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李仰松考古文集

基本信息:作者:李仰松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0月印次:1ISBN:9787501062140内容简介:本文集共收录作者李仰松教授文章21篇。文集第一部分是考古发掘与调査,共9篇文章。 ...

• 守护石窟:石窟守护人诉说石窟保护的奉献与情怀

基本信息:编著:王金华 郭桂香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2月印次:1ISBN:9787532593835作者简介:王金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 ...

• 专著出版|《认知·保护·复兴:南京外秦淮河廊道空间文化遗产研究》

图书信息 作者:贺云翱 钱 洁 主编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5月导语蜿蜒百里的秦淮河是南京城的母亲河。 发源于句容和溧水的秦淮河在江宁方山处合二为一,经明 ...

• 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滤酒陶壶分析

摘要:河南郑州大河村、偃师灰嘴和渑池仰韶村出土了三件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的带流陶壶,流口部均施有小孔,显然具有过滤功能。根据对灰嘴出土标本的淀粉粒和植硅体残留物分析,我们认为这件带流壶用于过滤米酒,包括黍和大米;酿造方法很可能是利用发芽的黍和稻谷进行糖化。壶底部的外壁有烟痕,说明该器用于温酒。这三件带流壶是中原地区最早的滤酒壶,有时与制作精美的陶杯共存。这些新器形的突然出现可能是受到大汶口和屈家岭文

• 四川汉墓门扉画像石探析

一 绪言  《释名·释宫室》曰:“门,扪也,在外为人所扪摸也,障卫也。”[1]从建筑功能来讲,门具有连通内外、摒卫门户的作用。西汉南越王墓是目前可知最早设置有石质墓门的墓葬。墓门设于前室和主室,每道石门均由两扇门扉以及门楣、门框、门槛、门墩和顶门器组成。门扉上装饰有铜质铺首衔环,左扇门扉上还残留有当时所绘的云气纹。[2]西汉中晚期至东汉,随着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之风盛行,石质墓门的使用群体逐渐扩大

• 【新书推介】叶舒宪: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修订本)

叶舒宪: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修订本)基本信息书名: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修订本)著者:叶舒宪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丛书名:文学人类学原创书系出版时间:2019-07-01页数:252字数:206千字书影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多次考察河西走廊一带文化遗址和博物馆文物后的学术思考。作者以长期田野考察中获得的直观感悟推进其所倡导的“四重证据法”,带领读者进入无文字时代的西部文化大传

• 2014年丰京遗址考古勘探和发掘新收获

  按照丰京遗址五年考古工作计划和创新工程总体目标,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丰镐队工作围绕发现的曹寨水面和曹寨西河道周边进行钻探,并对曹寨——大原村河道进行了发掘。  钻探区域位于曹寨村西和村北。钻探面积约16.7万平方米。共发现遗迹灰坑115个,其中有108个为西周灰坑;晚期坑155个;墓葬214座,其中有15座西周墓;西周水井3座;晚期陶窑2座。2014年钻探遗迹分布图  曹寨——大原村河道发掘共布探沟4个,发掘面 ...

• 秦岭与渭水,关中的王者之气从何而来?

中央之国的形成三国篇 作者:温骏轩 编辑:尘埃 / 主播:安妮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菜单栏可查阅目录。下载地缘图集在VX对话框回复:地图京畿之地(2) 秦岭与渭水在中国中东部的山脉中,秦岭几乎是最“厚”的一条山脉。这样的山势,使得秦岭很适合做一个安全的“靠山”,同时还可以阻止北方冷空气南下。对比秦岭和淮河的纬度,你会发现中国的南北气候分割线,在秦岭一线其实是向北偏移

• 徐良高:先秦城市聚落中的水与水系

  水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不可缺少,如何获得水资源、利用水资源、趋利避害构成古今人们居住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决定人们选择居住地点,如何规划聚落,尤其是大型聚落,如城市的一个因素,正如《管子·乘马》所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近的如元大都,水系包括由高梁河、海子、通惠河构成的漕运水系,由金水河、太液池构成的宫苑用水体系和排水系统。

• 再议丰京遗址新发现的水系遗存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在沣西遗址通过大面积钻探,发现曹寨古水域、曹寨南至大原村西古河道和大原村东古水池等水系遗存并进行局部解剖。本文检视考古资料,认为古河道的始建年代可以在西周初期和晚期之间讨论。古河道、古水池可能构成水利系统,为丰京南部腹地提供稳定水源。古河道的弧形形状、入水口和出水口的设计,反映了当时掌握的水利技术。古水池在汉代被重新利用。  2013—2016年,中国社

• 浅谈考古地层学 ——以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发掘为例

浅谈考古地层学——以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发掘为例李 进(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 要:考古地层学作为田野考古工作中最基本的方法论,在田野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发掘为例,对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以及作用,与考古类型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增强对地层学的认识,以便于更好地为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服务。  关键词:考古

• 印度·中国·日本的弥勒信仰与美术——兜率天的菩萨像及其源流

印度・中国・日本的弥勒信仰与美术——兜率天的菩萨像及其源流 泉武夫 著 ;李银广 译(日本东北大学,日本,980-8576;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广州,510006) 起源于印度的弥勒造像经中亚(西域)传入中国,至北凉时期开始出现交脚形弥勒,形成了中国早期弥勒像的主流。约隋唐时期开始被中国化,变成结跏趺坐乃至倚坐像。原本作为交 ... ...

• 夏商周离我们有多远(李学勤)

历史书上说的三代,就是遥远的夏朝、商朝、周朝。周朝的灭亡,距离当前已有2250年;商朝的灭亡,按照比较通行的年表,距今约3000年;夏朝的灭亡,距今约3600年;而夏朝的建立,离现在竟有四千一二百年了。想想我们—个人,连自己儿童时期的事情有时都记不清楚,曾祖父以上先人的名字也常说不出来,夏、商、周三代离我们真是太远了,就像银河系以外的星云、星系一样。然而三代又好像离我们并不是那么遥远。对于秦汉以来

• 四川清代墓葬建筑雕刻装饰中的戏曲图像

四川清代墓葬建筑雕刻装饰中的戏曲图像何雅闻 罗晓欢四川墓葬戏曲图像雕刻源起  四川地区戏曲图像雕刻可以追溯到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上的百戏乐舞雕刻。在该地区汉代的石棺上我们可以看到,棺身和墓室两侧都有简单的雕刻,剔地浅浮雕与阴线刻结合的方式最为常见,人物服饰较为简单,有的在演奏乐器,有的在进行乐舞表演。这些雕刻图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墓主生平生活,或者也可将其理解为墓主生前生活的再现和身后世界的延续。◇

• 闻白:考古揭示的早期城市化信息

考古揭示的早期城市化信息闻 白(苏格兰奥克尼群岛布罗德加的尼斯遗址)我们正生活在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中。不难想象,当代城市化和全球化发展的诸多因素,都深深根植于古代文明。这也是上海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以“城市化与全球化的考古学视野”作为论坛主题的初衷。事实上,中外考古学家近些年持续进行的很多考古项目,都可以作为“城市化”与“全球化”的案例进行分享,客观上也为我们当前城市化过

• 河北满城荆山汉墓发掘简报

本文已订正网络上流传文档之错误。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敬请注明。  作者: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满城县文物保管所  【关键词】河北满城;荆山遗址;汉墓;发掘简报  【摘 要】2005年8—9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满城县文物保管所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对满城荆山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汉墓8座。墓葬分布较集中,出土遗物的种类和数 ...

• 房山长阳汉墓发掘简报

  长阳汉墓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东北部,距长阳镇2.5 公里,西为京石高速公路(图一)。2011 年6 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房山区分中心住宅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发现的3 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 一、墓葬形制 M1 位于发掘区的中西部,西邻M2。南北向,方向178°,开口于④层下。墓口距地表深5.5 米,墓底至墓口深1.18

• 王苹: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墓地出土彩绘陶器纹饰试析

摘要:大甸子遗址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遗存,包含有居址、墓地两部分。大甸子墓地共清理804 座墓,出土420 件彩绘陶器,具有较高的考古与艺术价值。根据图案内容,可将大甸子彩绘陶器纹饰分为卷曲纹、动物面目纹、几何纹、特殊纹样四大类。大甸子彩绘陶器数量多寡、组合关系、纹饰种类的变化等具有标志墓主人生前社会等级、地位、身份等功能,是夏家店下层文化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物质成就和精神成就。大甸子遗址位于内

• 彩陶:开启中国考古学之门

彩陶遗存是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调查时发现的,时至今日已接近百年。彩陶遗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伴随了整个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对中国史前文化乃至文明起源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彩陶与中国考古学彩陶遗存揭开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序幕,是已被认识的最早的中国史前考古学文化遗存之一。中国考古学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研究古老物质遗存并揭示历史演进规律的科学。它与中

• 丛德新:边疆考古大有可为

  中新社北京1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室主任丛德新研究员表示,边疆考古大有可为,中国近年来在边疆与中原地区古代文化互动交流、共同推动华夏文明发展等方面,取得丰富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边疆考古研究室承办的“新时代边疆考古的现状与展望”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考古学专家学者相聚一堂

• 谈几个考古遗迹单位的符号使用问题(刘瑞)

   作为从事田野考古所必须遵循的行业手册,在2009年颁布施行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附录一《野外作业技术要点》第三点《考古发掘》中(下简称09版),对考古遗迹单位的编号符号有明文规定:“探方和遗迹单位符号一般应采用其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的大写字母表示,如:T-探方(沟);H-灰坑;F-房屋;M-墓葬;G-沟;J-井;L-路;Y-窑;Z-灶;Q-墙。”而此前早在1984年,在由文化部颁布

• 山西高平神农炎帝传说的考古学解读(刘庆柱)

  一、晋南及其附近地区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发现最为丰富的地区。这里有着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与历史时期一脉相承的人类发展历史。在华北北部泥河湾有距今2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存,沿着太行山向南及晋南地区,分布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存,还有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及细石器遗存,它们与华北北部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徐水南庄头遗址(1000~8800BC)、北京东胡林遗址(8700~

• 中国云南出土海贝所见早期中外交流

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学会研究员刘西诺文 / 刘西诺(中央民族大学 云南省博物馆 )摘要: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由于复杂特殊的地貌和丰富的资源,处于几个不同文明(中、印、东南亚、藏)之中的一个中间过渡地带并受到周围文明的互动影响同时保留着独特的区域特色,决定了它的自然封闭和对外交流的频繁,表现在其经济、文化、宗教及货币等形态上。本文以南方丝绸之路早期出土海贝及外国材料中

• 贺兰山青铜峡岩画探析

贺兰山岩画举世闻名,青铜峡岩画是贺兰山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口子门沟、四眼井、芦沟湖的岩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 岩画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造型艺术形式。从远古狩猎时代开始,一直到近代原始部落延续了数万年之久,是一部人类生存连续性的篇章。特别是岩画的那种夸张变形的造型艺术,既是艺术的形象,又是现实真实反映,还是思维、文化、心理的记录符号。青铜峡岩画是贺兰山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岩画作为人类生存活动记录的

• 从花树冠到凤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妇冠饰源流考

摘要: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凤冠已经成为了传统女性礼服的标志性象征。但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间中,模拟自然的“花树”才是中国女性礼服冠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凤冠”则源于常服冠。本文以新近修复成功的隋炀帝萧皇后冠饰为例,考证中古时期后妃花树冠花树、钿、博鬓组合模式的真正形态,及其形成与演变过程,并探讨花树冠与凤冠的不同概念与使用。2013年,隋炀帝杨广和萧皇后墓在扬州被发现,成为当年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 考古郑州

基本信息: 作者: 任伟 刘彦锋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11月 印次:1 ISBN:9787030628947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郑州市考古工作及相关科研成果全面的概括和总结。本书以时代为顺序,介绍郑州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及唐宋元明时期的考古发现情况,资料齐全,内容丰富,是了解和研究郑州市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论著。

• 李零:曾侯乙墓漆箱文字补证

这件器物,器盖中央绘北斗,北斗周环二十八宿,用文字书写。斗口内有个十字(二十八宿名中的斗宿,斗口内也有十字),斗口外有个土字(五行,土行居中,与斗相配)。斗柄指觜巂(错后一位,本应指毕),十字的竖划指张宿,土字下面的一横,向右指心宿,向左指危宿。毕、张、心、危四分天宇。二十八宿左画青龙,表示东;二十八宿右画白虎,表示西。龙头、龙尾各两字,表示器名。漆箱左右两壁还各有一个当时的美术字。 这些文字,很

• ​读罗瑞·斯图尔特《寻路阿富汗》

  【作者按:这本书的中文译本终于出版了,我非常高兴。为了表示庆贺,把前年写的评介再发一遍。】再高的山也有路可走读罗瑞·斯图尔特《寻路阿富汗》罗 新Rory Stewart,The Places in Between,2006这张图片见于斯图尔特的新著Marches今年的英国议会大选,我关注的罗瑞·斯图尔特(Rory Stewart)不出意料地击败对手,顺利连任议员。在很多观察家眼里,再次当选说明

• 林梅村:庆山寺地宫出土高浮雕人头胡瓶考* ——兼论印度教神像对粟特火祆教艺术的影响

专辑中古宗教信仰研究 1985年,陕西临潼县骊山北麓发现唐代庆山 寺故址。这所寺院始建于隋开皇年间,本名“灵严 寺”,唐初属于雍州新丰县。垂拱二年(686 ),雍州大地震导致地面隆起而形成庆山。于是武则天改 “新丰县”为“庆山县”,改“灵严寺”为“庆山寺”,并按皇家寺院模式重建;挖地宫置释迦如来 舍利宝帐,打造珍藏佛祖舍利的金棺银椁,唐德宗 ...

• 下颌托:一个被忽视的祆教文化遗物

Chin Rest:A neglected Zoroastrianism culture relic【作者简介】冯恩学,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 年9 月在重庆奉节宝塔坪发掘唐代墓葬时, 发现了墓主头骨上戴着下颌托,这个奇特的器物引起笔者的兴趣。经过查找资料, 发现下颌托以唐墓为多, 在辽墓、南宋墓中也曾出土过, 流传时间至少700 年, 延续时间不可 ...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