议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新郑市文物局协办,来自国内外31家考古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开幕式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建主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一级教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赵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

• 新疆吐鲁番胜金口石窟考古发掘新收获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3期新疆吐鲁番胜金口石窟考古发掘新收获吴 勇为配合新疆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之一——胜金口石窟抢险加固工程,2012年3~5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胜金口石窟进行了考古发掘。现将此次发掘主要收获报告如下:一、地理位置和保存现状在火焰山木头沟南部东西两侧山前洪积台地上,现存石窟、佛寺、岩画等遗存12组。其中石窟1处、佛寺9 ...

• 孙武军 | 文本经典、考古图像与田野报告的互证——张小贵《中古祆教东传及其华化研究》及其他著作读后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2期文本经典、考古图像与田野报告的互证——张小贵《中古祆教东传及其华化研究》及其他著作读后孙武军内容提要《中古祆教东传及其华化研究》是张小贵在祆教研究领域辛勤耕耘的又一力作。此著及作者之前两部著作在整体构架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呈现出各个主题齐步推进的格局。按照祆教教主及其他、祆庙、祆神崇拜、圣火崇拜 ...

• 西北边疆人地互动与环境变迁图景重建——《天山北麓土地开发与环境变迁研究(1757—1949)》评介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2期西北边疆人地互动与环境变迁图景重建——《天山北麓土地开发与环境变迁研究(1757—1949)》评介张健陕西师范大学张莉教授的论著《天山北麓土地开发与环境变迁研究(1757—1949)》得到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资助,202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的核心内容是在全球变化视域下,探索边疆地区土地开发与环境变迁之 ...

• 苏利德 | 《西域闻见录》刊行年代考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2期《西域闻见录》刊行年代考苏利德内容提要《西域闻见录》成书于清朝底定新疆之后,该书不但对我国乾嘉以来西北史地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从嘉庆初就流播域外,为后世国际清史的研究者所重视。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部文献,学界始终不能考定其刊行年代。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爬梳,利用清宫档案、日本唐船持渡书档案等 ...

• “希腊化”与“伊朗性”的反思——帕提亚帝国多元文化属性的合分之辨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2期“希腊化”与“伊朗性”的反思——帕提亚帝国多元文化属性的合分之辨龙沛内容提要在帕提亚帝国文化属性中,“希腊化”与“伊朗性”的关系表现出先合后分的阶段性特征。“希腊化”是帕提亚帝国前期体现出的表层文化,而“伊朗性”是帕提亚人自身文化中始终延续并且逐渐凸显的本体文化。“伊朗性”体现在帕提亚帝国的钱币、图 ...

• 13~14世纪阿拉伯舆地文献和游记的特点及价值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2期13~14世纪阿拉伯舆地文献和游记的特点及价值许序雅内容提要通过与以往的游记和地理著述的比较,分析了13~14世纪阿拉伯游记和舆地文献在研究资料来源和著述形式、研究主旨和研究方法、研究视野和记述内容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依据相关文献记述,探讨了该时期阿拉伯游记和舆地文献的文学价值、地理学价值和史料价值,认为 ...

• 1873~1874年福赛斯使团“出使”新疆路线与探察活动考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2期1873~1874年福赛斯使团“出使”新疆路线与探察活动考沈雪晨内容提要为掌握路线通道信息、拓展殖民贸易版图、将新疆打造为英俄中亚大博弈“缓冲区”,英属印度殖民政府于1873~1874年派遣福赛斯使团“出使”新疆。使团由列城出发、翻越喀喇昆仑通道、经桑株至叶尔羌抵喀什噶尔,停留期间并曾前往察提尔库里、巴楚、阿图什、 ...

• “宋云行记”中的两处错简及相关问题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2期“宋云行记”中的两处错简及相关问题刘 屹内容提要《洛阳伽蓝记》中的“宋云行记”,是杨衒之根据《宋云家记》《惠生行记》《道荣传》等材料剪裁统编而成的。在此过程中,难免出现了一些错简误植的情况。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不深入。本文对“宋云行记”中关于从钵卢勒至乌场的一段道路,以及宋云到底在何地觐见了哪位嚈哒王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