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轮台明屋遗址
轮台明屋遗址 : 位于轮台县策大雅乡政府以北12公里的齐依昂勒克沟(策大雅沟)出山口处。遗址坐落在河沟间的“岛地”上。岛地面积约为5公顷,周沿皆为悬崖峭壁,仅北部有条5米宽的路径与陆地相连,地势十分险要。岛上现存50多间卵石垒砌的房屋遗址,残高1米左右。沟南侧山口外还有三道卵石堤垒和堡垒遗址,相传为元朝时期的军事建筑。
轮台明屋遗址 : 位于轮台县策大雅乡政府以北12公里的齐依昂勒克沟(策大雅沟)出山口处。遗址坐落在河沟间的“岛地”上。岛地面积约为5公顷,周沿皆为悬崖峭壁,仅北部有条5米宽的路径与陆地相连,地势十分险要。岛上现存50多间卵石垒砌的房屋遗址,残高1米左右。沟南侧山口外还有三道卵石堤垒和堡垒遗址,相传为元朝时期的军事建筑。
轮台故城遗址 : 位于轮台县城东南约20公里的荒漠之中。1957年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轮台故城平面略呈圆角长方形,周长约940米,占地约6万平方米。城墙残高1~5米,墙基宽约5米。西南墙垣和西北墙垣角各有一个豁口,似为城门。城外自西北向西南处尚残存有古渠遗址。因盐碱化程度极为严重,城内建筑遗址几乎塌落破坏殆尽,惟城中央存有一个高约10米,宽约40 ...
旅獒州都督府 : 唐代军府名。唐高宗龙朔元年(661)置羁縻州都督府,治摩竭城,一作摩喝城。《隋书》旅獒州称作乌拉曷,或称乌拉喝。隶安西大都护府管辖。故址在今土库曼斯坦东南,及阿富汗西北之安德胡依一带。
屡丰堡 : 清代城堡名。位于乌鲁木齐市七道湾。乾隆二十七年(1762)修建,同治三年(1864)被毁。原属乌鲁木齐办事大臣所辖中营九屯之一。1933年前后曾予以修补,后自然坍塌,现仅存几段残墙。
驴达坂古墓群 : 位于吐鲁番车站北20公里的驴达坂沟谷内,东经88°49′~88°50′,北纬43°19′~43°20′,海拔1 500米。驴达坂是由吐鲁番盆地越天山以北的古代交通要道之一。驴达坂沟谷两侧是十几米高的断崖,墓地坐落于东侧断崖下狭长的台地上。台地南北长约600米,东西最宽40米,约分布有50座墓葬。墓葬地表石堆80%被破坏(当地民工取石筑渠所致),墓葬保存基 ...
鲁克沁买德日斯 : 清代寺庙名。位于鄯善县鲁克沁镇英买里村。 约建于清乾隆年间(1738),是当地群众捐资所建。占地面积约1公顷,房屋40余间,大寺墙高30米左右,旁边还建有小寺,供教民做礼拜。
鲁·穆特里甫墓 : 位于阿克苏市东南喀热萨喀里阿塔木墓地内。鲁·穆特里甫是维吾尔族爱国诗人,新疆伊犁尼勒克县人。生于民国11年(1922),民国34年(1945)9月23日在阿克苏县被国民党军警杀害,牺牲时年仅23岁。1966年,鲁·穆特里甫墓被毁,1982年11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拨款重修,立有墓碑。
鲁克沁王爷台 : 位于鄯善县鲁克沁镇西300米处,系郡王府驻地。 郡王府俗称王爷台,始建于1580年,到1911年王位传七代九人。1720年额敏郡王取得王位后,进行了扩建。面积曾达1.33公顷,为土木砖石结构,台基高15米,用黄土夯筑而成。台上建筑分三层,大小房屋百余间,屋内有壁画,屋外雕梁画栋,气势宏大,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式样。1932年马世明叛乱时被烧,1969年又被毁 ...
芦塘沟岩画 : 位于木垒县白杨沟乡芦塘沟村南约3公里的山沟。岩画散布在海拔近2000米的山顶,均刻在较为平整的玄武岩上,内容较为丰富。目前发现较大的有14组,每组面积不大,画面由人、动物和符号组成,表现了放牧、狩猎等生活。
楼兰古城东北部小佛塔 : 在楼兰古城东北部4公里,有一座被考古工作者编号为FO的小佛塔。塔身残高6.28米,塔似为正方形,宽7.1米,高4.6米。塔身中心是土块垒砌的环形建筑,内有中心木柱。在考察清理过程中,发现环形台周围残留有五彩斑斓的佛教壁画,主色为土红色,用墨线勾勒其轮廓,画风古朴,与斯坦因在楼兰揭走的人首双翼像类同。在环形台的通道中,还清理出佛塑 ...
楼兰古城北部建筑遗址 : 在楼兰古城正北偏西5.2公里,有一处约与楼兰古城同时代的房舍废址,考古工作者编其为B号作记。B号废址建筑在小台地上,小台地呈东西与西南走向,长约30米,高约6米,台地上有许多倒塌的木框架和小木件,从台地向北30米处,也有一堆废弃房舍的散乱木材。此处遗址采集有细石器、硫璃珠、夹砂粗陶片、铜镞、五铢钱、铜扣、残铜鼎等珍贵文物。
芦草沟古城遗址 : 位于乌伊公路昌吉至呼图壁段北侧,东南距昌吉六工乡3公里。古城略呈方形,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80米。城墙用黄土夹木楔和芨芨草夯筑构成。城东南角有一方台遗址,台高3.2米,边长5.8米,似为角楼。西门外有一塔形土墩,为烽火台遗址,当地人称为三十里墩。墩高5米,底宽5.1米,以木楔和芨芨草加黄土夯筑而成,顶部边沿有青砖砌的方洞。
楼兰古城墓葬区 : 位于楼兰古城东部的高台地上。墓葬分两处,考古工作者编号为MA墓地和MB墓地。 MA墓地距楼兰古城5公里,有墓葬7处。墓葬所在高台地约高出地面5~6米,墓地长约432米,宽约24米。靠近台地边缘有两座墓葬,因受风沙侵蚀,尸骨已暴露在外,其余5座墓葬比较完整,均为竖穴土坑,有双人葬和单人葬,死者均仰身直肢,头东脚西。出土文物有铜镜残片、铁制耳 ...
龙口古城遗址 : 位于焉耆县城西直线距离8公里,开都河南岸永宁乡龙口处。此城原来的规模较大,现大部分已被破坏,出土文物亦很少,尚待进一步挖掘考证。
龙沟古城遗址 : 位于吉木萨尔县泉子街乡大龙田沟以北500米处土坡上。遗址呈长方形,面积约5 000平方米,现只残存部分城垣。古城西南墙下是大龙沟,两侧峭壁陡立,东面是平坦的道路。向北遥望可见北庭故城遗址。城内散布有砖石和陶片。
龙王庙遗址 : 位于哈密城北之“苏巴什”(维吾尔语,“水源”之意)。 龙王庙所在之处是哈密西河坝的水源地,中有一湖,旧称“海子”。谢彬在《新疆游记》中写道:“其地后枕高阜,前临苏巴什湖,湖形长弧,水清澈底,游鱼可数。”“中建二亭,一曰养元,一曰镜涵,有桥通岸,有舟涉水,长堤环绕,老杨成行。”可见昔日之宜人风景。1931年,哈密动乱,龙王庙毁于兵燹。现龙王 ...
龙泉城守捉 : 唐代驻军戍所名。唐代焉耆六守捉城之一。故址在今新疆轮台县东之阳霞附近之塔拉布拉克。
龙泉馆 : 唐代驿站名。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大河沿东岸的桃园子(古交河故城北约20公里)。
龙口墓群 : 位于新源县喀拉布拉乡西南7公里。东经82°30′,北纬43°25′20″,海拔874米。在东西约1公里,南北500米地段,分布古墓葬57座。其中,土墩墓17座,石堆墓40座。 土墩墓封堆高0.5~1.5米,直径5~30米不等;石堆墓均用小卵石堆成,微微隆起,直径3~5米,分布较为密集。
六工拱拜 : 墓地名。位于昌吉市六工乡境内,东部距市区约10公里。“拱拜”,阿拉伯文音译,意为“圆形屋顶的建筑”。这里是一处远近闻名的回民墓地,1957年,新疆的回民总教长马良骏大阿訇病故后葬在这里,提高了该墓地的声望。墓地建在一个土梁上,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150米,占地面积约6.67公顷。初建于清咸丰年间。
柳树河破城子遗址 : 位于吉木萨尔县柳树河子村。遗址呈正方形,边长120米,城墙残厚约1米,均为版筑。遗址为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为在今吉木萨尔县驻军屯田所修筑的五座城堡之一,此堡即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在柳树沟(又称柳树河)修建的时和堡。史载时和堡周长600米,高3.6米,设三门,东门名皞平,南门名丽照,西门名肃正。最初时和堡有携眷兵200名,此后其规模略有变 ...
刘公祠 : 全称“刘襄勤公祠”,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为纪念刘锦棠而修建。原祠坐落在乌鲁木齐市解放北路第一中学住宅楼北处,长111米,宽37米,由戏台、过厅、后殿组成前后两个院落,为湖湘建筑风格。大殿有刘锦棠遗像及祭祀牌位。现该祠仅遗存大门左厢房半间。后殿东侧残墙一堵和门前长3.5米的一条石过梁。
陵园岩画群 : 位于阿勒泰市北郊烈土陵园附近的低山沟坡上。东经88°10′30~ 88°10′31″,北纬47°47′51″~47°47′52″,在1 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有10余幅岩画,凿刻有羊、盘羊等动物。
林基路纪念馆 : 位于库车县老城西端,库车大寺西北,是为纪念革命烈士林基路而修建。林基路(1915~1943),广东台山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受党中央派遣来新疆工作,曾任新疆学院教务长、库车县县长和乌恰县县长等职。1943年9月27日被军阀盛世才杀害。林基路生前出任库车县县长,为民造福,业绩卓著。这座纪念馆是在林基路当年故居的基础上建成。这里原是 ...
林雅墓地 : 位于哈密市火车站南约500米的哈密林场办事处院内。 东经92°50′31″,北纬42°53′23″,海拔525米。这是一处青铜时代的古文化遗存。从墓葬间的打破、叠压关系及同邻近地区遗址、墓葬中所出器物比较,该墓地延续时间较长。1988~1989年,有关部门对该墓地部分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250余座。墓室有土坯、土坑两种形制,多呈长方形,长约1~2 ...
良繁场石人 : 位于新源县良繁场。石人高0.89米,砂岩质石,剥蚀严重。雕刻出了头、颈肩及手臂等,颈肩分界明显。脸呈方圆形,五官不清。右臂斜置胸前,手作托物状;左手垂至腰际作抚刀状。
连木沁大墩烽火台 : 位于鄯善县连木沁乡西6公里吐尔坎村的山坡上,因其位于连木沁乡而得名。烽火台呈方形,高21米,边长约18米,为黄黏土结构。烽燧虽有损毁,但建筑结构基本完整,共3层,有内室5间,建筑轮廓较为清晰。其东南通向火焰山南麓的连木沁沟口。
连云堡 : 唐代驻军戍所名。《唐书·高仙芝传》连云堡。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唐朝大将高仙芝攻打小勃律时会军于此。唐属鸟飞州都督府之钵和州。故址在今阿富汗东北瓦罕苏河萨尔哈德城附近。
里吉布拉克墓群 : 位于特克斯县喀拉托海乡里吉布拉克村东侧。 东经82°22′22″,北纬43°13′36″,海拔977米。墓地处在特克斯河谷之中。在南北1.5公里,东西500米的河谷地带,有土墩墓15座。大致呈两排南北向排列。其中,大型墓11座,封堆高3~6米,直径30~50米,顶部有深约1米的凹坑,其余为封堆高0.5~1.5米、直径7~12米的左右的中小型墓。墓葬封堆表面均铺有 ...
李家沟石疙瘩遗址 : 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奎苏乡李家沟村东2公里。东经93°24′47″,北纬43°31′28″,海拔1 872米。遗址东西长60米,南北宽20米,地表石堆已遭破坏。遗址南、中部有残高不足1米,长2~3米不等,宽0.4米的卵石垒砌石墙,似为一处石结构房屋遗址。采集物主要有陶器残片和石器,陶器多为夹砂红陶,石器以石磨类器物为主,为青铜时代的文化遗迹。
李家湾遗址 : 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红山农场李家湾村东南约300米。东经93°16′29″,北纬43°33′11″,海拔1 832米。遗址高出地面约3米,直径约40余米,呈丘状。中部有一条长形破坏坑,东西长约20米,南北宽约10米,深约1米,内部及周围散见大量陶器残片和石磨类器。遗址西南两侧,分布有约6×4米的长方形石围,与兰州湾子石结构建筑遗址仿佛,是一处青铜时代的文 ...
犁靬 : 中亚古城名。见于《希腊古地志》之城名犁靬者为数不少,在中国古代史书中有二:一为《前汉书》之乌弋山离国,《魏略》之乌弋国,今为阿富汗之赫拉特;一为《前汉书》、《魏略》犁靬,《后汉书》、《晋书》犁鞬,《史记》、《魏书》之黎轩,此名多为希腊人和罗马人泛指占领地——亚历山大城而言。
乐金堡 : 清代驻军戍所名。俗称“三工”,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部32公里。乾隆二十七年修建,属昌吉左营八屯之一,同治三年(1864)被毁。堡东南角原遗存有节妇牌坊,1930年毁于大风,现仅存一座已风化了的石狮子。
老达玛沟古城遗址 : 位于策勒县达玛沟乡境内,南距乡政府驻地19公里,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是和田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占地面积很广,一条大道贯通古城中心,其两侧街衢巷陌、房屋废墟尚可辨认,古树掩埋在流沙中。出土文物很丰富,有各种古钱币、古于阗文书、陶器、装饰品、生活用品等。东南西北方圆数公里内,分布有乔潘阿特麻扎、苏甫其麻扎、力济阿特 ...
老风口土墩墓 : 位于托里县多拉特乡的春秋草场。东经83°42′30″,北纬46°07′30″,海拔737米。有土墩墓7座分布在平坦的草原上,最大的一座在中间,其余六座在其四周,土墩顶部平坦。其中,最大的一座高1米,直径20米。
浪果特石人 : 位于托里县库甫乡,在巴尔鲁克山北麓,靠近库甫乡的浪果特沟中。东经83°5′40″,北纬45°50′30″,海拔2000米。石人用红色花岗岩雕刻而成。高1.90米,肩宽0.63米,厚0.20米。石人为一武士形象。头发从额头正中一分为二,有威严的八字胡须,两耳饰垂饰,身着翻领长袍。右臂置于胸前,左手握住长剑,脚蹬长筒靴。石人从颈部断为两节。
郎卡沟口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牛录乡郎卡村南1公里。东经81°16′,北纬43°32′。在乌孙山郎卡沟谷东侧长500米、宽100米范围内的山梁上,约有30座土墩墓。三五成行南北排列,墓葬封顶均铺有石圈,石圈中心铺少量卵石,封堆高0.3~1米,直径8~10米。
西汉前期汝阴侯墓及其妻墓。又称双古堆汉墓。位于安徽省阜阳县城西南。1977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等单位发掘。墓中所出漆器和铜器的铭文中有“汝阴侯”字样,2号墓还出土“汝阴家丞”封泥。漆器铭文中的年数,最多者为“十一”年,应是汉文帝的纪年。▲ 阜阳汝阴侯汉墓 一号墓平面图▲ 阜阳汝阴侯汉墓 二号墓平面图从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等考察,1号墓可能是第 ...
郎卡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县城以西孙扎齐牛录乡郎卡村周围。东经81°16′30″,北纬43°33′10″。 在南北长约1公里、东西宽100米的郎卡沟及西岸上,约有80余座墓葬。大致呈南北排列,间距5~20米不等。其中,村南约有20座,村东郎卡沟谷中约50座,村北约10座。均有封堆,顶部铺石圈或双层石圈。有的铺卵石或卵石堆成。高0.2~0.5米,直径5~10米。
兰州湾子石结构建筑遗址 : 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花园乡兰州湾子村南部。此遗址在该区域共有三处。①位于兰州湾子村南约400米处,呈丘状,高出地表2米左右。1958年挖出一直径约2米、深约1米的坑穴,由灰土和卵石堆砌,文化层厚约1米以上,采集到夹砂红陶片和石杵、大型石磨盘等石器。遗址周围散布有约15米×16米的长方形石围遗址和直径约13米的圆形石围遗址。 ...
兰州湾子岩画 : 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城西南7公里的天山脚下。岩画分布在东西、南北均长3公里的范围,大部分刻在较平整的砾石块面上,少数刻在岩壁上。多采用凿刻、磨刻或凿磨兼施等技术。根据岩画区一带的遗址、墓葬反映的时代及它们与岩画的关系做出初步推断,认为这里有相当一部分岩画,大约是青铜时代的作品。1984年9月,有关人员对此处岩画作了调查,共发 ...
兰干吐尔驿站 : 位于鄯善县吐峪沟乡吐峪沟夏村南。“兰干吐尔”,维吾尔语,意为“驿站墩台”,是王族外出时的憩宿之地。驿站占地100平方米,台高15米,分3层,东接洋海托万买里,南接洋海坎村,西为沙碛地带。
兰巴撒耳 : 元代地名。《元史·西北地附录》、《世界征服者史》兰巴撒耳。故址在今中亚里海南岸,遗址尚存。
兰城 : ①村镇名。位于和硕县乌什塔拉乡附近,东经87°23′09″,北纬42°09′,海拔1 100米。古城长265米,宽250米,略呈正方形,分南北两重,为黄土夯筑。西南墙长约246米,外有马面12个。西北城墙约250米,有一宽约13米、墙厚约17米、残高约7米的豁口。东南墙有瓮门。城内灰坑遍布,散有碎骨、石磨盘及泥质红、灰陶。城周有壕沟,宽约20余米。古城年代在唐至元代间 ...
来满协海尔古城 : 位于新和县西南部约35公里。古城地处海拔987米,呈长方形,长宽各50米,周长190米,总面积2 500平方米,东部有土墩。古城保存基本完好,城四周已辟为农田。因该城拱似壕沟,故名。“来满协海尔”,维吾尔语,意为“壕沟城”。系新和县文物保护单位,属汉唐遗址。
喇嘛塔什古城遗址 : 位于焉耆县七个星乡西面46公里、麻扎沟口西南23公里。古城遗址亦叫安古城,城墙尚残存,附近散生着水柳、山杨、黄麻等,南面山上有大面积天然森林。在古城附近有废庙一座,残存大殿一间,房子四间。该遗址尚待发掘考察。
喇嘛布拉克岩画 : 位于青河县查干郭楞乡东北约10.5公里,喇嘛布拉克沟北侧的岩壁上。东经90°30′24″,北纬46°32′52″~46°32′53″。岩画分布范围长达2公里,有40余幅,以动物岩画为主,有羊、鹿、马、狼和狐狸等,也有少量的人物岩画。
喇嘛布拉克墓葬 : 位于青河县查干郭楞乡东北约12公里处。东经90°51′44″,北纬46°33′。在喇嘛布拉克沟中段之北面肯莫纳克沟山口的台地上,有10座石堆墓,沿坡地呈东北至西南向排列。大者直径15米,高0.4~1.2米,小者直径5~6米。
喇嘛庙墓群 : 位于尼勒克县科克浩特浩尔乡喇嘛庙村活佛塔旁。东经82°41′,北纬43°47′。在长宽200米范围的农田中分布土墩墓4座。封堆高1~3米,直径20~40米,顶部见卵石,封顶有的明显塌陷。其中一座被喇嘛庙活佛塔作为塔基。
拉依苏唐代戍堡遗址 : 位于轮台县城西约20公里的拉依苏地片东部,其旁矗立着汉唐烽燧各一座。戍堡遗址平面呈长方形,长约70米,宽约50米,墙垣残高3~5米,基宽约4米,夯土筑成。北墙有一缺口,似为堡门。堡内出土文物颇多,计有铁铧、铁镰、石磨、铁箭镞、开元通宝、汉龟二体五铢钱、龟兹小钱、素面五铢铜钱以及大量的生活用具等。
拉巴唐巴勒岩画 : 位于托里县喀拉托别牧场拉巴村南4公里的唐巴勒冬窝子。东经83°9′15″,北纬45°22′57″,海拔1900米。岩刻凿刻在冬窝子旁的青灰色的石灰岩岩壁上。一幅为喇嘛教的“卐”字形图案,字宽0.18米,距地表1米,画面向西南。另一幅为现代人刻画的骑马图,马头至蹄长0.27米,画面向南,距地表1米。
拉甫却克墓地 : 位于哈密市五堡乡四堡村西偏北约1公里的一座土包上。土包高出地表2米左右,为竖穴土坑墓,宽仅0.4米。1983年,有关部门对该墓葬进行了清理,经鉴定,死者为一少年,随葬品有彩陶罐、小盆和铜锥等,为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
拉依苏古墓 : 位于轮台县城西北约22公里拉依苏东部的喀拉克尔琴沟西岸黄土台地上。古墓皆为靠土丘凿挖的洞室墓,属于唐代墓葬文化。拉依苏古墓是由轮台县水利局工程技术人员在1971年冬季勘察水文地质时发现的,当时从墓室中发现一块竖刻楷书木匾,后被民工烧毁。当事者回忆,木匾中间大字为“安西大渡户”(安西大都护府),左侧为“西至乌垒管(关)七里”,右侧为 ...
拉巴墓群 : ①位于托里县库甫乡。东经83°08′,北纬45°25′,海拔1 760米。墓葬分布在拉巴河西岸的台地上。有12座墓葬,其中,土墩墓8座,高0.5米左右,直径5~10米;石堆墓4座,高0.3米,直径5米。②位于新源县则克台镇拉巴村西200米。东经83°15′24″,北纬43°32′29″。在山前坡地长1.2公里、宽0.6公里的范围内,分布土墩墓30座。基本呈南北排列,墓地北端分布 ...
阔克苏河峡谷岩画群 : 分布在特克斯县阔克苏河峡谷,有上游区和下游区两大部分。上游区岩画又称买提格尔岩画,在县城南37公里的阔克苏河畔五块巨石上,中间有公路穿过。路东的一块高2米,宽3米,主要镌刻为骏马群;路西四块都在买提格尔山西坡巨石上,多为大头羊等动物形象。下游岩画区位于红山嘴电站附近高大陡峭的石壁上,画面较大,有动物亦有人物,记录了古代游 ...
阔那协海尔故城遗址 : 当地亦称为“黑太协海尔”,意为“汉人城”,位于轮台县东南约15公里的荒漠戈壁上。考古工作者认为此城一度为唐安西都护府属下的乌垒州治所所在地。 阔那协海尔(意为“旧城”)故城遗址平面呈不规则方形,周长约700米,城墙残高3~7米,墙基宽约5米,夯土版筑而成。墙垣有向外凸出的垛台,西北角有一座曲折的瓮城门。城内沿城墙分布有大量住 ...
阔克哈达唐巴勒岩画 : 位于托里县库甫乡的阔克哈达村。东经83°39′30″,北纬45°27′50″,海拔1 700米。 岩画凿刻在一个山间盆地北侧向阳的岩石壁上,盆地有泉眼,周围山包均在20~30米之间。岩画数量较多,所绘动物以骆驼最多,鹿居其次,且个体较大。有些岩画的岩晒很深,似乎年代非常久远。
阔克塔勒墓地石人 : 位于额敏县库尔木苏乡种羊场二分队,在种羊场东北5公里。东经83°56′,北纬46°22′30″,海拔900米。在乌日可下也山内的坡地上,有两尊墓地石人。一尊已被移动,石人高1.15米,宽0.5米。用红色花岗岩雕成,为男性形象。头发从额头正中一分为二,八字胡,双耳饰有耳坠,背后凿有一条凹槽。右手曲置胸前握一杯,左手握一小刀于腰间。另一尊高0.9米 ...
阔克叶里木石人 : 位于昭苏县西南阿克牙孜沟内约32公里的阔克叶里木。在阿克牙孜河南岸平坦草原上的一处古墓群中,有两尊石人。一尊高1.4米,宽0.6米。雕刻出头、颈、肩和腰部。石人头呈圆形,五官不甚清晰,能隐约看出直鼻、八字胡须。左臂下垂置于腹部,手中握剑;右手臂屈于胸前,手执高脚杯。一尊高1.3米,宽0.4米,剥蚀严重,面部雕刻已毁。雕刻了头、颈肩和腰 ...
阔恩尔喀衣墓葬 : 位于福海县解特阿热力乡东南约2.5公里乌伦古河东岸高地上。东经87°27′19″~87°27′20″,北纬47°04′36″~47°04′37″。有石堆墓7座,其中,最大直径为18米,高1.5米,其他直径10米左右,高低不一。
阔纳斯皮力遗址 : “阔纳斯皮力”,维吾尔语,意为“旧城墙”,位于温宿县城第一中学附近,遗址仅剩不足9米的残迹,系用青砖砌筑。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据说,原城墙高6米,墙顶部宽4米,设有耀武、迎恩、平西、镇西4个门,早晚听炮声关城门。城内多居富豪、官吏,民国25年(1936)后逐渐拆毁。
阔克亚尔遗址 : 位于哈密市西山乡杏树沟村西约6公里。东经93°13′17″,北纬43°16′22″,海拔1 760米。遗址坐落在五道沟沟口东侧台上,现存有较多的石砌墙垣,高0.5米,长短不一,是一处较为集中的石砌屋址建筑。遗物均为夹砂红陶,遗址内还有墓葬、岩画,为战国至汉代文化遗存。
阔克亚尔墓地 : 位于哈密市西山乡五道沟沟口东侧的台地上。东经93°13′13″,北纬43°16′09″,海拔1 760米。墓葬有100多座,分布在面积约30多万平方米的台地南部,与遗址、岩刻共存。墓葬分两种形制,一种为石堆墓,直径5~10米,堆高0.5~0.8米;一种为石围墓,直径3~10米,堆高0.2~0.5米。墓区内有面积较大的四边形石围分布,估计为同一家族的墓区。采集有陶片 ...
阔克加尔岩刻 : 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花园乡花庄子村南8.5公里的阔克加尔沟口西北处。岩画散布在地表的花岗岩石上,数十幅。内容有动物、狩猎、放牧、骑者、刻画符号等。 其中动物图像占很大比例,以山羊最多,还有骆驼、鹿、马、狗、狼等。岩画区附近,骨干有石圈、石堆墓。
阔克霍拉岩画 : 位于呼图壁县雀尔沟镇克孜勒塔斯南的阔克霍拉沟北侧山坡的赭红色砂岩上。岩画共分三组。第一组似为争战场面,右半边岩石已断裂,仅存一持弓箭者和一持矛者,左半边有五个持矛骑者,骑队下方有呈奔跑状的六只大角羊和一马一狗,右下方有两只大角羊。第二组为一头独角大鹿在前,身后有五只羊。第三组有牧人与三头鹿、两只羊、一匹马。牧人双手以绳 ...
阔如勒遗址 : 位于伊吾县吐葫芦乡小白杨沟村东北2公里,东经94°40′31″,北纬43°13′34″,海拔1 740米。“阔如勒”,维吾尔语,意为“准星”,因遗址附近小山梁多呈“V”字形而得名。这是一处石结构建筑遗址,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遗址曾受到一定破坏,但墙基仍散见于遗址各处,分布有一定规律,建造规模也较为可观。遗址内多见以卵石垒砌的长6米、宽4米左 ...
阔如勒岩刻 : 位于伊吾县吐葫芦乡小白杨沟村北1.5公里,东经94°40′24″,北纬43°13′34″,海拔1 754米。岩画共有十余幅,分布在伊吾河东岸的断崖岩石上。内容为人物、动物两种,动物画面均为北山羊,或静立,或奔跑;人物均作起舞状,其中一“双人舞蹈图”均双手平举,一手持物,裆部垂吊男性生殖器官。
阔拉遗址 : 位于伊吾县盐池乡东南约7公里,东经94°17′11″,北纬43°16′28″,海拔2 185米。遗址内有方形、长方形、曲尺形和凹形等相互连接的遗迹,长3~10米不等,均为卵石建筑,有的立有大石,最高达1米左右。 遗址北部还有少许石堆、石围分布。遗物均为夹砂红陶,是青铜时代至汉代的文化遗存。
阔拉墓地 : 位于伊吾县盐池乡阔拉村南约2公里,东经94°16′31″,北纬43°16′28″,海拔2200米。墓地分布范围较大,有100多座墓葬。形制分为圆丘形石堆墓、环形石堆墓、长方形石围墓、卵圆形石堆墓四种,另外还有石围、石堆、环形堆墓三者混处者。直径一般在4米左右,小的1.5—2米。 遗物多为夹砂红陶与土黄陶,个别饰红色陶衣。据推测,该墓地跨越了不同的时代, ...
扩协岩画 : 位于青河县查干郭楞乡东北17.5公里中山沟中。东经90°47′07″~90°47′08″,北纬46°37′58″~46°37′59″。仅见两幅岩画,相距约100米,其中一幅0.6米×0.4米,为1只羊,另一幅1.8米×1.9米,画面模糊不清。
昆盖特墓地石人 : 位于阿勒泰地区青河县萨尔托海乡昆盖特沟中,东经90°07′40″,北纬47°06′3″。有石人三尊分列在两组石棺墓的东面,面皆朝东。1号石人位于第一组石棺墓偏南位置,露出地面高0.85米,肩宽0.44米,剥蚀严重,雕刻出了头、颈和肩,上身部分模糊,隐约能看出上臂痕迹和胸前的杯形。2号石人位置偏北,腰部以上部分缺失。露出地高面0.2米,残留有刀和袋 ...
昆带山岩画 : 在霍城县塔木达什,俗称大石头,距县城17.5公里。在一块岩石上刻绘有形同牛、马、山羊等动物的原始图画,似字非字,似画非画,为古代游牧民族遗留的原始刻绘,时代未详。
库克铁列克墓地石人 : 位于特克斯县库克铁列克乡北约1公里。 东经81°38′,北纬42°58′。石人高1.1米,刻石为砾石,在较平的一面阴纹雕刻了人的帽饰、面孔及胸前纹饰。帽饰为三角纹饰状,比较低。脸呈椭圆形,眉毛弯曲,直鼻、细眼、小嘴。胸前有辫状长纹。
库尔特沟塔合尔巴斯陶岩画 : 位于富蕴县库尔特乡南约1.5公里的库尔特沟西侧山梁岩壁上。东经89°17′34″~89°17′35″,北纬47°11′03″~47°11′04″。约有岩画六七十幅,以动物图案为主,有羊、马、骆驼、狼或狗等,其中以羊为主,另外还有人物形象。
库依热克巴依登阔腊斯遗址 : 位于福海县解特阿热力乡东南约3公里。东经88°26′24″~88°26′25″,北纬47°04′16″~47°04′17″。遗址地处乌伦古河东岸的第一台地上,面积约1万平方米,有一些残墙断垣,附近曾出土一些钱币,有汉半两、五铢钱、乾隆朝钱币等。该遗址的年代确定为清代。
库日尕克萨依墓葬 : 位于阿勒泰市阿拉哈克乡塔尔浪村西北9公里。东经87°32′42″~87°32′43″,北纬47°59′44″。有墓葬15座,其中,石堆墓14座,石棺墓1座,墓葬较为集中。个别石堆墓前立有条石。
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 : 位于温宿县萨瓦甫齐牧场场部东北10.7公里,东经79°42′26″,北纬41°35′32″,面积45.33公顷,海拔1 700米,尚存古墓数十座。相传,11世纪,沙特阿拉伯的一名叫苏力塔·库尔米什·赛依德的伊斯兰教阿訇,带领2000名教徒,经印度到中国传教,受到当地人的抵制并发生冲突。败退至此地时,大部分教徒战死,苏力塔也阵亡,埋葬在这里,因而形成了一 ...
库克苏河水电站岩画 : 位于特克斯县阿拉尔镇西北约4公里,县城通往林场公路东侧的高山崖壁上。南距特克斯林场2.5公里,公路以西崖下是汹涌湍急的库克苏河。东经81°53′44″、北纬43°09′11″,海拔1 190米。 岩画凿刻在崖壁距地面高5米处。岩石呈黑褐色,画面朝西。刻痕较浅,隐隐约约可以看出近10只大角羊的形象,犄角后弯,多作站立状。
库克铁列克乡墓群 : 位于特克斯县库克铁列克乡政府北约1公里。 东经81°38′,北纬42°58′。在长300米,宽100米的农田中,分布土墩墓约30座,封堆高约0.5米,直径5~15米,封堆内含卵石。
库尔图古建筑遗址 : 位于阿勒泰市 二牧场牧业五队。东经87°46′04″~87°46′05″,北纬47°59′06″~47°59′07″。在低山山间盆地中,有一古建筑遗址,长27米,宽17米,仅剩一土台,遗址中有砖块残件。年代尚待考证。
库尔干(破城子)故城 : 位于温宿县博孜墩乡东北25公里,东经80°54′14″,北纬41°49′10″,海拔1 906米。故城东依木扎提河,西依库勒克代尔亚斯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城址整体为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18400平方米。墙垣残高约3.5~4米,城角设有观望楼,楼顶直径5米,楼底直径为8米,楼高5米,城墙及观望楼均为卵砾石和黄泥土混筑。北墙西北角与西山崖之间 ...
库热西墓地石人 : 位于额敏县额玛勒郭愣乡库热西村南。东经46°41′30″,北纬83°57′30″,海拔657米。 石人位于农田之中,面向东。高1.23米,宽0.5米,用火山熔岩雕成。仅雕刻了脸部特征,刻痕较浅,系一尊八字胡的男性雕像。现存塔城地区文管所。
库勒扎尕斯墓葬 : 位于福海县渔场乡库勒扎尕斯村渔场西偏北8公里的布伦托海中海子南岸。地理坐标东经87°14′2 9″~ 87°14′30″,北纬47°01′11″~47°01′12″。有圆形沙石堆墓一座,底部直径30米,高4米,顶呈弧面,椭圆形,长径8米,短径4米。
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1982年,张掖市山丹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并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艾黎与何柯陵园,省保第八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又名山丹县博物馆,坐落在甘肃山丹县城东南隅,占地面积1126平方米,呈四合院建筑形式,为砖混结构建筑。艾黎是新西兰人,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于四十年代在山丹创办了培黎学校,在山丹生活和从事教育工作近 ...
汪家墩红西路军战斗旧址,1936年至1937年,张掖市临泽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并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临泽红西路军烈士陵园,名称变更为临泽红西路军战斗旧址及烈士陵园,省保第八批汪家墩红军战斗旧址位于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镇汪家墩村,为红西路军与国民党军在临泽倪家营子一带作战时最为北突的前沿阵地。1937年1月初至2月27日,红西路军曾三次进 ...
徽县文庙大成殿,明,陇南市徽县,古建筑,省保第八批据《徽县志》记述:徽县城东北隅钟楼山(今吴山)麓,文庙学宫,始建于明初,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知州刘济创建大成殿,东西庑、战门,津池、棂星门,名宦祠、岽圣祠等。弘治元年(1488年)诸工告峻,四周古柏苍翠挺拨,堂牌楼相映,形成了一组较大的庙堂建筑群,现仅保存大成殿及明代碑刻五通,有平扶 ...
罗汉楼,明,武威市古浪县,古建筑,第八批罗汉楼位于武威市古浪县土门镇土门村,现存建筑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原为土门城东城门门楼,占地面积137.9平方米,建筑面积263.41平方米,坐西朝东,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一层以东西方向开城门,两侧夯土起台。城门长8米,宽3.6米,南面西侧、北面东侧有台阶通往二层。二层面阔三间,通长11.64米,进深二间, ...
火庙大殿,明,武威市古浪县,古建筑,并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财神阁,名称变更为大靖古建筑群,第八批火庙大殿位于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南关村,现存建筑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占地面积318平方米。大殿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面阔三间,通长12米,进深二间,通宽8.7米,周围廊。火庙大殿有确切的建造年代,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筑建造工艺及特点,对研究清 ...
马神庙,明,武威市古浪县,古建筑,并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财神阁,名称变更为大靖古建筑群,第八批马神庙位于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南关村,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占地面积755.58平方米,坐西朝东,由夯土台、大殿和2座厢房组成。大殿建在高1米的台基上,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面阔三间,通长11米,进深三间,通宽10.6米,周围廊。大殿南北两侧有民国改 ...
铁柱宫,清,兰州市城关区,古建筑,并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衣寺塔及白衣菩萨殿,第八批铁柱宫原位于兰州市城关区金塔巷118号,始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1992年,铁柱宫享殿自金塔巷118号迁至庆阳路240号,为单檐前出廊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通长10.6米,进深二间,通宽9.2米,建筑构造及工艺具有鲜明的兰州地方特色。1984年被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 ...
风云雷雨坛全景照片 风云雷云坛全景照片 风云雷雨坛浮雕墙照片 风云雷雨坛园林景观照片 风云雷雨坛园林景观照片 风云雷雨坛坛顶照片 风云雷雨坛民俗活动照片 风云雷雨坛位于天水市武山县城东郊家坡村,为北宋崇宁三年(1104)所建。现存坛高13米,占地面积约230平方米,共分三层。顶层原有四门,正门在西,中下两层为夯筑土台, ...
宽沟堡遗址东城墙 宽沟堡遗址警察署旧址 宽沟堡遗址南墙 宽沟城遗址 宽沟城遗址位于白银市景泰县寺滩乡宽沟村。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50米,东西宽228米,面积10.76万平方米,四角有角墩。城墙为黄土夯筑,其中东城墙临近沙河为黄土夹砂夯筑,夯层厚0.1mdash;0.14米,城墙基宽5米,顶宽0.9mdash;1米。据文献记载,宽沟城创建于清咸丰 ...
老人沟遗址全景图 老人沟遗址保护标志碑 老人沟遗址文化层 老人沟遗址文化层白灰地面 老人沟遗址地表散落的陶片 老人沟遗址采集的陶片及窑饼 老人沟遗址出土齐家文化玉瑗 老人沟遗址出土齐家文化玉瑗 齐家文化“X”纹彩陶四鋬壶 半山类型菱格纹双耳彩陶罐 马厂类型蓝纹红陶钵 常山下层文化蓝纹红陶壶 2016.3.1 ...
过会台遗址全貌—由西北向东南 过会台遗址全貌—由东南向西北 文化遗址西端坑内断崖灰坑-由西北向东南 过会台遗址南端沟壑断崖木炭—由东南向西北 遗址南端沟壑断崖红陶片—由东南向西北 遗址东南端沟壑断崖红陶片—由东向西 文化层北端7.遗址北端大坑整体现状---由西北向东南 遗址北端沟壑断崖文化层及兽骨—由北向南 遗址西 ...
安家庄城址内景 安家庄城址瓮城内景 安家庄城址角墩 安家庄城址城门 安家庄城址马面 安家庄城址护城河 安家庄城址位于张掖市甘州区上秦镇安家庄村,为明代军事防御城堡,清代沿用,民国时废弃。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22米,南北宽101米,面积1.2322万平方米。城由黄土夯筑而成,夯层厚0.08mdash;0.12米,四角建角墩,东、西、北三面 ...
鹰窝树遗址区地貌 鹰窝树遗址区 鹰窝树遗址出土文物--四耳彩陶罐 鹰窝树遗址出土文物--双耳彩陶罐 鹰窝树遗址出土文物--金耳环 鹰窝树遗址位于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镇桥子村。遗址分布面积30余万平方米,由遗址和墓葬2部分构成。遗址区有房屋建筑和制陶作坊遗存,暴露有部分墙体和柱洞,采集有大量夹砂红陶片,泥制彩陶片及残石器。墓葬 ...
桥湾城遗址 内侧全景 桥湾城城址东墙 桥湾城城址北城门瓮城 桥湾城城址北侧建筑台基 桥湾城城址北侧标志石 桥湾城城址保护界桩远景 桥湾城城址保护界桩近景 雕砖(正面) 桥湾城城址位于酒泉市瓜州县河东乡双泉村,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属兵防营讯堡,主要用来屯兵屯粮。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22米, ...
百齐堡遗址东南角及东城门 百齐堡遗址北墙 百齐堡遗址西墙 百齐堡遗址南墙东段 百齐堡遗址城内全景 百齐堡遗址城内大街 百齐堡遗址东城门及东西街道 百齐堡遗址南瓮城 百齐堡遗址内遗存情况 百齐堡遗址采集标本—版印残页 百齐堡遗址位于酒泉市瓜州县广至乡洮砚村,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主要用来屯兵屯粮。遗址平 ...
坪山小沟遗址出土器物 坪山小沟遗址东侧 坪山小沟遗址全景 坪山小沟遗址西北侧 坪山小沟遗址位于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坪乡坪山村。遗址分布在小沟两侧的二、三级台地上,绵延相连,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遗址地表暴露有夹砂红陶、彩陶残片及人骨等。先后出土有石斧、石锛等生产工具及彩陶罐、彩陶壶等器 ...
雁掌坪遗址保护标志 雁掌坪遗址西大部分 雁掌坪遗址南大部分 雁掌坪遗址断崖处可见陶片 雁掌坪遗址灰坑. 雁掌坪遗址断崖处的红烧土 雁掌坪遗址采集的器物(双耳细颈彩陶瓶) 雁掌坪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五营乡焦沟村西,清水河南岸台地上,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10万平方米,属仰韶文化遗存。地表及断崖上暴露有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