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展览 | 大报恩寺遗址出土宋代丝绸展

  (扬子晚报实习生 毕忠倩 胡朔 记者 张可)2018年8月7日,《大报恩寺遗址出土宋代丝绸展》在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开展,共展出58件宋代丝织文物。10年前的2008年,这些珍贵的丝织文物正是在今天的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此次展览,是文物出土经过修复后第一次“回家”亮相。  江南土壤偏酸,丝织品等有机物在地下埋藏后,很快就会腐烂。而这批文物是属于大报恩寺的前身——北宋长干寺的,或许是因为存放在地宫、

• 展览 | 秦始皇帝陵与汉景帝阳陵出土陶俑展

  2018年8月7日,“跨越时空的邂逅——秦始皇帝陵与汉景帝阳陵出土陶俑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陈列厅开展。该展览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主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承办,是首次以秦汉陶俑为主题的原创展览,展期一年。  秦始皇帝与汉景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位皇帝,其营建的陵墓规模宏伟,布局复杂,结构严谨,内涵丰富,是秦与西汉各自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历史面貌的地下缩影。  俑作为一

• 秦汉九原—五原郡治的考古学观察

秦汉九原—五原郡治的考古学观察魏坚 郝园林(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 )“九原”之地,因其地处阴山一线的农牧交错地带,土壤肥沃,物产丰饶,更兼有黄河天险与水利之便,夏商周以来一直是北方民族和中原华夏争战交融的历史舞台。进入战国秦汉阶段,这里更是中原王朝和匈奴政权往来与交战的前沿,因而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

• 媒体关注:传承文化根脉 续写洛阳篇章

  8月21日,《洛阳日报》3版头条刊发《传承文化根脉 续写洛阳篇章》,予以转发,全文如下。  近日,市文物局局长余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重点工作推进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全面总结和部署,为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党的建设高质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导。  余杰表示,“十三五”以来,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初步形成了遗址保护、 ...

• 敦煌石窟文献还原古老秋食

8月7日,敦煌研究院梳理解读了敦煌石窟文献中古人吃秋食的养生之道。图为莫高窟第61窟的《村女献乳》(五代)。由鲜奶浓缩发酵而来的奶酪也不是西方人的专利,唐代敦煌的僧人和上层贵族就经常食用。敦煌研究院供图  中新网兰州8月7日电 (记者 徐雪)8月7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敦煌研究院当日梳理解读了敦煌石窟文献中古人吃秋食的养生之道。  “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是《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

• 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如何平衡 陕西城市遗址考古在博弈中艰难穿行

来源: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 新华社记者 秦汉元 姚友明  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有秦、汉、唐等10多个政权或朝代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千余年。  去年夏季以来,陕西省部分城市遗址考古工作取得很大进展:考古工作者在秦咸阳城遗址除发现秦汉手工业作坊、秦代大型府库遗址外,还在岩村秦人墓地出土了包括距今2000多年的400 ...

• 吴凌云:“文帝行玺”是考古发现西汉最大金印

在建国后的历次考古发现中,有不少秦汉时期的印章被发现。而在众多的印章中,有一枚印章十分独特:它是一枚“帝印”,这就是“文帝行玺”。虽然它不是真正的皇帝印玺,只是西汉时期南越国国王的王印,但它却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这枚金印究竟是怎样被发现的,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我们怀着这些问题采访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吴凌云石破天惊的发现1983年6月,广东省政府基建部门正在风景秀美的

• 英考古队在黎巴嫩发现中世纪塔楼及大量瓷器

  当地时间2018年7月23日,英国考古队在黎巴嫩西顿发掘出中世纪防御塔以及瓷器。最近研究表明,西顿曾是物质文明丰富的古城,在此曾发现迦南人、腓尼基人的生活仪式。

• 转:【清源现场观察报道】观察员看大会/两个主动推迟列入的故事

7月2日下午,42届遗产大会新申报遗产的审议全部结束。 观察员国评论在7月2日议程的最后,瑞士、瑞典、斯洛文尼亚、新西兰、加拿大、丹麦和哥伦比亚等国家作为观察员国对本届大会的审议情况发表了评论。大家都明显地关注到本届大会不同寻常的委员会与专业机构之间的意见分歧,对此感到担心。这些代表的发言几乎一致强调,公约的精神需要得到维护,名录的可信度需要得到保障,委员会、缔约国、遗产中心和咨询机构之间的对话沟

• 为敦煌研究提供更丰富文献

二十余载整理,《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已出版十五卷为敦煌研究提供更丰富文献    作为我国敦煌学界的第一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1—15卷)是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郝春文为首的团队历经20多年整理研究的重大成果。他们全面整理了收藏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将1000多年前的手写文字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校理原件的错误,尽可能地解决了文书

• 孟加拉国阿格拉萨-毗诃罗普尔基金会主席一行考察西藏佛教文化遗产

 自2014年以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孟加拉国基金会对毗诃罗普尔古城纳提什瓦(Nateshwar)遗址的三次大规模联合考古发掘,发现了早、晚两个时期的大量佛教遗迹和遗物,取得了重要收获。这是首次将孟加拉国古文献记载中的古代佛教都城的神秘面纱揭开,集中反映了公元8~13世纪佛教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变迁,为南亚次大陆佛教考古提供了新的重要标尺。五年来,中孟联合考古队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基本同时进行,目前遗址的阶段性考 ...

• 9月 金沙遗址博物馆将展现“金色记忆”

  来自河北博物馆的鎏金银蟠龙纹壶    来自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高浮雕兽面纹金带钩    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案,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令世人对古蜀王国的艺术审美和科技力量叹为观止。而金面具、金冠带、金腰带等金沙金器也让人们看到了古蜀王国对外交流往来的线索。如今,来自全国40家考古文博单位的黄金重器将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大集结,来一次金器赛宝大会,展现中国“黄金时代”的无穷魅力。日前记者获悉, ...

• 中国发现4000年前失落城市 遗址含巨型金字塔

  英媒称,中国发现有4000年历史的失落古城遗址,拥有230英尺(约合70.1米)高的金字塔和填满人类头骨的葬坑。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8月24日报道,考古学家们在中国发现了一处失落城市的遗址,该城市在大约4000多年前有过繁荣的时光。    报道称,在中国西北俯瞰秃尾河的一处山脊上,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座曾作为中央宫殿的巨型阶梯金字塔,以及防御石墙、制作工具的碎片和多处布满了殉葬用的人头骨的葬坑。    报 ...

• 陕西首次发掘明代土洞式佛窟遗址

  2017年10月下旬至12月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绥德县文物旅游局、绥德县博物馆的协助下对绥德县满堂川镇圪针湾村螺丝疙瘩山修筑生产道路时发现的佛窟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出礼佛窟2座、龛式窟3座、僧房窟1座。洞窟均坐北面南,系开凿于黄土断崖上的土洞窟,自东向西排布,编号依次为K1~K6。洞窟立面分布图  K1位于最东侧,进深5米。此窟平面呈前部略窄收的梯形,顶部早年完全坍塌。后部壁龛中下部大体完整,龛下的石板 ...

• 湖南资水流域陶瓷考古取得重要突破——衡宝古道邵水段发现宋代大规模区域性中心窑场

  资水流域是历史上不同族群的重要活动舞台,下游的益阳早在战国时期已是楚国重镇,上游的邵阳盆地在西汉就置有昭陵县,只有中游的雪峰山地带在历史上长期居住着非华夏族裔,上古的“三苗”、楚时的“荆蛮”、汉代的“武陵蛮”和“长沙蛮”,魏晋南朝至隋唐时期有“莫徭”“蛮徭”“梅山蛮”等,他们凭借山险“不与中国通”,不受中央王朝的拘束,直到宋代“开梅山”之后才纳入封建王朝的行政管辖之内。宋代是资水流域历史发展的 ...

• 杭州良渚申遗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迎战国际专家组现场评估

来源:杭州网作者:张楠  由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交通、交警等多部门组成的良渚申遗工作协调小组今天成立,各部门将选派专员组成专班,共同推进良渚申遗工作。  据了解,良渚古城遗址将于今年9月迎来国际专家组的现场评估,目前,申遗各项工程已经进入最后攻坚阶段。现场展示、场馆展示、风貌修复、垃圾漕运、景观绿化等保护展示工程正在加紧进行,确保在8月底前,整个遗产区做到项目全部完工,环境干净整洁。  与此同时,工 ...

• 北京抢险修缮明长城东沟段(组图)

骡队驮着修缮长城所用的青砖行走在满是碎石的山路上(8月22日摄)。由于地势险峻,几十万块城砖全靠最原始的骡驮肩扛的方式运上山。原标题:北京抢险修缮明长城东沟段位于北京密云新城子镇东沟村北的一段明代长城,由于人为破坏及自然侵蚀等因素,敌台、边墙等砌筑墙体坍塌损毁严重,出现多处安全隐患。2018年,北京市开始对该段长城进行抢险性修缮。据北京市文物局介绍,近10年来,北京累计投入资金3.74亿元用于长城修缮保护。通 ...

• 辽太祖纪功碑考古新突破

  8月9日至10日,“中世纪都城和草原丝路与契丹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赤峰市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董新林、汪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专家康鹏在会上称,11年前发掘的辽太祖纪功碑具重大考古价值,堪称精华版的《辽史·太祖纪》。    康鹏介绍说,2007年辽祖陵考古队发掘龟趺山遗址时,清理出数百片契丹大字和汉字辽太祖纪功碑残石。    “此次我们针对汉字部分进行初步的复原工作,由于纪功 ...

• 民间国际贸易的起点 ——从“草市石渚”到“海丝”

提起长沙窑,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其瓷器的多彩、外销、题诗、异国风情等,其实,这个遗产地点,还有一个不应忽略的、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元素——“草市”。大家知道,千年沉船黑石号上发现一件写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字样的瓷碗,这只碗清楚地记载了石渚草市的真实存在,而且这只碗连同与其一起出水的近6000件瓷器,向我们传达了当年草市惊人的国际贸易能力。这个石渚,就在长沙窑遗址旁的湘江港湾,现在还叫石渚 ...

• “九层妖塔”旁古墓被盗案告破!追缴文物646件

青海省都兰县的荒漠戈壁上,分布着中国规模最大的吐蕃墓葬群,距今大约一千多年的历史。其中规模最大的古墓葬——血渭一号大墓,被当地民间称为“九层妖塔”。这座墓葬所在的热水墓群成为盗墓分子觊觎的对象。近期,在公安部的组织指挥下,青海省公安机关侦破了“3·15”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抓获了盗墓团伙成员26名,追缴了被盗掘的全部文物646件。获取重要线索 "九层妖塔"旁古墓被盗2017年年底,青海省公安机关从文物部 ...

• 金沙考古成都展闭幕 800件套文物再见不知何年

8月19日,骄阳似火的天气并未阻挡市民的看展热情。走进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热闹了两个多月的考古成都展仍熙熙攘攘。“看完考古成都展,我为自己是成都人而自豪!”一位专程从美国洛杉矶飞回成都看展的女士,骄傲地对女儿说。《考古成都——新世纪成都地区考古成都展》自6月9日开展以来,持续激发成都市民的看展热情。截至19日下午4点,这份亮眼的“成都考古成绩单”,已吸引超过30万观众来金沙刷展,还有251万网友通过线上围观相 ...

• 西藏联合考古:传承千年的“土林洞室”

央视网消息:这次联合考古发掘的这种早期的洞室,在札达土林的范围内,目前有很多。这些洞室的居住历史有多久?最后的居民又是何时离开的呢?央视记者 季熠非:我们是一路爬山向上,现在就来到了曲龙遗址众多洞窟当中的一个。可以在这里看到,这里是当时人们居住时用于生火、做饭、烧水的灶台。就地取材,用石头垒起来的。而且在灶台的墙壁上可以看的非常清楚。厚厚的这种当时的烟灰或者是烟苔,一直把整个墙壁都熏黑了。可以非常 ...

• 陕西铜川一宦官墓出土“玲珑玉带” 墓主曾侍奉景泰帝

中新社西安8月21日电 (记者 田进)记者21日从陕西文物部门了解到,考古人员在陕西省铜川市境内清理了明内官监太监成敬墓,其中出土玉带一套20件。由正、背两部分组成,正面13件,背面7件。此外,还出土瓷器、金银、玉器、钱币及墓志、买地券等。考古专家认为,成敬墓中出土的玉带结构完整,玉质温润,雕镂精美,在陕西的明代墓葬中尚不多见。成敬墓中出土的这套玉带板,从形制分析,当系《酌中志》记载的玲珑玉带。据了解,成敬墓为 ...

• 山东文物“医生”无痕修复古陶瓷 “抢救”传统文化

中新网济南8月21日电(孙宏瑗)身穿白大褂,手持刻刀,用毛笔蘸取颜料,修复瓷器原有纹饰,今年60岁的王春发是一名古陶瓷修复师,精通无痕修复,“抢救”传统文化。记者8月21日走进王春发的工作室,他正在桌前修复脱色瓷器,手旁化学试剂瓶、颜料瓶成排分布,瓷器碎片分类堆叠。作为济南市级非遗项目古陶瓷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春发已从事古陶瓷修复20余年。古陶瓷修复主要包括试平、试色、手绘、点染、抠纹饰、仿釉、按花、点睛 ...

• 热播剧带火延禧宫 游客:看了电视剧之后“慕名而来”

清宫剧热播带火延禧宫曾少人问津的延禧宫已成故宫热门景点 专家称要将影视剧与历史区别看待近日,宫斗戏《延禧攻略》《如懿传》接连热播,吸引不少关注。剧中几位主要角色的住所也因此引发游客好奇心,成为故宫游的热门景点。8月21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东西六宫当中并不“出众”的延禧宫,游客比往年增加了许多。不少游客均表示,自己正是因为看了电视剧,才“慕名而来”。延禧宫成故宫游重头戏昨天下午,北青报记 ...

• 《如果国宝会说话》 20余件国宝压轴收官第二季

8月20日,《如果国宝会说话》和全国多家博物馆联合推出的“青少年走近国宝”活动,迎来最后一站中国国家博物馆。活动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展出包括第一二季节目里播出过的近20件国宝。“陶鹰鼎”,精致华美的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和有“国之重器”美誉的后母戊鼎,在活动中备受瞩目。文博工作者还揭秘了周一闭馆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保洁、文物维护”日常,参与体验的小朋友全程好奇观察,从不同角度向专家老师提问,俨然一个个 ...

• 澳门24名高中生访深圳博物馆认识历史 加深两地交流

中新网8月21日电 据《澳门日报》报道,为推动澳门中学生认识广东省的文化历史,鼓励澳门青少年到内地交流,并加深对国家的了解及历史的认识,弘扬中华文化及推动爱国精神,文化局澳门博物馆日前率领一行24名高中学生前往深圳市,展开为期两天的参观学习活动,藉此了解邻近地区的历史知识,同时帮助他们探索自我和培养兴趣,为未来升学专业选择提供方向。活动首日交流团前往深圳博物馆参观专题展览,以及参与一场有关客家建筑文化的 ...

• 开元寺考古 再现正定千年风貌

考古发现的晚唐五代城墙遗迹唐代莲花纹瓦当本报记者 宗苗淼通讯员 刘志凌 文/图8月19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正定县政府组织专家对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2017年度考古发掘工作及2018年度考古工作方案进行论证。专家组认为,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考古发掘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发现了唐代开元寺遗存和晚唐五代时期的真定古城子城城墙,使我们得以更清晰地认识这一时期真定古城的历史风貌。据悉,会议邀请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乔梁、 ...

• 中国文物将首次大规模赴沙特展出

  9月13日至11月23日,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沙特旅游及民族遗产总机构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国家博物馆承办的“华夏瑰宝”展览将在利雅得国家博物馆举办。记者8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此次展览是中国文物首次大规模赴沙特展出。国家文物局外事联络司司长解冰、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明、沙特阿拉伯王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法赫德·谢立夫、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可等出席新闻发布会。   ...

• 上海博物馆考古队在阿莱皮蒂遗址发现中国瓷器

  2018年8月6日,上海博物馆赴斯里兰卡考古队抵达科伦坡,开始了中斯合作考古项目。协商后,双方以最快的速度着手对位于斯里兰卡北方重要港口城市贾夫纳的阿莱皮蒂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经过近一周的工作,已发掘面积达到20余平方米,发掘出土大量北宋晚期中国瓷器碎片。它们证明阿莱皮蒂遗址在中国与斯里兰卡交往史上的重要地位,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现。此次合作是中国与斯里兰卡第一次正式开展合作考古发掘,计划工作时间 ...

• 一篇文章,带你畅游世界各地顶级博物馆!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大英博物館中国馆的石佛, 只有一双断脚、一截胳膊、一只破掌。清 乾隆 庙宇形象工艺制品 1772 年道教人物像太上老君明彩瓷弥勒佛像唐三彩元代鳜鱼图案 ...

• 以色列古城工地现19世纪文物 制造厂大型密室超壮观

当地时间2018年8月14日,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古城,正在建设的Uri Geller博物馆施工地意外出土历史文物,可追溯到19世纪的一肥皂制造工厂和几个大的地下密室被发现。当地时间2018年8月14日,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古城,正在建设的Uri Geller博物馆施工地意外出土历史文物,可追溯到19世纪的一肥皂制造工厂和几个大的地下密室被发现。当地时间2018年8月14日,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古城,正在建设的Uri Geller博物馆施工地意外出土历史文 ...

• 失窃57年的佛像重回印度

位于印度东部那烂陀的印度考古局博物馆1961年丢失14尊佛像。57年后,其中一尊失窃佛像本月15日在英国伦敦被交还。这尊铜铸触地印坐姿佛像有900多年历史,它失窃多年后重见天日并被归还的故事曲折离奇。今年3月,英国“打击艺术品犯罪研究协会”首席执行官琳达·阿尔伯森在荷兰出差时赶上马斯特里赫特举办“欧洲艺术品交易会”。她决定去逛逛,心想没准交易会上会有来路不明的艺术品出售。阿尔伯森在一个国际艺术品交易商的展台上看 ...

• 考古专家透露辽上京遗址五大新发现

中新社赤峰8月10日电 (记者 李爱平)正在内蒙古赤峰召开的“中世纪都城和草原丝路与契丹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董新林向外界透露了辽上京遗址考古的五大新发现。辽上京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是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辽上京考古队,开始对辽上京遗址进行全面勘测和有计 ...

• 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四个项目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正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于当地时间8月13日晚执理会全体会议上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中国的都江堰、灵渠、姜席堰和长渠4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中国古代无坝引水的代表性工程,以“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和“深淘滩、低作堰”等技术特点而著称,引长江支流岷江之水灌溉成都平原,造就“天府之国”的美誉,目前灌溉面 ...

• 四川安岳石刻保护困境:文物局25人管理234处文物,老人和狗是主力

据重庆晨报·上游新闻8月13日报道,今年8月4日,网友许鑫NixUx等在其微博、微信公众号上持续曝光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封门寺石刻大佛遭遇油漆重绘、水泥修补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8月10日,重庆晨报记者赶到安岳县实地探访发现,由于安岳县石刻文物多达10多万尊,资源非常丰富,分布呈现点多、线长、面宽的特点,加上用于文物保护的资金人力不足,技术缺乏,当地文物保护面临极大困境,文保的主要力量竟然是居住在文物点的老年 ...

• 结束鼓浪屿13年岁月静好 厦门观复博物馆月底关张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王思思)昨日,厦门观复博物馆发布公告称,因首轮合同期满,鼓浪屿游览区管理处提出菽庄花园壬秋阁、眉寿堂有其他项目安全,自2018年8月21日起,厦门观复博物馆停止运营。该公告称,2005年,应厦门市鼓浪屿游览区管理处的邀请观复博物馆与其签约开设地方馆……十几年来厦门观复博物馆每年接待参观人数上百万人,筹办了数十个特色主题展览。2014年厦门观复博物馆与鼓浪屿游览区管理处签署新的合作协议,双 ...

• 七夕,听文物讲古人爱情故事

当第一缕秋意弥漫在呼吸之间,“迢迢牵牛星”和“皎皎河汉女”的相会之日——七夕又将来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人们向往怎样的爱恋,又如何表达内心的深情?说不完的传奇和数不尽的悲欢,都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大浪淘沙般留下一件件精美文物,无声诉说着当年的相思与忠贞。在西汉江都王刘非的第12号陪葬墓,一枚不起眼的银带钩暗藏着隐秘的誓言。它像兵符一样,自中间一分为二。两个半扇的内壁 ...

• 封泥见证历史 翰墨讲好西安故事

本报讯 (首席记者 张佳 实习生 王祎玥) 今年是秦汉栎阳城建城2400周年,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里,珍藏着两枚跟秦汉栎阳城有关的秦封泥。8月16日,“秦汉雄风——纪念秦汉栎阳城建城2400周年精品展”在书法博物馆开展。因商鞅变法发生在栎阳城,这个距西安东北50公里的地方,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中国古代的法治之都、改革之都。栎阳城在秦献公孝公 ...

• 国家一级文物“何尊”亮相蓉城

“秦蜀之路青铜文明特展”6日在成都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集结了来自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汉中平原三地的青铜器,共计250余件,其中包括了55件一级文物。  据介绍,此次参展的青铜器具有数量多、等级高、种类全等特点。不仅有堪称中国第一部“青铜法典”的亻朕匜铭文、被誉为最早廉政谈话的四十三年逨鼎铭文以及亚伐方罍(léi)、铜人头像等青铜器,来自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国家一级文物“何尊”也惊艳亮相成都。距离“何尊”上一次 ...

• 杭州一座百年古桥发生坍塌

百年老桥断裂,令人痛心。 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7月6日,记者从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了解到,因连日暴雨,6日凌晨4点多钟,位于杭州下城区上塘河上的欢喜永宁桥发生了垮塌,所幸无人员伤亡。    欢喜永宁桥为单拱形石桥,原名李王桥,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是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总长47米,宽6.5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解并列式砌筑。作为一座横跨上塘河的石桥,它一直是两岸居民的生活要道之一。    据杭州市园 ...

• 大英博物馆将归还伊拉克8件约5000年前的文物

 英国大英博物馆定于10日举行一个非公开仪式,向伊拉克驻英国大使萨利赫·侯赛因·阿里交还八件大约5000年前的物件。    这批文物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遭劫掠,辗转来到英国。考古学家不仅鉴定它们来自伊拉克,还认定它们所出自庙宇,相当于侦破一桩考古学“悬案”。    伦敦警方2003年5月没收这批文物,因为一名文物贩子不能提供显示文物出处的合法文件。警方向大英博物馆托付这批文物,包括护身符、印章和陶土烧制的锥 ...

• 四川省文物局实地勘察 揭开石刻造像遭重绘真相

  近日,网上和多家媒体报道了“四川多处摩崖造像被妆彩重塑、人为破坏”的消息,引发多方关注。报道称“这些石刻造像多属县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甚至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称是民众自发所为。”得知这一消息后,四川省文物局立即派专人前往涉事地点对摩崖石刻类文物开展了全面的实地勘察,揭开石刻被“浓妆艳抹”的真相。    经四川省文物局专业人员现场调查确认,涉事地区现有石刻造像类遗址13处,大部分在20世纪 ...

• 古都开封复兴古城让文物“活”起来

  昔日的古都,现今的开封城宋韵十足,尤其是夜间的灯影桨声中游人如织,日均人流量超过15万,这一切得益于开封市持续加强古城保护与利用。多年来,开封市坚持规划理念不变、突出宋都特色、利用市场运作,文物遗存得到保护,古都风貌得以修复,破解了从前“端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困境,使古城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规划理念不变 文物遗存有效保护    开封是八朝古都,入选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如今的开封既有建于宋代 ...

• 故宫宁寿宫地面修缮月底完工

  昨天下午,烈日当头,又没有树木遮挡,30多位房地集团古建工匠汗流浃背忙碌着,故宫宁寿宫区域地面保养维修施工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预计月末将完工。    眼下,宁寿宫扮戏楼南院地面上的旧砖已替换了大半;施工围栏外,游人仍在正常游览,不时好奇地扭头往里看。宁寿宫位于故宫紫禁城东北隅,由前朝、后寝两部分组成,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扩建而成,俗称“太上皇宫”。    由于常年没有修缮,这里多处地面凹陷破 ...

• 截至去年宁夏不可移动文物总数达到3818处

  8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发布会召开。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文明办、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局和宁夏文联相关负责人分别展示了宁夏成立60周年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文化系统全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实施精品创作工程,创排《花儿声声》等精品剧目44部,全区优秀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83个,5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人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2人获“文 ...

• 周原遗址考古发现交通要道能并排行驶3辆马车

 为配合宝鸡周原大道的基建工程,去年来我省考古人员在周原遗址附近的下樊村、任家村及下康村进行了考古发掘。8月14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此次发掘不仅发现了西周时期灰坑179座、墓葬6座、房址4座等遗迹,还发现了一条周原遗址当时的交通要道。    上康村或许是周公后裔    “函皇父”家族“族邑”所在地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宝鸡市周原博物馆进行了此次发掘。发掘总面积1950平方米,清 ...

• 阿里札达县抢救性发掘十余座古墓葬

  记者从阿里札达县文物局获悉,为配合基建调查勘探,札达县文物局此前对境内10余座新发现的古墓葬遗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陶器、料珠等一批珍贵文物。    据介绍,两处古墓葬遗存分别位于西藏阿里札达县象泉河上游和中游区域,由阿里两处基建单位施工时意外发现。经报上级及相关文物部门审批,2017年底札达县文物局工作人员先后赴两处墓葬遗存,开展了为期近两个月的抢救性发掘与保护工作。    札达县文物局 ...

• 故宫学院(开封)落户开封市博物馆

  签约仪式现场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致辞    开封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建军致辞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致辞   故宫学院院长宋纪蓉(右)和开封市博物馆馆长曾广庆签订了故宫学院(开封)合作协议书。    8月8日上午,故宫学院(开封)签约揭牌仪式在开封市博物馆新馆举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开封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建军共同为故宫学院(开封)揭牌。在开封市副市长孙晓红的主持下,故宫学院院长宋纪蓉 ...

• 上海博物馆考古队首次走出国门考古发掘

 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和实地考察,上海博物馆考古队即将赶赴斯里兰卡,与当地研究机构开展为期40天的联合考古工作,对斯里兰卡北方港口城市贾夫纳的古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这是上海博物馆考古队第一次走出国门进行跨国考古。“对于此行,我们充满期待!”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昨天的启程仪式上表示,斯里兰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史,外界对其“海丝史迹”知之甚少。此次跨国考古将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