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殷墟铁三路M89是享用一套青铜觚爵的低等级小贵族墓,却随葬了数量不少、规格很高的玉礼器,形成了青铜礼器和玉礼器之间的严重失衡。随葬部分玉石器半成品、残次品以及制玉工具,表明墓主职业与制玉手工业密切相关。墓中铜器铭文,为其族氏或职官名,亦证明死者生前职业与玉器生产相关。甲骨文和金文资料已表明殷商设立有主管玉器售卖的职官“玉贾” ...
一、使命去年年底,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薛程老师来找我,请我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及三原县文化和旅游局合作调查、发掘、编写的《三原天井岸建筑遗址——2015~2019年考古发掘报告》写个序。并强调说,这是段清波教授离世前在病床上的遗言。说心里话,我是想婉言谢绝的,因为以我的学识和研究经历,对“天齐公 ...
内容提要:商代高放射性成因铅资源并非铁板一块,它的内部演变更在区域之间基本同步。本报告初步梳理了商时期中原与周边地区铅料资源的演变情况,将高放射性成因铅资源归纳为HRL(A)、HRL(B)两组类型,HRL(A)组以郑州商城等为代表,HRL(B)组主要包括洹北商城,安阳、晋西、四川等地同时包含这两组类型。商文化都邑、四土、四方的青铜器在高放射性成 ...
内容摘要:莫高窟第72窟南墙上的通壁壁画的题材和构图为莫高窟仅见,具有重要的美术史和宗教学意义。通过集中考察其主题、内容、空间结构、叙事线索以及宗教概念,并与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就构图和图像进行比较。莫高窟第72窟(伯希和编号106窟,张大千编号70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下层,窟前原建有殿堂,窟内壁画内容丰富而特殊,南墙通壁壁画的题材和 ...
基本信息:编著: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8月 印次:1ISBN:9787030793133内容简介:2017年11月,为纪念南海Ⅰ号沉船发现三十周年,在广东省阳江市召开了“南海Ⅰ号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员、亚欧国家的考古学家代表 ...
摘要:秦始皇帝陵中部分大型陪葬坑遭到过不同程度焚毁,保留有大量炭化木质遗迹。此次研究从其中已发掘面积最大、包含炭化木质遗迹最多的兵马俑一号坑采集了381份木炭样品,开展了非解剖学特征观察及树种鉴定工作,在此基础上对一号坑中的木材利用规律及其指示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一号坑中木材的选择根据用途的不同有所区别,其驱动因素不仅包括材 ...
江淮东部地区位居长江、淮河之间,东临黄海,作为史前时期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地理单元和文化区域,其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较之周边海岱和环太湖地区明显滞后,文化谱系尚未完全建立,对代表性遗存文化面貌的认识与文化属性的判定依旧存在较大分歧,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有待解决、诸多空白有待填补。草堰港遗址的发掘为我们解答以上部分问题提供了契机。草堰港 ...
摘要:随葬品标识是战国至西汉墓葬随葬品容器上附的说明文字,随烹制食物的大量随葬得到广泛使用,西汉的随葬品标识可分为封缄标识与器身标识两类。封缄标识在西汉中前期常与册书式遣策同出,二者内容对应;西汉中期以后则与衣物疏同出,但内容不再重合。器身标识流行于西汉中后期,与此同时,未经烹制的谷物逐渐成为随葬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出时人生 ...
1997年10月,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波马农场在基本建设取土过程中,偶然发现一座土墩墓,墓中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金银器。由于墓葬发现后遭到破坏,地层和墓葬原貌不明,这批金银器的时代和族属也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热点。王炳华认为波马土墩墓为突厥前的遗存,其年代最迟在公元6世纪中叶以前,推论该墓葬及其出土器物应属活跃于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中的悦 ...
基本信息:作者:长沙简牍博物馆、湖南大学简帛文献研究中心出版社:岳麓书社出版时间:2024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0月 印次:1ISBN:9787553820514内容简介:长沙走马楼西汉简是西汉武帝时期长沙国的一批官府文书,其时代在汉武帝时期第二代刘姓长沙王刘庸在位的公元前128年至前120年间,其具体内容大都是长沙国不同的司法案例。2600余枚简牍从不 ...
2019年考古工作者对丁家畈遗址的槐树墩、月亮墩、东墩等三个墩台进行了发掘,发现遗迹现象155处,涵盖了灰坑、房址(主要为柱洞)、墓葬、灰沟等多个类型,遗迹的时代以西周时期为主,发现的遗物虽然不多,但较具地方文化特征。遗址所在地处江淮,既受到周边强势文化的影响,也保留了地方的特色,更留有文献记载的影子。这次发掘对研究江淮地区西周时期 ...
摘要:绛县西吴壁遗址是二里头至二里岗时期重要的铜冶金生产遗址。2023年发掘过程中在遗址东部发现了一组二里头时期的原生活动面,为研究西吴壁遗址冶金技术与空间格局提供了重要材料。本研究对各活动面进行了系统取样,利用其化学组分的含量和空间分布对各活动面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上部的活动面1和活动面2中的部分区域具有较高的CuO含量, ...
基本信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8月印次:1印刷时间:2024年8月版次:1ISBN:9787030795649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技考古工作者和文保学者以及相关考古学者的论文集。本书从科技考古的不同领域和角度,对我国近些年来田野考古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多种科技考古方向的研究分析,这些研 ...
摘要:世界体系理论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理论包容性的分析视角。它虽然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出的一种理论解释,但它在以长时段分析见长的考古学研究中同样具有理论解释能力。总体来说,世界体系分析中核心与边缘的二元概念及其动态平衡对我们理解史前考古学中的文化互动以及文明进程的兴衰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尤其是对经济维度的重 ...
摘要:分布于关中―陕南地区的客省庄文化,历来以其朴素单一的陶器组合和以村落级别的聚落规模为考古学文化特征。但诸多遗址中玉石器的发现,反映出客省庄文化朴素的文化面貌中蕴含复杂的内涵。玉石器作为新石器时代上层社会间交流频繁的遗物,是研究考古学文化性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以目前正在整理的临潼康家遗址出土玉石器为主要分析对象,并结合其他遗址 ...
基本信息:作者:安徽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系、芜湖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陵县文物管理所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7月印次:1印刷时间:2024年7月版次:1ISBN:9787573212382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南陵漳河—大工山区域考古调查报告”,下编为“南陵矿冶与青铜文化研究”。上编介绍了南陵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以往的考古工 ...
从成都双流到稻城亚丁机场的飞机降落有点猛,像是砸到了跑道上,吓人一跳。更让人吃惊的是,机上发放的存有小面包的密封塑料袋纷纷炸裂。亚丁机场海拔4411米,是目前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我们要去看稻城的皮洛遗址,这是近几年有关青藏高原最重要的旧石器考古发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稻城召开国际学术会议,趁此机会,我们走 ...
凡例概述二、铜兵器的形制四、新郑铜兵器铭文释文六、郑县兵器和大官兵器的国别和年代八、关于铸造与器铭的文字诠释十、兵器铭所见的战国地名考证附录一 书稿原件节录附录三 孙贯文先生批注手迹附录五 河南省博物馆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函(贾峨手迹)后记新郑出土韩国铜兵器序号、释文对照表附录 ... ... ...
基本信息:编著: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月印次:1ISBN:9787030779410内容简介:目 录
The House of the SatrapThe Making of the Ancient Persian Empireby Rhyne King (Author)HardcoverPrice: $95.00 / £80.00Publication Date: Jun 2025Edition: 1st EditionTITLE DETAILS:Rights: WorldPages: 339ISBN: 9780520416123Trim Size: 6 x 9Illustrations: 10 b/w
回鹘景教研究述评杨雪、吐送江·依明 摘要Abstract西起七河地区、东至福建泉州的广袤地域范围里发现的景教西域历史语言写本文献、刻有十字架的叙利亚文墓碑和景教遗址证实了以回鹘人为主体的操古代突厥语族语言的景教徒的存在。吐鲁番出土的德藏叙利亚语、粟特语和回鹘语景教文献已由英、德等国联合专家组进行了系统辑录和释读。我国学者对发现于中亚、我 ...
著者:沙武田出版社: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4月ISBN:9787549028740定价:268元内容简介:本书为沙武田主编“石窟考古专题丛书”中的一种。沙武田教授对粟特人在敦煌的聚居活动关注已久,他对粟特人在莫高窟洞窟营建的研究,涉及胡人供养像、胡商胡舞胡俗,各国王子举哀图及外来宗教的美术特点,远达中亚粟特和萨珊波斯,让世人重新认识莫高窟文化 ...
外来样式与地方造像——北朝道教造像中的胡汉融合文 ˉ张 媛【内容摘要】北朝道教造像是研究北朝艺术、宗教、民族关系等的重要实物材料,学者业已做过诸多研究;然而,关于造像中的胡人文化元素则鲜有论及。是故,本文以系统收集的77件造像为中心,通过寻觅分析带有胡人元素的图像内容,探讨北朝地方民众胡汉融合的造像实践。认为:(1)北朝道教造像中有 ...
朱建军,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敦煌学辑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中国美术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 20 余篇。主编《海外藏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修复影像集》《丝绸之路名简赏析》《砚边笔谈——朱乃正致赵正百通手札》等多部著作。文章来源原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07月08日。特此备注!此文转自“美术大观杂志 ...
第16窟东侧,下层龛第16窟南壁中央东龛宝坛下供养者第17窟天井第20窟外景第20窟北壁背光内坐佛中期即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的第七、八窟,第九、十窟, 第十一至十三窟,第五、六窟和东端的第一、二窟与第三窟【2】等。这一期石窟有前后两室, 也有单室, 俱较方整, 顶多凿平, 且多双窟并开的组窟;窟内壁面上下分层、左右分栏地排列,内雕佛龛和本生、佛传题 ...
世有区域之别,则有文化之异。南朝和北朝的文化差异在古代典籍中多有反映,而北魏杨衔之于所撰《洛阳伽蓝记》(以下简称《伽蓝》)中别载史料,既不重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之北人气概,亦不渲染江南草长、洞庭波兴之南人情怀,而从日常生活世界的饮食文化中找寻出南北文化之不同。南朝谓之“鱼文化”,北朝谓之“羊文化”。这两类文化之间不免产生冲突和较 ...
秦朝创建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央集权大一统政体,规定并影响了后世中国2000多年发展的基本格局。汉承秦制,通过一系列内政外交措施的运作,使秦朝开创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局面得以巩固,中国历史从而出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的大统一局面,古代的“中国”认同,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于中国“特有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同一性传统”,“自 ...
北朝菩萨造像圆形肩饰及相关问题孙晓峰摘要:麦积山北魏晚期以来部分窟龛内菩萨造像肩部均出现有一组对称排列的圆形饰物,或下有数条饰带,或与胸部缀饰的璎珞相连,起到庄严装饰效果,这种技法在同时期的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菩萨造像中也多有发现,但相关佛教名物却未见记载。这一现象并非偶然,应是当时北魏统治者吸纳南朝文化因素,摹拟中原礼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