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试运营

  长江流域第一个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命名地、长江中游首次发现史前稻作遗存的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6日建成试运营。  湖北省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现场会26日在荆门屈家岭举办,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同时试运营。  屈家岭遗址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2005年入选国家文物局首批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是长江中游地区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 ...

• 意大利帕埃斯图姆考古遗址公园134件精美文物首次亮相成都

  “彩绘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与幻想”展览26日在四川博物院正式启幕。来自意大利帕埃斯图姆考古遗址公园的134件精美文物首次亮相成都,以彩绘形式展现意大利“希腊化”时代历史,呈现2000年前“大希腊”的战争与和平。图为展览现场。 岳依桐 摄图为展览现场。 岳依桐 摄  据悉,此次展览以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地中海古城——帕埃斯图姆的地下考古发掘成果为切入点,面向公众展示西方文明史的一个瑰丽切面。该展览也是四川博 ...

• 四川炉霍发现疑似距今10余万年的手斧

 11月25日从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委宣传部获悉,该县斯木镇俄米村境内发现疑似距今10余万年的打制石器——手斧。发现的疑似手斧。图片来自炉霍融媒体中心  据了解,炉霍地处鲜水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宜居之地。在炉霍境内已先后发现距今5万年的古人类化石、距今1.2万年的新石器遗址,以及贯穿数千年连绵不绝的石棺墓葬群。调查发掘现场。图片来自炉霍融媒体中心  2019年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川西高原进行旧石器 ...

• 井上豪:西域壁画中的粉本与使用方法

古代的佛画中使用了很多的粉本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日本法隆寺壁画中粉本的使用很早之前就被提出,敦煌壁画等也使用了很多的粉本。可见在佛教美术的世界里粉本的临摹并不一定意味着省力化。本文的研究聚焦西域壁画,思考新疆库车的克孜尔石窟里存在的粉本的使用方法以及它的意义。古代的佛画中使用了很多的粉本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这里所说的粉本指的是使 ...

• 被盗数百文物价值近10亿欧元,这或是德国战后最大盗案

据英国《卫报》报道,当地时间11月25日,德国德累斯顿市警方发布消息称,位于德累斯顿老城区的绿穹珍宝馆发生盗窃事件,失窃的文物与财宝或“价值高达十亿欧元”,德国警方称这或是二战后德国史上最大的盗窃案。德国警方称,小偷闯入了皇家宫殿内历史悠久的绿穹珍宝馆(Green Vault),并盗走了价值高达10亿欧元的物品。据报道,小偷在周一凌晨点火导致电源故障和安全警报器故障,之后,绿穹珍宝馆被盗了数百件文物。德国警方称这 ...

• 湖南保靖县四方城洞庭墓群考古发掘情况介绍(一)

 一、前言  保靖酉水明珠工程路网建设项目位于保靖县迁陵镇,线路连接保靖县老城区和钟灵山工业园区,是保靖县现代化城市扩容的核心发展轴,对区内道路规划布局起重要决定作用。扩容新区是今后保靖县城最重要的发展方向,项目建成后区内将建成沿酉水的旅游片区,有利于四方城遗址的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该建设项目中的洞庭路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方城遗址有关,线路K1+220-K2+087.64位于四方城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内,长度867. ...

• 泥河湾盆地东谷坨遗址形成过程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第四纪科学期刊(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研究团队对泥河湾盆地东谷坨遗址成因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多指标首次揭示了遗址不同文化层位的形成过程与早期人类活动的关系。  泥河湾盆地地处黄土高原东北部边缘、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带,是早期人类扩散至东北亚最早且最集中证据所在地,以密集分布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为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被誉为“东 ...

• 东山魁夷巨制隔扇画将来沪,唐招提寺鉴真文物同时展出

东山魁夷(1908-1999)是一位深受日本国民喜爱的风景画家,1971年他应唐招提寺之请为御影堂内的壁龛、拉门绘制了《山云》和《涛声》两幅作品。1976年东山魁夷作为日本文化界代表团的一员访问了中国,之后又连续两次来到中国实地写生,完成了《扬州熏风》、《桂林月宵》、《黄山晓云》的创作。澎湃新闻获悉,今年正值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缔结40周年,12月17日,上海博物馆将举办“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展 ...

• 大英博物馆“特洛伊”展中的阿喀琉斯是谁?

11月21日,展览《特洛伊:神话与现实》在大英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300件与特洛伊城相关的历史文物与艺术作品,年代跨越3000年,深入探讨特洛伊神话对西方艺术与文学史的影响。其中,英雄阿喀琉斯是特洛伊传说,也是此次特展的主角之一。阿喀琉斯到底是谁?他在特洛伊之战又发挥了什么作用?大英博物馆公众号以此讲述了这位半人半神英雄的故事,从阿喀琉斯出生,到他为好友帕特罗克洛斯的死悲痛万分,再到其复仇……阿喀琉斯的父亲 ...

• 甲骨文发现120周年,长三角名家呈现甲骨文书法篆刻

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从《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的首发,到前不久国家博物馆的甲骨文专题文化展,再到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等一系列纪念活动的展开,使得这一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文字持续成为文化焦点。澎湃新闻获悉,11月20日在上海中国书法院新虹艺术馆正式对外展出的“壮哉中华——长三角甲骨文书法篆刻名家作品邀请展暨研讨会”是上海又一次聚焦甲骨文书法。此次展览汇集了长三角地区的书法篆刻 ...

• 大同出土历代铜镜:从照容、装饰到艺术品功能的转变

作为中国九大古都之一的大同,铜镜历史悠久,多年来发现了大量的铜镜。从1959 年大同市博物馆建馆以来的 60 年中,通过发掘、收集、民间征集等多种途径,馆藏铜镜已多达 300 余面,时代跨越从战国到明清时期。《镜月澄华——大同市博物馆藏铜镜展》选取大同市博物馆藏历代铜镜一百五十余枚,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展示了不同阶段铜镜的形制、纹饰特点及文化特征。通过对大同地区古代铜镜的整理,以期反映各个时期铜镜的形制特征及其 ...

• 中国人买下的拿破仑王冠金叶将亮相,深圳展两百西方珍宝

2019年是拿破仑诞辰250周年纪念日,一系列纪念活动曾在法国国内展开,两年前国外媒体曾报道拿破仑皇冠上的一枚金叶因被中国买家拍下而传闻极久。澎湃新闻获悉,这一拿破仑加冕时佩戴的王冠上的一片月桂金叶12月22日将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的“觉醒:文艺复兴至二十世纪的宫廷珍宝”首展中公开展出。此次展览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珍品为起点,覆盖4个世纪、20个国家的近200件西方罕见珍宝,有百余件展品为全球首次公开亮相 ...

•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竞价历时一小时7分多钟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頫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頫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頫《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頫《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頫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頫在元朝要 ...

• 世界首次!俄考古学家在300年前沉船中发现保存完好书籍

沉船中的书籍(图源:消息报)  海外网9月27日电俄罗斯地理协会水下调查中心的考古学家们,在一艘于300年前沉于芬兰湾的船中,发现了一本保存完好的巨著。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置于水下3个世纪仍然保存完整的书籍。  据俄罗斯媒体《消息报》9月26日报道,1724年,德国船舶“大天使拉法伊尔”号携带大量走私货物在芬兰湾与浮冰相撞后沉船。事故发生后,当地居民虽然对船上的大量物品进行了打捞,但仍有不少小件物品沉入了海底。  ...

• 第七届中国公共考古·桂林论坛开幕

 当日,第七届中国公共考古·桂林论坛在桂林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幕。来自考古科研机构、文博单位、高校等50余家单位的百余名嘉宾参与论坛活动。“中国公共考古论坛”旨在搭建一个公众考古研究与交流的平台,提升公众对考古学的认识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11月7日,嘉宾在桂林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洞穴遗址参观。11月7日,论坛开幕式在桂林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行。11月7日,考古专家(右一 ...

• 人类最早何时登上青藏高原?历史探访者揭开未解之谜

  当北国的银杏树早已裹上金缕衣时,位于桂林的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还是绿荫环绕,丹桂飘香。山水盛景掩映下,第七届中国公共考古·桂林论坛于7日-8日在桂林举办。  本次论坛设立了“中国考古新发现及其保护利用”“城市考古与社会经济融合发展”“考古遗址博物馆(公园)与公众考古”等主题,论坛汇聚了考古界的专家学者,也吸引了当地大学生及普通市民参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彭小军和团队多年求索, ...

• 长江文明在这里生生不息

  近日,“长江文明物语——长江文明与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览”在江苏省张家港博物馆开展。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孕育了华夏5000年文明史,一头挑起远古神话中的“昆仑墟”,一头连接融通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青藏彩陶、巴蜀青铜、楚国漆器、景德镇瓷器……这些长江岸边星罗棋布的文化遗产,向我们展现了生生不息的开放创新精神。  长江最显性的特点是开放。它是陆海联动的大通道,它张开双臂,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穿过险 ...

• “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开幕

 11月15日,浙江省博物馆建馆90周年之际,由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丽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在浙博武林馆区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共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蔡晓春,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褚子育,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赵国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柳河 ...

• 镜月澄华——大同市博物馆藏铜镜

 “照日菱花出,临池满月生”,孕育于我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之中的铜镜,是我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独立成体系的一朵奇葩。铜镜虽小,但它所映照的不仅是人们的容貌,还有千百年来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岁月的记录,记载着文化、美术、科学、人文、社会形态、思想意识等内容。  关于我国铜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古人将铜镜的起源归于轩辕氏。神话传说已不可考,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铜镜是位于甘肃、青海一带的齐家文化时期的铜 ...

• “黑石号”沉船始发哪里?

  无论是东晋高僧法显,还是南下西洋的郑和,印度洋上的斯里兰卡都是他们旅途的重要节点,而近年此地的考古发掘中,中国各个年代的瓷器也屡屡出土。12月20日,斯里兰卡曼泰遗址,来自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的考古队伍与当地考古队员正在开展发掘前期工作,这也是中国学者首次对曼泰遗址开展考古工作。  “黑石号”沉船始发哪里?11、12世纪是否为中国陶瓷外销的低谷期?带着这些历史谜团,中方考古队员将针对港口遗址出土 ...

• 农牧交错带:民族文化融合历史大舞台

  万里长城,作为我国古代北方著名的军事防御体系,被认为是中原政权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分界线。现在,专家学者为我们揭示了长城历史的另一面——长城地带成为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舞台。嘉峪关日落。  在岷江上游考古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叶茂林提出,综合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经济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长城地带在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上,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历史意 ...

• 四川邛窑考古遗址公园展开冶铁实验考古 看两千年前古人如何炼铁

 2000年前成都先民如何冶铁?11月16日,成都考古人员在邛崃市邛窑遗址公园进行了原汁原味的“昨日重现”。这是同日揭幕的“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冶金技术的起源与传播暨临邛冶铁实验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深入研究临邛汉代冶铁技术及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升“古蜀文明传承保护工程”的研究水平。本次活动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爱媛大学亚洲古代产业考古学研究中心、邛崃 ...

• 山西朔州发现215座古代墓葬

  11月17日,朔州市朔城区文物局披露:朔州市文物工作站在该区窑子头乡后寨村西(恢河西岸)的朔州市殡仪馆馆址进行地下文物勘探时,发现该地域地下埋藏着215座古代墓葬,年代初步确定为战国至辽金时期,时间跨度1500多年。目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正在对该墓葬群进行考古发掘。  该墓群占地125亩,北距朔州老城7公里,南距新城遗址(梵王寺)10公里。四周已经被铁丝网围起,有安保人员在四周巡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正 ...

• 浙江宋代道源塔基遗址发掘工作基本完成 多件文物出土

 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博物馆获悉,目前该县宋代道源塔基遗址发掘工作已基本完成。近三个月来,多件宋朝文物从发掘现场出土。发掘现场。图片来自平阳县博物馆  道源塔遗址位于平阳县萧江镇桃源村,2019年7月18日,桃源村当地村民在资福寺前平整土地时发现塔砖,平阳县博物馆在接到群众反映后,随即组织人员前往调查,现场出土较多青砖,皆印有“道源塔磚”或“南無大乘妙法蓮華經”字样,确认为一处古代塔基遗址。  由于遗址 ...

• 甘肃马家塬遗址已出土文物万余件:随葬车辆装饰繁复

 20日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历时14年的考古发掘中,位于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县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家塬遗址,目前已发掘的70余座墓葬出土大量珍贵的文物和上千具殉牲,设计考究、工艺复杂的大量随葬车辆装饰繁复引人。图为马家塬墓地地貌。图片来自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表示,发掘显示,这是一处与西戎部落首领有关的高等级贵族墓地。经持续考古发现充分体现出战国晚期西戎文化的独特性和 ...

• 国博馆刊 | “琉璃之路”:朝鲜半岛的古代玻璃器

【内容提要】玻璃器在古代是一种全球化产品,也是当时东西方之间丝绸之路贸易最清晰的证据之一,丝绸之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琉璃之路。铅钡玻璃是早期铁器时代日本、中国和韩国之间交往互动和贸易关系的一个标志,但中国之外,在朝鲜半岛和日本也出土了大量西方风格的玻璃容器,这些玻璃容器均出现在寺院珍藏、皇室大墓和神社的祭祀遗址,说明在当时是罕见的 ...

• 【考古前沿】“中国最冷小镇”呼中发现距今约7000年岩画

11月21日,“中国最冷小镇”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发布消息,该区碧水镇场辖区24号线一处沿河峭壁上发现3幅距今约7000年岩画。▲ 大兴安岭呼中区碧水镇场辖区24号线一处沿河峭壁上发现3幅距今约7000年岩画岩画是绘制在石头上的图画,是人类没有文字之前文化的最大载体,它承载的神秘信息甚至成为了一个个不可破译的密码碎片,它展示的古老文明内容为艺术史、史前史、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无比形象化的资

• 【考古札记】Jonathan Jones:图坦卡蒙陵墓——三千年前金色法老的宝藏工艺

1922年,英国探险家霍华德·卡特和金融家卡那封勋爵发现了图坦卡蒙的陵墓,图坦卡蒙的传说激发了全世界的想象力。图坦卡蒙,大约出生于公元前1341年,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二位法老,9岁登基,19岁暴亡,毕生都受祭司和权臣摆布。图坦卡蒙广为现代人熟知并非因功绩卓著,而是由于他的坟墓在三千年的时间内从未被盗,直到1922年被发现,挖掘出大量珍宝,震惊了世界。▲ 发现图坦卡蒙的陵墓图坦卡蒙墓

• 西朱村曹魏墓:填补中国古代陵寝制度重要缺环

  西朱村曹魏墓墓道  曹魏历时短暂,至今被完整发掘的曹魏时期大型墓葬还很鲜见。继曹休墓被发现之后,2015年,我市考古工作者在伊滨区寇店镇西朱村,又抢救性发掘一处曹魏时期大型墓葬,其规格超过曹休墓,为首次发现确认的曹魏帝陵。  这处墓葬自发现之日起,就以极高的墓葬等级和扑朔迷离的墓主人身份轰动全国。与此前发现的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高 ...

• 云冈石窟第12窟被完整3D复制,将开启移动展览

云冈石窟蕴含着丰富的乐舞雕刻内容。尤以12窟最为集中突出。第12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窟群,为“五华洞”之一。属于云冈中期工程(471—499)。该洞窟雕刻了表现北魏时期宗教、宫廷、世俗音乐、舞蹈艺术的活动场景,为研究北魏音乐、舞蹈史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澎湃新闻获悉,云冈石窟第12窟3D打印项目近日在深圳完成上色总装,这标志着世界第一例可移动3D打印复制洞窟打印成功。据悉,第12窟复制窟将于12月底亮相浙江大学艺术与考 ...

• “马蝗绊”全程展出,海内外龙泉青瓷回乡演绎“天下龙泉”

龙泉青瓷的烧制始于1700多年前,在宋代达到鼎盛。11月15日,为纪念浙江省博物馆建馆90周年,“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将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地下一层开幕展出,此次展览由浙江省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丽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共展出故宫博物院、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全球42家文博机构的513件(组)文物。澎湃新闻获悉,此次展览将全程展出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重要文化财——马蝗绊,马蝗绊是南宋佛照禅师赠送给日本平重盛的 ...

• 看于右任藏石中的北朝墓志与拓片,西安碑林展“光化六合”

“光化六合——西安碑林藏北朝墓志特展”11月8日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正式开幕。此次展览荟萃了西安碑林博物馆等单位珍藏的53方北朝墓志,冀以追溯广袤天地中百川归海、兴衰分合的王朝故事。展期持续至2020年3月30日。展览现场本次展览以“光化六合”为主题,意为“帝王的道德教化遍及天下”,以十六国末期至隋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演进为线索,通过宗室、勋贵、女性等不同人群墓志所见北朝重大事件和志主个人经历,借助古籍、辅展和说明 ...

• 雍正行书“平安如意”首次公开,看沈阳故宫的“奢华典藏”

11月6日,沈阳故宫“金玉满堂文化季”六大活动之一,重量级展览“金玉满堂——沈阳故宫的奢华典藏”在沈阳故宫銮驾库开展。雍正皇帝御笔行书“平安如意”首次公开展出,国家一级文物、光绪皇帝生前书房御用之印“光绪御笔之宝”等文物也在此次展览中亮相。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20年3月31日。“金玉满堂”,是人们对幸福如意、平安富足、健康长寿、阖家团圆等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着世人对幸福生活的祈盼。本次展览将沈阳故宫馆藏金光 ...

• 从包山楚简、马王堆帛书到走马楼吴简,湘博呈现千年简帛遗墨

从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马王堆帛书,到1996年发现的走马楼吴简,再到2010年五一广场出土的大量东汉简牍,长沙可以说是已知目前国内出土简帛书法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澎湃新闻获悉,11月10日,“千年遗墨——中国历代简帛书法展”将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幕展出。除长沙出土的简帛书法外,展览从甘肃、湖北、湖南等地精心挑选了字迹清晰、风格鲜明、形式多样的简帛实物共380件,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展示楚、秦、西汉、东汉、魏晋 ...

• 7.2万部古籍碑帖网上免费阅览,国图联合发布数字资源

从今天起,将有总量超过7.2万部(件)的古籍数字资源可供大众免费在线检阅,大大方便了公众的阅览和学术研究需求。这是澎湃新闻记者今天在国家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共享发布活动中获悉的信息。此次新发布的在线古籍数字资源7200余部(件),加上2018年已达到的6.5万部(件)发布总量,古籍数字资源发布总量已超过7.2万部(件),最新发布的在线资源包括“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中华古籍资源库”、“碑帖菁华”、南京图书 ...

• 看三千年前金色法老的宝藏工艺,伦敦展“图坦卡蒙”

近期,展览“图坦卡蒙:金色法老的宝藏”正在英国萨奇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是纪念图坦卡蒙陵墓发现100周年,展出150多件真迹(此前展览数量的三倍)来探索图坦卡蒙国王的生活,以及这个令世界着迷的传奇。其中60件文物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离开埃及,然后返回正在建设中的大埃及博物馆进行永久展览。在艺术评论员乔纳森·琼斯看来,展览最具亮点的无意是以流行考古的展陈形式,展现了那些距今3,300多年历史的工艺,从工艺品中看待这 ...

• 圆明园“马首”回家,由港澳爱国企业家何鸿燊捐赠

@中国之声13日消息,今天下午,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马首由港澳爱国企业家何鸿燊先生于今年11月正式捐赠国家文物局。捐赠后的马首将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回归原属地,为其百年回归之路画上圆满句号。目前,马首与其他六尊兽首铜像正在国博展出。(原题为《骏马归来!圆明园马首回来了!》)

• 何鸿燊今捐赠“马首”,将重回圆明园

11月13日,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流失海外一百余年、在2007年由澳门企业家何鸿燊购得,并在澳门公开展示多年的马首铜像被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经过双方协商一致,文物局受捐后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圆明园马首铜像归藏国家重回原属,为其百年回家之路画上完满句号。原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非常希望文物回归,但他同时认为 ...

• 西周早期曾侯墓青铜器首次出境赴印展示,曾解“曾随之谜”

1978年,由发掘于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所引起的“曾随之谜”之争,困扰了学界长达36年。自2010年起,随着随州叶家山西周家族墓地和文峰塔曾国墓地的相继发掘,以及越来越多青铜文物的出土提供的考古资料佐证,“曾随之谜”的真相“一国两名”才得以解释。澎湃新闻获悉,11月13日,由中国湖北省博物馆与印度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礼乐·华章——中国湖北文物特展”在印度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据悉,此次展览以青铜器为主,其中就有叶 ...

• 良渚策展人高蒙河:亮相进博会后,上海如何继续推广良渚文化

“良渚古城遗址”今年7月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二届进博会上,“良渚古城遗址展”在国家展展区内中国馆亮相。作为进博会“良渚古城遗址展”的策展人,高蒙河对澎湃新闻表示,良渚古城遗址这次在进博会上展示,得到了前来参观的习总书记和其他国家元首们的赞誉。“上海也有将近10处良渚时期的遗址,应该说上海也参与了良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构建,接下来如何把上海的良渚文化,把上海早期5000年起源的历史推广 ...

• 南朝神韵仍在,南大博物馆展六朝碑拓名品与石刻写生

南京也被称为六朝古都,孙吴、东晋、宋、齐、梁、陈相继在南京建都,在建康城及其周边遗留下了岿然长存的南朝陵墓石刻(也称六朝石刻)。这些六朝石刻是六朝的精神象征,南朝石刻蓄聚着“腾跃”的张力,至今仍传达着南朝的神韵。11月13日,“南朝气韵——南京大学藏六朝石刻碑帖展暨南朝石刻的临摹写生与传统雕塑的保护人才培养项目作品汇报展”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星云楼1楼美术馆对外展出。澎湃新闻获悉,此次展览主要以南朝陵墓 ...

• “马蝗绊”等全球青瓷精品今起集结浙博“天下龙泉”

浙江省博物馆建馆90周年之际,由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丽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今天在浙博武林馆区开幕。此次展览展品涵盖亚非欧各洲,是史上展出龙泉窑精品数量最多,覆盖地域最广,规模空前的一次大展。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重要展品包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马蝗绊”,它是一件南宋龙泉窑青釉花口碗,日本指定的重要文化财;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元代龙泉窑舟形砚滴;19 ...

• 秘色青瓷珍品“集结”越窑故里:法门寺史无前例出借5件

唐代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中有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一语道尽了越窑瓷器“捩翠融青”的釉色之美。越窑窑址位于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而慈溪上林湖则是秘色瓷的原产地。澎湃新闻获悉,11月14日,“秘色在人间——越窑秘色瓷特展”在越窑故里展出,这一在浙江省慈溪博物馆对外开放的展览不仅有慈溪博物馆和上林湖越窑博物馆馆藏的近60件精美秘色瓷,还汇聚了故宫、法门寺等全国七家文博单位的秘 ...

• 敦煌研究院召开贯彻“省委决定”,弘扬“莫高精神”座谈会

11月5日下午,敦煌研究院召开贯彻“省委决定”,弘扬“莫高精神”座谈会。11月5日下午,敦煌研究院召开“贯彻‘省委决定’,弘扬‘莫高精神’座谈会”,集中听取在家领导干部、职工代表的意见与建议。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马世林,院党委委员、人力资源处处长韩延军出席座谈会,各部门(单位、企业)主要负责人、专家学者、中青年骨干共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马世林出席并主持会议。会上,马世林传达学习了中共甘肃 ...

• 不忘初心 助学扶志 爱洒教育 铸梦敦煌 ——敦煌研究院帮扶天堂镇天堂学校优秀师生赴莫高窟开展研学活动

作为贫困地区脱贫治本之策的教育扶贫,是顺利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更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前提条件,深受贫困地区的欢迎。为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和视察敦煌研究院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敦煌研究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文件精神,在完成2019年资助天祝县天堂镇本康村5名贫困学生1.4万 ...

• 70年来,5件最有影响力的文化遗产类重要提案

近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表彰全国政协成立70年来100件有影响力重要提案。据文博圈统计,其中涉及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提案一共有5项。分别为:1.1985年政协第六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我国应尽早参加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以利于我国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存和保护,加强我国在国际文化合作事业中的地位的提案提案者:侯仁之等4人2.1996年政协第八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切实采取措施制止滥建庙宇 ...

• 第三届国际摄影研讨会在浙江丽水隆重召开

180年前,摄影术诞生于法国,直到如今摄影的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从被认定为绘画的附庸到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语言,摄影经历了漫长的演变。那么摄影未来将如何发展,如何更好的面对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来自全球10个国家共18位顶尖摄影大师在浙江丽水进行了长达两天的研讨。2019年11月9日至12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丽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暨丽水摄影节在浙江丽水隆重召开。来自澳 ...

• 敦煌研究院领导出席金砖国家人文交流论坛,议“金砖”促民心相通

11月13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期间,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外文局联合巴方共同主办的金砖国家人文交流论坛暨首部金砖国家联拍纪录片《孩童和荣耀》全球首映式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来自金砖五国政界、文化界、智库等200多名学者政要出席论坛,议“金砖”人文交流,就未来合作方向献言献策。金砖国家人文交流论坛开幕大会现场。中新社记者 莫成雄 摄论坛围绕“拉紧人文交流纽带,筑牢金砖合作第三支柱”的主题 ...

• 陕西抢救性发掘2600多年前的古芮国都邑遗址

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墓地大墓出土的金虎(资料照片)。新华社 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无人机拍摄的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的墓地发掘现场(资料照片)。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大墓椁室的发掘现场(资料照片)。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墓地出土的钮钟(资料照片)。新华社 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芮国是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传世文献对其记载非常简略。2005年,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的发现,推动了对芮国历史的研

• 工艺分析印证圆明园马首工艺精湛

根据国家文物局工作安排,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何鸿燊先生捐赠的圆明园马首铜像利用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X光照相、可塑材料翻模显微照相、相机微距拍照观察等方法进行了分析检测,希望了解马首的材质、铸造工艺以及可能的用途等方面的信息。其中,成分分析法选用德国Bruker Tracer 5i便携式荧光光谱仪,该光谱仪测试电压40kV,工作电流40uA;X光照相法选用美国Golden Engineering公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