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克特里亚王国中晚期历史新探——基于新见的钱币学证据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2期图1 赫里奥克利斯一世与欧克拉提德斯二世的共治币图3 欧克拉提德斯二世的两种王家钱币巴克特里亚王国有打造、发行纪念币的传统,这些纪念币具有很强烈的宣传性质。与常规王家钱币相比,巴克特里亚纪念币承载了更为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重建巴克特里亚王国历史的重要资料。在双王像钱币出现之前,巴克特里亚就已发行了 ...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2期图1 赫里奥克利斯一世与欧克拉提德斯二世的共治币图3 欧克拉提德斯二世的两种王家钱币巴克特里亚王国有打造、发行纪念币的传统,这些纪念币具有很强烈的宣传性质。与常规王家钱币相比,巴克特里亚纪念币承载了更为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重建巴克特里亚王国历史的重要资料。在双王像钱币出现之前,巴克特里亚就已发行了 ...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2期贵霜和印度关系的若干问题余太山内容提要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讨论了贵霜和印度的关系,特别是涉及汉语记载的若干问题。贵霜王朝可能源出公元前140年左右越阿姆河南下灭亡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塞种部落之一Gaisani。约10年后,大月氏人西迁巴克特里亚,部分臣属大月氏的Gaisani人成为大月氏国五翖侯之一,史称“贵霜翖侯”。贵 ...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4期清前期中亚地缘政治形势——附论比什凯克的来历潘志平内容提要18世纪清统一新疆后,将毗邻新疆的中亚的一些部落、汗国、土邦视为自己的名义上的属国,清政府责令各部“和眭邻境”,但也不介入其间的纠纷,其中“皮什格克”争端就是一例。皮什格克即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在清军巡边大道附近,但作为地名可能有一千多 ...
来源:转自“测绘学术资讯”微信公众号清代新疆方志地图与环境变迁研究张莉 任俊巍 刘传飞摘要:古旧地图是环境变迁研究中的一类重要参考资料。清代新疆方志地图记载有丰富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信息,对清代新疆环境变迁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乾隆以后的不同时期均有代表性的新疆方志地图出现,基本可提供三个时间断面(1782 年、1821 年、1909 ...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3期中国早期铜器的起源杨建华 邵会秋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周边的中亚地区的三个早期铜器发展序列的分析,了解到亚洲地区早期铜器的一般发展规律以及本地发展与外来传入的区别;并收集了欧亚草原早期金属器的相关地区的资料,明确了这些铜器的年代;最后以此为基础审视中国最早并且集中的齐家文化金属器,对这些金属器可能的 ...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微信公众号作者简介:陈宪良女,甘肃武威凉州人,古典文献学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讲师。古代中国与古代印度两大文明古国,各自拥有独特而丰富的药材资源。丝绸之路的凿通和佛教的传入,为两国频繁的药物交流提供了契机,许多印度药材如诃梨勒、阿魏、胡椒、沉香、龙脑等伴随着胡商与 ...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4期关于草原考古的几个问题——从库兹米娜《印度—伊朗人的起源》一书谈起邵会秋内容提要爱莱娜·库兹米娜的著作《印度—伊朗人的起源》以考古学为基础,综合了语言学、文献学、民族学和人种学等大量的相关资料,给读者展示出了公元前2千纪草原地区青铜文化发展的动态画卷。本文对书中的主要成果进行简单的介绍,同时对安德罗诺 ...
来源:“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微信公众号中国在晚商时期已经出现了家马是确凿无疑的事实;关于马的利用,目前已有一些遗址开展了马的骨学、病理学分析,但总的来看,对马的利用方式的时空特征仍不清楚。已逾百年的考古工作中,马骨的出土层出不穷,但这些马骨信息散落在不同的考古报告中,缺乏系统的整理,而且鲜有研究对马骨的出土情境(Context) ...
图1 伊朗达什卡桑遗址西侧石雕巨龙正面图3 达什卡桑遗址航拍图(红圈为两侧石雕巨龙壁龛位置)已知先前研究将达什卡桑定为佛教寺院,主要基于石雕巨龙存在,但这种观点实际尚且停留于直观印象层面。石雕巨龙与元朝龙纹相似,其来源是否为元朝引进,以及其龙纹所代表究竟为佛教语境或是其他含义,均应对巨龙形象本身进行考据分析,才能得到确切结论。二、石 ...
清代边疆重臣阿桂任职新疆时,在清政府对哈萨克汗国马匹贸易、越境游牧管理等方面,根据当时的历史现实亲定章程,为以后清政府的相关治理奠定了基本管理模式。这对清代新疆经济的恢复、驻防的设置以及清代新疆政局的稳固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但传世的西域文献对此却疏于记载。而通过对满文寄信档等稀见史料的梳理,不仅可以丰富阿桂在新疆时的诸多历史细节 ...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4期中村不折旧藏吐鲁番出土《朋友书仪》研究——兼论唐代朋友书仪的版本与类型问题吴丽娱 陈丽萍内容提要本文以现编为第130号的中村不折旧藏吐鲁番出土文书为研究对象,先据原图版作出一份完整的录文,再就原图版的排列次序和定名(《月仪》)的不妥提出异议,从文书的内容分析得出,该卷包括了诗句、名簿、佛经杂抄、书仪等内 ...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4期一、册书编联方式与性质判定为了讨论方便,现将册书简文内容迻录于下:第一册:“建武三年十二月乙卯爰书及判词”(出土号EPF22·1—20)建武三年十二月癸丑朔乙卯都乡啬夫宫以廷所移甲渠候书召恩诣乡先以证财物故不(1)以实臧五百以上辞已定满三日而不更言请者以辞所出入罪反罪之律辨告乃(2)爰书验问恩辞曰颍川昆阳市南 ...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4期多元文化因素影响下的龟兹飞天造型沈爱凤内容提要本文以飞天、伎乐天造型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它们的起源和演变,及其所包含的多元文化因素。在龟兹壁画中,众多飞天和诸伎乐天造型最为引人注目,成为龟兹艺术最为动人的艺术形象,在这些美丽的天女身上,融汇了来自各民族的艺术造型因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教艺术具有 ...
来源:“敦煌民族宗教与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回鹘摩尼教的衰落与佛教的兴起——兼论回鹘佛教的源流森安孝夫著,杨富学译一、前言在第一讲中,我指出直至10世纪中期,摩尼教仍在西回鹘国中保持着国教地位,但在之后的半个世纪中,越来越多的回鹘人开始皈依佛教。11世纪初,佛教开始取代摩尼教的地位。是故,可能在几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摩尼教与佛教在西 ...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4期新疆和田洛浦县山普拉人物栽绒毯艺术特征及风格研究张 禾内容提要本文对山普拉乡发现的人物及文字栽绒毯的艺术母题、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编织技术等方面展开分析讨论;通过与中亚和罗马时期的地中海东南岸地区纺织物的比较,与新疆其他地区出土地毯的比较,推论总结这批栽绒毯的艺术特征、出产地点,以及它们在文化艺术方 ...
伯希和编号敦煌莫高窟第181窟出土第193号和194号回鹘文书是记录物品发放的账本残片,年代属于元代。其中的qïngsai是行在的音写,即南宋都城临安,今日的杭州。qïngsai tavar即“行在缎子”之义,表明杭州产的缎子在元代已经流通于西北地区的敦煌等地。其背景是当时回鹘人联系网在中国内地的存在。 ... ...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3期吐鲁番文书所见唐代西州的户曹与仓曹及其相互关系谢慧娴内容提要唐前期户曹和仓曹作为尚书省在府、州一级的重要行政分支,是地方行政运转的关键部门。户曹司户籍,并衍生出蠲符、杂徭、田畴等职能;仓曹司仓廪,并掌管田园、市肆、赋税征收等事务。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看来,户曹和仓曹在土地管理、赋税征收、市场管理及过所勘 ...
2023年度民国新疆历史研究综述石文安 安海瑞在疆内外学者们的辛勤耕耘下,2023年度民国新疆历史研究成果丰硕,公开发表论文52篇,为行文方便,以下分政治、经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专题加以梳理和总结。一、政治史本年度民国新疆政治史研究可粗略地划分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政治活动、央地关系、地方治理和涉外问题四个部分。( ...
来源:“民族志文献研究”微信公众号原文载《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23年第2期,如需引用,请以原刊为准。摘要:《海屯行纪》成书于蒙古征服外高加索地区、亚美尼亚贵族归附并前往觐见大汗的时代背景下,除了记录下海屯一世入朝蒙古的沿途路线信息,此书还呈现出基督教文化和亚美尼亚视角下的奇异见闻,反映了蒙元时代欧亚大陆内部不同族群、文化间 ...
来源:“西南边疆”微信公众号摘要:以往在汉匈西域斗争的视角下,西域诸国被认为只是摇摆或叛附在汉匈之间。此种认识忽略了汉匈之外来自诸国自身的考量与应对。透过这一时期发生在西域的“持两端”“两属”、称霸等现象,实可发现相关诸国政治行为背后的主观动机。其中,乌孙“持两端”凸显的是对自主地位的追求;楼兰(部善)“两属”有利于在汉匈争斗中 ...
来源:《西域研究》2011年第3期2.仪器 同位素比值测定仪器为ThermoFinnigan公司的DELTAplus型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sotope-ratiomass spectrometers,IRMS),同位素制备系统是ThermoElectron SPA公司的FLASHEA 1112型元素分析仪。3.试剂 硝酸、盐酸均为优级纯。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玻璃仪器均经10%硝酸浸泡24小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燥备用。实验用水均为 ...
来源:《西域研究》2011年第3期新疆塔什库尔干县下坂地AⅡ号墓地新识谭玉华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新疆塔什库尔干县下坂地AII号墓地的文化因素,对墓地的文化属性进行了辨正,认为其与塔扎巴格雅布文化共同性较少,总体上接近谢米列契地区青铜时代末期库勒萨依类型。墓地文化属性的确认,对于理解中亚地区史前文化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坂地墓葬群位于 ...
来源:《西域研究》2011年第3期印度河科希斯坦古代交通路线初探陆水林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印度河科希斯坦地区,以及流经该地的印度河及其主要支流的地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法显自陀历国至乌苌国的旅行,以及宋云、玄奘关于这一段路线的记载作了探讨。本文还介绍了奥雷尔·斯坦因1941年对这一地区的考察。经过印度河科希斯坦(IndusKohistan)的道路,是 ...
来源:《西域研究》2011年第3期内容提要陈垣先生在《摩尼教入中国考》一文中,根据唐大历六年和元和二年,回鹘两度请求在中原建摩尼寺事,指出唐代中原摩尼教“先由北而南,复由南而北”的传布路线。笔者分析中原摩尼寺的设立情况,辨释陈先生这一观点,认为回鹘请求在江南地区建寺多伴随粟特人之商业利益,而在河南,尤其是太原府置寺则更具政治意图。192 ...
摘 要:中国考古学的初期,依据当时的考古发现,提出了仰韶、龙山东西二元格局的学术观点,与傅斯年先生根据古史传说提出的“夷夏东西说”相呼应。此后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仰韶较早、龙山较晚,两者在中原地区具有内在的传承关系,流行20余年的仰韶、龙山东西二元格局的主流观点退出了历史舞台。经过数十年的发掘和研究,中国考古学逐渐建立起新石器和 ...
图1:“韩国传统建筑:匠人的力量,工具的力量”特别展海报图3:“韩国传统建筑:匠人的力量,工具的力量”特别展学术活动海报研究主题在匠人、工具、材料三个方面解读传统建筑的营建问题。1993年金东旭教授的《韩国建筑工匠史研究》(纪文堂出版),是对建筑匠人的专门研究,1999年为迎接韩国建筑文化年,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组织了《建筑匠人的梦想和汗水 ...
来源:《西域研究》2011年第3期敦煌、西域古藏文文献所见苏毗与吐蕃关系史事杨铭内容提要本文结合敦煌、新疆出土的古藏文文书与相关的汉文文献,深入地探讨了有关唐代吐蕃与苏毗关系中的若干史事,内容涉及吐蕃对苏毗的征服与军政建制、苏毗王子悉诺逻奔唐事件、中晚唐敦煌和西域的苏毗人等,进一步揭示了隋唐时期苏毗在西北的分布、活动及其融合于吐蕃的 ...
来源:《西域研究》2011年第3期《宋云惠生行纪》文本构成新证吴晶内容提要《洛阳伽蓝记》第五卷《宋云惠生行纪》为杨衒之综合《宋云行纪》《惠生行纪》和《道药传》三篇而成,学界一般认为该文本以《宋云行纪》为主体,故惯以“宋云行纪”称之。余太山的新观点进一步否定《惠生行纪》的存在。本文通过分析杨衒之的自述、《洛阳伽蓝记》的叙事惯例、《北史 ...
《西域研究》2011年第3期目录及全文链接01专题论文殷晴:柳中屯田与东汉后期的西域政局——兼析班勇的身世吴晶:《宋云惠生行纪》文本构成新证王睿:再论中国的粟特柘羯军杨铭:敦煌、西域古藏文文献所见苏毗与吐蕃关系史事王媛媛:唐大历、元和年间摩尼寺选址原因辨析殷小平:元代马薛里吉思家族与回回医药文化朱永明 王爱辉:清代库尔喀喇乌苏军政机构 ...
龟兹石窟伎乐壁画研究的新问题、新方法、新材料本文刊登于《中国音乐》2024年第5期专栏:龟兹乐器研究第46-55+116页(总第189期)……【照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处理,我们只做分享,不用于商业。】来源:《中国音乐》编辑部制作:陈旭投稿方式投稿网址:https://cmj.ccmusic.edu.cn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10-64887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