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全球世界遗产总体保护状况

2024年7月21日~31日第4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代表现场参会。7月23日,大会进入保护状况报告审议环节。一、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审议环节总体情况本届会议共审议124个项目的保护状况报告,其中:57项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项目,根据《操作指南》要求每年审议;59项为此前大会要求提交保护状况的项目;8项为 ...

•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乌兹别克斯坦发现粟特壁画

近日,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附近,Kurgontepa遗址新发现粟特房址一处,正在发掘中,目前发现较完整壁画一幅。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即将在印度新德里举办

第4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于2024年7月21日至31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印度政府文化部(MoC)、印度考古调查局(ASI)及其附属办公室是举办此次大会的中心机构。在第46届会议期间,所有与会者及公众均可登陆官方页面观看会议直播,及时了解每日会议内容。 ...

• 2024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国际论坛在京举办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记者 李文昌 郭晓蓉本报讯 记者李文昌 郭晓蓉报道7月16日至19日,以“重塑:数字遗产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国际论坛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200余个文化机构、高校和企业的300多名代表参加论坛。论坛由清华大学、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数字遗产专委会联合主 ...

• 温州城市主干道为文物保护让路 再现千年古港宏阔场景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华晓露近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浙江省温州市“城市主干道为文物保护让路 再现千年古港宏阔场景”入选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是温州市文物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 ...

• 跨越数千年的文明守望——“来通”的今生前世与历史传承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张卓凡故宫博物院于今年初在午门东雁翅楼展厅举办了“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展出来自伊朗国家博物馆等伊朗文博机构的文物达216件,其中7件各具特色的“来通”引人瞩目(图1)。笔者拟借此机对“来通”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沉浮进行概貌性阐述。“来通”的起源复杂难辨“来通杯”常被简称为“来通”,是“Rhyton”的音译 ...

• 考古中国 | 北京丰台新宫遗址考古收获

新宫遗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南苑街道,清代行宫新宫东北部,地处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古永定河流域的冲积扇平原。周围地形开阔,遗址择地古河道西南岸高垄台地,是北京市城区内发现的唯一一处夏商时期环壕聚落遗址,主体文化是大坨头文化(相当于夏代晚期至商代早、中期),包括双环壕、祭祀遗存、墓地、古河道等,亦发现有晚商西周时期墓葬、灰坑、窖穴和沟, ...

• 2024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掘拉开序幕

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城东北部,地处天山东段博格达山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东西交通要道之上,是丝绸之路新北道沿线一处唐至蒙元时期的重要城址。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掘是“考古中国——新疆考古项目”的子课题,自2018年起,中国人民大学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已连续6年对古城开展考古工作,清理出包括唐代院 ...

• 蜀道及石门石刻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汉中召开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庞博本报讯 特约通讯员庞博报道7月6日至7日,“蜀道及石门石刻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理工大学召开。研讨会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诗之路研究会、陕西理工大学、汉中市博物馆、石门水库管理局共同主办,陕西理工大学汉中汉文化研究院、人文学院承办,汉中蜀道石刻艺术博物馆、汉中汉江书院等单位协办。来自上海、重庆、江苏、四川、陕西、 ...

• 跨区域、跨语言、跨文化对话为丝绸之路研究拓展新视野:“文本 图像 文物——丝绸之路科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合肥、西安两地召开

来源:“海交史研究资讯”微信公众号  合肥分会场会议于24-26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开幕式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石云里教授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特别助理朱灿平教授和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李庆新致开幕辞。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院士在大会特邀报告中分享了环境变化与丝路文明发展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 ...

• 陕西推动蜀道文化传承发展

7月6—7日,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诗之路研究会联合陕西理工大学、汉中市博物馆和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等共同举办的“2024陕西汉中·蜀道及石门石刻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汉中召开。来自南开大学、西北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陇南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大学和陕西省文物局、汉中市文旅局、上海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的60余位 ...

• 新疆首座地下古墓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新疆库车市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历经4年多的建设后,日前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这是新疆首座地下古墓遗址博物馆,实景式展示了迄今为止在新疆唯一发现与中原、河西地区形制完全一致的汉式砖室墓群。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建于库车友谊路墓群原址上。该墓群自2007年发现,历经四次发掘,累计清理墓葬近2000座,出土遗物2000余件。其中 ...

• 遗产大会观察 | 机遇与危机并存——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热点问题回顾

图10 基辅:圣·索菲娅教堂和佩乔尔斯克修道院(来源:文献)(a)入口图24 尼亚马塔山天主教堂(来源:文献)(b)比塞塞罗纪念碑图25 比塞塞罗山(来源:文献)ESMA博物馆和纪念地为本次会议中首个接受委员会审议的记忆遗产,项目未展开激烈的讨论即被顺利列入,决议草案也被原文采纳。其他2处记忆遗产也未经历太多阻力即被列入,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 ...

• 一带一路故事绘|阿富汗巴米扬古迹的“中国守护人”

在位于阿富汗中部的巴米扬山谷,中国学者邵学成手持照明灯对准残存的壁画一隅,兴奋地说:“看!那就是飞天!”得益于“巴米扬守护人”项目,来自中国的守护人和阿富汗本地工作人员一起,多次开展考古调查与文物保护活动,共同保护这片宝贵的文化遗产。6月15日,在阿富汗中部巴米扬市弗拉迪石窟遗址区,邵学成与巴米扬省信息与文化厅工作人员进行文物保护 ...

• 新疆博物馆:呈现精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

7月9日,游客在新疆博物馆丝绸之路与西域文明展区参观。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禹摄文书卷卷,简牍片片。细碎的历史之声从字里行间飘出……7月11日,新疆博物馆《新疆历史文物展》隋唐时期展厅里,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唐律疏议·名例律》残卷前,参观者聆听着有关唐代律法在西域实施的往事。“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 ...

• 数千件“舶来品”文物讲述千年“海丝故事”

发布时间:2024-06-26 来源:新华社 作者:黄浩铭6月19日,在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展出的东汉马座陶灯和胡人俑座陶灯等文物。新华社记者 黄浩铭 摄新华社南宁6月26日电(记者 黄浩铭)用古希腊手工技术制作的黄金串饰,古罗马的水晶玛瑙、斯里兰卡的琥珀松石……在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络绎不绝的游客穿行在琳琅满目的“海丝遗珍”之间。展厅内有着2 ...

• 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可以找寻到哪些“唐朝遗迹”

在古代丝绸之路上,诞生过大大小小的古城。全盛时期,唐朝的经济文化影响广泛辐射中亚、高加索等地的各大古城。「西端城池」碎叶城是唐朝最西端的城池之一,现存遗址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西南8公里处。唐高宗调露元年,当地守军司令王方翼对碎叶城进行大修,奠定了今日留存的格局。《旧唐书》记载:“又筑碎叶镇城,立四面十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 ...

• “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 展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幕

国内要闻02‍‍‍“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幕

• 中埃丝路文化遗产国际交流活动在开罗举行

04中埃丝路文化遗产国际交流活动在开罗举行7月3日,“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中埃丝路文化遗产国际交流活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来自中国、埃及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就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经验交流与分享。同期举行的“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主题展览,聚焦中埃等重点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河流为线索,充分展示具有城市特质的历史文化遗产, ...

• ICOMOS启动游牧文化景观保护行动

ICOMOS日前联合阿塞拜疆旅游局发起游牧文化景观保护行动,以应对游牧的复杂环境、文化和社会问题,提高社会关于其对人类遗产贡献的意识,推动国际合作。该行动旨在强调为游牧相关的文化、自然和混合景观保护开展综合多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加强游牧遗产地在《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代表性,并应对各类关键管理挑战。 ...

• 欧洲文化遗产协作云创建

该项目获得为期5年(2024-2029年)2500万欧元奖金支持,旨在团结、整合文化遗产领域的分散社区,促进范式转变。为开发该项目,目前已组成一个由51个欧洲合作伙伴构成的联盟;ICOMOS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将为涉及社区建设、能力建设和培训、通信、云环境等方面内容作出贡献。 ...

• 西安:做好基建考古 助推项目提速

全省“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西安市聚焦解决地下文物资源丰富导致考古任务重、建设项目推进慢等现实问题,创新建立大片区考古工作机制,统筹加强全市考古力量,强化重点区域考古服务保障,有效解决文勘工作堵点难题,提升土地要素供给效率,助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近日,记者走访西安市考古一线,采访考古项目参与者和政府部门负责人,探访当地有效提升项 ...

• 聚焦城市考古重要成果 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浙江绍兴稽中遗址、江苏盐城盐业考古、河南开封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江苏淮安城市考古等4项考古最新进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会议。此次会议聚焦于城市考古重要成果。绍兴稽中遗址发现有越国与汉代建筑基址,出土“会稽”“山阴”等墨书文字,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越国建筑的 ...

• 四项历史时期城市考古重要成果再现战国至明清历史发展脉络

首次发现包含墨书“会稽”“山阴”地名的汉代木刺实物,揭露出目前考古发现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推测为明万历淮关榷使所筑“陈公新路”……近些年,国家文物局积极推动落实“先考古,后出让”,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陆续出台政策措施。各地基本建设考古发现并成功保护了大批文物,取得重要成果。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 ...

• “丝路遗珍 西夏梵韵”瓜州东千佛洞壁画展亮相西宁市博物馆

“丝路遗珍 西夏梵韵”瓜州东千佛洞壁画展亮相西宁市博物馆为弘扬传承丝路文明,展示瓜州历史文化魅力,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加强馆际交流合作,认真贯彻让文物“活”起来的精神。近日,瓜州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赴西宁市博物馆开展了馆际交流活动,联合举办的“丝路遗珍 西夏梵韵”瓜州东千佛洞壁画展在西宁市博物馆正式开展,展期自2024年 ...

• 丝路瑰宝见证文明融合之美

来源:当代陕西作者:杨一苗 张玉洁 张瑜 张馨文 王强 王峰◇“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5000年不中断,除了自身有强大传统外,还在于不断与周边地区进行交往融合。”◇“5000多年前,源自西方的小麦和源自中国的粟、黍以阿勒泰为中转站,一个东传,一个西进,为生存和繁衍提供物种资源,造福东西方人民。”◇“展览中展出的文物正是文化交流中的‘翻译’。 ...

• 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

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会议听取浙江省绍兴市稽中遗址、江苏省盐城市盐业考古、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江苏省淮安市城市考古工作进展汇报,研究指导下一步工作。并向媒体通报发现情况,解读考古成果的价值与意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

• 新发现 | 山东淄博城西新村遗址考古收获与初步认识

城西新村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和平街道城西新村社区南部,地处鲁北地区山前平原地带,西距孝妇河5公里、东距涝淄河3公里。遗址平面近椭圆形,东西长径150、南北短径12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城西新村遗址位置示意图城西新村遗址发掘区全景照二、遗迹遗物情况清理各类遗迹249处,包括墓葬93座、灰坑129个、沟8条、井18眼、窑1座。出土陶、石、骨、 ...

• 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会议在江苏苏州召开

6月18日,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会议在江苏苏州召开,研究部署大遗址保护利用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任务,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出席并致辞。关强指出,“十四五”以来,大遗址保护利用取得积极成效,政策保障持续增强,考古研究和系统保护成果突出,融合发展更具魅力活力。关强强调,要 ...

• 新发现 | 广东南海西樵山平面岗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西樵山遗址群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自1958年发现以来,中山大学、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对遗址群开展了多次的考古调查与试掘工作,1960年贾兰坡先生提出了“西樵山文化”的概念,遗址群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其性质被认为是多处重要的石器加工场,但由于缺乏系统工作,西樵山遗址群及“西樵山文化”的具体内涵与年代认识均不清晰。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南 ...

• 新发现 | 丹尼索瓦人在青藏高原持续生存到距今约4万年前

近日,一件出土于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的人肋骨化石,将丹尼索瓦人的最晚生存时间从距今约5.5万年刷新至距今约4万年。该研究首次揭示了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策略。此项研究由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共同主导,成果于7月3日发表于《自然》杂志。丹尼索瓦人是一支已灭绝的古人类,与曾经遍布欧洲的尼安德特人(距 ...

• 【会议通知】“艺术、神话与仪式:中国与中美地区早期文明的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5年,在哈佛大学威廉·费什教授的大力帮助和密切合作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启动了中国考古学家在洪都拉斯科潘遗址的首次考古发掘项目。截止2022年,该项目已完整揭露了编号为8N-11的一处贵族院落,该院落也因90年代发现的石榻而被称为“天空之带”建筑群。此次发掘不仅出土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科潘王国历史的重要遗迹和遗物,如精美的建筑、玉器 ...

• 【多图】中蒙联合发掘高勒毛都2号墓地,展现多元文化交融互动

由国家文物局、人民网主办,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人民网文娱共同承办的《中国考古大讲堂》第四季“中外联合考古”系列讲座正式推出。本季讲座将展示古代中国与世界的物质交换、族群迁徙、思想交融和文明互动,更加全面地展现中华文明魅力和当代中国的考古研究水平,向国内外公众传递“中国考古之声”。本期邀请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 ...

• 陕西首个长城遗址公园将于年底在定边完工

文章来源:榆林日报发布日期:2024-07-09 08:56日前,从定边县委办获悉,陕西首个长城遗址公园——定边盐场堡长城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的80%,二期工程将于7月底开工,计划今年底完成整体建设。定边盐场堡长城遗址公园是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首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依托国家级重要长城点段——明长城盐场堡镇段进行建设,计划总投资1.23亿元,于2 ...

• 申遗成功五年来“对话”多国世界文化遗产 五千年良渚大步走向世界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唐骏垚 通讯员 摇慧敏 王媛媛西班牙嘉宾考察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来源:良渚遗址管委会2024年7月6日,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五周年,也是第五个“杭州良渚日”。当天,中国的良渚古城与西班牙的托莱多古城在余杭良渚进行“对话”——中西嘉宾围绕遗产保护的创新与未来、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等领域展开探讨。申遗成功五年来,良渚遗址持续开 ...

• 考古学前沿与先秦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纪要

考古学前沿与先秦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纪要2024年6月22至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承办的“考古学前沿与先秦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良乡校区举办。考古学前沿发现与先秦史综合研究对于中国的考古学、历史学研究与探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探索着中国上古史中的重大历史问题。本次研讨会旨在激发研究者将目 ...

• 第八届新疆北庭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公告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重要论述,加强北庭故城遗址历史文化研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炼北庭所展现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文化根基,拟在2024年举办第八届新疆北庭学国 ...

• 洛阳将全力推进二里头遗址申遗

 6月26日,第五届世界古都论坛新闻发布会在洛阳召开。会议发布信息,洛阳将全力推进二里头遗址申遗,积极推进万里茶道、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遗。  2024年是丝绸之路和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丝绸之路与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洛阳作为唯一的“双申遗”城市,受到世界瞩 ...

• 忆 & 盼——时过境不迁 |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座谈会在中国院召开

202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座谈会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召开。▲“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纪念展览▲陈同滨研究员为纪念座谈会嘉宾讲解展览· 领导致辞 ·各位领导高度肯定了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以及以陈同滨研究员为代表的建筑历史研 ...

• 9国代表古都洛阳共话古都文化遗产保护

 中新网洛阳6月28日电(郭晖)27日在河南洛阳启幕的第五届世界古都论坛上,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专家学者与会共话古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以及古老都城与城市新生等话题。6月27日,第五届世界古都论坛在洛阳启幕。 郭晖 摄  以“古老的文明,崭新的故事”为主题的本届论坛,已是第五次在古都洛阳举办,共设置世界古都城市市长对话会、文化遗产交流合作 ...

• 第五届世界古都论坛丨传承文化遗产 讲好古都故事

夜幕下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曾宪平 摄  核心提示  6月27日,第五届世界古都论坛在洛阳开幕,国内外90余名专家、学者共商古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城市发展。记者围绕“古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城市新生活、线性遗产的认知与阐释、历史遗产与当代阐释”等话题采访部分专家。  洛阳:全力推进二里头遗址申遗  6月26日,记者从第五届世界古都论坛新 ...

• 从长安到中亚,丝绸之路上的考古足迹

题记:近日,丝绸之路考古馆在西北大学开馆。它位于西北大学博物馆二层,总面积近600平方米,主要包括“嘱托·不忘初心”“开启·大学担当”等六个部分,以“国家战略、学者担当、高校作为”为主线,通过图文、实物、视频和场景复原等多样化手段,全面展示了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工作的丰硕成果,以及在国际舞台上中国考古学者的作为和担当。壮举,开启丝 ...

• 土耳其出土多幅2000年前华丽的罗马马赛克

土耳其东南部奥斯曼尼耶省卡迪尔利区发现了一座罗马别墅遗址,地板上绘制了精美的马赛克,包括动物图案、季节图案、神话人物等等。土耳其奥斯曼尼耶省卡迪尔利区所在位置在古罗马时期,这里曾经被用作修道院。罗马别墅遗址目前,绘制着动物图案的马赛克区域已经被清理完毕,接下来将清理描绘季节图案的马赛克区域。动物马赛克动物马赛克滑动查看更多图片出 ...

• 续写一路一河的千年风华——写在洛阳“双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

万里驼铃丝绸路,千年运河水流长。华灯初上,隋唐洛阳城人气火爆,穿汉服拍照仙气十足,赏唐宫乐宴感受万国来朝,与唐风古韵撞了个满怀;午后时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游人如织,沉浸式感受运河繁忙,科技感场景特出片,被赞“拍照打卡的天花板”……“双申遗”成功十年,洛阳续写了“一路一河”的千年风华。《洛阳晚报》2014年6月23日V04版时间拉回到十 ...

• 中国大运河(洛阳段)申遗成功十周年大事记

游客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沉浸式游览  ●2006年5月  国家文物局重设《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将“京杭大运河”正式更名为“中国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正式列入大运河申遗工程。中国大运河(洛阳段)申遗工作正式启动  ●2011年3月29日  《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获批,含嘉仓遗址和回洛仓遗址被确定为“立即列入项目”,通济渠——洛河 ...

• 丝绸之路(洛阳段)申遗成功十周年大事记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2014年4月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4年6月22日  “丝绸之路:起始段—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洛阳市丝绸之路申遗点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016年5月  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 守护丝路遗产 见证文明新貌——陕西积极推进7处遗产点保护

6月20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内,“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吸引了大批观众。展览全面展示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谱写人类文明、续写人类发展篇章中的艰难历程和辉煌成果。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2014年6月22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

• 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 遇见盛世长安

从大雁塔北广场望去,大雁塔巍峨挺拔,四周绿树环绕,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驼铃声声,丝路绵延。今年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申遗成功十周年。2014年6月22日,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文 ...

• 洛阳“双申遗”成功十周年——路与河,在这里激荡起恢宏的洛阳交响

北魏永宁寺塔基遗址出土的泥塑佛面像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本版图片均为洛报融媒记者拍摄)回洛仓的铭文砖、含嘉仓的炭化谷粒、定鼎门的骆驼蹄印、新安汉函谷关的瓦当、汉魏洛阳城的泥塑佛面像……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似乎难以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在千年古都洛阳,它们因为一段路、一条河汇聚于一座城,共同展示着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今年是丝绸之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