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海岱考古(第十二辑)

基本信息:编著: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7月印次:1ISBN:9787030619969内容简介:  本书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编的关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的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为一体的系列考古学文集。此丛书集中发表了山东省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的简报与报告,有重点地刊载了本地区考古学研究的论文。 第十二辑收录了18篇发掘、调查、分析鉴定报告和8篇研究论文,为山东地区 ...

• 考古诗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19年开学典礼

  2019级入学的各位新同学:     在新中国即将迎来七十周年华诞的璀璨时刻,你们作为怀揣梦想的新一代青年学子,同样迎来了自己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那就是——成为“北大考古人”。欢迎你们,欢迎你们来到燕园,欢迎你们加入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这个大家庭!  新生报到的那一天,我居然也兴奋的睡不着,早早的就来到了学校,从西门走进来,看着许多新同学在清晨的阳光下,和家长一起迈进北大的校门,我的心头就如微风吹过未 ...

• 器成走天下:“碗礁一号”沉船出水文物大展图录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航海博物馆 福州市博物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8月印次:1ISBN:9787501062164内容简介:  中国航海博物馆与福州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器成走天下——‘碗礁一号’沉船出水文物大展”荟萃了近200件出水文物,是迄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碗礁一号”沉船大展。本书为特展配套图录,主要包括专论与图版两大部分。目录专论 海上陶瓷之路中的福州交通 杨琮 “碗礁 ...

• 《曾国历史与文化——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序

 十几年前,我在《“封建”考论》中对“封建”一词的语源、嬗递及其近代变异、泛化使用进行了梳理,借以考察中国从封建制度到皇权制度演绎的历史过程。限于主题和篇幅,拙著对中国封建制的典型形态———周代分封之诸侯国的实况描述较为简约。而周代宗法与分封结合的制度对三千年来中国历史影响深巨,两周方国的政制及其演变理当进行深入探究。  二十世纪以来,先秦史学在西学影响下,研究范式发生转变,要者便是考古材料的发现 ...

• 夏文化探索与夏代信史说

——————————————————————————————————全文阅读夏文化探索与夏代信史说(作者:董琦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19年第2期)

• 李零《波斯笔记》:全面比较古代中国与波斯帝国

俞伟超 张承志:别人只是没给你写信王明珂:我们都活在“历史”所造成的社会现实里      作者: 李零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9-10  页数: 615  定价: 29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108066954内容简介 · · · · · ·波斯,古代世界的中心,与秦汉并立的强大帝国,中西交流的关键枢纽。继《我们的中国》之后,李零教授用“

• 中北亚城市文明的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

基本信息:作者:列昂尼德·R.科兹拉索夫 著;薛樵风 成一农 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9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7月印次:1ISBN:9787100170918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通过文献考证和田野考古,全面研究古代中北亚地区城市文明的学术专著。第一部分广泛搜集东亚、西亚和欧洲的古代文献资料,辅以当地土著居民的民族学材料,向读者展现了古 ...

• 中原地区先秦时期麦遗存的考古学研究

————————————————————————————————全文阅读中原地区先秦时期麦遗存的考古学研究(作者:郭荣臻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靳桂云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文刊于《江汉考古》2019年第3期)

• 荣新江 | 于阗花毡与粟特银盘

—九、十世纪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 一、前言 中国中古时代的佛教寺院,不论大小,往往都是一个区域的文化中心。唐朝都城长安中的一些大寺,如太宗时的弘福寺、高宗时的慈恩寺、武后时的太原寺、玄宗时的大兴善寺,都可以说是全城的文化中心;而敦煌城内的龙兴寺和莫高窟前的三界寺,则分别是沙州城内外两处重要的文化中心。在这些寺院当中,往往集中了 ...

• 库木吐喇石窟已揭取壁画保护修复研究报告

基本信息: 作者: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张晓彤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5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5月 印次:1 ISBN:9787501061686 内容简介:   库木吐喇石窟现有洞窟114个,其中保存有壁画的洞窟40余个,保存有丰富而独特的石窟建筑、壁画、塑像和题记等,是新疆境内规模仅次于克孜尔石窟的第二大佛教石窟寺,其开窟造像的延续时间较克孜尔长了三个世纪,保存的龟兹晚期石窟较多, ...

• 试论北周康业墓石榻线刻图像

  2004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市北郊炕底寨村西北,发掘了北周天和六年(公元571年)的康业墓。该墓为斜坡墓道穹隆顶土洞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紧靠北壁置围屏石榻一具,该石榻明确了北周时期同类石质葬具的性质,而石榻上的线刻却与同时期的粟特人葬具上的图像相去甚远,本文拟就康业墓石榻上的线刻图像做简要论述。一、研究现状  自1999年、2000年和2003年在山西太原、陕西西安相

• 莫高窟第217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中的看相图及相关问题

敦煌莫高窟唐代第217窟主室南壁绘有一幅经变画。这幅经变画颜色鲜艳,技法精湛,历来备受关注。关于其内容,目前存在一些争议,以前一般认为是法华经变,近年日本学者下野玲子提出其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同,笔者也同意后一种看法。但是下野玲子对这幅经变画中局部情节的认定,笔者认为尚有可商榷之处,其中的一些内容还需要做进一步地探讨。另外,在这幅经变画之中还题有发愿文,从发愿文所在的位置

• 张小贵:中古祆教半人半鸟形象考源

专辑中古宗教信仰研究内容提要: 近年来中国考古发现的中古胡裔墓葬中,常见半人半鸟形象。有关该形象 的宗教属性,学界观点多有分歧,主要将其视为几种不同的神祇。本文结合国际学界有关 琐罗亚斯德教研究的成果,以图像本身为主体史料,对学界将该形象视为达曼·阿芙琳与 斯罗什神这两种观点进行分析,认为将其解读为任何一种神皆不成立。半人半鸟形象应为 护持火坛的祭司,是典型的琐罗亚斯德教象征,其创作意匠乃

• 历史和现实双重变奏下的中国考古学

今天,中国考古学的理论探索和多元取向与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密切相关,也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考古学,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缩影。 在“新文化运动”下兴起中国有悠久的金石学传统,从北宋到清朝末年,经过差不多一千年的发展,金石学不断壮大, 其成果也被后来的考古学所接受,所以它也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是以田野调查和发掘为己任的考古学,其实是 20 世纪初年从国外传入的一门学 ...

• 区域系统调查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通过对各区域系统调查的比较,并结合我们所了解的其他一些调查项目,这里对一些大家普遍关注或颇多争议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01各区域调查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尽管上述各项调查的方法和分析手段存在一定差别,但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搞清各自不同时期聚落(或社区)的大小、范围、数量、分布等情况,使其尽量接近本地的实际情形,然后进行共时性与历时性聚落形态的比较分析。不管在采集单位的大小、确认遗址的最低标准和划分聚 ...

• 丝路考古之民族语文篇:汉文、婆文中不同面相的神策军官妻子

  贯通中西交流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交通线,也是人类文明文化的交流空间。漫长的历史年代中,丝路上回荡着驼铃马嘶,也夹杂着梵音胡语;竞逐着榴花金桃,也绣络者玫瑰火齐。这些或具象,或抽象的文明载体,承载着各自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叠加到中华文明发展的时空轨迹之上,随之交融激荡,拓宽了文明交流的振幅;协振达远,疏密有间地星散出若干区域性的中西文明交流重心。斗转星移,光影如梭,无论是波澜壮阔的激流交汇,抑或

• 基于低空航拍影像和GIS的遗迹平面图绘制与分析

在考古发掘中,遗迹和遗物的三维位置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是研究和解释遗存现象的基础性材料。实践中一般采用平剖结合的方法记录遗迹的位置和形态信息,而传统的绘图方法主要是手工坐标法,通过设立基线,使用卷尺、水准尺等进行量测,再在方格绘图纸上进行绘制。该方法有以下局限性。一是测量精度难以保障。手动布设基线、选取特征点,针对不同单位分别测量,容易产生误差,且图形线的平滑和准确程度取决于选取特征点的数量和位置。

• 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王国的兴起、王都规制、宫室制度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项目和我市打造文化旅游“新三篇”的重要载体,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在即,备受关注。  “二里头遗址是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探索夏商王朝的关键性遗址,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8月27日,在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会议期间,国内

• 匈奴休屠王“祭天金人”考

匈奴休屠王“祭天金人”考 据《汉书·武帝纪》等记载,公元前121 年春,霍去病击匈奴, “ 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同年秋,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并率领兵众投降汉朝。 关于匈奴休屠王“祭天金人”是什么神像,一直争论不休。一派人说,是匈奴“祭天主”,例如班固《汉书·金日䃅传赞》、三国时代孟康《汉书音义》等等 ;另外一派认为是佛 ...

• 固原北魏—隋唐穹窿顶墓室与覆斗形墓志的关系考述

  来源: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作者:耿志强(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要:宁夏固原地区的墓葬和中原地区的墓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穹窿顶墓室的形制平面基本呈方形,拱形顶墓室均呈长方形。而在所有墓葬中出土的墓志,全部为覆斗形(或称盝顶形),是中国古代墓志中曾经占居主要地位的一种形制。整体而言,覆斗形墓志恰似一个缩小了的穹窿顶墓室 ...

•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三彩文物修复鉴赏

基本信息: 编著: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主编:陈谊 史家珍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5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5月 印次:1 ISBN:9787564562496 内容简介:    三彩文物的修复一般要经过清理、加固、粘接、补配打磨、全色、上釉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才能重现文物昔日的风姿,其背后的艰辛自非三言两语可道。这本三彩鉴赏集不同于其他的鉴赏集,编者精选了洛阳地区近几年出土的 ...

• 西安西郊隋李静训墓发掘简报

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于1957年8月在西安玉祥门外发掘了隋代石棺墓一座。墓上残存夯土长50,宽22米。墓室为方形竖穴土坑,斜坡墓道位于墓室南壁中央,方向正南北。葬具在墓室的中部,是石椁和石棺,南北顺放。椁之南端放墓志一合,除北边与椁相接外,其余三边都用长砖围砌。墓志的底部及周围有烧过的黑色纸灰痕迹一层。棺椁之间及棺盖上放置随葬品。棺盖南 ...

• 内维尔•阿根纽:关注游客承载量,让可持续旅游逐步走向成熟

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项目专家内维尔•阿根纽“6年之后,可持续旅游的观点没有任何减弱的迹象。” 9月1日,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项目专家内维尔•阿根纽在参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时说道。早在2013年5月,在敦煌莫高窟召开的“中国世界遗产游客管理及游客承载量国际学术讨论会”,聚焦过度旅游造成的各类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还提出了可持续旅游的不少建议和相关原则。时隔6年,“世界文化 ...

• 李萍:有序的开放管理就是有效的文物保护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李萍。敦煌研究院 吴绍侠 摄“我们不能以牺牲珍贵文化遗产为代价换取旅游业发展,也不能为保护文化遗产而拒游客于门外”,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李萍坦言。如何破解这一世界各文化遗产保护地的共性难题?李萍介绍,面对这样的矛盾,敦煌研究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构建了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通过有序的开放管理实现有效的文物保护。1979年莫高窟正式对外开放,随 ...

• 王旭东:遗产保护正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过渡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自1987年首次申遗成功,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从最初的抢救性保护逐渐向预防性保护过渡。”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说,敦煌莫高窟和明清故宫均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尽管文物类型不同,但却秉承了相同的预防性保护理念;同时,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在风险管理理论指导下,两个遗产地各自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实现了预防性保护。实践结果也表明,基于风 ...

• 叩问西东——水涛先生与其弟子问学集

基本信息: 编著: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7月 印次:1 ISBN:9787501061570 内容简介:    本文集共收录水涛先生及其27名弟子的文章,包括学术文章、回忆文章和学术游记等。另外,也收录了对水涛先生的专访类文章。

• 中国学者:史前敖汉一度或为世界文化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知名红山文化专家刘国祥9月1日提出,作为红山文化核心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史前文化高度繁荣,很可能一度成为世界文化中心。   第六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当天在敖汉旗开幕,刘国祥在会上做《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两个文化高峰与中华龙探源》主题报告时作出上述表示。

• “北京人”遗址应保持本来的样子

原标题:保护七十万年前的人类家园 “北京人”遗址应保持本来的样子1921年,瑞典地质与考古学家安特生在当地老乡的指引下,来到北京周口店一个叫“老牛沟”的地方。与3年前他第一次到周口店考察不同,这次,安特生找到了一件猪的下颌骨化石。正如安特生所预言的“这个地点总有一天会变成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这个后来被命名为猿人洞的地方,相继出土了人的牙齿、人的头盖骨及用火遗迹等,不断以其令人瞩目的发

• 向以预防为主的保护模式转变 ——从永祚寺的文物管理说起

三晋名刹永祚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城区东南方郝庄村,距市中心仅四公里,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游览胜地。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宣文佛塔塔顶的铭文和碑文记载,永祚寺始建于明万历中期。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初,为补辅太原“文运”不足,以傅霖(傅山的祖父)为首的缙绅、学士初建一座风水塔,即文峰塔(东塔),寺名永明寺。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在晋穆王

• 金文所见周初王室祭祖活动新探

商周时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活动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祭祖作为商周时期重要的祭祀活动,不仅彰显着商周社会的礼制及其变迁,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反映出相关政治活动的内容和特点。刘源对商周祭祖礼作了系统研究,指出商周时期的祭祖活动可分为常祀和临时祭告。所谓临时祭告,就是因为某种具体原因特地举行的祭祀,周代的临时祭告包括政治活动、军事活动、社会活动、灾祸等方面的动因,尤以政治活动最为重要且内容丰富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