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图|上官婉儿墓志将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近日,我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建成,4月28日将面向社会试运行,馆内将首次展出上官婉儿的墓志。上官婉儿是武则天时期有“巾帼宰相”之名的内舍人,她的墓志内容补充了她在唐隆政变被杀后,由太平公主礼葬的相关信息。而且考古发现上官婉儿墓室被严重损坏,可能是因为唐玄宗认定她是太平公主一党,进行了“官方毁墓”。
近日,我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建成,4月28日将面向社会试运行,馆内将首次展出上官婉儿的墓志。上官婉儿是武则天时期有“巾帼宰相”之名的内舍人,她的墓志内容补充了她在唐隆政变被杀后,由太平公主礼葬的相关信息。而且考古发现上官婉儿墓室被严重损坏,可能是因为唐玄宗认定她是太平公主一党,进行了“官方毁墓”。
作为一家海内外驰名的大型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自1952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收藏、保护、研究中国古代艺术为己任,且尤重文物研究与保护的传承,七十年传承,文脉在兹。《澎湃新闻·古代艺术》与上海博物馆独家合作推出的系列报道“70年看上博”,本期关注的是上海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科技。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科技在文物研究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晋阳古城遗址最新考古成果称:2021年,晋阳古城遗址考古队在考古发掘时,发现一处隋代瓷窑遗址。据晋阳古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韩炳华研究员介绍,这是晋阳古城开展考古工作60年来第一次发现的瓷窑遗址,也是山西目前发现最早的瓷窑址。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西依龙 ...
从湖南省博物馆获悉,近期,湖南省博物馆首次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未整理纺织品进行系统性清库,最新发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菱纹绮里有织入的文字等,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缺。 湖南省博物馆21日完成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系统性清库,将仓库内未入账的所有文物有序编号,共清理出藏品21000余件。其中,纺织品库19000余件,漆木器库1700余件。喻燕姣(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 ...
湖南益阳市兔子山遗址出土的6枚西汉时代简牍,记载了从“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到“民间借书、献书、藏书成风”的一次历史变革。 自2013年益阳兔子山遗址发掘以来,考古发掘领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春龙一直在对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简牍进行系统性研究。近日他向记者披露了这一研究成果。 这6枚简牍,在兔子山遗址7号井出土,经过清洗,发 ...
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2021年,西藏藏东发掘一处东汉至唐代墓地。 昌果吉墓地位于西藏边坝县边坝镇,海拔4020米,分布面积约万余平方米,2017年4月调查发现。 据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陈祖军介绍,为了对怒江上游地区石棺墓遗存的形制、特征与文化内涵进行了解与研究,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两级文物保护研究所与边坝县文化局 ...
直播现场,高丹(左)介绍卢舍那大佛 4月13日下午,由龙门石窟研究院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掌上洛阳”客户端联合主办的“观盛唐,来洛阳,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研究院“云上龙门”系列直播活动在奉先寺举行第三场直播。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马朝龙、陈列展示中心研究人员高丹为网友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大像龛在选址 ...
塔基遗址 4月16日,在龙门石窟研究院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掌上洛阳”客户端联合主办的“观盛唐,来洛阳,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研究院“云上龙门”系列直播活动的第四场直播在龙门石窟唐香山寺遗址举行。直播中,龙门石窟研究院历史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路伟,第一次向公众展示了唐香山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的多项重要成果,让我们有机会一睹“龙 ...
“免死金牌”是民间对“丹书铁券”的俗称。所谓铁券,是古代帝王赐给大将勋臣以保证其本人与家族世代享有朝廷优渥待遇以及免罪等特权的证书。因其证书如版,用铁制成,故名“铁券”。铁券上的文字,一般用朱砂写成,或者在其上刻字而镶嵌以黄金,故亦称“丹书铁券(铁契)”、“金书铁券”等。铁券形制铁券的形制,南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十六尝有颇为详细 ...
“晋阳”又被称作中国的“庞贝城”。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区晋源镇,自1960年代考古工作开展以来至今已有60年。2021年,晋阳古城考古队第一次发现了瓷窑遗址,据判断其年代或为隋代。 该窑址是山西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瓷窑址,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有重要意义。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太原市西南晋源区晋源镇,西依龙山、天 ...
澎湃新闻获悉,陕西考古博物馆历经10余年建设,即将于4月28日迎来试行开放。作为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将以考古学学科发展为主线,以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遗迹遗物为展示对象,向公众展示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与现场保护、实验室修复、文物考古学研究及反映考古学科发展史。展出的4218组文物中九成以上为首次对公众展出。陕西考古博物 ...
记者4月22日从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获悉,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联合承办的《治世之光——西汉帝陵考古成果暨致敬考古百年展》调陈完成,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江村大墓也就是汉文帝霸陵考古出土的23件(组)文物首次向公众展出。《西汉帝陵考古成果暨致敬考古百年展》回顾了西汉帝陵百年考古史,呈现西汉帝陵百年考 ...
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近日在陕西西安正式建成,将于4月28日对公众试行开放。陕西考古博物馆展览现场。郑重摄 陕西考古博物馆是集考古发掘、科学研究、文物保护、教育展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考古研究机构,是以考古学学科发展为主线,以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遗迹遗物为展示对象,向公众展示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与现场保护、 ...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各考古发掘资质单位: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系列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新时代中国考古工作发展的目标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 ...
湖北于2021年12月全面启动长江文物资源调查,此次调查设置了史前城址调查专题。此间多位专家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分布于湖北境内的多处史前城址,为探寻长江中游史前文明进程提供了关键资料。 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共发现史前城址20余座,其中大部分在湖北境内。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大约开始于油子岭文化时期,发展到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 ...
中国考古部门正在借助“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重新梳理蜚声中外的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7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得到的消息显示,目前,“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内蒙古区科研工作已全面启动。 即日起,考古部门陆续开始对柳河上游、老哈河上游、教来河流域等区域性考古 ...
“晋阳古城遗址第一次发现瓷窑遗址。”晋阳古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韩炳华研究员19日表示,该瓷窑的时代大致在隋至唐代早期,但根据晋阳古城此时间段的相关遗迹与历史背景分析,更倾向于隋代。晋阳古城二号窑炉(东-西)。 图片来自受访者 韩炳华告诉中新网记者,该遗址是山西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瓷窑址,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 ...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杨墩村的中初鸣遗址,是良渚文化晚期的一处大规模制玉作坊遗址群。俯瞰中初鸣遗址挖掘现场 姚杰杨 摄 该遗址面积约7.5万平方米,距离良渚遗址群只有18公里,毗邻苕溪和京杭大运河,面向太湖平原。关于该处,在民国《德清县新志》卷二就有记载:“中初鸣、下初鸣、桑育、高桥、地中时掘有杂角古玉及圈环布坠等物…… ...
近期,湖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荆州博物馆正式承接了松滋市南海镇匡家岗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这是湖北大学首个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本次考古工作将持续到今年5月。 匡家岗遗址考古队队长、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辉介绍,当前,现场已经陆续发掘出土从新石器时代、东周、汉代到南北朝时期的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等。尤为重要的是,本次发掘出土 ...
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4月16日在西安正式建成,预期将于近日开放。图①:陕西考古博物馆内展出的西汉早期彩绘陶器(陶俑)。张丹华摄图②:陕西考古博物馆外景(无人机照片)。李一博摄 陕西考古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南依秦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设计。馆舍采用唐代风格、园林化设计,与秦岭生态区融为一体。该馆总体布局分 ...
城市考古是考古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明中都、明南京、明北京城是大明王朝先后营建的三座都城,南京、北京广为人知,明中都由于其短暂的命运,长久地迷失在历史尘烟中。幸有历史学家与考古学者拨云廓雾、寻遗觅踪。在元大都、明南京和明清北京城难以大规模发掘的情况下,明中都就成为研究明代都城规划理念和形制布局的关键环节。1982年,明中都皇故城被 ...
4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古迹遗址日,中国考古学会与中国文物报社就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签订合作协议。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国春,所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陈星灿,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总编辑李让、副总编辑李学良出席签约仪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委员、科研处负 ...
“温江多遗址是西藏地区首次系统性发掘的吐蕃高等级建筑遗址,该遗址是吐蕃行政和佛教中心之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博1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它对研究公元7世纪到9世纪,吐蕃高等级建筑、手工业、佛教以及与唐蕃交流都有着重要价值。 2021年,经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拉萨温江多遗址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
以“阿弥陀圣”而闻名的“空也上人”是日本平安时代最早传播阿弥陀佛信仰的僧侣,他信奉南无阿弥陀佛,祈愿极乐世界。951年,日本京都爆发疫病,空也上人为平息疫情,祈求世间安定发愿制作十一面观音菩萨像及抄写大般若经。以这尊十一面观音菩萨像为本尊所建造的寺院,便是六波罗蜜寺的前身——西光寺。澎湃新闻获悉,2022年是空也上人圆寂1050年。东京国 ...
为什么明代仇英的《秋江待渡》是中国书画史的国宝之一?《秋江待渡》展露了哪些高超画技?历代有哪些人收藏过《秋江待渡》?澎湃新闻获悉,4月2日,台北故宫“国宝聚焦”专室迎来换展,展出的《秋江待渡》围绕这些问题给出了解答。《秋江待渡》是距今约五百年前明代画家仇英存世唯一一件大尺寸的全景式山水精品。北宋以来,“山水画”大多以山景为表现主体 ...
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数月轮换一次的专题陈列“笔墨见真章——故宫博物院书法导赏”昨日更换展件。新一期“笔墨见真章”展出于右任藏著名“鸳鸯七志”之一的北魏《穆玉容墓志铭》,宋代吴说《上问堂上帖》、宋代范成大《荔酥帖》、明代董其昌《仿欧阳询千文》等古代书法珍品,揭示历代书法发展的历史脉络。本次展期持续至7月5日。秦汉时代是书法发 ...
近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2021年度全国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工作情况,严肃查处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长治潞安府衙、安徽黄山许村古建筑群、山东济宁鲁国故城遗址等重大违法案件。据悉,国家文物局和公安部在专项行动期间,各地公安机关和文物部门密切配合,破案300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650余个,追缴涉案文物6.6万余件。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接受 ...
澎湃新闻获悉,继贾湖骨笛、长信宫灯之后,河南博物院国宝特展厅于4月迎来国宝级重磅文物——明代《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孔雀明王一头四臂,为菩萨形,驾孔雀,故曰孔雀明王,是密教本尊之一。该文物当下正在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三楼12展厅(国宝厅)展出。河南博物院国宝特展上新了佛教重磅文物《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的前世今生《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来自河南 ...
从西藏昌都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和昌都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调查队在察雅县发现7座暴露墓葬。 据昌都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扎西旺加介绍,调查队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清理。该墓葬距离村落较近,依山而建,背山面水,清理统计共有7座墓葬,暂时命名为“藏卡墓葬”。由于年代久远、雨水冲刷,墓葬遭受严重损坏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6日发布朔州唐代庶人墓考古成果。3座唐墓的墓葬形制、陪葬明器等,为研究唐代朔州地区丧葬习俗和考古断代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后寨墓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窑子头乡后寨村西约2公里,是马邑汉墓群的一部分。墓地处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的关键地带。2019年—2020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朔州当地文物部门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 ...
11日,记者从中国海盐博物馆获悉,江苏盐城亭湖区东闸新村考古发掘工地近期发现两座西汉早期墓葬,两座墓葬共出土随葬品140余件(套),种类包括铜器、漆木器、陶器、铁器、植物种子等。考古现场。 图片来自中国海盐博物馆。 据了解,东闸新村一期地块在2021年上半年土地出让前,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按照“先考古,后出让”的考古前置要求,组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1日对外公布隰县瓦窑坡东周墓2座墓葬发掘情况。其中一墓葬在春秋时期的晋文化墓葬中极为少见,或反映晋国边地文化复杂性。 2005年,隰县瓦窑坡东周墓因盗掘严重,临汾市文物局与隰县文物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发掘,共发现东周时期墓葬17座,其中有11座墓葬出土青铜器。2013年以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墓地出土青铜器进行修复。 ...
13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2021年,西藏发掘一处洞穴遗址,这也是目前中国已知海拔最高的考古遗址,也是西藏单个遗址发现人骨、动物骨骼数量最多的遗址。资料图为2021年7月,考古人员拍摄的洞穴遗址内部场景。 中新社发 图片来自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文博馆员赤列次仁介绍,顶琼洞穴遗址位于日喀则市仲巴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3日对外发布山西临汾桃园遗址发掘情况。其中,距今5000多年的仰韶时期五边形房址,为本次发掘的重要发现。 桃园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南部桃园村东南与襄汾县邓庄镇寺头村北交界处。2016年7月至12月底,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山西大学、临汾市文物考古工作站、襄汾县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性发掘 ...
2022年3月31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线上终评会”落下帷幕,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入选。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宣布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按时代早晚顺序)1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2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3 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4 山东滕州岗上遗址5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6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7 陕西西安江村大墓8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9 ...
3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会议形式在京举行。经项目汇报、综合评议,评委投票选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宣布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 (按时代早晚顺序)1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2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3 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4 山东滕州岗上 ...
“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精粹”近日在上海博物馆对外开幕(上博目前因疫情防控闭馆),澎湃新闻获悉,该展为上博去年举办的“高山景行——受赠文物捐赠展的同系列展览,“每件展品背后都有着或广为传颂、或不为人知的捐赠故事。捐赠者中有刘靖基、王南屏、顾恺时、李荫轩、杜维善、仇焱之等。《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结合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导览,对 ...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3月30日-31日在北京举行。澎湃新闻从国家文物局获悉,终评评委会经过评审和投票,今天上午公布评审结果,最终入围的名单有: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 ...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历代巨幅书画名迹,此部分展品因超大尺幅平日无法在一般展柜中陈列,因而馆方选择馆内202陈列室作为专用展厅,长期陈列巨幅书画作品,并不定期更换展品。澎湃新闻获悉,3月29日,台北故宫推出的“巨幅书画”迎来换展,展览呈现民国时期李瑞清、庄严等名家的书法作品。民国 李瑞清 李太夫人七秩寿序八屏民国 李瑞清 《李太夫人七秩寿序八 ...
在日本的东京、京都、奈良这几座古都的各个角落,珍藏着众 多自古从中国流传到日本的艺术珍宝。2011年“笔墨精神:中国书画的世界”特展,2013年“书圣 王羲之”特展,2018年“阿部房次郎与中国书画”特展,2019年“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2020年“文徵明与他的时代”展,这些在日本举办的展览吸引了大量中国书画爱好者前往观看。人们在欣赏这些珍 ...
对古埃及人来说,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聚集在尼罗河沿岸的人也不称这片土地为埃及,而称其为“黑土地”(Kemet)以对应北非沙漠干燥的“红土地”(Deshret)。古代埃及人在富饶的尼罗河畔劳作、信仰崇拜、并为来世预备物品,以保证永世的富足。澎湃新闻获悉,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The Art Institvte of Chicago)近期推出常设展“古 ...
3月30日上午,参加“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的20个入围项目,将通过线上参会的形式,由各项目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向北京会场现场的评审专家进行项目陈述。每个项目20分钟。最终评审结果,将在3月31日上午10点,由国家文物局正式发布。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名单(以时代早晚为序)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地层及部分遗物山西夏县师 ...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3月29日在四川德阳广汉市开工。新馆位于三星堆博物馆园区内,占地面积66亩,建筑面积是现有场馆建筑面积的5倍,展陈面积将达到现有展陈的3倍。新馆除展示三星堆博物馆1、2号祭祀坑文物外,还将全面陈列展示新一轮重大考古发现的文物。 “新馆主体建筑计划1年完工,预计2023年年底完成陈列布展并正式对外开放。”广汉市委副 ...
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新闻发布会29日在四川广汉举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在会上透露,下一步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工作仍将以祭祀区遗迹为重点,除了继续开展祭祀区新发现的建筑遗迹的发掘之外,还将以进一步了解三星堆城址聚落结构为目标,开展月亮湾区域的考古发掘。新闻发布会现场。 张浪 摄 会上,唐飞对三星堆新发现6 ...
3月28日上午,国际考古旅游先行区建设专家座谈会在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六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洛阳市文物局副局长李永强主持,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洛阳市文物局原局长郭引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站长、唐城工作队队长石自社、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汉魏队副队长郭晓涛、偃师商城队领队陈国梁,市政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借助中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国科学技术,距今1000多年、残损严重的隋代栖岩道场舍利塔碑,得以恢复原貌,为文物保护修复开启新思路。确立碑座与碑身分离、碑身侧立放置的石碑保护修复实施方案。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该碑碑座基本完整,露天保存,表面溶蚀、裂隙病害较多,局部存在少量刻画、铁锈等病害。碑身 ...
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有“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之称的可乐遗址,正在持续进行“史上规模最大”考古勘探作业,现已发现遗迹现象百余处。考古勘探人员在贵州可乐遗址进行勘探。 应腾 摄 位于贵州省赫章县城西约60千米的可乐乡政府所在地的可乐遗址,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年,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可乐遗址·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 ...
2022年3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文化遗产旅游宪章:通过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旅游管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及社区韧性》(2021)草案已通过ICOMOS委员会审议,将在2022年IOCOMOS年会上作为一项重要决议进行表决并颁布。新的《宪章》对《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化旅游宪章》(1999)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除了认识到旅游业对文化遗产地和旅游 ...
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2021年度顾问委员会、国家委员会、科学委员会会议(以下简称“年度会议”)采用线上形式举行,于2021年10月19日、22日、27日和11月3日分四次召开。经批准,ICOMOS China理事长宋新潮,ICOMOS副主席、ICOMOS China副理事长姜波等中国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是受新冠疫情影响采用线上形式召开的第二次I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