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红民副省长调研炳灵寺石窟文物保护和黄河三峡大景区建设工作
7月20日,夏红民副省长到永靖县调研了炳灵寺石窟文物保护利用和黄河三峡大景区建设工作。省政府副秘书长迟润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何伟、副主任杨宇宏,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副局长肖学智,临夏州委副书记、州长马学礼,临夏州副州长马旭林,永靖县县长张自贤等陪同调研。 夏红民副省长一行实地考察了炳灵寺石窟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接待、弘扬利用等工作情况,听取了马玉萍局长和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贺延军对 ...
7月20日,夏红民副省长到永靖县调研了炳灵寺石窟文物保护利用和黄河三峡大景区建设工作。省政府副秘书长迟润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何伟、副主任杨宇宏,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副局长肖学智,临夏州委副书记、州长马学礼,临夏州副州长马旭林,永靖县县长张自贤等陪同调研。 夏红民副省长一行实地考察了炳灵寺石窟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接待、弘扬利用等工作情况,听取了马玉萍局长和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贺延军对 ...
近日,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邀请省博物馆一级讲解员刘婷、王岚对炳灵寺石窟讲解员进行了讲解技能与礼仪培训。通过示范讲解、观摩练习、现场指导等方式,对讲解员的吐字发音、形体仪态等方面进行了训练辅导,使讲解员在发音标准化、语言规范化及语言感染力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较好成效。(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董婷婷)
6月22日,甘肃省副省长黄强,省政府副秘书长武志斌、省安监局局长郭鹤立,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盖宇仙及省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在临夏州州委书记杨元忠,州长马学礼,永靖县县委书记尹宝山陪同下到炳灵寺文保所调研。 黄省长一行详细检查了炳灵寺码头、景区道路、窟区等处,并听取了炳灵寺文保所所长贺延军关于炳灵寺文物本体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汇报,了解了参观接待、门票收入、经费投入等相关情况。黄 ...
炳灵寺古代交通示意图 炳灵寺自古就处在交通要冲之地,汉晋以来,该地为陆路丝绸之路南道的一个重要黄河渡口。唐以前,由长安经河西至西域,多经由渭河河谷逾鸟鼠山至狄道(临洮),再过洮河至枹罕(临夏),由凤林 ...
高僧传》卷十一 释玄高,本名灵育,冯翊万年人也,……高乃杖策西秦,隐居麦积山。山学者百余人,崇其义训,禀其禅道。时有长安沙门释昙弘,秦地高僧,隐在此山,与高相会,以同业友善。时乞伏炽磐跨有陇西,西接凉 ...
炳灵寺开窟以来,历代信士、政治人物和军事家,在寺内修建的同时,也在崖壁上树碑立传、摩崖刻文,现共存墨书题记34则,石刻题记17则,都是宝贵的史料,对于研究炳灵寺历史和中西交往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现根据有关专 ...
鎏金铜质绿度母炳灵寺,故乡石窟名迹也。窟、龛雕凿、泥塑佛像及壁画,千姿百态、内容丰富,尽呈本土一千七百年之宗教文化,实为汲取精神文化宝地,每往皆有收获,不虚一行也。近年,建展室,出馆藏历代文物。想往之 ...
炳灵寺(图片来源:资料图)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兰州近郊,坐落在永靖黄河三峡炳灵湖畔古“丝绸之路”的小积石山大寺沟内,距离永靖县城约35公里处,实有“深山藏古寺”之神韵,是中国著名的十大佛教石窟寺之一,属全 ...
出土文物包括西秦至明清的佛教精品文物,铜佛、高僧像等,2014年9月9日,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从正在进行危岩体加固工程的一岩洞内发现了佛经的纸张残片,截至目前,该研究所共清理出佛经残页近千片,其中大部分 ...
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 ...
炳灵寺窟群分布在上寺、下寺和两寺之间的洞沟、佛爷台、野鸡沟以及西佛沟等处,佛爷台即195窟,包括窟龛、壁画。195窟为西秦时期的石窟,西域佛教艺术风格在这一时期的造像上有明显的反映。
炳灵寺窟群分布在上寺、下寺和两寺之间的洞沟、佛爷台、野鸡沟以及西佛沟等处,野鸡沟即192窟,包括窟龛、壁画。《亦谈唐述与时亮二窟》一文首次在《敦煌学辑刊》1996年第二期上发表,文中指出距炳灵寺不远的野鸡沟 ...
卧佛殿即16窟,包括卧佛雕塑。1967年刘家峡水库开始蓄水时,对炳灵寺石窟构成了威胁,有些石窟只能长埋于水下,在栈桥上游览时,常看到石壁上刻有字样:此处往下××米,为××窟。当时只将16号窟的一尊8.6米长的大 ...
卧佛沟南为002窟,遗存内容包括窟龛、雕塑、壁画。
姊妹峰又名石柱峰。因为它以庄严雄伟、高大矗直的姿势,峙立于积石山群峰之间,下接黄河水面,上耸天际云端,宛如二根通天巨柱,因此又叫石柱峰。若仔细看去,两根石柱紧紧相连,相依相偎,一副永不分离的样子。这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