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秦直道

秦直道(共8册)主编:王子今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6-01

• 西汉列侯墓地设施初探

据统计,西汉时期分封的列侯约为811人,加上嗣位者,列侯的总数十分庞大。列侯虽多于诸侯王,但考古发掘、确认的列侯墓葬不到20座,远远少于诸侯王墓,相关研究成果也较少,不及帝陵和诸侯王墓深入。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列侯之间的政治、经济地位相差悬殊,造成墓葬复杂多样,增加了研究难度;二是大批陪葬西汉帝陵的列侯墓尚未发掘,研究材料受到一定的局限;三是已发掘的部分墓葬特征不明显或被盗严重,部分列侯墓未得到确

• 漫漫丝路 泽遗百代——草原、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粹

草原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条丝绸之路中早的一条,与海上丝绸之路共同见证了古代交流、贸易发展的客观历史。本书汇集了各博物馆的精品文物二百余件 ( 套 ),均为重要的草丝、海丝遗存,是丝绸之路波澜壮阔历史风貌的再现,更是思索古代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深刻内涵的新契机。

• 丝绸之路新疆段遗址文化价值审视及保护利用策略研究 ———以“丝绸之路: 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新疆段遗址为例

论文从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个方面分析了“丝绸之路: 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新疆段遗址的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丝绸之路: 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新疆段遗址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旅游视域下,提出若干保护利用策略。

• 夏文化探讨的现状与任务

关于夏文化探讨,经过80多年的努力,到20世纪末,学界基本形成共识。近年来,于共识之外尚有不同声音发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14C测年数据的影响,回归旧说——二里头遗址西亳说,二里头文化前半是夏文化,后半是商文化;二是受西方学者的影响,拒绝或回避探讨夏文化。二者都是老话题。当前对夏文化的探讨,需重点解决与夏文化首尾相关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夏代王世与夏代积年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是否能得到考古人类学鉴定 ...

• 虢国墓地出土青铜器(一)

全书分为序、简述、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杂器、附表、后记等内容,收录青铜器来自虢国墓地M2001、M2011、M2012三座大墓、M2016—M2019四座小墓、M2118—M2122五座被盗墓,以及公安机关1998年收缴的虢国墓地被盗文物,重要器物还附有纹样拓本或线描图,系统梳理了虢国青铜器的出土概况、类别用途和艺术特点,可以一窥两周时期虢国厚重的青铜文化。

• 古代丝绸之路与跨学科研究

古代丝绸之路是不同地区人群及其文化的相互交流之路,丝路历史则是全球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古代丝绸之路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有若干空白,亟待填补。为了不断深化和推进对古代丝路的认识与研究,应该把历史学、民族学、语言学、人类学等各门学科的成果结合起来,并需要特别关注人类基因组学和生 ...

• 血池遗址考古发现与秦人祭祀文化的认知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国家把对神灵的祭祀和通过战争赢得胜利作为头等大事。在祭祀的神灵当中,天神系群神之首,称作“至上神”。所以往往把由国家最高首领带领群臣举行的祭祀天神,以及同时兼顾其他诸神的最为隆盛庄严的祭礼一并称作祭天,通过人与天的“交流”,君王获得“君权神授”和“天子”的合法性,国家和黎民则得到“与天滋润,强国富民”的祈福。

• 河添房江《唐物的文化史》(汪勃、山口早苗译)出版

      作者: 河添房江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原作名: 唐物の文化史――舶来品からみた日本  譯者: 汪勃、﹝日﹞山口早苗  出版年:2018-7  頁數: 312  定價: 68.00元  裝幀: 精裝  ISBN: 9787100138758內容簡介:在日本文化史中,通過貿易到日本的“舶來品”——“唐物”,佔據著8世紀至近世日本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生活的重要位置。從正倉院的王

• 陈尚君《行走大唐》出版

    作者: 陳尚君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8-7  頁數: 332  定價: 58.00元  裝幀: 精裝  ISBN: 9787559809049目 錄  自序  第一編窺探大唐  玄武門蒙難者的女眷  唐太宗的另一面  殷顏世婚與文化傳承  元載的平反  郭子儀的生存智慧  司空見慣真相之揣測  瞿蛻園說劉禹錫與元白韓柳之交誼  李繁是聖賢還是敗類  且說馮道 

• Languages of Ancient Southern Mongolia and North China出版

  Languages of Ancient Southern Mongolia and North China:  A Historical-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erbior Xianbei Branch of the Serbi-Mongolic Language  (English and Chinese Edition) Bilingual Edition 

• 周伟洲主编《西北民族论丛》第十七辑出刊

  (感謝波濤兄提供信息!)

• 汉式铜镜在中亚的发现与汉代丝绸之路

汉式铜镜在中亚的发现与汉代丝绸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白云翔)  两汉时期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个高峰时期,随着公元前2世纪张骞“凿空”西域1以及东汉时期班超等在西域地区的经营,以丝绸为代表的大量汉朝的物产等西传到中亚西亚地区,同时,各种中亚西亚的物产不断越过葱岭东传到了中国。于是近代以来将中国与中亚西亚地区以及印度之间以 ...

• 走进印度阿旃陀石窟

12月22日,两名游客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阿旃陀石窟内参观。    坐落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市东北104公里处的阿旃陀石窟是印度古代佛教文化遗址,198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阿旃陀石窟凿于一座山的一处马蹄形暗色岩陡崖上,共有30个洞窟,其形成年代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5至6世纪。印度古代绘画在阿旃陀石窟保存得最多,水准也最高,因而这里被称为印度古代绘画的宝库。

• 汉代东王公传说与图像新探

      图一 “孔子衣镜”镜框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木质髹漆彩绘“孔子衣镜”的镜框上部绘有两个正坐的人物形象,面向观者席地而坐,头向内侧倾斜,略呈对视状,两者之间有一只朱色的衔珠凤鸟(图一、二)。根据《衣镜赋》文字可知两者的身份为西王母和东王公。        图二 镜框上部彩绘图案    学界普遍认为,西王母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东王公的形象是在东汉时期为了和西王母对应而创造出来 ...

• 韩建业:“石峁人”或属北狄先民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的发现石破天惊。其400万平方米的三重石城,堑山砌筑石墙护坡的巍峨皇城台,瓮城、墩台、门塾俱全的守卫严密的门址,精美诡谲的浮雕,数以千计的玉器,填满青年女性头骨的祭坑,都昭示这是存在过一个有别于中原和东方的早期国家或早期文明社会。很多人或许会问,完成如此壮举的“石峁人”到底是些什么人?在古史传说中有没有他们的位置?  从考古学上来说,石峁遗存主体应当属于老虎山文化的前期偏晚到后期阶 ...

• 化德县四麻沟遗址——裕民文化的又一重大发现

  化德县裕民新石器时代遗址荣获2016年度中国考古新发现入围项目。四麻沟遗址是裕民文化又一处典型的代表性遗址之一,其文化时代可能从距今8400年左右延续到7800多年左右。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北方草原地带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研究的空白,为研究早期东北亚文化交流及北方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线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裕民文化,是迄今为止内蒙古发现的最早的考古学文化。这一类遗存分布于阴山东段北麓的草 ...

• 丝绸之路墓室壁画研究的一部集大成之作——《中国丝绸之路上的墓室壁画》评介

 墓室壁画是宗教美术研究领域的大宗。中国墓室壁画兴盛于两汉、魏晋,繁荣于隋唐、宋辽金元,衰退于明清,遗存最多,沿革有序。其地域分布非常广泛,丝绸之路沿线省份约占一半以上,但是学界对墓室壁画的研究集中在山西、河北、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即使在丝绸之路的宗教美术研究中,佛教美术研究成果已非常丰富,但墓室壁画依然缺少关注。丝绸之路墓室壁画以东西文化交流与南北文化融合为背景,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本土文化的主导 ...

• 考古发掘研究模式的探索历程——《南楼:2006年度发掘报告》后记

 南楼遗址是我考古生涯的最后一项工作,也是我的最后一个田野考古发掘报告。自1998年12月发掘花山遗址,到2008年1月发掘曹家墩遗址,我带领考古队在江阴不间断地工作了近十年,期间创造了两个模式:一个是依靠地方政府进行考古研究的新模式,另一个则是对地方文明的深度发掘和研究模式。  众所周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只有两种模式:有计划地主 ...

• 《东北亚与欧亚草原考古学译丛》总序及《汉江流域史》后记

《东北亚与欧亚草原考古学译丛》总序  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和考古学自身发展的需要,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次设立了国外著名考古学著作的翻译项目。我们在申报中,原本提出考古学理论与周边邻国考古学两个角度的翻译课题,后经过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的建议,把译著内容集中到周邻国家考古著作,即现在的《东北亚与欧亚草原考古学译丛》。  在东北亚考古学方面,我们选译了日本 ...

• 留在世间的大唐风华——读《花舞大唐春——解读何家村遗宝》有感

  在谈论历史时,唐朝总是一个很吸引人的话题。千万人有千万种回望过去的视角,史书之昭彰、诗文之绚烂、书画之闳粹,这都是大唐,却又都是在大江横流中荡漾的旧时月色,照映着海市蜃楼般的万象森罗。    而何家村遗宝,便似大唐那蓬蓬远春里的一片花飞,让隔了百代光阴的姹紫嫣红眼见为实。1970年发现的这批盛装于两件陶瓮之内的千余件文物,是迄今在数量、种类、品级和研究价值上都最为重要的一批唐代窖藏。遗宝甫一重现世 ...

• 写在《透过考古学的镜头》出版之际

 文物出版社今年10月出版了《透过考古学的镜头》,这本书收录了施劲松和我在过去20年间陆续发表的关于考古学、文化遗产及学术大家的学术短论40篇。从1998年我在《中国文物报》连续两期发表《科学·社会科学·考古学——考古学学科定位的哲学思考》开始,20年的光阴已经无情地逝去。翻看旧作使我们再次面对昔日的不成熟,之所以鼓足勇气把它们结集出版,不是为了纪念逝去的韶华,而是希望借助历时性的线索,向读者呈现我们对于考古 ...

• 灿烂海岱古文字 彰显齐鲁文化辉煌——读《海岱古文字概览》

 自秦始皇统一文字,汉字以泰山刻石为标志进入规范统一的状态,在此之前,各个地域的文字差异明显。其中山东地域的古文字始于东夷文字,发展于齐鲁文字系列,完成于秦始皇一统六国文字,创立规范篆字。海岱古文字具有鲜明特征,一是文字种类多,凡陶文、甲骨文、金文及铸刻在其他器物上的文字都可见到;二是文字数量多,收藏的甲骨文、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汉碑刻文的数量都列全国之最;三是汉字演变嬗递中的几个关键点在山东都可见 ...

• 夜郎青铜文化再探索

 “夜郎自大”的成语家喻户晓,古夜郎国曾经真实存在,学界多认为夜郎是战国秦汉时期活跃在以今贵州为主体的一个古国,贵州常被称为“夜郎故地”。古夜郎的分布地域虽然早在距今3000年左右的商末周初相继进入到青铜时代的初期阶段,但在此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该地区的青铜文化并未得到多大发展,处于春秋至战国早期这一阶段的遗址发现少,不少地方存在较大缺环。但是到战国中期至西汉前期,这一时段是古夜郎文明发展的最为重要 ...

• 水下考古(第一辑)

基本信息:主办: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2月印次:1ISBN:9787532587773内容简介:  本书是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专业性辑刊的第一辑,收录学术论文15篇。理论与方法栏目中,宋建忠先生在《历史、考古与水下考古——由致远舰发现谈起》一文中,概述了水下考古的特殊性,水下考古在中国的开展情况,以及致远舰发现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对水下考 ...

• 汉江流域史

基本信息:作者:【韩】崔梦龙 李鲜馥 安承模 朴淳发著;成璟瑭译;杨建华校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1月印次:1ISBN:9787532590063内容简介:  韩国的汉江流域是朝鲜半岛文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区域。自旧石器时代开始,东亚大陆(主要是中国)的文化通过半岛北端,其后也有可能直接通过海路影响到汉江流域。本书回顾了汉江流域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初期铁器时代、百济 ...

• 大安汉书:青铜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基本信息:主编:唐淼编著: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7月印次:1ISBN:9787030559388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大安汉书遗址2001年的考古发掘成果。汉书遗址规模较大,遗址底层堆积丰富,遗址层位关系明确,器物组合完整,阶段性演进规律鲜明,具有 ...

• 江南地区战国原始瓷发展与越国的兴衰

全文阅读江南地区战国原始瓷发展与越国的兴衰(上)江南地区战国原始瓷发展与越国的兴衰(下)(作者林毅、郑建明,本文原刊于《考古学集刊第21集》)

• 中国盐业考古20年

 中国各地拥有丰富的盐卤资源。东南部有漫长的海岸线,很早就有海盐制作的历史。广袤的大西北和青藏高原遍布内陆湖泊,星罗棋布,其中不少为咸水盐湖,天然成盐。在大西南的云、贵、川,蕴藏丰富的盐矿和盐泉,井盐的开发历史久远,并造就了中国最大的盐都——自贡。在其他各省区,也零星分布有盐泉、盐沼、盐土、盐膏等盐卤资源。  传说早在4000年前,山东沿海的夙沙氏部族就煮海为盐。3000年前,甲骨文已出现“卤”“斥”等与 ...

• 中国考古学年鉴2017之赴外考古

 【越南永福省义立遗址】  东南亚地区一直是国际考古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近20年以来,东南亚地区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促进了东南亚地区史前文化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南北部的永福省和富寿省陆续出土了几件形制与三星堆文化同类器极其相似的玉器(牙璋),经报道后,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关注,而更早以前,一批关注东南亚考古的中国学者就已经注意到了——越南北部青铜至铁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与四川地区同时期或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