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考古发现商时期文化遗存 体现中原夏商礼制南渐
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竹园岭遗址有先秦文化遗存埋藏,遗址商时期遗存分布范围约8万平方米,核心区域分布范围约1.5万平方米。考古人员认为,出土遗存反映出中原夏商礼制南渐珠江三角洲、推进早期岭南中国化的历程。竹园岭遗址航拍全景。图片来自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竹 ...
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竹园岭遗址有先秦文化遗存埋藏,遗址商时期遗存分布范围约8万平方米,核心区域分布范围约1.5万平方米。考古人员认为,出土遗存反映出中原夏商礼制南渐珠江三角洲、推进早期岭南中国化的历程。竹园岭遗址航拍全景。图片来自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竹 ...
21日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河南信阳城阳城遗址八号墓葬内发现了大量圆形植物包裹。研究发现,包裹外部为槲叶,内部为水稻、黍等粮食,这些槲叶粮食包裹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粽子。 信阳城阳城遗址八号墓发掘现场负责人武志江介绍,八号墓是一座战国中期的楚国贵族墓葬,平面呈“甲”字形,坐西向东,由墓道和墓室组成 ...
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获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考古成果展将于6月29日在该馆开展。 据介绍,自2021年以来,考古人员在二里头遗址陆续发掘了多处城市道路和道路两侧夯土墙,并发现宫城西侧道路夯土墙向北延伸200余米,据此推测已知的作坊区、宫殿区、祭祀区以西至少各存在一个分区。这意味着二里头遗址中可能 ...
25日,端午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平潭综合实验区石牌洋景区外海面,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考古01号”首航福建公众开放日活动在“中国考古01号”船上举办。“中国考古01号”船全貌。 “这是我国首艘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水下考古专用船,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专业设备装备水平迈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
6月22日,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南3展厅,一具高至房顶的恐龙骨骼化石成为视线焦点。这个名为“东方故乡——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的展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策展人王月前介绍,这是国内首次对古人类研究进行的最全面、最集中的展示。 考古还原人类起源演化的故事 我们是谁 ...
从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康巴什区驱车一小时,驶过一段山路,写有朱开沟遗址的石碑就矗立在眼前。石碑上的字迹显示,这是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为朱开沟遗址。 李爱平 摄 移步前行,目之所及,朱开沟遗址已被鄂尔多斯博物馆、伊金霍洛旗文物保护管理中心等单位修筑了网围栏加以保护。为了更好地展示朱开沟遗址的独特魅力,当地还建有朱开 ...
由南京博物馆主持修复完成的15件汉代海昏侯主棺玉器6日下午集中亮相。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量“粉碎性骨折”的精品文物,经过文保专家近半年的努力,恢复了昔日“容貌”再现华彩。本次修复的部分文物。 图片来自南京博物院 在南京博物院内,有一个“文物医院”。文物“医生”们把刚修复好不久的15件玉器小心地放进锦盒里。两千多年过去,这些玉器依 ...
时隔一年,再访永乐宫。刚碰面,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席九龙便卖起关子:“这个你肯定没看过。”图①:永乐宫“壁彩重华”展览。肖永杰摄图②:清华大学团队在永乐宫进行数字化采集。图片来自受访者图③:永乐宫壁画保护与传承特展。图片来自山西博物院 步入“壁彩重华”展厅,3D打印、数字壁画、AR识别等展陈项目妙趣横生,这是永乐宫壁 ...
6月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共同设立的“国博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揭牌,开门首展“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也于当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象纹铙、作册般甗、泾伯卣、六年琱生簋、师酉簋……展览中,一件件浑厚凝重、历久弥珍的国之重器,为观众打开理解中华文明早期发展脉络的窗口。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 ...
一个古遗址,连通了中国大陆人类发展史谱系;一座古都城,初现王权礼制及早期国家的基本面貌;一棵古槐树,扎根五湖四海游子思念故园家国的赤诚心底……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扁壶(复制品)。郭冠东摄 散落在山西临汾的华夏文明印记,向我们娓娓道出“何以中国”的历史答案。丁村民宅一景。 刘宇航摄 穿越历史长河,一部大藏经的劫难与重生,彰显 ...
5月2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出席,并与嘉宾共同启动展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兼总经理室总经理彭健明,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 ...
骨针与骨鱼叉、直腹筒形罐、炭化木雕艺术品……《七星合耀——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历史华章》日前在沈阳博物馆开展,展出文物214套247件。炭化木雕艺术品。 图片来自沈阳博物馆 此次展览由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支持,沈阳市文博中心、沈阳博物馆等主办,是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博物馆联盟成立后的 ...
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上新”,展出云兽纹漆盘、漆耳杯、镂空方形铁炉、青铜量、瑞兽形青铜镇、鎏金镶玉龙首四足青铜匜等6件新修复文物。此次新展出的青铜量,器物上部两侧分别有一圆柱状提手,便于拿放,器表有“昌邑”铭文。 图片来自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 其中,“昌邑”青铜量这件器物呈平底圆筒形, ...
“帝国南疆——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18日在长沙博物馆开幕,250件套广州地区出土的秦汉文物,呈现出该时期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面貌与特色。参观者欣赏展出文物。 图片来自长沙博物馆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岭南地区被正式纳入中央版图的开端。自1953年起,广州的考古发掘工作已有70年,在秦汉时期考古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南越文王 ...
2022年结束的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樊家遗址等考古发掘项目,出土文物经初步修复整理,于“5·18国际博物馆日”在济南考古馆展出。济南考古馆展出的元代砖雕壁画。 孙婷婷 摄济南考古馆展出部分唐三彩文物。 孙婷婷 摄 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是中国迄今发现的级别最高、陵园附属物最多、一次性出土文字资料最丰富的元代墓地,获评20 ...
5月18日,宁夏固原博物馆联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的“发现获国——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城址考古成果展”正式开展。此次展览是201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红河流域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至今对彭阳姚河塬西周城址考古发掘成果的首次全面呈现。通过对出土的甲骨文解读,该城址国别为“获国”,是一处史籍未记载的西周诸侯国。象牙梳。 图片来自固原博 ...
今年三月,在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终评会上,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的“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计划系列社教活动被评为优秀案例,这是浙江省唯一入围终评的项目;而这项计划,在不久前还获得了亚太遗产中心颁发的“2022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卓越之星奖”。触摸文明是“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计划的重要内容。图为视障者用 ...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 “商朝的历史从郑州商城的确认到殷墟才完整。”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曾高度评价距今3600多年的郑州商城遗址。郑州商城遗址 郑州商城遗址的文化内涵代表了早商文明的发展高度,是中华文明形成环节中重要一环。早商文明对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晚商殷墟文化、西周文化以及以后的中国传 ...
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历经4次考古发掘,在原址上建立博物馆。遗址之上,巨型幕布打造沉浸空间,模拟还原宫殿的建造过程;走近遗迹,AR透明屏再现古代生活……博物馆巧用数字化手段,让游客更直观地读懂遗址,感受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之美。图①: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的数字化展陈。李元初摄图②: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外景。于广明摄 浙江杭州城,吴山下, ...
“万年上山,世界稻源”。 上山遗址位于浙江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黄宅镇上山村,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发现于2000年,经四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口盆、石磨盘、平底盘等1000多件文物,经碳十四年代测定,遗址距今约10000至8500年,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浙江的史前文明上 ...
细长的深棕色竹简被棉线固定在透明玻璃片上,8支至10支为一组,浸泡在蒸馏水中等待杂质析出;旁边装满黄色加固试剂的试管内,一支支清理后的竹简则静静“沉睡”,待脱水加固完成后,它们将被取出,再进行干燥定形、粘接修复等步骤……6日,中新网记者独家探访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直击“天回医简”文物保护修复现场。肖嶙正查看试管中的竹简脱 ...
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灵武市区北35公里,东距首府银川市19公里,这里是银川平原、毛乌素沙漠与黄河的交汇地带,北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相邻,明代长城在辖区自西由东蜿蜒延伸,总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 考古研究证明,大约4万年前,一群从北方迁徙至此的狩猎者,在这里生存繁衍。随后,陆续有先民到此生活,直至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群仍在这里打石制 ...
青海省博物馆编著的《海纳百川——青海历史文物展》一书已于2023年5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青海省博物馆“1+3”系列展览“青海历史文物展”展览图录,分为“源远流长”“汉治河湟”“鲜卑西迁”“吐蕃东进”“青唐风云”“多元一统”六部分。青海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区,自古多民族汇聚于此,本书全方位展示了青海的历史沿革和人文变迁,是一本介 ...
来源:《西域研究》2016年第4期“西域出土文献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讨会”综述段真子2016年8月25~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国学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无锡市惠山区冯其庸学术馆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百余名学者共襄盛会。此次会议下设“西域出土文献与 ...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埃及大规模暴发后,考古工作受到严重的冲击。上半年,埃及各地考古遗址曾一度关闭,许多正在进行中的考古发掘项目被迫暂停,在埃及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各国科研团队相继撤离。埃及考古面临前所未有的停滞。面对挑战,埃及文物部于下半年颁布一系列防疫管理新举措,旨在有序恢复田野发掘工作。新规定严格控制发掘人数上限,要 ...
5月7日至8日,第二届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举办。该论坛由国家文物局批准并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省委宣传部等共同主办。本次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专家学者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济济一堂,为凌家滩遗址的发掘研究以及后续保护利用建言献策。 凌家滩遗址是一处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 ...
5月26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绍兴博物馆承办,南京百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协办的“2022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推介活动”终评会在浙江绍兴举行。13名专家组成的终评委员会,听取了入围终评项目的现场汇报,实名投票产生“2022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和“2022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2022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按行政区 ...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学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浙江大学考古学科建设发展和新时代高校考古学人才培养工作,5月27日,浙江大学考古学专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高校新时代考古学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浙大城市学院校长罗卫东、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慧等领导共同宣 ...
5月26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2022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推介活动”在浙江绍兴举行。全国入围终评的30个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进行现场汇报,13名专家组成的终评委员会综合评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负责实施的“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M3出土贵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荣获“2022全国十佳文物藏品 ...
2023年5月29日下午,为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工委有关要求,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机关党委青年中心的统一部署,考古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青年工作组和团支部组织开展“学用新思想 悦读伴成长”青年读书实践活动。本次读书实践活动聚焦习近平总书记“9·28”、“5·27”讲话精神,由考古所党委书记张国春同志带领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团组织和青年职工开展 ...
秦代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王朝,历史地位非常重要,但由于存在时间短暂、曾推行焚书政策等,留下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极为有限。等待整理的北大秦简 本文图片均来自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年初,一批从海外回归的秦简牍,经由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捐赠入藏北京大学。这是继睡虎地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之后又一重大典籍类秦简牍发现,包含众多 ...
5月30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商代最新考古发现,通报了河南安阳洹北商城遗址、河北商代考古发现与研究、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北京丰台新宫遗址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会议。 此次会议聚焦商代考古新进展与新收获。洹北商城遗址“郭城”考古新发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于城市形态的认 ...
2023年4月26日下午,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系列报告第七讲”「象」往跋山,石器流传——以跋山为例浅谈山东地区旧石器考古进展”在线上进行。主讲人为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李罡,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锋研究员主持此次讲座,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陈福友高级工程师进行点评。来自国内众多考古科研单位和高校的学者 ...
2023年5月1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通识讲座“对话中轴线”系列活动第四讲在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403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主讲,讲座题目为《营国城郭,井井有序——都邑布局与二里头王权》。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主任李梅田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开始,赵海涛老师从聚落考古理论引入二里头的 ...
为了加强考古学与相关学科的交流,推进我国古代铸钱手工业遗存的考古发掘和研究,2023年5月29~30日,由中国钱币学会和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及其技术成就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淄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文博考古机构、高等院校的代表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上,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淄博市人民政府、秦汉考 ...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时期,雄才大略的统治者对于疆域内的边远地区往往采用巡视的方式宣示威德、加强统治。山东地区是秦汉皇帝东巡的重要区域,文献记载秦始皇、汉武帝曾出巡至泰山、峄山及齐国“八神主”信仰体系中的芝罘、成山、琅琊等地,祭祀神祇并有所营建。 作为“八神主”中“四时主”祭祀地的琅琊台遗址位于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 ...
2023年5月29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主办的“东方考古论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良高研究员,为师生带来题为“考古学文化及其阐释”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教授主持。 在讲座开始前,方辉教授首先对会议背景和主讲人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高度评价了徐良高老师新书《求真抑或建构:走出实证主义历 ...
6月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工作成果展前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他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周家庄基地出土的龙形玉饰。图片来自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
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开始于今年2月份的红山文化春季考古野外调查日前结束,考古人员在大凌河中游(朝阳)地区新发现红山文化时期遗址89处。 据项目负责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于怀石介绍,此次野外调查从2月中旬开始启动,前后进行了两个半月。在此期间,考古工作者主要在大凌河中游,即我省朝阳地区的龙城区、朝阳县围绕红山文化展 ...
2023年6月3-4日,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绍兴市越城区文物保护所主办的“绍兴越国考古新突破——大湖头、南山遗址考古发掘座谈会”在绍兴市越城区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徐良高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唐锦琼副主任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的林留根教授、上海博物馆的陈杰副馆长、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宫 ...
丰富多元的人类海洋活动,在浩瀚大海中留存下大量文明遗迹。海洋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深远影响。海洋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陆地考古相比,海洋考古的历史比较短暂。受限于潜水和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长期难以开启水下文化遗产世界的大门。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考古学方法为核心的海洋考古 ...
2023年5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主办了第五期“发现长安”考古论坛,由刘振东研究员主持,邀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西北大学特聘教授王占奎做了题为《西周铜器分期断代的逻辑与实践》的学术讲座,本所以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西安博物院的二十余位研究人员参与了此次活动。 讲座分上下半场进行。 上 ...
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河西石窟多语言壁题考古资料抢救性调查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8日在敦煌莫高窟举行。项目计划对丝绸之路河西段包括敦煌石窟在内的30余处石窟群历代各类题记,进行全面调查、整理与研究。 该项目将在对汉文、回鹘文、藏文、西夏文题记调查整理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敦煌文献、传世史籍、碑刻文献、地方志等相关文 ...
6月9日,由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四川省文物局共同主办,四川大学承办的第三届“文物科技创新论坛”在成都召开。论坛以“文物保护与价值阐释科技创新成果及应用”为主题,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旨在促进研究成果交流、加强沟通合作、激发文物科技创新活力。来自专题任 ...
6月9日,由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四川省文物局共同主办,四川大学承办的第三届“文物科技创新论坛”在成都召开。论坛以“文物保护与价值阐释科技创新成果及应用”为主题,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现摘编论坛发言如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陈星灿 ...
4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打造的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数字藏经洞”以精美的画面、超拟真的场景、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让广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开启超时空沉浸式文博之旅”,不仅能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厚重与博大,还可以深度欣赏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妙与璀璨。 用户可以通过“数字敦煌”官网或“云游敦煌 ...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9日在安徽省芜湖市启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人字洞考古发掘25周年成果。 人字洞遗址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癞痴山南坡,是一处洞穴堆积。其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距今约220万-256万年),是目前亚欧大陆已知时代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存。 1998年,“国家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研究》”正式 ...
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举行的首届辽上京文化论坛上,辽上京考古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董新林公布了辽上京遗址一系列考古新发现新成果新突破,揭开了更多辽上京的秘密。6月10日无人机拍摄的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新华网发 董新林介绍,考古队首次确认了辽上京宫城的位置和规模,这是辽上京遗址考古的重大成果。首次 ...
嘉峪关黑山岩画展现古代羌族在河西走廊的生活图景,张掖榆木山岩画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甘肃省目前已完成72处岩画文物的高精度数据采集工作,构建了岩画数字影像数据库。甘肃省嘉峪关市黑山岩画中的一幅兽群岩画(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图片来自敦煌研究院) 甘肃发现的岩画遗迹多分布在人迹罕至的深山、戈壁或河谷里,保存了较为原始的风貌 ...
握手拥抱,李新伟和拉莫斯在中美洲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中久别重逢。穿过满是青苔的灰色石墙,仿佛做客千年前在此的玛雅人家。 李新伟是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玛雅文明中心科潘遗址考古及中美洲文明研究”项目中方负责人,拉莫斯是该项目洪方负责人。2015年,他们带领联合考古队,开始在科潘玛雅遗址8N-11号贵族院落遗址展开工作。6月8日,在洪都拉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