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埃及博物馆新添68件藏品,包括图坦卡蒙文物
据埃及媒体11月15日报道,目前尚未正式开放的大埃及博物馆当天收到了68件文物,其中包括52件大型文物和16件图坦卡蒙法老墓中的陪葬品。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博物馆——投资高达10亿美元的大埃及博物馆自2002年宣布建筑方案竞标至今将近20年,这座博物馆的开馆日最初定于2011年,其后一推再推,预计将在2022年秋季对外开放。据外媒此前报道,2020年底大埃及博物 ...
据埃及媒体11月15日报道,目前尚未正式开放的大埃及博物馆当天收到了68件文物,其中包括52件大型文物和16件图坦卡蒙法老墓中的陪葬品。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博物馆——投资高达10亿美元的大埃及博物馆自2002年宣布建筑方案竞标至今将近20年,这座博物馆的开馆日最初定于2011年,其后一推再推,预计将在2022年秋季对外开放。据外媒此前报道,2020年底大埃及博物 ...
澎湃新闻获悉,杭州博物馆在建馆20周年之际,近日推出杭州博物馆“粮道山18号”计划,这个以150余件藏品策划的原创展览,将串联起“杭州人的第一课”教育活动、“看不见的翘翘板”公共艺术项目等内容,向社会公众展现杭州博物馆20年来的成长。此次展览共展出馆藏精品158件,展品的时代分布广泛,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到21世纪,绝大多数都与杭州这座城市 ...
研究,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也是博物馆更好地开展公共服务、传播博物馆文化的基础。无论是《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还是刚刚公布的《“十四五”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规划》,都强调要加强研究与人才队伍建设,以推动解决博物馆科研力量较为薄弱、不能满足学界与社会需求的问题。为了促进博物馆资源的保护利用,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 ...
日前,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规划》公布的145处大遗址中,陕西占15处。(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通知全文)陕西被列入的15处大遗址杨官寨遗址石峁遗址周原遗址丰镐遗址秦雍城遗址栎阳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阿房宫遗址秦始皇陵汉长安城遗址西汉帝陵(含薄太后陵)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含大明宫遗址 ...
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此前,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六苏木镇南房子村发掘清理一处元代遗址,当时在该地区生活的人们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也得到较好发展。发掘现场航拍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此次发掘面积2100平方米,发掘区共清理房址5处,墓葬1座,无人骨;乱葬坑1座,有三具人骨;独立灶坑4处,壕沟 ...
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一处汉代古城遗址附近发掘儿童墓葬128座,多为瓦棺葬,根据出土的钱币、瓦及陶器的特征推断,为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墓葬。在凉城县发现的128座西汉时期儿童瓦棺葬之一。(图片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今年5月至10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城 ...
17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两个年度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镐京遗址发现了西周大型建筑基址、道路、陶排水管道等重要遗迹,为进一步研究镐京遗址高等级建筑的分布及都城布局等提供了资料。陶片铺设的房屋散水。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陶排水管道正射影像。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镐京遗址是西周都城所在地,现存总面积约9.2平方公里。2 ...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联合考古队16日对外披露,郑家湖墓地发掘出土一枚战国晚期木觚,觚上以秦隶书写约700字。专家认为,该觚年代早,觚文篇幅长,是目前所见中华“第一长文觚”。图为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的长文木觚。(图片来自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据考古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罗运兵研究员介绍,2021年9月至今,为配合云梦县市 ...
从长安铜飞廉到洛阳石翼兽林通雁原载于《美术研究》2010年第3期 近年来关于中国有翼神兽的讨论渐多,主要问题可归纳以下三个方面:一、 石翼兽原型与域外格力芬(griffin)影响的问题;二、石翼兽多种称名所涉及的问题;三、东汉墓地石翼兽雕造的最初动机和契机问题。关于第一、三两个问题的讨论,从20世纪30年代对南朝陵墓石雕的调查与研究开始(代表 ...
东滩头遗址位于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东南部的一处缓坡岗地上,西北距溧阳市区约3公里,其西、南面均为延绵的宜溧山地,东距长三角最大的湖泊——太湖约40公里。东滩头遗址位置图遗址原地貌为突出地表的圆形台地,其上有村落和农田,后因建设取土逐渐平整。2018年在原东滩头村区域内进行项目建设时发现了大量文化遗物,南京博物院与溧阳市博物馆立即对此 ...
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在浙江省中西部、钱塘江中上游(古称榖水,现叫衢江),金衢盆地诞生了一个神秘古国叫姑妹(姑蔑)国。出土的成套玉石器 资料照片 据现存先秦文献记载,姑蔑是黄河流域的一个古老国族,经历了源于华夏,由中原播迁东方、由夏而夷、由夷而夏,最终融入汉民族统一体的曲折历程,并在先秦夷夏互动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但在历史文 ...
11日从故宫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故宫造办处遗址的地下找到了目前中国已知最大的砖砌磉墩(注:大殿柱子的地基),或将能复原一座宏伟的明代大殿平面布局。 故宫造办处遗址位于故宫外西路慈宁宫东南、内务府以北区域,现为故宫修缮技艺部的办公区。2020年10月,因故宫启动造办处旧址环境整治工程,相关场地的勘察和考古工作随即提上日程。 故 ...
在商周时期,如今的浙江中西部活跃着一个名为“姑蔑”的族群,但是古史对他们的记载并不系统完整。浙江省的考古工作者历经4年,在浙西的衢州市衢江区发现了一处西周时期的高等级墓葬群,规格属浙江同时期墓葬之最。专家认为极可能是姑蔑国的王陵。11月8日拍摄的发掘现场(无人机照片)。张森 摄11月10日,部分器物在衢江区档案馆临时展出,这是孟姜一号 ...
转自 收藏家杂志社刻石书法是中国书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然而,自魏晋以降,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传统始终占据书法风格史的主流,而刻石书法则长期难以进入经典的行列。清代碑学兴起以后,刻石书法逐渐受到重视。于今,随着书法形式在当代中国视觉艺术领域中的独立发展和地位提升,对刻石书法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理应进一步加 ...
转自 金石契文翰琳琅大唐著名石刻志铭拓本特展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日-11月15日展览地点苏州名城艺术馆主办单位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州市书法家协会承办单位苏州名城艺术馆山东尊汉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单位苏州大学东吴书画院苏州科技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墓志是中国古代丧葬习俗的产物,主要记述墓主姓名、卒年、生平事迹及悼念性文字等。它 ...
英格兰遗产委员会上周发布2021年度《濒危遗产名单》。根据濒危标准,130处文物建筑(含宗教场所、考古遗址、园林、战场、沉船、保护区等)由于状况退化被列入,总数达4985。233处遗产得到保护,其中当地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18个月的疫情影响下。 委员会、地方政府、慈善机构、业主等在历史地的修复、再利用与活化上开展了合作。委员会去年 ...
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太原市国科大材料能源学院附属中小学建设项目施工区域内发现一处仰韶中期文化遗址。这是迄今为止太原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期遗存,对研究太原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构建该地区史前文化序列、探讨太原及周边地区史前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此次发掘出的五边形房子建筑基址俯瞰图 资料图片 该仰韶文化 ...
根据意大利安莎通讯、《共和国报》等外媒消息,古罗马时期的重要历史遗迹雅努斯拱门(Arco di Giano,英译名Arch of Janus)将于11月13日恢复对公众开放。雅努斯拱门,罗马唯一幸存的四边形凯旋门雅努斯拱门始建于公元4世纪,也是罗马唯一幸存的四边形拱门。雅努斯拱门 罗马斗兽场和考古遗产特别监督局 图它是古代重要的聚会场所和交通要塞,其地理位置优 ...
从秘鲁早期原住民到印加帝国的灭亡,今天开幕的大英博物馆特展“古代秘鲁:穿越时间的旅程”揭示了过去近4000年的秘鲁文明史。特展重点讲述安第斯山脉地区高原、河谷、盆地、荒漠等各类地形对文明的塑造,以及当地各个民族的农业、经济、宗教和权力制度;通过秘鲁纳斯卡地画、马丘比丘等标志性景点的照片与视频资料,介绍古代安第斯文明的艺术与建筑技艺水 ...
10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四个多月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晋城下町遗址揭露出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人类聚落遗址,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下町遗址发掘现场 资料图片出土的大口尖底瓮 资料图片 下町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下町村西南处,在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被发现。今年6月,为配合晋阳高速 ...
河北省黄骅市文物部门近日在隋唐时期的大左庄制盐遗址发现计量称重用的唐代铜环权、石环权各一枚,为验证、补充唐代盐政史料记载提供了实物证据。 唐代是我国盐政史重要转折时期。唐代榷盐法是一种对盐实行就场专卖(官收官卖)的制度,大大提高了盐的产量和国家税收。“唐代榷盐法只有史料记载,但缺少考古资料证明。两种环权的发现为此提供了实物 ...
河北省廊坊市一家施工单位近日在廊坊市安次区的施工现场,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工作人员实地调查、勘探后,初步判断这是一处辽金时期古墓群。廊坊市安次区发现的古墓。(图片来自安次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保护研究所) 廊坊市、安次区两级文物保护机构工作人员对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共发现古墓11座。这些古墓形态各异,大小不 ...
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发掘出31座汉代墓葬,根据墓葬形制与出土陶器、钱币可推断出,墓葬横跨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约200年时间。 发掘的汉墓位于和林格尔县小红城古城西北约1公里的一处台地上。墓葬以西约2公里的明代大红城古城附近曾发现众多散布的汉代遗物,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初 ...
近日从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发掘出29座横跨东汉晚期、金元时期和清代的墓葬,出土文物90余件(组),其中东汉晚期墓中出土的纹样、图案繁多的花纹砖和画像砖,在同时期山东地区非常少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据济南市考古研究院院长李铭介绍,墓葬出土的主要器形有陶壶、陶罐、瓷罐、瓷碗、瓷碟、铜钱,另有少量 ...
2021年4月至7月,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对山东省济南市董家街道高尔村东南发现的墓地进行了考古发发掘。本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是发现了12座元代砖雕壁画墓,其中7座为纪年墓葬。该墓地位于发掘区西北部,墓葬共12座,编号为M7-M18。墓葬规模较大,通长6.4-1.24米,均为南北向。其中11座为砖雕壁画墓,1座为石室墓,均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等部分组成。根 ...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介绍说,10月上旬,山西突发汛情,据统计,1700余处文物不同程度受损,文物建筑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地基坍塌,个别博物馆小面积漏水。目前,国家文物局和各级文物部门组织各方面文物专家,正在有序推进受损文物的排险处置、保护修缮等工作。他表示,针对气候变化对 ...
据济南市考古研究院11月2日消息,由该院主持发掘的一处古代墓地近期顺利完工,共发掘29座东汉晚期、金元时期和清代墓葬,出土文物90余件(组)。其中,较为重要的发现是出土东汉晚期10余种不同纹样的花纹砖、画像砖,为同时期山东地区少见。济南29座古墓显真容,出土东汉晚期10余种不同纹样的花纹砖、画像砖。图片来自济南市考古研究院 据此次考古发掘 ...
▲山西省山川形势图 陶寺遗址位于晋南的临汾地区 ▲陶寺遗址出土的龙盘▲陶寺文化中期大墓M22示意图 “谁最中国”? 曾是文博界一个“终极之问”。 陶寺与二里头, 谁更“最中国”, 是一个至今仍在争论的问题, 但确凿无疑的是, 二者在研究中华早期文明中, 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那么, 当陶寺遇见二里头, ...
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探索中一个关键支点性都邑遗址,1978年陶寺遗址开始发掘,大墓M3016龙盘现世,引发全国关注,随着考古的进展,一座都城的面貌开始显露,成为推动“尧舜禹传说时代”成为信史的关键遗址,因此陶寺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本次考古成果精华展是陶寺遗址考古成果的首次大规模展览,也是山西陶寺文物 ...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皮洛遗址考古工作站获悉,四川甘孜州稻城县皮洛遗址首期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已接近尾声,考古队员正进行最后的文物整理等工作。这处遗址为何重要?10月29日,封面新闻专访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高星,在他看来,稻城皮洛遗址的新发现,“超出以往想象”,可以用“石破天惊”来形容。 高星认为,这无疑是近年最重要的 ...
总书记致信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强调:“希望广大考古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大考古 ...
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田野教学是北京大学考古育人体系的核心环节。自1957年在河北邯郸开始田野考古实习起,北大的“田野考古实习”课程已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建立的“北大模式”影响深远。《田野考古实习》课程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将解决考古学术问题的重 ...
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2021年,内蒙古金斯太旧石器时代遗址下部第5—2层出土石制品、动物化石、陶片、青铜器等1100余件遗物,这些新收获为研究东西方古人类迁徙、技术扩散和文化交流等提供了考古实证。 2021年,考古学家对内蒙古金斯太旧石器遗址下部的第5—2层进行发掘,最大发掘深度约1米。发掘中,共清理火塘7处,在4层和5层发现 ...
平遥古城墙发生局部坍塌,晋祠多处建屋面漏水……经历了前不久大降雨后的山西古建筑一直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近日,首届“共同守望”山西论坛在山西高平举行,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新路径。论坛主要内容包括“共同守望”山西论坛启动仪式、“文明守望工程”研讨会和“米烛之光”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修缮推介会三部分。“在刚刚经历了一场无情秋雨的 ...
一场传世稀见的唐碑善本大展,从唐碑宋拓本里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虞世南、褚遂良等名家的笔法奥义,一直读到李世民、武则天的书法气势,再读到历代收藏家董其昌、伊秉绶、何绍基、龚心钊等的题跋。11月1日起,由上海图书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大展”对外正式展出(2021年11月1日—11月14日),展出的65件 ...
据英国杜伦大学古典学与古代史系消息,古典学家、古希腊史学家彼得·约翰·罗兹(Peter John Rhodes)于2021年10月27日去世,享年81岁。彼得·约翰·罗兹(Peter John Rhodes)(1940.8.10-2021.10.27)彼得·约翰·罗兹系杜伦大学古典学与古代史系荣休教授及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FBA),曾任英国古典学协会主席,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古希腊史和古典学专家。 ...
展览现场,策展人陈洁讲述外陶瓷的演变,捐赠人倪汉克介绍捐赠的外销瓷。 编辑 陆林汉(02:50)疫情之下,如何办成一个跨国界的,汇聚全球博物馆馆藏珍品的展览?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今天的“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一展览上海博物馆展览史上“筹划最复杂、变数最多的展览”从2019年正式筹备以来,该展比原计划推迟一 ...
为配合孟州会昌小学学校餐厅基础建设项目工程,并贯彻国家文物保护工作的“双利”方针,实现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的双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报请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批准,于2021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对孟州会昌小学学校餐厅建设工地楼基坑槽内发现的一座古墓葬(编号为M1)进行了考古发掘,经过考古发掘,根据墓葬形制特征和 ...
为了配合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的开展,2021年4月中旬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和林格尔县文物保护中心、凉城县文物保护中心的配合下,依托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基建项目开始对沿线地段进行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其中,在和林格尔县小红城汉代墓葬、榆林城汉代遗址、凉城县双古城汉代遗址、南房子元代遗址等进行 ...
百年前,受雇于北洋政府农商部矿业顾问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G. Andersson)在河南渑池仰韶村的考古发现揭开了现代考古学在中国本土的发展序幕。自此之后,安特生的学术研究重心也逐渐从地质学转移到了考古学,他对中国考古资料的介绍及系列研究是国外考古学家了解中国史前文化面貌的重要窗口。出于保存和研究安特生从中国获取地质标本和出土文物的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为进一步挖掘长江文化内涵,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根脉,推广长江文化品牌,10月28日,作为“纪念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文物报社、南京博物院、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2021长江文化节主题展览——“考古里的长江文明”在张家港博物馆拉开帷幕,接待观众。 长江,是古老中国的母亲 ...
金斯太遗址是中国北方一处重要的早期人类洞穴遗址,保存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苏木巴达拉胡嘎查,北距中蒙边界约20公里。遗址所在的东海尔汗山为花岗岩丘陵山地,洞穴发育其中,海拔约1400米。遗址航拍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金斯太洞穴被确定为一处考古遗址 ...
10月23日,一场主题为“考古是什么——《我在考古现场》新书分享会”在首都图书馆举行,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为现场观众详细解读了“考古是什么”。考古是什么——《我在考古现场》新书分享会现场。胡子轩/摄 “考古学曾经是非常冷门的学科,现在大家关注度越来越高。但考古到底是什么?这就像什么是语文、什么是数学一样, ...
大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唐碑拓本是历代碑帖收藏家的首选品种,国内外现存的高古碑帖善本大都集中在唐碑领域。澎湃新闻获悉,11月1日起,上海图书馆将举办为期14天的“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大展”,展出的65件(组)展品中,不是书法史上的经典名篇,就是馆藏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国宝级的唐碑善本倾囊而出,如吴湖帆旧藏的 ...
10月19日,“交融·魅力——北魏鲜卑拓跋部的历史足迹”展在韩国国立扶余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洛阳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与韩国国立扶余博物馆、汉城百济博物馆共同推出。其中,大同市博物馆选送了30件(组)珍贵文物。
澎湃新闻获悉,由洛阳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与韩国国立扶余博物馆、汉城百济博物馆共同合作的“北魏鲜卑拓跋部的历史足迹”近日在韩国国立扶余博物馆对外殿出。作为今年仅有的两个出国交流展览项目之一,展览主要选取呼伦贝尔嘎仙洞、大同司马金龙墓、洛阳杨机墓等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等各类文物共计85件(组)。此次展览是2021 ...
10月2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介绍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相关情况,介绍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前期工作情况。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外事联络司)、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同志回答记者提问,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陆琼主持发布会。胡冰介绍,国家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中 ...
听说了吗?隋炀帝墓、董汉墓等多个墓葬内出土的文物即将展出啦!真的假的?在哪儿?真的呀!10月26日在扬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璀璨惟扬——扬州考古成果展》!赶紧的,约一波! 扬州,有近7000年人类文明史,2500多年的建城史,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发祥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作为国内为 ...
10月21日,由国家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科技委、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盛大开幕,本次展览“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通过十一个主题展区展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彰显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引领作用。开幕式现场敦煌研究院参加了 ...
10月20日,北京市2021年10个长城抢险加固项目之一、怀柔区130-131号敌台边墙抢险加固工程进行竣工验收。这段边墙与箭扣三期修缮段相连,至此,箭扣东段全线完成抢险修缮。20日,记者跟着验收团队前往现场。从雁栖镇西栅子村南的箭扣关登上箭扣长城,向东爬,登上的第一个敌台是怀柔131号敌台。站在敌台上向东看,城墙先是向下俯冲,到三分之一处又沿着山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