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做好基建考古 助推项目提速
全省“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西安市聚焦解决地下文物资源丰富导致考古任务重、建设项目推进慢等现实问题,创新建立大片区考古工作机制,统筹加强全市考古力量,强化重点区域考古服务保障,有效解决文勘工作堵点难题,提升土地要素供给效率,助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近日,记者走访西安市考古一线,采访考古项目参与者和政府部门负责人,探访当地有效提升项 ...
全省“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西安市聚焦解决地下文物资源丰富导致考古任务重、建设项目推进慢等现实问题,创新建立大片区考古工作机制,统筹加强全市考古力量,强化重点区域考古服务保障,有效解决文勘工作堵点难题,提升土地要素供给效率,助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近日,记者走访西安市考古一线,采访考古项目参与者和政府部门负责人,探访当地有效提升项 ...
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浙江绍兴稽中遗址、江苏盐城盐业考古、河南开封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江苏淮安城市考古等4项考古最新进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会议。此次会议聚焦于城市考古重要成果。绍兴稽中遗址发现有越国与汉代建筑基址,出土“会稽”“山阴”等墨书文字,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越国建筑的 ...
首次发现包含墨书“会稽”“山阴”地名的汉代木刺实物,揭露出目前考古发现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推测为明万历淮关榷使所筑“陈公新路”……近些年,国家文物局积极推动落实“先考古,后出让”,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陆续出台政策措施。各地基本建设考古发现并成功保护了大批文物,取得重要成果。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 ...
“丝路遗珍 西夏梵韵”瓜州东千佛洞壁画展亮相西宁市博物馆为弘扬传承丝路文明,展示瓜州历史文化魅力,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加强馆际交流合作,认真贯彻让文物“活”起来的精神。近日,瓜州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赴西宁市博物馆开展了馆际交流活动,联合举办的“丝路遗珍 西夏梵韵”瓜州东千佛洞壁画展在西宁市博物馆正式开展,展期自2024年 ...
来源:当代陕西作者:杨一苗 张玉洁 张瑜 张馨文 王强 王峰◇“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5000年不中断,除了自身有强大传统外,还在于不断与周边地区进行交往融合。”◇“5000多年前,源自西方的小麦和源自中国的粟、黍以阿勒泰为中转站,一个东传,一个西进,为生存和繁衍提供物种资源,造福东西方人民。”◇“展览中展出的文物正是文化交流中的‘翻译’。 ...
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会议听取浙江省绍兴市稽中遗址、江苏省盐城市盐业考古、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江苏省淮安市城市考古工作进展汇报,研究指导下一步工作。并向媒体通报发现情况,解读考古成果的价值与意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
城西新村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和平街道城西新村社区南部,地处鲁北地区山前平原地带,西距孝妇河5公里、东距涝淄河3公里。遗址平面近椭圆形,东西长径150、南北短径12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城西新村遗址位置示意图城西新村遗址发掘区全景照二、遗迹遗物情况清理各类遗迹249处,包括墓葬93座、灰坑129个、沟8条、井18眼、窑1座。出土陶、石、骨、 ...
6月18日,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会议在江苏苏州召开,研究部署大遗址保护利用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任务,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出席并致辞。关强指出,“十四五”以来,大遗址保护利用取得积极成效,政策保障持续增强,考古研究和系统保护成果突出,融合发展更具魅力活力。关强强调,要 ...
西樵山遗址群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自1958年发现以来,中山大学、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对遗址群开展了多次的考古调查与试掘工作,1960年贾兰坡先生提出了“西樵山文化”的概念,遗址群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其性质被认为是多处重要的石器加工场,但由于缺乏系统工作,西樵山遗址群及“西樵山文化”的具体内涵与年代认识均不清晰。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南 ...
近日,一件出土于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的人肋骨化石,将丹尼索瓦人的最晚生存时间从距今约5.5万年刷新至距今约4万年。该研究首次揭示了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策略。此项研究由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共同主导,成果于7月3日发表于《自然》杂志。丹尼索瓦人是一支已灭绝的古人类,与曾经遍布欧洲的尼安德特人(距 ...
2015年,在哈佛大学威廉·费什教授的大力帮助和密切合作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启动了中国考古学家在洪都拉斯科潘遗址的首次考古发掘项目。截止2022年,该项目已完整揭露了编号为8N-11的一处贵族院落,该院落也因90年代发现的石榻而被称为“天空之带”建筑群。此次发掘不仅出土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科潘王国历史的重要遗迹和遗物,如精美的建筑、玉器 ...
由国家文物局、人民网主办,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人民网文娱共同承办的《中国考古大讲堂》第四季“中外联合考古”系列讲座正式推出。本季讲座将展示古代中国与世界的物质交换、族群迁徙、思想交融和文明互动,更加全面地展现中华文明魅力和当代中国的考古研究水平,向国内外公众传递“中国考古之声”。本期邀请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 ...
文章来源:榆林日报发布日期:2024-07-09 08:56日前,从定边县委办获悉,陕西首个长城遗址公园——定边盐场堡长城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的80%,二期工程将于7月底开工,计划今年底完成整体建设。定边盐场堡长城遗址公园是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首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依托国家级重要长城点段——明长城盐场堡镇段进行建设,计划总投资1.23亿元,于2 ...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唐骏垚 通讯员 摇慧敏 王媛媛西班牙嘉宾考察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来源:良渚遗址管委会2024年7月6日,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五周年,也是第五个“杭州良渚日”。当天,中国的良渚古城与西班牙的托莱多古城在余杭良渚进行“对话”——中西嘉宾围绕遗产保护的创新与未来、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等领域展开探讨。申遗成功五年来,良渚遗址持续开 ...
考古学前沿与先秦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纪要2024年6月22至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承办的“考古学前沿与先秦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良乡校区举办。考古学前沿发现与先秦史综合研究对于中国的考古学、历史学研究与探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探索着中国上古史中的重大历史问题。本次研讨会旨在激发研究者将目 ...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重要论述,加强北庭故城遗址历史文化研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炼北庭所展现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文化根基,拟在2024年举办第八届新疆北庭学国 ...
6月26日,第五届世界古都论坛新闻发布会在洛阳召开。会议发布信息,洛阳将全力推进二里头遗址申遗,积极推进万里茶道、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遗。 2024年是丝绸之路和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丝绸之路与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洛阳作为唯一的“双申遗”城市,受到世界瞩 ...
202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座谈会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召开。▲“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纪念展览▲陈同滨研究员为纪念座谈会嘉宾讲解展览· 领导致辞 ·各位领导高度肯定了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以及以陈同滨研究员为代表的建筑历史研 ...
中新网洛阳6月28日电(郭晖)27日在河南洛阳启幕的第五届世界古都论坛上,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专家学者与会共话古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以及古老都城与城市新生等话题。6月27日,第五届世界古都论坛在洛阳启幕。 郭晖 摄 以“古老的文明,崭新的故事”为主题的本届论坛,已是第五次在古都洛阳举办,共设置世界古都城市市长对话会、文化遗产交流合作 ...
夜幕下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曾宪平 摄 核心提示 6月27日,第五届世界古都论坛在洛阳开幕,国内外90余名专家、学者共商古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城市发展。记者围绕“古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城市新生活、线性遗产的认知与阐释、历史遗产与当代阐释”等话题采访部分专家。 洛阳:全力推进二里头遗址申遗 6月26日,记者从第五届世界古都论坛新 ...
题记:近日,丝绸之路考古馆在西北大学开馆。它位于西北大学博物馆二层,总面积近600平方米,主要包括“嘱托·不忘初心”“开启·大学担当”等六个部分,以“国家战略、学者担当、高校作为”为主线,通过图文、实物、视频和场景复原等多样化手段,全面展示了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工作的丰硕成果,以及在国际舞台上中国考古学者的作为和担当。壮举,开启丝 ...
土耳其东南部奥斯曼尼耶省卡迪尔利区发现了一座罗马别墅遗址,地板上绘制了精美的马赛克,包括动物图案、季节图案、神话人物等等。土耳其奥斯曼尼耶省卡迪尔利区所在位置在古罗马时期,这里曾经被用作修道院。罗马别墅遗址目前,绘制着动物图案的马赛克区域已经被清理完毕,接下来将清理描绘季节图案的马赛克区域。动物马赛克动物马赛克滑动查看更多图片出 ...
万里驼铃丝绸路,千年运河水流长。华灯初上,隋唐洛阳城人气火爆,穿汉服拍照仙气十足,赏唐宫乐宴感受万国来朝,与唐风古韵撞了个满怀;午后时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游人如织,沉浸式感受运河繁忙,科技感场景特出片,被赞“拍照打卡的天花板”……“双申遗”成功十年,洛阳续写了“一路一河”的千年风华。《洛阳晚报》2014年6月23日V04版时间拉回到十 ...
游客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沉浸式游览 ●2006年5月 国家文物局重设《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将“京杭大运河”正式更名为“中国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正式列入大运河申遗工程。中国大运河(洛阳段)申遗工作正式启动 ●2011年3月29日 《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获批,含嘉仓遗址和回洛仓遗址被确定为“立即列入项目”,通济渠——洛河 ...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2014年4月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4年6月22日 “丝绸之路:起始段—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洛阳市丝绸之路申遗点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016年5月 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6月20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内,“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吸引了大批观众。展览全面展示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谱写人类文明、续写人类发展篇章中的艰难历程和辉煌成果。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2014年6月22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
从大雁塔北广场望去,大雁塔巍峨挺拔,四周绿树环绕,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驼铃声声,丝路绵延。今年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申遗成功十周年。2014年6月22日,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文 ...
北魏永宁寺塔基遗址出土的泥塑佛面像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本版图片均为洛报融媒记者拍摄)回洛仓的铭文砖、含嘉仓的炭化谷粒、定鼎门的骆驼蹄印、新安汉函谷关的瓦当、汉魏洛阳城的泥塑佛面像……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似乎难以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在千年古都洛阳,它们因为一段路、一条河汇聚于一座城,共同展示着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今年是丝绸之 ...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20年3月—11月,为配合黄蒲高速(黄龙—蒲城)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公路所经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考古发现的月家庄墓地是目前为止陕西发现位置最北的秦人大型公共墓地。月家庄墓地位于陕西省洛川县月家庄村南,调查勘探发现,墓地范围东西最宽450米,南北长1200米,初步估计墓葬总数达上千座。此次考古共发掘小 ...
来源 |西安晚报
回洛仓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丝绸之路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数千年来留下了诸多璀璨的文化遗产。2014年6月,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项目申遗成功,我市丝绸之路遗产点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报、受理、审议通过……从筹备 ...
汉魏洛阳城遗址 回洛仓的铭文砖、含嘉仓的炭化谷粒、定鼎门的骆驼蹄印、新安汉函谷关的瓦当、汉魏洛阳城的泥塑佛像……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似乎难以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在千年古都洛阳,它们因为一段路、一条河汇聚于一座城,共同展示着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今年是丝绸之路和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 ...
出土的文物属于贵霜王朝时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3世纪),见证了那个时代陶器、铜器和珠宝艺术的发展。 记者从塔吉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获悉,塔吉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考古和钱币学部首席专家Mohsin Bobomulloev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它。 在塔吉克斯坦独立时,优素福沙·雅库波夫院士于 2001 年、国家博物馆专家于 2014 年和 2020 年对这座遗址进行了研究,发现 ...
6月18日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馆在太白校区博物馆正式开馆仪式上,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清介绍了丝绸之路考古馆筹建历程和展陈内容。她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考古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自觉担当起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于骏指出,西北大学是深入中亚考古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考古队为丝绸之路历史古迹修复作出的重要贡献,是中国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深化人 ...
作者:周振宇来源:《光明日报》(2024年4月28日 第11版) 壳丘头遗址群包括福建平潭岛的壳丘头、西营、东花丘、龟山等遗址,距今7500年至3000年。福建沿海地区被认为是南岛语族早期人群形成和向我国台湾地区扩散的重要出发地。壳丘头遗址群的考古发现,深化了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人群利用海洋资源,以及史前农业文化向东南亚岛屿地区扩散历程的认识 ...
6月8—9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与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共同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作为支持单位的“跨学科视野下的文明起源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孙庆伟,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总编辑焦兵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西北大学社科处处长、中东研究所所长韩志斌主持开幕式并作闭幕式致辞,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 ...
6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海南琼海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最新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会议。一号沉船核心区摄影拼接图文物提取采写:李瑞 赵军慧
研讨会开幕式6月8日上午,“敦煌石窟题记研究总结与多元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开幕。研讨会由敦煌研究院和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李国主持开幕式。赵声良致辞玉门市博物馆研究人员应邀参加学术研讨会,研究人员 ...
近日,考古学家在希腊克里特岛卡斯泰利镇郊区的山丘上发现了罕见的古代遗迹,其是一处环形结构的迷宫状建筑群遗址。希腊克里特岛卡斯泰利镇所在位置01罕见的古代遗迹遗迹由8个环形结构组成,这些环形结构由平均宽1.4米、高1.7米的石墙构成,呈迷宫状。遗迹现场发掘的动物骸骨表明,此地很可能被用于宗教仪式,如对神灵的祭祀。环形结构遗迹鸟瞰图该遗址可 ...
浙江省嘉兴市的东塔寺遗址正在进行考古发掘。在“史上结构最复杂、千年不沉降”的东塔塔基遗址里,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大缸的模样。东塔寺遗址考古工地现场,大棚下为东塔塔基遗址2019年至2022年,嘉兴市文物部门对遗址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发现了一些遗迹遗址。2023年9月至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嘉兴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
记者近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作为古滇国都邑和汉代益州郡郡治的云南昆明河泊所遗址,2023年考古取得新进展,包括初步推测出益州郡城址范围,新发现300多枚封泥、300多片有字简牍、大型建筑遗迹磉墩和疑似城墙基础等。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距离曾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古墓群不远。2021到2022年,河泊所遗址考古取得 ...
法国雷恩洞穴发现一种前所未知的智人头骨在法国雷恩洞穴发现的一块人骨可能代表着一支前所未知的智人谱系。该洞穴被认为是欧洲最迷人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拥有丰富的尼安德特人的遗迹。该洞穴下层为尼安德特人生活时期的堆积,而上层代表解剖学上的现代人(AMH)居住的时期。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一个中间层,表明两种原始人类曾经共存。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块 ...
5月29日,中外联合考古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听取有关单位的成果汇报、交流经验,就今后工作进行研究讨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关强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物考古工作,中外联合考古工作蓬勃开展,取得丰硕成果,有力服务外交大局,促进人文交流、民心相通。关强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共建“ ...
近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文物普查队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时,新发现一处内容丰富、画面生动的岩画群,并对岩画的分布、数量、图像、基本数据、保存状况等进行了详细采集与记录。岩画是人类先民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祖先以石器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进行石刻,描绘、记录当时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创造了 ...
长安,是一个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的城市,赫赫宗周、巍巍秦汉、泱泱盛唐……中华文明悠远厚重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作为一座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相遇的城市,一个个文化地标记录着西安在岁月长河中的绝代风华和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开馆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位于陕西西安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毗邻秦咸 ...
西安是中国千年古都,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地,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及世界东方古都的典范。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西安在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扮演了一个探索者角色。1951年,在新中国建设高潮中,西安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冷静地将城市发展区避开历史城区和主要遗址区,较好地处理了古迹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为保护西安城市文化遗产创造了根本 ...
郑州地区在中华文明发轫、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类型丰富、价值突出的历史文化遗存,郑州是东亚现代人出现到农业起源的核心地区,是华夏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核心地区,是中国统一王朝最早定都之地、是中国城市文明最早走向繁盛的核心地区,还是华夏传统文化体系形成发展与多元文化汇聚交融的核心地区。郑州商城正是这些文化遗产中的灿烂明珠。1955 年, ...
金上京遗址即上京会宁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郊,阿什河左岸。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京城作为金代五京之一,是金王朝早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称帝(公元1115年),至海陵王完颜亮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迁都至金中都燕京(今北京),金朝以上京为都城,前后经历四朝皇帝统治,历时达 ...
2023年是埃及考古走出疫情影响的第一个年头。这一年,许多国外考古研究机构逐渐回归埃及,重启科研项目;埃及本国的考古机构也更加活跃,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海内外特展和文物追缴等好消息层出不穷。在官方公布的全年考古新发现中,来自墓葬的新发现占到六成比例,其余为来自神庙遗址,以及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方面的新闻。 永恒之地——古埃及墓葬考古新 ...
新华社开罗5月28日电 通讯|从黄河到尼罗河,考古合作架起中埃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新华社记者董修竹 姚兵 埃及南部古城卢克索,是一座堪称集纳古埃及文明精华的历史古城,被誉为全球考古学的“前沿”。 在卢克索最负盛名的卡尔纳克神庙区,中国和埃及的考古学家经过近6年合作发掘,让尘封3000多年的孟图神庙遗址逐渐重现往日图景。在古埃及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