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陶瓷史论集
基本信息:作者:谢明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9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月印次:1ISBN:9787108056672内容简介: 本论集收入的作者九篇论文,都是围绕中国陶瓷所发出的议论,涉及的陶瓷年代早自唐代,下迄清朝。目录一 山西唐墓出土陶瓷初探 墓葬出土陶瓷概观 墓俑出土情况 山西唐墓出土的唐三彩二 探索四川宋元器物 ...
基本信息:作者:谢明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9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月印次:1ISBN:9787108056672内容简介: 本论集收入的作者九篇论文,都是围绕中国陶瓷所发出的议论,涉及的陶瓷年代早自唐代,下迄清朝。目录一 山西唐墓出土陶瓷初探 墓葬出土陶瓷概观 墓俑出土情况 山西唐墓出土的唐三彩二 探索四川宋元器物 ...
——————————————————————————————全文阅读洛阳盆地与晋南早期交通道路之“中条浢津道”(作者:高江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19年第1期)
1984年12月,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西麓发现兵马俑群,发掘者根据俑坑的规模推测其主人可能为某一代楚王。七年后,这位楚王的墓葬被找到,相关单位于1994年12月起展开三个月的清理发掘工作。该墓虽被盗扰,但规模宏大,内墓道中三间耳室和一座陪葬墓保存完好,出土了200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200多件玉器(玉衣片4000余片)。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器品类颇多,按照使用功能可分四大类,包括:传统的礼玉,如玉璧、玉璜、玉戈等 ...
即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重要文化遗产,而良渚之所以能实证中华文明,很大程度上在于良渚遗址中发现了宏伟的堤坝、城墙和大型建筑遗址,它们说明五千年前的良渚,已经具有了复杂的社会分工、充沛的劳动力和高超的工程水平,而这一切都不是原始部落所能拥有的,只有步入文明阶段的“古国”,才能营造出如此高水平的建筑工程。也就是说,建筑遗址证明了良渚的文明。
秦岭—淮河沿线以南地区已报道了1000多座宋代墓葬,通过对这些墓葬的分类、统计和归纳,我们发现其在分布特点、区域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上有着一定的共性规律。在分区上以河流山川为分界形成若干文化圈,在各文化圈中又受到了自然地理以及宋代社会、经济、宗教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宋代南方各地葬俗的共同特征,这是宋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南方地区宋代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 地跨欧亚两洲, 国土面积1700余万平方公里,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与中国有4374公里的漫长国境线。自18世纪初彼得一世建立俄罗斯帝国后, 经1917年的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俄国,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91苏联解体后成为现在的俄罗斯联邦。目前我国考古学界对这位近邻的考古学发展的历史尚未有任何的系统研究, 本文以俄罗斯帝国、苏联和俄罗斯联邦区域内的考古活动为对象, 尝试对以俄罗斯为 ...
洛阳盆地与晋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是两处相对独立而又十分重要的特殊地理单元,尤其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进程中两处重要的舞台。这两处相邻地区虽有山河相隔,然文化间的互动交流却由来已久。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间的交流都不可能是空中楼阁,都必须依赖实实在在存在的交通道路。交流通道之于一个区域犹如大动脉之于身体,它对早期地理交通研究意义非凡,更对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等深层次研究关系重大。我们在梳理相关文献资 ...
我认识李学勤先生是在2003年11月27日。当时我在山东省委党校学习,听李先生的博士研究生、时任齐鲁书社编审的侯仰军说,李先生这两天来山东大学讲学。这对于痴迷于尧舜禹起源研究的我,无疑是十分惊喜的。我知道李先生是国内史学界泰斗,刚主持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对正要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想必一定有话语权,于是连夜起草了一份《关于请求国家探源工程前往山东省菏泽市(古陶)考古探源致李学勤先生的函》,共5页。晚上8 ...
2019年4月15日上午,历史文化学院在中心校区知新楼A1017成功举办 “蛋白质组学在考古中的应用”讲座,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杨益民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讲座由考古系王芬教授主持,历史文化学院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蛋白质组学是一种较新的科技考古研究方法,本世纪初才开始应用于考古遗存和艺术品的分析中,现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在这次讲座中,杨益民教授从动物硬组织遗存的种属鉴定、动物制品的 ...
基本信息: 作者:谢明良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1月 印次:1 ISBN:9787108056665 内容简介: 本书乃作者多年研究六朝陶瓷的学术论文集。为了全面理解六朝陶瓷的发展轨迹,作者采取分区研究的方法,将陶瓷史所呈现的现象有效地结合到历史学的领域之中,并进一步提供理解六朝时期不同地区历史文化现象的线索。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陕西有很多重要的古迹遗址,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去传承? 4月18日,在接受华商报记者专访时,陕西历史博物馆原馆长、现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馆长周天游建议:复建大明宫的麟德殿、含元殿,和碑林的大成殿。 “只能说复建得好不好,不能说它是假古董” 华商报:经常看到媒体指责国内一些地方的建筑是假古董,对这种情况您怎么看? 周天游:文博界现在也有一种似是而非 ...
基本信息: 作者:邹芙都 樊森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2月 版次:1 字数:349000 印刷时间:2015年2月 印次:1 ISBN:9787030430632 内容简介: 《西方传教士与中国甲骨学》将视角集中于甲骨学草创期(1899-1928)和发展初期(1928-1939)活跃于中华大地的西方传教士身上,研究其甲骨购藏、流布、保存、著录等甲
——————————————————————————————————————全文阅读关于石峁遗存年代等问题的学术史观察(作者:许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19年第1期)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4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4月印次:1ISBN:9787108063854内容简介: 本辑内容包括研究与探索、北域撷英、学术史回顾、经典述评等栏目,收录论文18篇,以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学探索为重心,自本辑起特别增设北域撷英一栏,旨在翻译 ...
全文阅读貉子卣铭文与西周聘礼(作者:冯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18年第3期)
全文阅读安阳殷墟刘家庄北地、大司空村、新安庄三个遗址点出土晚商植物遗存研究(作者:王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唐际根 南方科技大学;岳洪彬岳占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18年第3期)
全文阅读对西周灭亡原因的新思考(作者:宋江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数千年的长城,遗存分散各地,应当如何保护修缮?16日,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和怀柔区政府在怀柔区箭扣段长城举办媒体日宣传活动,呼唤更多人对长城的关注和了解。 理念 位于京郊怀柔区西北的八道河乡境内的箭扣长城,因整段长城蜿蜒呈W状,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山势雄奇富于变化,是明代长城最著名的险段之一,也是旅游爱好者的“网红”点。由于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此段长城的敌楼敌台现已普遍开裂、坍塌,地 ...
基本信息: 作者:胡嘉麟 主编:张懋镕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1月 印次:1 ISBN:9787030559722 内容简介: 青铜簠是两周时期青铜礼器中的粢盛器,出现于西周早期。其数量虽不如铜鼎、铜簋等器物那么多,但是延续的时间较长,贯穿于整个两周时期,是先秦时期有代表性的青铜礼器之一,是周人“重食”观念的物化结果,其发展变化映衬着周礼的兴衰。 ...
基本信息: 主编:杜金鹏 副主编:唐际根 张友来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030599421 内容简介: 本书是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的科学研究报告。作者运用考古学理论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从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矿物学、工艺美术和微痕技术研究等方面,就其考古发现、社会背景、历史人物、生产生活、玉器类型、玉石特 ...
在藏学研究领域中,有关藏族族源问题的研究,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在这一问题上,也一向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见解。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材料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讨,无疑使藏族起源问题的认识不断地得到深化。近年来西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一批墓葬考古材料的发现与研究,为我们从考古学与人类学的学科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提供了可能性,本文拟就此略陈浅见,求正于专家。
汉平帝康陵是西汉王朝的最后一座皇帝陵园,考古成果显示,相对于早、中期的西汉帝陵,其形制布局与陵园结构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笔者拟从康陵的陵园方向、规模及其布局的形成原因等方面谈几点个人认识,不足之处,祈请批评指正。
为纪念广州文物考古事业的开创者、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先生,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将麦英豪先生的学术论文整理汇编成《麦英豪文集》,该文集共收录麦英豪先生论文77篇,约75万字。其涵盖内容主要包括麦英豪先生的学术论文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章,涉及麦英豪先生近六十年来在这两方面的文章。
基本信息: 编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创新中心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030600462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 ...
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道办事处屈家村发掘一批秦墓,其中一座编号M75的墓葬出土一套两件铜漆木器箍件,均为片状圆形,下沿内折。其中一件外口径11、内口径8.40、高2.20厘米,底箍底面及侧面各阴刻有一处铭文。
秦人早在陇右建国之初,就与居住在这里的戎人有着密切的交往。除长达几百年的战争方式之外,还有互相之间的互通婚姻与和睦相处。礼县圆顶山秦墓带有草原文化特色的随葬品的发现,说明此时秦人已经吸收了西戎特别是犬戎文化特色。同时清水刘坪的绵诸戎或豲戎一支、马家塬墓地的义渠戎也吸收了秦文化特点。正是秦人与西戎诸支的不断互动与文化吸收才造就了以后能够不断东扩和统一中国的秦文化的基础。
在初唐诗坛上,上官仪和上官婉儿是一直受到重视的人物,影响深远的“上官体”和宫廷中的上官婉儿都是初唐诗歌演进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同时,他们又是影响历史进程的政治人物,政治的浮沉与文学的成就具有重要的关联。尽管历代学者对于上官氏祖孙颇为关注,但因政治与文学两方面的复杂性,也还有一定的研究空间有待于进一步开拓。近来,《上官婉儿墓志》的出土①,为初唐文学研究提供了契机,尤其是墓志中有一半的篇幅记载其家世情况 ...
在重视孝行与尊崇祖先的中国古代,茔地和墓葬是祖先的代表,结庐守墓被认为是孝行的最高表现形式。直至当代,这种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在中国文化里,所谓“掘人祖坟”,在行为实施者和对象双方看来,即使是仅仅停留在口头层次的,都带有深刻的诅咒意味。 然而,不以盗取墓内随葬品为目的的毁墓辱尸的行为,古已有之。《史记·伍子胥列传》载:“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
基本信息: 作者:李树浪 主编:张懋镕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3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3月 印次:1 ISBN:9787030559753 内容简介: 本书在全面搜集出土和传世的商周青铜盂、盆资料基础上主要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并结合传世文献、古文字材料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主要内容有考证名称、分析演变规律、探索起源和消亡、器用制度等,总之是一项非常基础性的研究。
全文阅读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简牍(执笔:朱凤瀚 李零 赵化成 陈苏镇 何晋 韦心滢 韩巍 陈侃理 管理 王意乐 田天 刘丽 杨博;原文刊于《文物》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