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百余件故宫文物珍品将亮相香港
记者李韵从故宫博物院获悉,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7月开馆之际,故宫博物院将联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7项开幕展览,900余件文物珍品将陆续亮相。北宋定窑瓷名品孩儿枕 本报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本次开幕展览是截至目前故宫博物院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文物出境展,共展出故宫藏珍贵文物900余件,其中约七成文物为首次赴港展出,更不乏重量级亮点 ...
记者李韵从故宫博物院获悉,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7月开馆之际,故宫博物院将联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7项开幕展览,900余件文物珍品将陆续亮相。北宋定窑瓷名品孩儿枕 本报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本次开幕展览是截至目前故宫博物院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文物出境展,共展出故宫藏珍贵文物900余件,其中约七成文物为首次赴港展出,更不乏重量级亮点 ...
在新版《孟加拉国史》(第一卷)中,有一个章节介绍历史古都毗诃罗普尔(现为孟什甘杰县),其中公布了中国与孟加拉国联合考古的发现和研究成果。毗诃罗普尔是孟加拉高僧、中孟文化交流先行者阿底峡的故乡。在中孟两国考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阿底峡生活的历史环境逐渐清晰。纳提什瓦神殿遗址全景。图片来自柴焕波 中孟友谊的一段佳话 孟加拉国位 ...
郑家湖墓地出土文物极大丰富了秦文化内涵,是秦汉帝国大一统进程中重要节点的历史缩影,出土的“中华第一长文觚”等一批珍贵材料,从实物、文字和图像多个层面,描绘出一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的漆木虎头枕(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近日,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入选了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的一处板门绘画(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7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北墓地发现一座春秋晚期的女性贵族墓葬,墓主人身怀有孕,考古人员判断该墓主人身份为当时的大夫夫人。墓葬出土的铜镈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陶寺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墓地位于陶寺村北,因盗墓发现。2014年和2015年,考古人员在此初步探明墓葬1283座,墓葬年代由 ...
5月30日,埃及旅游与文物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考古学家在开罗附近的大型古墓群萨卡拉(Saqqara)有重大发现,出土了包括250个彩绘木乃伊棺以及一百多个古埃及神灵的青铜雕像在内的大量文物,年代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新闻发布会上展示的彩棺对此,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莫斯塔法·瓦兹里自豪地表示,“该发现完全是由埃及人自己完成的,而且这不会是 ...
澎湃新闻获悉,历经4年筹划,2022年7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正式开启,故宫博物院联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举办7项开幕展览,展览共展出故宫博物院珍贵文物九百余件,其中约七成文物为首次赴港展出,包括绘画、法书、青铜器、陶瓷、金银器、珐琅、玉器、漆器、玻璃、玺印、织绣、首饰、雕塑、图书典籍、古建藏品等类别,展品中更不乏重量级亮点文物,如 ...
蜀葵,原产于中国古代的蜀地,因盛花期在端午前后,所以被称为“端午花”。作为一种本土花卉,蜀葵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其中最著名的要属唐代诗人岑参的《蜀葵花歌》,诗中有“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之句。有趣的是,蜀葵的花与叶虽没有什么特别,但其身量之高,令人称奇,明代《西墅杂记》有“五尺栏杆遮不尽,尚留一半与人看”的记载 ...
澎湃新闻获悉,龙门石窟奉先寺保护工程科研团队首次在卢舍那大佛面部检测到金、银元素存在。据龙门石窟研究院保护研究中心马朝龙撰文介绍,虽然受到风化、渗水等影响残存很少,但是本次检测的新发现对于研究奉先寺造像古代装饰工艺和保护历史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此外,通过调查发现,卢舍那大佛右侧胁侍普贤菩萨的右眼保留了完整的琉璃眼珠,左眼眼珠保留 ...
自1923年发掘水洞沟遗址开始,宁夏考古工作已近百年,是中国考古百年历程的缩影。经过几代宁夏考古人“上穷碧落下黄泉”的不懈努力,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揭示了宁夏地区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水沟洞遗址全貌 图片来自作者 水洞沟遗址:见证史前东西交流 宁夏灵武市的水洞沟遗址处于东西方旧石器时代文化、文明 ...
5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 ...
金箔贴面、琉璃作眼、身覆彩绘……记者从龙门石窟研究院获悉,龙门石窟奉先寺最新考古成果,让一千多年前卢舍那大佛建成时的华丽样貌初露端倪。 借助高科技手段,考古人员首次在卢舍那大佛面部检测到金、银元素存在。“这表明在建造卢舍那大佛时,很可能使用了‘贴金’工艺。” 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考古人员在对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
乌玛高速惠农至石嘴山段项目二标段项目部3日对外发布消息称,今年乌玛高速惠农至石嘴山段项目二标段在惠农区燕子墩乡雁窝池村西南进行桩基础施工作业时,发现了一座汉代砖室墓。航拍发现5座西汉墓葬全景。图片来自受访单位墓葬内发现的羊骨坑全景。图片来自受访单位 6月4日,记者联系到宁夏文物考古研究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此次发现的墓室为 ...
5月27日,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新郑郑韩故城后端湾铸铁遗址考古有重大发现,发现大量铸铁相关遗迹和遗物,其中脱碳窑是战国铸铁遗址中首次发现。经过研究,后端湾遗址所出铁器在铸后经过了铸铁脱碳、退火柔化或铸后锻打等不同处理,这一发现将我国球墨铸铁的年代向前推进至少200年。后端湾铸铁遗址位于新郑市郑韩故城东城区西南部,今仓城村南、后 ...
可乐遗址。周香馨 摄 中新网贵阳5月31日电 (周香馨 周燕玲)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31日顺利完成了对赫章可乐遗址的野外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这是自1960年对可乐遗址进行第一次考古发掘以来,首次开展全面系统的考古勘探,旨在摸清可乐地下各类文化遗存家底,为可乐大遗址保护和可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考古一张图”。 可乐遗址位于贵州省毕节市 ...
01前 言2021年11月,湖南省汨罗市屈子祠镇双楚村村民在拓宽一条乡村公路时挖出了铜觥、铜壶两件商代青铜器(见本所网站报道),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后派员对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并在铜器出土地点以北约1公里的范围内发现商代遗址2处(即余家坡遗址和龙子口遗址)和墓地1处(即黑鱼岭墓地)。2021年底至2022年初,为配合公路施工,湖南 ...
本报消息(记者 陈淇耀)5月13日,由副省长成岳冲召集的浙江省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专班第一次工作例会在我县召开,并举行联合申遗城市签约仪式。6个遗址分布所在县市签订联合申遗合作协议,标志着上山文化遗址申遗正式迈出第一步。 此次例会上,省文物局介绍了上山文化遗址群保护和申遗工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了上山文化遗址考古情况和价值 ...
公元79年,古罗马的港口城市庞贝被维苏威火山摧毁。到了16世纪,它的废墟才被后来的人们发现,自那以后,一代又一代的人都被庞贝迷恋,想要知道这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厚厚的火山灰下封存着怎样的秘密。由于众多遗体被火山灰完整掩埋,这使得科学家研究2000年前的庞贝居民成了可能,一直以来,他们都想对遗体做基因测序,但始终未能成功。直到最近才取得 ...
1200余年前,诗人白居易为洛阳留下了无数著名的诗篇,让后人去畅想那个辉煌的都市。澎湃新闻获悉,27日,“中兹神州——绚烂的唐代洛阳城”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幕,展览以白居易的诗句为线索,通过三大版块“神都宫阙”“市朝之城”“伊阙佛龛”还原一个盛唐时期的梦想之城。扬州、洛阳,一南、一北,两座城市也因大运河地奔流,深深地联结在了一起。 ...
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集中分布着世界上最早的稻作文化遗址。2000年11月开始,考古学家在浙江省浦江县陆续发掘出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属性明确的栽培水稻、定居村落遗迹和大量彩陶遗存,上山遗址考古发现举世瞩目,充分证明这里就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5月中旬“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 ...
来源: 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记者 桂娟 史林静 记者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洛阳徐阳墓地M15大型墓葬陪葬车马坑的清理发掘工作接近尾声,考古人员共清理出6匹马3辆车,车马摆放形式罕见,在河洛地区尚属首次。 徐阳墓地位于洛阳市伊川县徐阳村,是2600多年前从中国西北迁往洛阳伊川的陆浑戎墓葬群,也是中原地区考古发现的首个戎人遗存。根据史书 ...
澎湃新闻获悉,“古物影——黄宾虹古玺印收藏展”将于6月1日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正式对外展出。浙江省博物馆“黄宾虹收藏”系列展此前已推出过“古物影——黄宾虹书法收藏展”等,“古物影——黄宾虹古玺印收藏展”为该系列的延续,将展出黄宾虹生前所藏古玺印一百二十九钮,与其手书释文印谱一一对照陈列,并辅以其印学、古文字学手稿及书画作品四十余 ...
5月26日,记者从宁夏石嘴山市获悉,石嘴山市博物馆文博科研人员,在石嘴山市境内贺兰山深处又发现了30余幅以马和鹿图案为主的新岩画点,这是继干沟动物群岩画后,发现的又一处新的岩画点。宁夏石嘴山境内发现30余幅以马和鹿图案为主的新岩画。 图片来自受访单位 经博物馆文博科研人员初步调查,该处新发现的岩画点平均海拔1200米,山体基呈东北至 ...
3月10日,记者从文物考古部门获悉,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正积极推进《洛阳考古百年成果展》的陈展工作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基本陈列文物展品的挑选工作。 目前,相关部门已精心挑选文物千余件,用于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基本陈展与《洛阳考古百年成果展》。工作人员正对每件文物进行仔细整理、核对,展品的修复等工作也在加紧进行中。这批 ...
国际要闻#1 UNESCO将举办《世界遗产公约》“下一个50年”主题活动【文图来源: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22年,《世界遗产公约》将迎来自己50周岁的生日。在过去的50年中,《公约》在保护传承人类的宝贵遗产,转变我们认识遗产的方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值此50周年之际,我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此为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 ...
5月1日,记者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近日顺利对偃师区一座唐墓石门上的铁锁进行了整体提取。 据介绍,在考古发掘工作中,石墓门配以铁锁的情况非常少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此次提取的铁锁形制完整,锈蚀比较严重,使铁锁与石质墓门贴覆在一起。经过分析与论证,修复人员放弃了锯截的提取方案,决定尽可能的完 ...
5月12日,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壁画修复室中,工作人员正在对壁画残缺填补处着色补绘。 工作人员正在修复壁画 “这其实是壁画修复保护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在前期对文物信息进行采集时需要大量的科技手段帮助。”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壁画修复中心主任杨蕊说,古壁画的传统保护方式主要包括线图绘制、病害分析、修复方案描绘、病害标注、专家 ...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讯5月18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暨“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顺利举行。 下午三点,洛阳市文物局主办的东方博物馆之都(国际博物馆日)之青年论坛在运博一楼学术大厅举行。讲座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站长、洛阳唐城考古队队长石自社先生,洛阳博物馆馆长李文初 ...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同步启动 江凌、何金平揭牌 顾玉才、徐衣显等致辞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大运河文化带重大项目——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落成开馆,成为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支撑和文化地标。当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同步启动,通过线 ...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博物馆,其历史可追溯至1872年。今年,东京国立博物馆迎来其创立150周年。澎湃新闻获悉,为纪念这特别的一年,东京国立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隆重的展览与活动,其中最为重磅的为即将在10月18日揭幕的150周年纪念特展——“东京国立博物馆国宝大集结”,该展将展出东京国立博馆藏89件国宝,囊括日本室町时代的《 ...
在一只未上釉的茶碗底部,可以看到陶工手作的痕迹。茶碗表面质朴的黑色釉料下,透出一一些浅色斑痕。茶碗的颜色代表了禅宗僧侣修行的空间。这只茶碗是“心无旁骛:中世纪日本禅宗”展出的众多文物和艺术品之一,展览目前在华盛顿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弗里尔美术馆展出。展览还展出了日本知名禅僧一休的书法《白居易问鸟窠禅师》、如水宗渊近乎抽象的山水。不久 ...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自古扬州多美女,古代之扬州既是一座繁华的大城市,也是“温柔富贵之乡”,仕女画有着悠久的传统。澎湃新闻获悉,5月25日,“素影清风遣淡香——扬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特展”将在扬州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汇集了扬州博物馆馆藏仕女画精品65件(套),时间跨度从清代初期至近现代。所展画作形式多样题材丰富,部分取材于现实生活,或 ...
从青海省文物局了解到,青海省于4月开启省内长江流域文物资源专项调查。4月5日至5月7日,研究人员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完成了长江流域(青海段)文物资源专项调查第一阶段田野调查工作,目前正在整理研究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青海省长江流域文物资源专项调查联合考古队现场负责人杜玮介绍,8名研究人员和当地文物单位工作人员在长江南 ...
中国礼俗与“节气”相关的文化传统,是在对“天人之际”神秘关系的体会、观察、探索和理解中生成的,体现出认识自然与人之关系的智慧。“二十四节气”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作为季候与农事关系的经验,在秦汉时期得以达成普遍共识,并全面影响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相关文化理念对后世风俗形成某种规范。所谓“节令”“节庆”调节社会节奏的作用,在秦汉时 ...
5月18日,“万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开展,展览将持续至9月18日。5月21日,记者慕名观展。进入万林博物馆、通过闸机,迎面是一尊长达15.08米涅槃佛。从旁边上二楼,台阶旁的整面墙顺势陈设了一排敦煌人物壁画,记者从“他们”身边拾级而上。两边墙壁自上而下整齐而错落有致地垂下一幅幅精美的壁画,非常震撼。展览现场 ...
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对永州市东安县后背山墓群的考古发掘中,清理清代墓葬25座,出土各类器物60余件,包括瓷罐、瓷碗、铜发簪、铜刀等。目前对出土文物的分析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 考古人员发现,一些墓葬前面保留有墓碑,部分碑文记录“生于庚寅年七月十七……光绪二十一年三月清明立”“嘉庆十七年正月二十八日坟墓碑记立”,由此推断 ...
5月18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馆暨“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洛阳举办。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视频致辞。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江凌,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金平共同为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揭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是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大项 ...
从敦煌研究院获悉,筹划7年之久的“千年营造——敦煌壁画中的建筑之美”特展日前在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开幕。此展览将敦煌壁画里样式众多、型制丰富的建筑形象转化为三维建筑模型和3D打印复原实物,集中呈现展示了壁画里的建筑形象。敦煌研究院主办的“千年营造——敦煌壁画中的建筑之美”特展日前在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
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日前,该所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共同启动长江流域(青海段)文物资源专项调查。目前,专项调查队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田野调查工作,为下一步发掘、保护、传承、利用青海省长江流域文物资源奠定了基础。玉树市洞穴遗存踏查。 图片来自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称多县塞巴遗址。 图片来自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据介绍,在文 ...
日前,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1.5万余件(套)新增珍贵文物名录,其中包含两枚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的印章实物——“雪衲”和“傳綮”。据悉,这两枚印章实物是目前被发现的仅有的八大山人印章实物,为研究其艺术、思想价值提供了有力的物证。两枚印章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5·18国际博物馆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全省新增珍贵文物名录1.5万余件( ...
新华社长沙5月21日消息,记者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对永州市东安县后背山墓群的考古发掘中,清理清代墓葬25座,出土各类器物60余件,包括瓷罐、瓷碗、铜发簪、铜刀等。目前对出土文物的分析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墓葬中出土的瓷器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考古人员发现,一些墓葬前面保留有墓碑,部分碑文记录“生于庚寅年七月十七……光绪二十一年 ...
鄂尔多斯青铜器既是中国北方青铜器最具代表性的遗存,也是横贯欧亚大陆草原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澎湃新闻获悉,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苍穹之下——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展”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幕。400余件精美青铜器为公众勾勒出一幅草原民族迁徙、战争、交往、融合的壮丽图景,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展览现场鄂尔多斯,地处黄河 ...
5月18日,“冰玉匠心——明清德化瓷器精品展”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开展,展览汇集福建博物院、安徽博物院馆藏百件明清德化瓷器,分为“陈设雅玩”“文房藏珍”“禅道陶然”“觥筹交盏”四个单元,展示德化白瓷的冰玉本色和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安徽文房四宝”展厅经过3个月的提升改造,也于今天重新开放。展览现场展览现场福建德化是我国古代著名外销瓷产地 ...
5月18日,“丁丙与十九世纪的杭州”特展在杭州博物馆开幕,展览系“潮起钱塘”城市文化系列的首展,展出藏品共计63套/件,包括信札、图卷、善本、铜器、丝织品、陶瓷、家具等诸多门类。据悉,展览分为“钱塘江上人”“兴复旧湖山”和“遗泽满杭城”三个单元,着重展现十九世纪后期以丁丙为代表的杭州士绅,在实业、教育、文化、慈善、城市等诸多领域的建设 ...
5月18日,苏州博物馆公布了2022年下半年展览计划,包括“天下惟宁:汉代文明的四张面孔”“美人姓董:古代董氏女性文物特展”等。其中“天下惟宁:汉代文明的四张面孔”展品多来自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这些长眠地下两千余年的隐佚之物恰使经典时代的不朽价值得以析出,彰显于前。通过展示一件文物,讲述汉王朝的一个故事,还原汉代社会的一个细节,以期探 ...
澎湃新闻获悉,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位于杭州的良渚博物院策划推出了“良博XIN力量”线下、线上系列活动。“文明之光的折射”是针对特殊儿童的艺术展,通过这样的体验,共同架起心灵沟通的“文化桥梁”;“鸟迹虫文”虚拟体验展则让古老的刻画符号通过数字化手段焕发新生。“鸟迹虫文:良渚文化刻画符号虚拟体验展”“文明之光的折射”艺术展良渚博物院本 ...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聚焦“博物馆的力量”这一主题。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湖北武汉举行。澎湃新闻获悉,今天上午9时,全国主会场活动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会上公布了“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湖北省博物馆的“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花开中国一一庙底沟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生历程”、四川博物院“山高 ...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水路交通系统,是中国古代先民卓越智慧和创造力的杰出范例,是工业革命前最重要的东方文明技术成就。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全国首个围绕隋唐大运河进行系统性阐释的博物馆。澎湃新闻获悉,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将于5•18国际博物馆日开馆,与之一同对外开放的还有展馆基本 ...
景德镇窑始烧于唐代,兴于宋元,明清时期由于御窑厂的建立,促进了景德镇窑跨越式的发展,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一枝独秀的格局。澎湃新闻获悉,5月18日,“瓷都芳华——馆藏明清景德镇窑瓷器展”在天津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甄选馆藏部分精品,让大众欣赏精美古代陶瓷艺术品的同时,能够了解到明清景德镇窑的发展脉络,装饰工 ...
提到冲绳,人们会想起大海。冲绳的原名叫琉球,而琉球这名字,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来的。澎湃新闻获悉,东京国立博物馆近日推出特别展“琉球”,展览聚焦建立于15世纪下半叶的琉球王国。关注其独特历史和文化的形成,以及在经历近代化后,如何延绵和传承传统。这也让国人观之,不免感到话题沉重,心情复杂。琉球群岛位于中国东海的东部外围,南北总长度达一 ...
中新社武汉5月20日电 (梁婷 陶洋 梁刚)记者20日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由该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崔剑锋教授团队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屈家岭遗址发现了国内已知最早的高温黑釉陶。此项考古成果表明,屈家岭先民已经掌握高超的陶器烧造技术,这一发现将中国高温黑釉技术史至少提前了1000年。 图为屈家岭遗址出土蛋壳黑彩陶片。(资料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