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温州城市主干道为文物保护让路 再现千年古港宏阔场景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华晓露近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浙江省温州市“城市主干道为文物保护让路 再现千年古港宏阔场景”入选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是温州市文物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 ...

• 跨越数千年的文明守望——“来通”的今生前世与历史传承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张卓凡故宫博物院于今年初在午门东雁翅楼展厅举办了“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展出来自伊朗国家博物馆等伊朗文博机构的文物达216件,其中7件各具特色的“来通”引人瞩目(图1)。笔者拟借此机对“来通”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沉浮进行概貌性阐述。“来通”的起源复杂难辨“来通杯”常被简称为“来通”,是“Rhyton”的音译 ...

• 2024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掘拉开序幕

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城东北部,地处天山东段博格达山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东西交通要道之上,是丝绸之路新北道沿线一处唐至蒙元时期的重要城址。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掘是“考古中国——新疆考古项目”的子课题,自2018年起,中国人民大学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已连续6年对古城开展考古工作,清理出包括唐代院 ...

• 陕西推动蜀道文化传承发展

7月6—7日,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诗之路研究会联合陕西理工大学、汉中市博物馆和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等共同举办的“2024陕西汉中·蜀道及石门石刻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汉中召开。来自南开大学、西北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陇南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大学和陕西省文物局、汉中市文旅局、上海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的60余位 ...

• 新疆首座地下古墓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新疆库车市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历经4年多的建设后,日前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这是新疆首座地下古墓遗址博物馆,实景式展示了迄今为止在新疆唯一发现与中原、河西地区形制完全一致的汉式砖室墓群。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建于库车友谊路墓群原址上。该墓群自2007年发现,历经四次发掘,累计清理墓葬近2000座,出土遗物2000余件。其中 ...

• 一带一路故事绘|阿富汗巴米扬古迹的“中国守护人”

在位于阿富汗中部的巴米扬山谷,中国学者邵学成手持照明灯对准残存的壁画一隅,兴奋地说:“看!那就是飞天!”得益于“巴米扬守护人”项目,来自中国的守护人和阿富汗本地工作人员一起,多次开展考古调查与文物保护活动,共同保护这片宝贵的文化遗产。6月15日,在阿富汗中部巴米扬市弗拉迪石窟遗址区,邵学成与巴米扬省信息与文化厅工作人员进行文物保护 ...

• 新疆博物馆:呈现精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

7月9日,游客在新疆博物馆丝绸之路与西域文明展区参观。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禹摄文书卷卷,简牍片片。细碎的历史之声从字里行间飘出……7月11日,新疆博物馆《新疆历史文物展》隋唐时期展厅里,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唐律疏议·名例律》残卷前,参观者聆听着有关唐代律法在西域实施的往事。“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 ...

• 数千件“舶来品”文物讲述千年“海丝故事”

发布时间:2024-06-26 来源:新华社 作者:黄浩铭6月19日,在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展出的东汉马座陶灯和胡人俑座陶灯等文物。新华社记者 黄浩铭 摄新华社南宁6月26日电(记者 黄浩铭)用古希腊手工技术制作的黄金串饰,古罗马的水晶玛瑙、斯里兰卡的琥珀松石……在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络绎不绝的游客穿行在琳琅满目的“海丝遗珍”之间。展厅内有着2 ...

• 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可以找寻到哪些“唐朝遗迹”

在古代丝绸之路上,诞生过大大小小的古城。全盛时期,唐朝的经济文化影响广泛辐射中亚、高加索等地的各大古城。「西端城池」碎叶城是唐朝最西端的城池之一,现存遗址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西南8公里处。唐高宗调露元年,当地守军司令王方翼对碎叶城进行大修,奠定了今日留存的格局。《旧唐书》记载:“又筑碎叶镇城,立四面十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 ...

• 中埃丝路文化遗产国际交流活动在开罗举行

04中埃丝路文化遗产国际交流活动在开罗举行7月3日,“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中埃丝路文化遗产国际交流活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来自中国、埃及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就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经验交流与分享。同期举行的“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主题展览,聚焦中埃等重点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河流为线索,充分展示具有城市特质的历史文化遗产, ...

• “丝路遗珍 西夏梵韵”瓜州东千佛洞壁画展亮相西宁市博物馆

“丝路遗珍 西夏梵韵”瓜州东千佛洞壁画展亮相西宁市博物馆为弘扬传承丝路文明,展示瓜州历史文化魅力,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加强馆际交流合作,认真贯彻让文物“活”起来的精神。近日,瓜州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赴西宁市博物馆开展了馆际交流活动,联合举办的“丝路遗珍 西夏梵韵”瓜州东千佛洞壁画展在西宁市博物馆正式开展,展期自2024年 ...

• 丝路瑰宝见证文明融合之美

来源:当代陕西作者:杨一苗 张玉洁 张瑜 张馨文 王强 王峰◇“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5000年不中断,除了自身有强大传统外,还在于不断与周边地区进行交往融合。”◇“5000多年前,源自西方的小麦和源自中国的粟、黍以阿勒泰为中转站,一个东传,一个西进,为生存和繁衍提供物种资源,造福东西方人民。”◇“展览中展出的文物正是文化交流中的‘翻译’。 ...

• 【多图】中蒙联合发掘高勒毛都2号墓地,展现多元文化交融互动

由国家文物局、人民网主办,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人民网文娱共同承办的《中国考古大讲堂》第四季“中外联合考古”系列讲座正式推出。本季讲座将展示古代中国与世界的物质交换、族群迁徙、思想交融和文明互动,更加全面地展现中华文明魅力和当代中国的考古研究水平,向国内外公众传递“中国考古之声”。本期邀请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 ...

• 从长安到中亚,丝绸之路上的考古足迹

题记:近日,丝绸之路考古馆在西北大学开馆。它位于西北大学博物馆二层,总面积近600平方米,主要包括“嘱托·不忘初心”“开启·大学担当”等六个部分,以“国家战略、学者担当、高校作为”为主线,通过图文、实物、视频和场景复原等多样化手段,全面展示了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工作的丰硕成果,以及在国际舞台上中国考古学者的作为和担当。壮举,开启丝 ...

• 土耳其出土多幅2000年前华丽的罗马马赛克

土耳其东南部奥斯曼尼耶省卡迪尔利区发现了一座罗马别墅遗址,地板上绘制了精美的马赛克,包括动物图案、季节图案、神话人物等等。土耳其奥斯曼尼耶省卡迪尔利区所在位置在古罗马时期,这里曾经被用作修道院。罗马别墅遗址目前,绘制着动物图案的马赛克区域已经被清理完毕,接下来将清理描绘季节图案的马赛克区域。动物马赛克动物马赛克滑动查看更多图片出 ...

• 续写一路一河的千年风华——写在洛阳“双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

万里驼铃丝绸路,千年运河水流长。华灯初上,隋唐洛阳城人气火爆,穿汉服拍照仙气十足,赏唐宫乐宴感受万国来朝,与唐风古韵撞了个满怀;午后时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游人如织,沉浸式感受运河繁忙,科技感场景特出片,被赞“拍照打卡的天花板”……“双申遗”成功十年,洛阳续写了“一路一河”的千年风华。《洛阳晚报》2014年6月23日V04版时间拉回到十 ...

• 丝绸之路(洛阳段)申遗成功十周年大事记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2014年4月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4年6月22日  “丝绸之路:起始段—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洛阳市丝绸之路申遗点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016年5月  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 守护丝路遗产 见证文明新貌——陕西积极推进7处遗产点保护

6月20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内,“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吸引了大批观众。展览全面展示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谱写人类文明、续写人类发展篇章中的艰难历程和辉煌成果。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2014年6月22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

• 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 遇见盛世长安

从大雁塔北广场望去,大雁塔巍峨挺拔,四周绿树环绕,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驼铃声声,丝路绵延。今年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申遗成功十周年。2014年6月22日,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文 ...

• 洛阳“双申遗”成功十周年——路与河,在这里激荡起恢宏的洛阳交响

北魏永宁寺塔基遗址出土的泥塑佛面像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本版图片均为洛报融媒记者拍摄)回洛仓的铭文砖、含嘉仓的炭化谷粒、定鼎门的骆驼蹄印、新安汉函谷关的瓦当、汉魏洛阳城的泥塑佛面像……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似乎难以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在千年古都洛阳,它们因为一段路、一条河汇聚于一座城,共同展示着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今年是丝绸之 ...

• 丝绸之路(洛阳段)申遗“通关史”

回洛仓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丝绸之路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数千年来留下了诸多璀璨的文化遗产。2014年6月,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项目申遗成功,我市丝绸之路遗产点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报、受理、审议通过……从筹备 ...

• “双申遗”成功十周年 | 一段路一条河的“洛阳交响”

汉魏洛阳城遗址  回洛仓的铭文砖、含嘉仓的炭化谷粒、定鼎门的骆驼蹄印、新安汉函谷关的瓦当、汉魏洛阳城的泥塑佛像……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似乎难以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在千年古都洛阳,它们因为一段路、一条河汇聚于一座城,共同展示着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今年是丝绸之路和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 ...

• 塔吉克斯坦哈尔卡贾尔遗址出土贵霜时期金树叶

出土的文物属于贵霜王朝时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3世纪),见证了那个时代陶器、铜器和珠宝艺术的发展。 记者从塔吉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获悉,塔吉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考古和钱币学部首席专家Mohsin Bobomulloev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它。 在塔吉克斯坦独立时,优素福沙·雅库波夫院士于 2001 年、国家博物馆专家于 2014 年和 2020 年对这座遗址进行了研究,发现 ...

• 今天,丝绸之路考古馆开馆!

6月18日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馆在太白校区博物馆正式开馆仪式上,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清介绍了丝绸之路考古馆筹建历程和展陈内容。她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考古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自觉担当起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于骏指出,西北大学是深入中亚考古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考古队为丝绸之路历史古迹修复作出的重要贡献,是中国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深化人 ...

• 希腊克里特岛发现罕见古代遗迹

近日,考古学家在希腊克里特岛卡斯泰利镇郊区的山丘上发现了罕见的古代遗迹,其是一处环形结构的迷宫状建筑群遗址。希腊克里特岛卡斯泰利镇所在位置01罕见的古代遗迹遗迹由8个环形结构组成,这些环形结构由平均宽1.4米、高1.7米的石墙构成,呈迷宫状。遗迹现场发掘的动物骸骨表明,此地很可能被用于宗教仪式,如对神灵的祭祀。环形结构遗迹鸟瞰图该遗址可 ...

• 云南河泊所遗址考古新进展追踪

记者近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作为古滇国都邑和汉代益州郡郡治的云南昆明河泊所遗址,2023年考古取得新进展,包括初步推测出益州郡城址范围,新发现300多枚封泥、300多片有字简牍、大型建筑遗迹磉墩和疑似城墙基础等。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距离曾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古墓群不远。2021到2022年,河泊所遗址考古取得 ...

• 距今3000多年!青海新发现一处罕见岩画群

近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文物普查队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时,新发现一处内容丰富、画面生动的岩画群,并对岩画的分布、数量、图像、基本数据、保存状况等进行了详细采集与记录。岩画是人类先民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祖先以石器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进行石刻,描绘、记录当时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创造了 ...

• 大道同行  共绘丝路新篇章

长安,是一个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的城市,赫赫宗周、巍巍秦汉、泱泱盛唐……中华文明悠远厚重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作为一座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相遇的城市,一个个文化地标记录着西安在岁月长河中的绝代风华和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开馆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位于陕西西安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毗邻秦咸 ...

• 2023年埃及境内主要考古新发现

2023年是埃及考古走出疫情影响的第一个年头。这一年,许多国外考古研究机构逐渐回归埃及,重启科研项目;埃及本国的考古机构也更加活跃,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海内外特展和文物追缴等好消息层出不穷。在官方公布的全年考古新发现中,来自墓葬的新发现占到六成比例,其余为来自神庙遗址,以及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方面的新闻。 永恒之地——古埃及墓葬考古新 ...

• 通讯丨从黄河到尼罗河,考古合作架起中埃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新华社开罗5月28日电 通讯|从黄河到尼罗河,考古合作架起中埃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新华社记者董修竹 姚兵  埃及南部古城卢克索,是一座堪称集纳古埃及文明精华的历史古城,被誉为全球考古学的“前沿”。  在卢克索最负盛名的卡尔纳克神庙区,中国和埃及的考古学家经过近6年合作发掘,让尘封3000多年的孟图神庙遗址逐渐重现往日图景。在古埃及文明 ...

• 丝路申遗十周年,从绢麻画、蜀锦看“锦绣西域”

5月28日,“锦绣西域万里同风——新疆丝路文化特展”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了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涵盖先秦至宋元时期的131件(套)精美展品,其中近半数为珍贵文物,包括精美的丝绸毛纺织品、珍贵的多民族语言文字的简牍文书、美轮美奂的雕塑壁画,以及青铜、彩陶、金器等,借助雄浑壮 ...

• 联合考古 跨国申遗 携手续写丝路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丝绸之路,驼铃声声。两千多年前,始于长安的丝绸之路通往中亚、西亚,绵延到非洲和欧洲。这条中西陆路交通、文化交流的大动脉所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互鉴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两千多年后,中国与中亚各国间紧密开展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合作,延续了“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友谊。历史上,丝 ...

• “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西安开展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赵争耀)为纪念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5月18日,“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临展厅正式开展。来自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地博物馆和考古基地收藏的330余件精品文物集中亮相,全面展示了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十年间的研究新成果和保护新面貌。据介绍 ...

• 中埃联合考古队重启考古发掘工作成果丰硕

当地时间5月15日,中埃联合考古队在卢克索卡尔纳克北部的孟图神庙区正式结束了当季的考古发掘工作。本次发掘工作从今年3月15日起,延续至5月15日。这也是新冠疫情后,联合考古队首次重启考古发掘工作。本次发掘工作地点有两处,一区是位于孟图神庙围墙南部的奥西里斯神殿区,二区则位于孟图神庙和玛阿特神庙的结合处。经过两个月的辛勤工作,中埃联合考古 ...

• 塔吉克斯坦彭吉肯特市新发现一处粟特城堡遗址

2024年5月15日,(杜尚别,夏冉译)据“国家通讯社”消息称,在对位于彭吉肯特市哈利法哈桑乡奇诺村的历史古迹展开勘察和研究工作时,意外发现了一座粟特时期的城堡遗址。 塔吉克斯坦国家博物馆科学人员培训部门负责人阿利舍尔·扎里波夫向媒体报告了这一情况。 这处粟特城堡,是塔吉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考古和钱币部门的首席专家穆赫辛·博博穆洛耶夫, ...

• 【考古】塔吉克斯坦考古工作进入新阶段!

塔吉克,是一个新媒体新传播平台,愿景是成为全球塔吉克人的文化食粮,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传播以塔吉克文化为核心的塔吉克斯坦文明,重塑全球塔吉克人的文化认同感和地域归属感。塔吉克,是塔吉克人了解家乡、外国人了解塔吉克民族、塔吉克斯坦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号:OKIJOT一切为了中塔友谊!ХИДМАТГУЗОРИХА ...

• 2024年9月,大英博物馆将展出塔吉克斯坦文物

2024年2月28日,(杜尚别,OKIJOT译)据“国家通讯社”消息称,援引塔吉克斯坦国家博物馆的消息称,将于2024年9月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举办的“伟大丝绸之路”国际展览中,将展出塔吉克斯坦古代历史和文明的文物。 对此,塔吉克斯坦国家博物馆馆长扎法尔绍·易卜拉欣佐达与大英博物馆代表举行了视频会议。会议期间,双方就组织举办“伟大丝绸之路”国际展览的 ...

• 彭吉肯特古城四座重要建筑得到修复

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历史、考古和民族志研究所所长、彭吉肯特市市长、美国驻塔吉克斯坦大使,谈到了保护、修复和研究这座古代遗址的重要性以及与塔吉克斯坦合作的重要性。 会议强调,“对于美国大使馆来说,支持修复这座伟大丝绸之路古城是最有意义的途径之一,通过它我们表达了对塔吉克斯坦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赞赏” 。 ... ...

• 2024文化遗产宣传季 | 庆祝“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遗成功十周年系列活动——4.18国际古迹遗址日

| 2023文化遗产宣传季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庆祝“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十周年系列活动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舞蹈专业学生,将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进生动的艺术表现中,为无言的大遗址带来生机✦✦✦✦✦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颜可副主任致开幕词,以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为破题点,聚焦世界遗产唐长安城 ...

• 苦盏古城最新修复进展

2024年4月8日,(杜尚别,OKIJOT译)据“亚洲快讯”消息称,截至目前,苦盏古城的重建工作已接近完成。 粟特州地区建设部技术和生产部门首席专家达夫龙容·尼亚佐夫,向塔吉克斯坦卫星通讯社记者分享了这一信息。 据他介绍,苦盏古城内部的工作面积约为6公顷。 苦盏古城的重建,是根据塔吉克斯坦总统埃莫马利·拉赫蒙的命令进行。 让我们提醒您, ...

• 苦盏古城内部建筑修复竣工

2024年4月12日,(杜尚别,OKIJOT译)据“亚洲快讯”消息称,4月11日,塔吉克斯坦历史文化综合体“苦盏城堡”在苦盏市投入使用。 修复这座历史古迹的建设工作历时六年多。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埃莫马利·拉赫蒙在开幕式上致辞,向人民祝贺纳乌鲁兹节和开斋节快乐。 “我们正在复兴和发展悠久的历史价值观、传统和良好的民族习俗。独立时期,我国修 ...

• “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3月1日,“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四川省剑阁县召开。来自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重庆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共聚一堂,参与“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项目的交流与分享。启动会现场本年度聚焦主干道调查工作实地考察与数据平台建设双线并行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蜀道作为中国大地上一个独特的文化与地理符号,承载了西部地区两千多年的文化积 ...

• 龙门石窟墙壁内首次发现石刻造像

4月10日,记者从龙门石窟研究院了解到,为配合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南洞加固维修保护工程,考古人员对擂鼓台南洞前壁(西墙)内的填充物进行清理时,出土了较多精美遗物,并发现石刻造像和建筑构件80余件,这是龙门石窟首次在古代维修工程的墙壁内发现造像。本次出土遗物以石刻造像为主,有佛头、菩萨像残件、头部残件、花纹残件、莲座残件、造像脚部残件和1 ...

• 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南洞正式对外开放 在保护工程中清理发现80余件石刻造像和建筑构件

4月10日,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南洞加固维修保护工程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在此次保护工程中共考古发现精美石刻造像和建筑构件80余件。据了解,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南洞加固维修保护工程于2023年9月启动,今年4月3日完工并通过四方验收。工程期间,龙门石窟研究院考古人员为配合保护工程,对擂鼓台南洞前壁(西墙)内的填充物进行考古清理,发现较多出土精美文 ...

• “马可·波罗的世界”展在威尼斯开幕

为纪念著名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威尼斯市政博物馆基金会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主办“马可·波罗的世界:一位十三世纪威尼斯商人的旅行”展,于当地时间4月5日上午在意大利威尼斯总督府开幕。此次展览重点介绍马可·波罗所处的时代,通过他的行纪和视角,探寻“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展览主要分为九大板块,分别从考古、货币、游记 ...

• 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南洞前壁内首次发现石刻造像

记者从龙门石窟研究院了解到,为配合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南洞加固维修保护工程,考古人员对擂鼓台南洞前壁(西墙)内的填充物进行清理时出土了较多精美遗物,并发现石刻造像和建筑构件80余件,这是龙门石窟首次在古代维修工程的墙壁内发现造像。石刻造像为什么会被放置在洞窟的墙壁内?何时被放进去的?有什么用途?一个个谜团牵动着考古工作者的心。▲洞窟 ...

• 洛阳龙门石窟发现唐代菩萨半身像

记者20日从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获悉,龙门石窟景区伊河段发现了一件石雕造像,初步推测为一件唐代圆雕菩萨像残块。龙门石窟研究院历史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路伟向中新社记者介绍称,该造像呈圆柱状,中间有断痕,分为两段,整体为造像胸部以下,断裂处为胸、腹间,着裙,身体两侧有帔巾下垂,像足部立于仰莲座上,足部似着履,莲座前半部分已残,座下有榫 ...

• 宁夏成立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

2024年3月15-16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带队赴银川市调研西夏陵申遗保护工作,出席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并讲话,部署启动西夏陵申遗迎检工作。关强强调,西夏陵是我国确定的2025年世界遗产申报项目,要尽快建立申遗高位协调机制和工作专班,按照工作要求,对标世界遗产申报标准,建立统一的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做好西夏陵展示阐释体系提升,监测 ...

• UNESCO考察巴基斯坦摩亨佐-达罗遗址

UNESCO考察巴基斯坦摩亨佐-达罗遗址2024年3月3-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派专家访问了巴基斯坦的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以监督其修复工作,同时制定紧急干预战略,帮助该遗址从2022年8月的灾难性降雨中恢复过来。摩亨佐-达罗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大约于公元前2600年建成,后被弃置。1922年被重新发现。从1974年到1997年 ...

• 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浙江大学)乃朗寺工作站挂牌仪式成功举行

2024年3月22日下午,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浙江大学)乃朗寺工作站挂牌仪式在乃朗寺举行。本次挂牌的“乃朗寺工作站”是在西藏自治区设立的第一个工作站。上图:乃朗寺工作站揭牌留念上图: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浙江大学)乃朗寺工作站 乃朗寺为西藏自治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执持噶玛噶举派传承,坐落于 ...

• “东方金字塔”西夏陵被定为2025年中国申遗项目

宁夏的西夏陵与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南巩义的宋陵规模相当,被誉为“东方金字塔”。西夏陵的申遗工作于2011年11月启动,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3年到2014年期间,中央及地方政府投入超过1亿元用于西夏陵的保护工程。据最新消息,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名文件,已于近期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按照计划, ...

• 喀什莫尔寺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公布

3月18日,莫尔寺遗址考古发掘领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肖小勇在2023年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上公布了喀什莫尔寺遗址最新的考古成果。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遗址发掘的石膏佛像。肖小勇提供“在圆形佛塔南面小台地上,我们清理出了僧舍、大平台等,推测为整个寺院的早期山门所在,为确定寺院总体布局提供了重要线索。”肖小勇说,考古工作者还在遗址小台地 ...

• 新疆哈密发现公元前两千纪早期绿松石采矿遗址!

哈密市星星峡绿松石采矿遗址位于哈密市星星峡镇南。2023年,考古工作人员发掘了该遗址群东区、中区和西区3个区域,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发掘区清理遗迹十余处,主要有祭祀遗址、房址、矿坑、岗哨等;出土遗物种类众多,主要有绿松石矿料、石器、陶片、木器、毛毡等,纺织品颜色较为丰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学博士后谭宇辰在2023年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 ...

• 吐峪沟发现高昌回鹘时期大型官方寺院

吐峪沟东区南部2号寺院正面。夏立栋提供千百年前,生活在吐峪沟一带的佛教僧人日常生活是怎样的?3月19日,在“2023年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吐峪沟石窟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夏立栋介绍了最新考古发现——在吐峪沟东区南部发现一座高昌回鹘时期的大型官方寺院,并在寺院北部发掘出了15间房址以及金铜佛像、佛经写本、借 ...

• 龟兹故地春光好——新疆库车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新路子

来源|光明日报坐落在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新疆库车市古称“龟兹”,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安西大都护府驻地,是汉唐时期西域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孕育了举世闻名的龟兹文化。学者冯其庸在游历库车时,曾留下了“平生看尽山千万,不及龟兹一片云”的感慨。2012年3月,国务院将库车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2年来,库车市 ...

• 国家文物局领导调研新疆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

3月17日至19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带队赴新疆调研,现场考察奎玉克协海尔、卓尔库特、西旁景教遗址考古工地和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调研吐鲁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会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负责同志,慰问一线考古和普查队员,出席2023年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指导推进相关工作。关强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党的治疆 ...

• 从港口、青瓷与丝茶,看宋元时期浙江与海上丝路

澎湃新闻获悉,“浙海扬帆——宋元浙江与海上丝路”12月22日在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港口博物馆与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共同筹划,汇集了浙江省内外25家文博机构的三百余件文物。通过对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圣杯屿沉船遗址等最新考古发现的解读,使得诸多考古发掘的重要文物与观众首次见面,复刻了宋元时期浙江“海上丝绸之路”的高光时刻。 ...

• 故宫里的“璀璨波斯”:两百多文物呈现伊朗之美

澎湃新闻获悉,由故宫博物院,伊朗文化遗产、旅游和手工艺部以及伊朗国家博物馆主办的“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1月11日在故宫午门东雁翅楼展厅开幕,将于明天正式对公众展出。展览荟萃伊朗多家博物馆收藏的216件文物,从建筑、雕塑、陶瓷、玻璃、金属、书法绘画等多方面展示伊朗艺术之美,探寻交融互鉴的文明发展之路。伊朗地处西亚,是历史悠久的文 ...

• 从五千年前蚕雕到伊朗青花瓷,看中国与西亚“历史之遇”

澎湃新闻获悉,“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今天(1月11日)在故宫博物院开幕,将于明天(1月12日)正式对外展出。展出10家国内外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及图片266件(组),包括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出土仰韶文化牙雕家蚕、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刻花蓝色玻璃盘、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唐代骑士纹锦、故宫博物院藏商代青铜龙首刀、伊 ...

• “丝路昆仑”,看新疆文物里的南北千年遗韵

1月17日,“丝路昆仑——新疆文物精品展”在天津博物馆开幕。作为古丝绸之路要冲,地处昆仑山北部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明荟萃之地,各民族扎根中华文明沃土,创造了灿烂多姿的历史文化,遗存了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孕育了神秘而浪漫的西域传奇。展览现场展览现场此次展览由天津博物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联袂推出。展览分“丝路前奏”“丝路华 ...

• 在苦盏市发现公元5-7世纪的人体骨骼和陶器

粟特的骨骼和陶器 据推测,这些遗骸属于公元5-7世纪的一个人。记者兼边境问题专家内格马图洛·米尔赛多夫在他的脸书页面上报道了这一消息。 出土地的层层粘土和瓦砾表明,在距离苦盏旧堡垒不远的城市中心,在前伊斯兰时期曾有一个霍贾-巴基尔干河三角洲,该三角洲可能因河床变化而消失。一位参与发掘的年轻历史学家表示,10-15世纪前的这条河(锡尔河 ...

• 甘肃:文化遗产璀璨绽放焕发时代新韵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守正创新,保护第一,活化利用,传承发展,以多元举措让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璀璨绽放时代新韵,以生动实践精彩讲述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甘肃故事”,以独具特色的陇原风韵添彩中华文化遗产百花园。攻克古代壁画起甲回贴、酥碱脱盐、空鼓灌浆,干旱环境土遗址结构失稳、表层 ...

• 千年流韵——甘肃的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莫高窟现存洞窟735个,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开凿,前后延续1000多年,保存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被称为“东方绘画博物馆”。榆林窟榆林窟现属瓜州县境。石窟开凿于榆林河谷两岸的砾石崖上,现存洞窟41个,壁画1000多平方米,彩塑100多身。此外,在敦煌市、瓜州县境还有东、西千佛洞等中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