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稀老照片:1985年的新疆博乐林区
原标题:《珍稀老照片:1985年的新疆博乐林区》
原标题:《珍稀老照片:1985年的新疆博乐林区》
1、1985年,伊犁街道旁的俄罗斯式住房。2、解放路前明园饭店的景象。3、斯大林大街邮电局对面新开的一间商店。4、从白求恩卫校前白杨树林荫道下步行的下班人群。5、阿哈买提汇路上的清真寺。6、赶早集的老汉和哈萨克姑娘。7、坐在海关前等待领取出国护照的老妇。8、在伊犁电视台前一间书报亭旁边准备购物的一位进城老农。9、远销英、美、德、日、法等国家 ...
1956年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二十多万亩棉花,喜获丰收。六年前,这里还被认为是不能种植棉花的地方,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部队来到垦区以后,才开始种植棉花。从此这里棉花年年增产,成为了全国棉花大面积丰产区。附件的少数民族居民来向解放军学习植棉经验。1956年有十四个省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农垦科学研究人员来这里学习棉花丰产技术,准备广泛向各产棉区传播 ...
中巴边界的塔吉克人。新疆塔吉克族一家人。新疆喀喇昆仑公路公路上的军车巴基斯坦边境到新疆的长途车喀什菜市场喀什大街上刮胡子喀什的孩子喀什的驴拉车喀什老人满卡车的新疆人打铁铺喀什大街上喀什的美女红山大邮局建筑物乌鲁木齐的老人正在玩麻将乌鲁木齐的警用偏三摩托车喀什的商店原标题:《珍稀老照片:1980年代的新疆》
喀什女子中学白俄(俄罗斯族)维吾尔族学生在课堂上课堂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舞蹈维吾尔族舞维吾尔族舞蹈舞蹈演员表演舞蹈一个家庭一个哈萨克族家庭坐在地毯上饮食孩子哈萨克族男子汉族男女喀什骑牛维吾尔族妇女哈萨克毡房游牧家庭的女孩维吾尔族男子汉族矿工烽火台遗址沙漠中行进的卡车和旅客骑在驴上的人们趟过河流,喀什。这是人们修复被雨水冲走了的小桥 ...
1999年,新疆喀什,正在狼吞虎咽的两个新疆小孩,吃拉条子。喀什的打馕人。一个卖蔬菜的小贩,静静地走过喀什老城区一条典型的小巷。小馕贩子。卖西红柿的小贩。拍摄者:日本摄影师Hiroji Kubota(久保田博二)。原标题:《珍稀老照片:1999年的新疆喀什》
一组八九十年代的新疆乌鲁木齐老照片,看看这座城市当年的旧时光。原标题:《珍稀老照片: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乌鲁木齐老照片》
乌鲁木齐市区一角 1965年9月24日乌鲁木齐市新建市区一角 1965年9月25日祝佩玲(中)和扫盲教师们一起交谈教学工作的经验 1960年1月5日1960年1月7日乌鲁木齐市高等学校区的一角 1960年6月1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吕剑人(前右)等领导同志在和群众一起参加植树造林 1960年11月26日1960年11月28日 乌鲁木齐市陶瓷玻璃综合厂厂党委书记郭文林(左)检查脚料制成的 ...
1、1956年,天山景色。2、1956年,新疆帕米尔高原海拔7546公尺的主峰“慕士塔格山”景象。3、1956年,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的石油钻井台。4、1956年,伊犁的展览馆外景。5、1956年,新疆南部新建的第一座半自动化拖拉机修理厂的厂房外景。6、1956年,新疆南部的第一座拖拉机修理厂车间一角。7、1956年,新疆伊犁的哈族牧民正在熟练地使用奶油分离机。8、1956年 ...
新疆老照片原标题:《珍稀老照片:80-90年代的新疆老照片》
1933年8月,斯文•赫定受民国政府的委托,组建了西北公路探险队,勘察通往新疆塔城、伊犁、喀什的公路路线。这是斯文•赫定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中亚探险,时间是1933年10月至1935年2月。以下是斯文•赫定和中瑞联合探险队前往“游移湖”罗布泊的一次历险过程中拍摄下的罗布泊景象。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2.骆驼队。3.在盐卤公路 ...
【迪化府南城门】本组老照片是英国《泰晤士报》摄影记者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1910年拍摄与新疆乌鲁木齐,彼时的乌鲁木齐还是大清帝国的迪华府。【迪华府万寿宫】1896年他被英国《泰晤士报》赏识,聘为驻中国记者,1897年到北京,开始了他长达17年的记者生涯。当时中国正处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是世界的聚焦点,也是各国列强阴谋的众矢之的。莫理循来自第 ...
《到西域去:丝绸之路的历史画卷》1874年至1875年,沙俄帝国派出一支科学和贸易考察团,考察在中国贸易的增长前景,寻找合适的地方建立领事馆和工厂。在中国内地旅行后,考察团又沿丝绸之路回到俄国。图为巴里坤(镇西府), 可见庄严的寺庙屋顶以及店铺和民居的泥土石灰屋顶。1875年摄于新疆。图为巴里坤附近的古科禅驿站全景,山顶有堡垒。1875年摄于新疆 ...
1、新疆的雪山景象。2、喀什的飞机场。3、哈密王子墓的清真寺。4、喀什清真寺前的民众。5、喀什的街头景象。6、喀什街头上的行人。7、喀什的街景。8、行走在街道上的一家三口人。9、英国驻新疆的领事馆。10、卡拉沙尔(今焉耆回族自治县)的街头景象。11、戈壁中的骆驼。12、在戈壁中休息的汽车驾驶员。13、护送车辆的卫兵。14、戈壁中的车队帐篷。15、英 ...
《到西域去:丝绸之路的历史画卷》墨玉县猛进公社的维吾尔族社员们在新开的荒地上栽植防护林。这是墨玉县红旗公社的社员,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改造沙荒。这是第八大队新建的居民点 1964年6月27日 岳国芳、艾海提摄一大队种在沙包中间的油菜已经飘香又一片荒地在九大队开出来了。社员正在平整以后,将进行秋种社员趁洪水来之前,修整水渠开荒女英雄赛吉 ...
这组图片拍摄于1908年至1909年中间,十分宝贵。尽管在这个时间有几个探险家、冒险家也此后地通过,但是留下的图片材料并非许多。今儿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100年以前榆林和绥德的一部分园林景观,使我们对那时候的地域性特点有一些知晓。榆林南门外的榆阳桥周边的马市榆阳桥长42米,桥梁宽8.4米,坐落于榆阳河岸,是榆林南大道交通干道,始建于明成化年里。 ...
关野贞(1868-1935)关野贞(1868-1935),日本建筑史、美术史、考古学者,是较早来中国的建筑史学家。他在曾七次来中国,考察过河南、山西、天津、山东、陕西、北京以及江南各地。考察过程中,他拍摄了很多图片。函谷关十九世纪后半期以来,日益溃败的大清帝国,国门不得不洞开,任凭各式西洋人和东洋人长驱直入。对中国好奇的东洋、西洋学者就像水银泻地 ...
最近,一本《中国艺术3000年》(原《中国艺术史》第二卷)由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该书的作者奥斯卡·明斯特伯格(1865—1920)是德国东亚艺术史学家、收藏家。曾多次到访东亚,对当地的人文产生浓厚兴趣并出版了一系列与艺术史相关的著作。其煌煌巨著《中国艺术史》第一卷、第二卷分别于1910年、1912年首次出版。这本写作于一百多年前的书分为建筑艺术和工 ...
新疆战略智库——新疆东西部经济研究院创立于1996年。作为一家拥有200余名著名经济学家、区域、产业、投行、企管及培训等专家阵容强大的综合管理咨询机构,一直强调本土化和实战性,定位于“政府 的参谋和顾问、企业的医院和教练”,并以丰富的实践累积、训练有素的专业团队、坚持不懈的业务创新,为政府和企业提供规划、战略、文化、营运和投融资等咨询服 ...
北山佛湾第 36 号十六罗汉龛释迦牟尼佛 释迦像用写实手法精雕细刻,而左右侧十六罗汉但求整体效果简练朴素。 北山第273号千手观音 北山第273号千手观音婆斯仙 唐末天复元年及五代造像由繁入简,龛中设四十臂观音,左右侍立婆斯仙和吉祥天,观音座下左右各跪一穷叟一饿鬼。 北山佛湾第 279 号药师佛经变五代永平年间造像与 ...
更多精彩敬请收听作者的新书《到西域去:丝绸之路的历史画卷》音频合集乌鲁木齐站碾子沟长途汽车站红山公园,路上还有驴车今天的红山游泳馆附近当年红山下的居民二道桥大市场天池天山缆车1998年,河滩公路路口,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夏利”车,和代表乌鲁木齐的雕塑“饮水马”,最让老一辈人记忆深刻。自治区博物馆大十字瓜摊人民剧场附近南疆客车客运示意图
流失的国宝·波士顿博物馆藏中国瓷器1870年,哈佛大学波士顿图书馆和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为展出它们收藏的艺术品而倡议筹建这座博物馆。于美国建国100周年纪念日1876年7月4日正式于科普利广场开馆。后迁至现址的新馆于1909年11月15日对外开放。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以收藏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以及大量国宝级别的中国陶瓷。2、唐长 ...
1867年印刷出版的《中国纹样》,是艺术史上的一本经典著作,作者是现代设计和色彩理论的先驱欧文·琼斯。在书中,琼斯绘制了100幅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纹样,这些纹样大多出自因战争而大量流入欧洲的中国明清陶瓷和珐琅器,如青花瓷器、釉里红瓷器、釉上彩瓷器及景泰蓝等。《中国纹样》,令19世纪中期之后的西方人,对中国纹样之美,充满了赞叹。琼斯在《中国 ...
此系列照片是李约瑟博士在西北旅途中参观嘉峪关、千佛洞和敦煌时所拍摄的。由于卡车在旅行途中坏了,需要更换新的发动机,李约瑟博士和他的同伴为此被迫在千佛洞的寺庙中呆了接近一个月。陪同他的有中英科学合作馆的黃興宗, ,路易-艾黎 Rewi Alley (1897-1987),孫光俊和王萬盛, 来自兰州培黎学校的两个男孩, 画家吳作人 (1908-1997),卡车司机鄺威和来自 ...
昌马乡位于玉门市西南部,祁连山西麓。东、南、西三面分别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瓜州县接壤。原名昌马湖,疏勒河从其境内奔腾而过,因水草茂盛,相传为唐代名将樊梨花饲养军马之地,故名"昌马"。昌马乡四面群山环绕,境内风景独特,人文历史悠久,文物遗迹诸多。破城子遗址位于玉昌公路西侧300米的处的破城子山台地上,依山据河形势险峻。其东依台地峭壁而 ...
(图源:图虫创意)“ 19世纪的摄影师,每一张照片都是珍贵的,只要拍下来就是历史记录。就这一点来说,谢满禄这种不吝惜底片的拍摄,对中国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是一笔丰厚的历史史料。”刘 阳/口 述宋馥李/访&文1860年到1950,一个剧烈变化的中国,在北京城投射了太多的沧桑。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随军记者费里斯·比托进入北京,拍摄了 ...
点击“蓝字”关注终南山故事本文由著名新闻记者徐盈《大公报》记者,于1937年所发表的一篇纪实文章。作者从西安乘汽车沿西兰公路(与今312国道大致重合 )出行,记录了沿途各县城的人文景观:青海回民骑兵军队奔赴前线抗战,1928年天灾人祸以来,各地民生仍未有大的改善,土匪公然抢劫,劳苦大众有的卖力干活,有的抽着大烟得过且过,传教士积极地传播主的 ...
中国新闻网初夏时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镇西滩村戈壁滩上的骆驼城古遗址,在夕阳的映照下苍凉壮美,断壁残垣难掩历史辉煌。骆驼城古遗址是丝绸之路上的大型汉唐古文化遗址,现存面积约30万平方米。这座古城历经2000多年历史,依然保存较为完整,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好的汉、凉、唐代的古城之一,1996年,骆驼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 ...
十九世纪后半期以来,日益溃败的大清帝国,国门不得不洞开,任凭各式西洋人和东洋人长驱直入。对中国好奇的东洋、西洋学者就像水银泻地一样,陆续渗透到中国各地,对各种文物古迹遗存进行了相当深入的考察。也许,这些考察确实混杂着多种动机,诸如对东方文化的兴趣、对东方文物的觊觎和向东方殖民的政治意图。 不过,这也促使着原来“自在”的 ...
平粮台古城遗址位于淮阳县城东南四公里的大朱庄村西南,面积五万多平方米,高出附近地面三至五米,又称平粮冢或贮粮台(图一)。 图一 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位置图 1979年9月,河南省文物局举办省文物工作人员训练班,在平粮台古城遗址进行考古试掘,发掘面积八百多平方米。发现龙山文化的高台建筑,并在平粮台周围发现了几段古代夯土城墙的遗迹。 ...
平粮台位于淮阳县城东南4公里大朱村西南,台高3至5米,《淮阳县志》称其为平粮冢、贮粮台,当地群众称其为平粮台。此台是一座龙山文化古城遗址,古城废弃后,成为战国、两汉时期的墓葬区。1979年至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平粮台清理了一批战国、两汉墓葬,其中以十六号楚墓形制最大,出土遗物也比较丰富。 一、墓葬形制 十六号楚墓位于平粮台古城址 ...
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玄奘圆寂于玉华宫(陕西铜川),遗体奉旨运回长安,初葬于白鹿原,送葬之日京城五百里,百万人送行。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唐高宗常念高僧,敕令迁葬樊川凤栖原北岗,修建护国兴教寺和造塔供奉。十九世纪清同治年间寺院遭兵火所焚,唯存灵塔三座。一九二二年民国政府筹资重建,寺内殿舍屋宇大都为近代建筑。 山门 ...
陕西潼关,从西城门上望城区。 鼓楼北面 匾额“声闻于天” 山间小路上的行人(照片拍摄于1909年) 清末的华阴庙 清末的终南山说经台 宝鸡照片中的人正在修桥 陕西大巴山,前往汉中路上的石桥。 绥德城楼城墙。(照片拍摄于1909年) 清末的陕西小茶馆 延安的寺庙 清末的大雁塔大雁塔建于唐朝,用于保存玄奘法师从天竺带 ...
远处的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内,唐永徽三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 ...
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它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起点。 1905年,西安府南门外 这里有百姓的平常生活,有城市的雕梁画栋,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这座城市曾经的有过与记忆。 1907年,西安,藩台衙门。 法国汉学家沙畹/摄。 1907年9月4日,西安,大慈恩寺。法国汉 ...
函谷关-1936年 江西修水螺蛳山-有石阶铁链可登-上有古庙下临溪流-乡人淘金水中-1934 四川贡布之瀑布-1934年 西安碑林-1935年 兰州西门外拱桥-1934年 苏州虎丘-1935年 西安小雁塔-1936 宝鸡古寺-1935 内蒙百灵庙全景-1934 南京中山陵--1933 景德镇浮桥--1936 凤县酒奠梁--汉高祖以酒祭奠山梁-1936 潼关-1935
小雁塔老照片,能清晰看到慈氏阁,旧碑,国槐,大雄宝殿
1930年代,陕西,西安。大雁塔。
本组图片来自美国马里兰州史密森尼博物馆,拍摄年代为1898年,拍摄者为英国旅行家David T.Hanbury,其中包括在喀什和喀什周边地区拍摄的。这是110年以前喀什的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这些珍贵的历史图片,仿佛淡彩油画般精美柔和,淳厚古朴,以一种光和影的艺术形态默默述说着当年喀什人的生活片段,在沉寂了一个世纪之后,展现在世人面前,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
点击“蓝字”关注终南山故事 渭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中华民族的又称“华夏”即源于渭南:“华”即华山,“夏”指“夏阳”特指横亘于这区间的狭长地域。 由这里产生的文明即就是“华夏文明”,因此渭南也有“华夏之根”的称谓。因其卓著,故延伸为后世中华民族之典。 距今约8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曾在市域内繁衍生息。“大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