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窟文物到底怎么保护修复 是时候更新修旧如旧了
近年来,业界对中国石窟寺修复的理念和方法始终存在分歧。石窟寺是丝绸之路上见证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质性遗存,石窟寺保护与修复的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水平。网络舆论对文物修复的质疑,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修旧如旧”这一原则有着不同理解。“修旧如旧”是1955年由梁思成提出的观点,多年来被文保界奉为圭臬。如今,是时候重新理清梁思成的思路了。 11月4日至11月5日,在上海召开的“‘一带一路’背 ...
近年来,业界对中国石窟寺修复的理念和方法始终存在分歧。石窟寺是丝绸之路上见证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质性遗存,石窟寺保护与修复的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水平。网络舆论对文物修复的质疑,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修旧如旧”这一原则有着不同理解。“修旧如旧”是1955年由梁思成提出的观点,多年来被文保界奉为圭臬。如今,是时候重新理清梁思成的思路了。 11月4日至11月5日,在上海召开的“‘一带一路’背 ...
敦煌壁画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世界遗产首批项目被批准至今也走过了40年。1972年11月16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此后于1978年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首批列入了12个文化和自然遗产。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中国的世界遗产从无到有、从少变多,中国完成 ...
11月19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一行到陕西历史博物馆调研并出席“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简称‘基地?)”揭牌仪式,关强和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为“基地”揭牌;省文物局副局长贾强、西北工业大学学副校长何国强、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出席揭牌仪式。 关强首先调研了陕历博壁画修复室,了解基地目前开展的相关工作和形成的成果,随后参加了基地的揭牌仪式。他指出,“基地”在今 ...
《每日邮报》11月15日报道,上个月,澳大利亚悉尼市巴兰加鲁地铁站修建工程中,工人们意外地挖掘出一艘木船残骸。 经考古专家初步鉴定,这艘澳大利亚建造的小型欧式木船建于19世纪30年代,或曾用于短途运输。 考古学家认为,这或许是澳大利亚出土的同类船只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艘木船。 考古学家科罗内奥斯说,像这样的小船会把货物运到悉尼港附近的不同地点,甚至会沿着海岸向其他定居点运送。“据我们所知, ...
阿姆斯特丹政府建立了一个名为“表面之下”的特别网站,公开展示从阿姆斯特尔河挖掘出土的超过2万件历史物品,时间跨度从史前时代到2005年,展现了这座城市过去数千年的生活与历史。 由于要建造新地铁,考古团队受阿姆斯特丹政府委托从2003年开始对阿姆斯特尔河进行挖掘。本次考古挖掘持续至2015年,共挖掘出土约70万件物品,得益于阿姆斯特尔河流速缓慢,河床被泥沙覆盖隔绝了氧气和光照,出土物品仍保存良好。
洛阳民俗博物馆讯2018年11月28日上午10:00,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举行了开馆仪式。开馆仪式由洛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杰同志主持,中国文物报社原社长李耀申,洛阳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世敏,洛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宋文献,中国文物报社办公室主任李连新,河南省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姚向东,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洛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胡大鹏,洛阳市瀍河区区委书记原峰,洛阳市社科联副主席杨晓光,洛阳市瀍河区 ...
“龙泉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始地”“有了龙泉窑,中国陶瓷史才更精彩,有了龙泉窑,世界才真正了解中国陶瓷,这是龙泉人民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日前,在“世界青瓷大会·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活动期间,来自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以及日本冲绳艺术大学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分别对龙泉窑的历史、考古历程、烧造工艺等方面作了交流和分享,进一步理清了龙泉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始地的历史渊源和历史地位,并以 ...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6日电题:一百多年后,这些圆明园文物终于回家了记者 宋宇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对于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圆明园文物来说,这句诗恰能概括它们这一百多年来的经历。如今,流散文物中的一部分已回归故园。今年10月,首场“回归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在圆明园天心水面正式开展。展览首次集中展示了自圆明园管理处成立以来回归的37件重要石质文物。百余年间,这些文物经历了什么?圆明园遗址。中新网记 ...
日前,KK直播与光明网联合推出的大型考古系列直播节目《考古实习生》来到湖北荆门城河遗址,前往王家塝墓地探秘距今5000年左右的神秘树棺墓葬。荆门城河遗址是一座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011年勘探、2012年开始挖掘,到2018年初,城河遗址王家塝墓地考古发掘近日取得重大成果,在这里发掘出的一座最大的墓葬有20平方米左右,据悉可能是目前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墓 ...
新华社太原11月8日电(记者王学涛)记者从云冈石窟研究院了解到,借助3D打印技术,云冈石窟第18窟在北京被成功复制,高大的立佛“走”出了千年石窟。这是继第3窟大佛、第12窟“音乐窟”成功复制后,云冈石窟研究院利用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的又一重大成果。据了解,云冈石窟第16至20窟,即帝王象征的昙曜五窟,由当时著名高僧昙曜主持开凿,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其中,第18窟北壁主佛像高15.5米,高肉髻,面颊丰圆,鼻梁高 ...
青铜壶和从壶里专门盛出来的“美酒”已经转移到了实验室墓中发现的大雁灯近日,记者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此前在洛阳市西工区闹市一处工地发现的西汉大墓,经过两个月的发掘,目前已清理出墓主人骨架一具,双棺内陪葬有大量玉器。主墓室内不仅发现有大雁灯、铜盘等珍贵文物,还有铜镜、耳杯等遗物,在北侧一耳室内还发现有大量彩绘陶壶、铜盘、铜壶、铜炉、铜钵、铜盆、铜臼等。这一切无不向世人呈现出2000多年前西汉贵族 ...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黄小希 王笛)国务院新闻办15日发表《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白皮书包括前言、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各民族语言文字广泛使用、宗教文化受到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等部分。白皮书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迁徙聚居生活的地方,也是多种文化交流交融的舞台。白皮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 ...
历时20年,南京石头城遗址考古再次取得重大突破!近日,在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带与会的国内外学者们参观了清凉山公园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他兴奋地宣布:石头城找到了,就在这里!考古现场,还发现了一块印有“石头”字样的铭文砖,填补了六朝都城考古史的空白。许宁 摄学术界对石头城的具体 ...
“数字敦煌”上有高清美图。近日,一自媒体发布甘肃瓜州县内榆林窟壁画视频,激起公愤,众网友质疑其偷拍窟内景象,其本人回应“获得了官方许可”,但敦煌研究院表示,该自媒体确实是偷拍,若是开了闪光灯强光会破坏壁画,已责令其删除视频。扬子晚报记者为此追访了敦煌研究院范泉先生,他表示,敦煌每年的游客逐年递增,今年将达到200万左右,与此同时,各种奇葩不文明游览行为时有发生,非常令人头疼,好在“这类情况正在逐渐好 ...
中新网南京11月24日电 (记者 申冉)24日,“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在东南大学公布。此次公布的共一百个建筑,遍布中国多个城市,建造时间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增加的多个现代建筑项目,还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巨变,令这份名单更添时代感。据介绍,“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始创,首批98个项目的名录于2016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宝蕴楼公布;第二批100个项目的名录 ...
唐代敦煌写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十三》。主办方提供中新网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 于立霄)《法宝重光—千年国宝佛经大展》27日在嵩山少林寺大禅堂开幕,展览汇集荣宝斋征集的藏品及少林寺藏经阁的秘藏,有隋唐敦煌写经、宋元善本古籍、千年国宝佛经等,年代从南北朝至元代,时间跨越1500余年。此次展览历时3天,由中华老字号荣宝斋与少林寺藏经阁首次联袂举办,将珍藏的国宝级敦煌写经、国宝佛经进行展示。南北朝敦煌写经 《大 ...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从浙江省博物馆获悉,“佛影灵奇——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特展将于11月29日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开幕。展览以中国境内十四个省市区出土的十六国至宋初吴越国时期的金铜造像为重点,意在展示两千年来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佛教的基本面貌以及浙江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展期持续至2月28日。 南朝谢灵运《佛影铭》中写道:“法显道人,至自祇洹,具说佛影,偏为灵奇 ...
展览现场 11月21日,数百件被誉为“世界美术活化石”的古代岩画和边塞文化重要见证的居延汉简在中国美术馆开展。“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共展出岩画实物29件,雕塑6件、拓片39件、汉简106枚。岩画内容有人物、动物、符号及狩猎、祭祀、舞蹈等,简牍则是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出土的居延汉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与“圆”二字构筑了简洁、概括的几何图式,大漠的壮美 ...
埃及古物部当地时间11月28日发布的照片显示,埃及考古学家在开罗南部的金字塔建筑群中发现了可以追溯到2300多年前的木乃伊。埃及古物部在一份声明中称,在代赫舒尔阿蒙尼米哈特二世的金字塔东南部地区工作的埃及考古小组发现了许多许多古代墓葬,内有8具棺材。
11月24日,“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在东南大学公布。此次公布的共一百个建筑,遍布中国多个城市,建造时间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增加的多个现代建筑项目,还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巨变,令这份名单更添时代感。 据介绍,“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始创,首批98个项目的名录于2016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宝蕴楼公布;第二批100个项目的名录于2017年在安徽池 ...
日前在延安举行的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点研究项目2018年度推进会暨芦山峁遗址考古现场会爆出,延安芦山峁遗址发现多座大型人工台基及其上构建的多座规整院落,似可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宫城雏形。此外,发掘出大型四合院式建筑群落和两座附属小型院落,出土了大量槽型板瓦、筒瓦、玉器等珍贵文物,显示出该遗址在北方地区较高的层级地位。 延安芦山峁遗址四合院式院落建筑群远景。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告诉记 ...
欢迎关注“文博中国”! 是谁手执石叶在尼阿底驻足,人类文明的史诗响彻青藏高原。3万年前,人类几乎征服了亚洲的每一处未被冰盖覆盖的土地,甚至可能已经在北极圈的边缘定居。青藏高原则因其恶劣的环境而成为最后一片无人之境。11月3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一项重大学术研究成果:考古学者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遗址(Nwya Devu),证实古人在距今4-3
为深入认识和传承丝绸之路的文化历史,进一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学习敦煌研究院先进经验,加强合作交流,在教育部思政司、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的指导下,由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敦煌文博管理研习营”将在敦煌开展为期六天的研习营课程。11月6日上午,“敦煌文博管理研习营”开营仪式在敦煌研究院成功举办。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马世林,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 ...
11月15日,“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 王笈摄 战国彩绘漆镇墓兽,唐代银平脱花鸟狩猎仙人纹镜,宋元黑漆莲瓣形奁……“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15日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280余件自战国时期至20世纪的中国漆器珍品在此集中展出。 中国是漆器的发源地,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已发现距今7000年的漆器。漆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黑漆螺钿楼阁人物图菱花形盒。 王笈摄 战 ...
“考古新发现——山东焦家遗址出土文物展”11月15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幕。 赵晓 摄 “考古新发现——山东焦家遗址出土文物展”11月15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幕。226件(组)文物集中亮相,展现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遗存。本次展览分为“横空出世”“东方之都”“礼制先河”“工艺流变”四个单元。图为公众走进展厅参观。 赵晓 摄 记者当天在现场看到,本次展览分为“横空出世”“东方之都”“礼制先河”“工艺流变”四个单元,展示了焦家 ...
这是历史的偶然。1981年,屹立了数百年的法门寺塔因地震和阴雨而半壁坍塌;1987年,法门寺地宫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法门寺博物馆(法门寺珍宝馆)拥有众多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罕见(11月21日拍摄)。刘强摄 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承载盛唐时期灿烂文明的数千件稀世文物震惊了世界;多元文化的瑰宝让世人对中华民族的开放基因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沉睡在地下1113年的法门寺地宫,记录了大唐烟云,以及中国古 ...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的石峁村,从2011年开始挖掘到现在已有8个年头。这是谁的城?这是座什么样的城?这些问题从石峁遗址被发现以来,专家和学者对此的讨论就从未间断。 “石峁遗址8年来的很多考古发现可以证明,这座位于陕北高原上的石头城,在4000年前是一个等级分明、‘万邦来朝’的都城型城市,而石峁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就是统治阶层或者王族居住和宴饮的场所。”石峁遗址考古队队长邵晶告诉记者。 石 ...
历经10余年6次勘探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四川茂县城南约2.5公里处,发现了约5000年前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交汇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 日前登上这个被岷江环绕、名叫营盘山遗址的二级台地,但见地势开阔、土质肥沃、草木繁茂。局部遗址上已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各型房屋基址20座、灰坑120余个,窑址3座及灶坑12座,还发现一处类似于广场的遗迹。根据碳14年代测试数据,营盘山遗址的年代约为距今5300—4600年。 遗址已出土陶器、玉器、 ...
木简材质为云杉,用红外相机对部分散简进行拍摄,发现残简字迹难以全部辨认,仅认出有“其”、“百日”、“二寸”等墨书。图片来源:太原市文物考古所摄 从山西省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当地考古人员在悦龙台墓地发现800余枚(初步估量)汉代简牍,这是华北地区目前发现的保存较为完好的汉代简牍,对秦汉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 2017年下半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位于太原 ...
南京有着近2500年的建城史,历史上,在南京建造的第一座城池便是越城。公元前472年,范蠡在濒江临淮的长干里筑越城。一直到南朝,越城都在,但此后神秘消失,只剩传说。中华门外西街地区,被认为是越城遗址所在地。果真如此? 11月12日,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大海做了《南京西街遗址考古发掘与初步认识》的报告。他说,从2017年进场考古至今,尚未找到2500年前 ...
图为墓葬出土的陶器。(钟欣摄) 15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通过近期对成都市成华区槐荫路发现的遗迹进行抢救性发掘,考古学家初步发现4座东汉早中期的券顶砖室墓。 据悉,4座汉墓中有3座保存较差,1座保存较好,墓葬墓向均朝西,呈一致平行排列。其中保存较好的汉墓M3总长约14米,墓室长约6.8米,甬道长约0.7米,墓道长约6.5米,其券顶、甬道、墓门及墓道较为完整,但墓门处有一盗洞。图为墓葬出土的陶俑和铜钱。(钟欣 ...
16日从陕西文物部门了解到,考古人员在陕西延安芦山峁遗址,发现了大型人工台基及其上构建的多座规整院落和玉器奠基现象。据介绍,遗址核心区的多座人工台基及其之上构建的规整院落,似可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宫城雏形。 芦山峁遗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双田村芦山峁自然村北。考古人员在遗址核心区“大山梁”的顶部钻探确认了至少四座大型夯土台基,由北向南依次为寨子峁、小营盘梁、二营盘梁、大营盘梁。每座台基之上坐落着 ...
悦龙台墓地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街道办店坡社区西侧700余米,西临东中环路,北临西太堡街,西南距离晋阳古城约20公里。为配合基本建设,2017年7月至12月,考古队对该建设项目施工区域进行勘探并进行抢救性发掘。 本次共发掘汉、明清时期墓葬29座,其中汉墓11座。本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是M6。该墓由墓道、过洞、墓室组成,方向270°。斜坡墓道长11米、宽1.5米、深6.9米,墓道内出土豆形铜灯1盏、“半两”铜钱40枚;过洞 ...
从山西省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2018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对搬迁至太原市博物馆的一座西汉时期墓葬进行室内考古和出土文物的应急保护。该墓葬椁室内共出土各类文物66件(组),其中,汉代简牍是山西境内首次发现。 为做好太原市城市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2017年7月至12月,考古工作者对该市一建设项目施工区域进行考古勘探,并对发现的29座汉、明清时期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一座带斜坡墓道的竖穴汉墓被整体套箱搬 ...
图为嘎尔琼拉康石碑碑身碎块。 赵朗 摄 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拉萨吐蕃时期一座封授立盟碑正在发掘中,这座石碑记录了誓文与历代赞普业绩。图为碎块石碑上的清晰藏文。 赵朗 摄 由于拉萨城区发展,原在偏僻之地的嘎尔琼拉康被林立高楼所包围。而在这座寺庙的院子里,几名工人正在围墙内挖土抛石,约50平方米的面积挖了1米多深。图为石碑碑身碎块。 赵朗 摄 该所研究员陈祖军介绍,这座石碑立于赤德松赞赞 ...
近日,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成立联合专家组,完成清朝亚东关遗址实地考察工作。实地考察中,专家组发现,清朝亚东关遗址由6座建筑废址与穿越遗址的驿道组成。整个建筑废址残存大量倒塌堆积,大量残留的瓷器、铁器、铜器等物件被发掘。依据布局、规模、室内结构等分析,专家初步推测建筑功能属性分别为海关官署、关帝庙、海关工作人员及驻军宿舍、海关办理通关手续场所、海关日常用品交易场所。 专家组通过对遗址及周边环境实地 ...
11月20日,《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Late Middle Pleistocene Levallois stone-tool technology in Southwest China”的研究文章,表明距今17万至8万年前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遗址出现了勒瓦娄哇技术。这项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参与的研究成果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完成。 我国的旧石器考古材料历来较为丰富,而西南地区无论在年代和材料的认知方面都相对较为薄弱 ...
2018年11月,敦煌研究院与上海科技馆在上海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加强科学与艺术的跨界合作,实现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弘扬的全方位发展。 双方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交流互动为原则,以协同创新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为目标,共建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平台,促进科普教育发展;共同为文化注入科技新活力,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事业探索新途径,开辟新空间。此外,双方将加强人员和学术交流,通过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由上 ...
2018年11月15日下午,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明非、副秘书长王伟,市文物局局长马锐、文广新局局长李彬,市政府办公厅综合六处处长郭涛一行考察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并与IICC工作人员进行座谈。
11月4日起,“复旦大学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石窟寺保护论坛”举行。 中国石窟寺是丝绸之路上见证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质性遗存,石窟寺保护与修复的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水平。 “中国石窟寺保护科技创新联盟”4日成立,将联合国内相关机构和企业,强化学术研究和交流,共同为攻克石窟寺保护难题提供相应的人才及技术支持。据悉,“中国石窟寺保护创新联盟”的成立,也将使中国的文化 ...
来源:兵团日报走进新疆吐鲁番市以西的交河故城,迎面而来的是一片残垣断壁。无数土墙、破壁或土台还带着一点依稀可辨的原初模样,以信息碎片的方式,在我脑海里一片一片拼凑,慢慢复原高台之上这座故城的繁华秀丽和往来熙攘。交河故城曾是通达焉耆的“银山道”、西去乌鲁木齐的“白水涧道”和北抵吉木萨尔的“金岭道”三道交汇之处,是当时重要的交通枢纽、吐鲁番盆地的门户,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整座城南北长约1650米,东西最宽处 ...
当地时间2018年9月25日,埃及开罗,当地一座有着2000年历史的房屋遗址及其中的历史文物被发掘。
当地时间2018年10月19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缴获的走私文物在当地展出。伊斯坦布尔安全委员会展开打击文物走私行动,取得历史性收获。在全国12个省份缴获了攻击1.4万件文物,逮捕了八人,其中包括金币、罗马时期的墓碑、吕底亚银币、拜占庭硬币以及罗马时期的剑等。
前天,永嘉瓯北丁山古墓正式发布发掘成果,共出土上百件文物,其中一件至少1600年“年龄”的古代波斯进口的玻璃碗在一座东晋古墓被发现。 今年5月至9月,为配合104国道温州西过境瓯江特大桥工程建设,并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永嘉县文物馆联合对瓯北街道丁山工地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68座,其中,汉六朝墓59座,是温州迄今发现汉六朝墓葬数量最多的一次。另有唐、宋墓 ...
第二届东盟文化周在北京文博会期间举办。 杜燕 摄 今天,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10月28日闭幕。组委会表示,文博会搭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共同繁荣。 启动语言文化传播新形式 国家出行,语言先行。在第十三届北京文博会期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上,记者了解到,“一带一路”沿线的52个国家,已经设立140 ...
西藏那曲市、阿里地区多地考古发掘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其中考古遗存将利于还原、重现距今5万年的尼阿底遗址古环境等。图为联合考古队对梅龙达普遗存进行考古发掘。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供图 中新网拉萨10月26日电 (赵朗 何伟)记者26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获悉,西藏那曲市、阿里地区多地考古发掘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其中考古遗存将利于还原、重现距今5万年的尼阿底遗址古环境等,也利于论证青藏高原古人类起源、迁 ...
2018年10月28日,叙利亚国家博物馆的“重新开放”仪式。(图片来自《西雅图时报》网站) 德媒称,时隔六年,位于大马士革的叙利亚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 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10月28日报道,10月28日,位于大马士革的叙利亚国家博物馆时隔六年多再次向公众开放其丰富的文物馆藏。直到几个月前,叙利亚政府才收复了叛军在首都周边占领的所有地盘。 报道称,叙利亚政府官员、外国考古学家和修复专家出席了叙利 ...
古都西安城墙之内的碑林博物馆存放和展示了历代碑帖、石刻和石雕艺术,它们沉默千年,却以无声的方式述历史、成人伦、助教化。而去年以来,西安碑林博物馆北扩需要搬迁“千年国宝”《开成石经》的消息,“澎湃新闻”曾连续报道并引起较大关注。“澎湃新闻·古代艺术”刚刚获悉,有关部门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开成石经》将留在原地。 《开成石经》专室西侧南面 据相关人士对“澎湃新闻·古代艺术”透露,西 ...
上海国际品牌授权展是亚洲规模最大、授权行业影响力最强、被授权专业观众覆盖面最广的专业授权贸易展会。本届展会共吸引304家企业的国内外热门授权IP1285项,覆盖娱乐、艺术、体育、博物馆等领域。其中,博物馆授权依旧是展会亮点之一,大英博物馆、梵高博物馆、法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颐和园、陕西历史博物馆、成都博物馆等中外博物馆均有参展。 敦煌研究院文创品牌“如是敦煌”,以“丝绸之路的美好旅 ...
当地时间2018年9月19日,土耳其桑尼乌法,哥贝克力山丘遗址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东部乌尔法市郊近十公里处。在1994年,最初由一位库尔德族牧羊人发现。主持哥贝克力丘挖掘的行动者,是“德国考古学会”的K·施密特。经Pre-Pottery Neolithic A鉴定,证实有关遗迹至少有一万二千年历史,甚至是一万三千年的历史,比金字塔还要早八千年出现,是人类至今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