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的古噩国留下了这些青铜器,上博将展“汉淮传奇”
噩国历史未载于史册,长久以来不为人知,却在青铜器铭文中不经意留下鸿毛鳞爪,等待后人发现。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羊子山发掘了一座西周早期墓葬,出土的青铜器不仅精美而且铸有噩侯铭文,一段被历史长河吞噬了3000年的噩国历史展现在人们面前。2012年河南南阳夏饷铺发现一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噩国贵族墓地,出土大批青铜器,再次将噩国推向众人 ...
噩国历史未载于史册,长久以来不为人知,却在青铜器铭文中不经意留下鸿毛鳞爪,等待后人发现。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羊子山发掘了一座西周早期墓葬,出土的青铜器不仅精美而且铸有噩侯铭文,一段被历史长河吞噬了3000年的噩国历史展现在人们面前。2012年河南南阳夏饷铺发现一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噩国贵族墓地,出土大批青铜器,再次将噩国推向众人 ...
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对外发布2021年度重要考古成果。在发布中,着重介绍了路县故城遗址、平谷白各庄汉代墓葬群、金中都遗址、正阳桥遗址、万寿寺东路遗址和清固伦和敬公主园寝等6处考古成果。正阳桥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路县故城遗址路县故城遗址是通州区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古城,也是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21年度完成了城址内的勘探、开展了南城门和 ...
@光明日报10月8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研究员和吴秀杰研究员领导的中外合作团队,对出土于安徽省东至县华龙洞遗址的古人类面骨化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这个生活在30万年前的个体长得更像现代人,多数面部特征位于早期现代人及现代人类变异范围。这说明,东亚地区人类从古老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演化过渡30万年前已经发生,比以往认 ...
2021年9月28日,四川博物院联合长江流域博物馆举办的年度大展“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在四川博物院临展2、3厅展出,展览汇集了长江流域沿途各博物馆的重量级文物,其中占比高达40%的一级文物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此外,三星堆部分最新考古发现,也重装亮相此次展览。展出青铜文物局部展览现场据主办方介绍,为打造高水平的精品展 ...
9月28日,“吉光片羽——湖南考古出土陶瓷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幕。展览依托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联合湖南省内11家文博单位,共展出展品420余件(套),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碎片来共同构成近两万年以来的湖南陶瓷史画卷。据策展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张兴国介绍,观众在此次展览中看到的不仅是这些陶瓷碎片,其实更能窥见湖南先民的社会生活 ...
澎湃新闻获悉,“四海通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文物联展”昨天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开幕。该展览也是南越王博物院成立后的首个大展。展览共展出来自广州、南京、宁波等31家文物收藏单位的383件文物精品,为历年来参展城市最多、文物覆盖范围最广且展出文物较精的海丝主题联展。展出文物包括不少近年新出土的考古材料,展览同时吸收了学术界关 ...
博物馆接受社会捐赠是其丰富和完善馆藏不可或缺的渠道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博物馆尚未成立之前,就已经有收藏家陆续捐赠文物,其中既有以胡惠春、潘达于、谭敬、沈同樾为代表的收藏家,也有包括郑振铎、徐森玉、吴仲超、谢稚柳、陈植等早期文博事业开创者。澎湃新闻获悉,“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今天(9月27日)起在上海博物馆开 ...
2021年9月29日上午,备受文化界瞩目的苏州博物馆西馆正式举办建成开放仪式。这也标志着苏州博物馆终于形成本馆与西馆同时对外展出的格局,一传统,一当代;一江南,一国际;一重观展,一重体验。苏博西馆外形由25米长的10个盒子型建筑构成(也被戏称为“10个盒子”),总建筑面积达4.84万平方米,是苏博本馆面积的将近2倍,其展陈面积是本馆的4倍。当天的 ...
金面罩、青铜人像、青铜尊、玉琮、象牙微雕……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三星堆博物馆(图⑤)共接待游客超过3.6万人次,同比增长将近一倍。这座上世纪90年代就已建成的博物馆,为何如此受到关注? 缘于老馆“上新”了:2021年3月,国家文物局在成都公布,三星堆遗址又新发现6座古蜀祭祀坑,并出土大量重要文物。2021年9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报 ...
11日,为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中共朝阳市委、朝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红山文化牛河梁论坛”在牛河梁遗址博物馆举行。“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红山文化牛河梁论坛”开 ...
今年是红山文化发现100周年,也是红山文化的中心——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为研讨红山文化最新考古成果,深入发掘红山文化内涵,多位考古学家于近日齐聚辽宁朝阳的牛河梁遗址,共同探访五千多年前的红山文明。 红山文化遗存发现于1921年,因最早发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红山地区而得名。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在内蒙古赤峰市及辽宁朝阳市牛河梁等地区 ...
湖南常德澧县鸡叫城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现。遗址中发掘出的一处木结构建筑基础 辜鹏博摄 考古学者发掘出的大量木结构建筑基础,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最完整木结构建筑基础,距今有4700年左右的历史。10月9日,在“考古中国”项目和“中华文明探源”项目——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的重要遗址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专家现场会上,专家们公布了这一令 ...
10月11日,为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中共朝阳市委员会、朝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红山文化牛河梁论坛”,在牛河梁遗址博物馆举行。 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国家文物局考古研 ...
在朝阳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 有三道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梁 因靠大凌河支流牤牛河旁,得名牛河梁 1981年,牛河梁遗址被发现 作为红山文化分布的核心区 在牛河梁遗址中发现的 红山文化坛、庙、冢及出土的精美玉器 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牛河梁也由此成为实证 中华5000年文明的考古圣地 被誉为“中华5000年文明的曙光” 牛 ...
近年来,北京市文物局先后在白浮泉、万寿寺、玉河通惠河、西板桥、清固伦和敬公主园寝、路县故城、大运河故道、小圣庙、善人桥等文化遗产取得重要考古成果。其中,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发现的运河故道遗址总长约3000米,宽160至320米。据推测,该段遗迹应为清嘉庆十三年(1808)以前的大运河故道,是元、明、清三朝大运河漕运兴衰的明证。北京市昌平区白浮泉 ...
10月9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盐池基地暨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盐池基地工作站揭牌仪式在宁夏盐池县举办。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盐池基地揭牌仪式现场。 于晶 摄 该基地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0年在全国建设的3个标准化考古实习基地之一。未来10至15年,北京大学将在张家场进行长期的考古发掘研究,对古城遗址及周围墓葬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测绘 ...
2020年9月28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深刻阐释了考古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意义,也对新时代考古工作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新要求 ...
1959年发现的二里头遗址,经过60多年的持续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二里头都城遗址布局结构。图片来自赵海涛 二里头遗址在河南洛阳盆地偃师市,300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显示它在二里头文化乃至东亚地区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中心区“井”字形主干道路网络,把都城规划成以宫殿区为中心的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官营作坊区、祭祀区分居宫 ...
“唐已改祭祀遗存是青海省为数不多经正式考古发掘的祭祀遗存,这为探讨青海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古代祭祀仪轨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8日,同德唐已改联合考古队工作人员马骞介绍道。 唐已改祭祀遗存系第三次中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新发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卡力岗村西南3500米处,北距卡然公路1公里,东、西、南三面均为冲沟,西 ...
2021年8月中下旬,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组织调查队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内进行人文资源本底调查,研究人员在海拔约2600米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黄藏寺一带发现地层剖面中含有细石器制品。青海祁连县黄藏寺遗存发现的细石器制品 图片来自祁连山国家公园 青藏高原是全球受外力侵蚀最为强烈的地区,强烈的风力、流水与冻融侵蚀等使得早期人类 ...
2021年8月敖泉镇杏村村民建房取土时发现古墓葬,桂阳县文化传承和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获悉后,及时上报。经湖南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批准(考执字2021第1246号),湖南省文物考古所和郴州市博物馆、桂阳县文化传承和保护中心共同完成了四座古墓葬的抢救发掘工作。相关情况简要介绍如下:01墓葬位置墓葬位于桂阳县敖泉镇杏村高家冲组一低矮山岗南坡,东临 ...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 记者日前从北京服装学院了解到,敦煌服饰艺术展开幕式暨《敦煌服饰文化图典·初唐卷》新书发布会8日在京举办。此次展览旨在推广敦煌服饰文化能够被更多的艺术家、设计师、敦煌艺术的爱好者了解、喜爱和运用,使敦煌艺术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图为敦煌服饰艺术展中服饰艺术再现图片(图片由北服提供) 据北服工作人员介 ...
犀园村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犀园村。2020年10月,为配合犀方路小学建设项目的建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郫都区文物保护所对该项目地块进行了文物勘探,在项目红线范围内发现一处先秦时期的聚落遗址。经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批准,2021年3月至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详勘和抢救性发掘,确认项目地块内遗址面积约3000平 ...
2021年10月9日,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专家现场会在湖南澧县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的专家20余人出席会议。 鸡叫城遗址位于常德市澧县涔南镇鸡叫城村,遗址西南距著名的城头山遗址 ...
2019年4月至12月,因配合瓶窑镇小城市改造凤都路延伸项目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良渚遗址保护区以南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查和勘探,在距离良渚古城南城墙以南2公里处,发现了北村遗址。北村遗址所在位置 北村周边遗址分布图(无聚落组)北村遗址依托大雄山西北麓的一处自然山体,遗址面积较大,达8万平方米。2020年至2021年,为了配合瓶窑镇小城市改造凤 ...
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发现一处北朝家族墓园,位于今杜镇南朱刘村东,敦化路以东、广德路以西区域。在发掘过程中,编号M3的墓道出土一块残缺的神道碑首,依据碑首提供的文字线索,认定该墓葬应系北周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豆卢恩之墓,随后考古队对全区域进行了再度详细调查和考古钻探,从而发现了原来遗漏的墓园兆沟。 ...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文明未曾中断的国度。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发展至今的内在脉络是什么?这个文明古国如此强的韧性和生命力从何时开始?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是如何形成的?①《何以中国》海报。②甘肃省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的黄金饰品,体现了“秦”与“戎”的碰撞与融合。③《何以中国》在三星堆实地取景。林潘舒摄 上海出品的大型 ...
为纪念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重要讲话发表1周年,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致敬中国考古百年征程,不断弘扬古蜀文化根脉、纪念金沙遗址发现20周年,9月27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之“纪念金沙遗址发现2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在成都开幕。中国 ...
越南发现的巴地市沉船初议2020年以来,中国收藏界和文博市场出现了大批由越南商贩销售而来的唐代低温铅绿釉印花器物和白釉瓷器,引起学界关注及对相关问题的讨论。这些器物据传出水于越南南部的一条沉船,但并非正式发掘的器物。许多沉船在正式发掘以前都曾经历过盗捞的阶段,如“黑石号”沉船、“玉龙号”沉船等,希望这条沉船也可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正式的 ...
2021 年6月,罗马历史中心附近出土标志着古城神圣界限的石头。(图片来源:罗马考古博物馆)近日,一些建筑工人在罗马历史中心附近作业时挖出一块巨大的界碑,该界碑或能定义2000年前的古罗马城边界。这种界碑(pomerial stone)也被称作cippus,此次出土的界碑高度超过6英尺(约2米),由石灰华(即优质石灰岩)制成。今年6月,工人们在奥古斯都陵墓周围 ...
“仙人洞,仙人洞,仙人洞里住神仙。”这是人们时常听到的民谣。仙人洞没有见过神仙,但中原地区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化石惊现鲁山仙人洞遗址。9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平顶山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负责人赵清坡在会上介绍,在河南鲁山县仙人洞遗址发现距今3.2万年人类头骨化石,这是目前 ...
9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旧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通报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山东沂水跋山遗址、河南鲁山仙人洞遗址等3项重要考古发现成果。这三项重要的遗址发现涵盖了南北方、东西部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考古研究内容,是“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关于人类起源、现代人起源以及旧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群迁徙、文化 ...
澎湃新闻获悉,2021年9月26日0时43分,知名考古学家、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夏商专业委员会主任刘绪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72岁。刘绪长期主要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和田野考古,参与和承担过山西天马-曲村遗址发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要课题。他一生扎根田野,为中国考古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考古学者的杰出代表;作为 ...
澎湃新闻今天获悉,国家文物局今年从美国成功追索回国的12件文物艺术品,整体划拨西藏博物馆。其中珍贵文物6件,一般文物2件。包括有金铜佛造像、铜鎏金水晶嵌宝石供养塔等,尤其1尊明末清初的黄铜同侍从无量寿佛造像,呈现出显著汉藏融合风格,其六面形台座多见于汉藏风格唐卡与壁画,在铜造像中较为罕见。组图 西藏博物馆供图9月26日上午,全国文物援藏 ...
敦煌藏经洞流失文物何以归?26日,正在甘肃敦煌举行的“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展”,将200多件流散海外的精品文物复制品与100多件中国国内珍藏的藏经洞文物实物首次带回故里,让海内外观众近距离领略敦煌文化艺术的魅力。9月26日,“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正在敦煌展出。 丁思 摄 1900年,在莫高窟发现藏经洞 ...
9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旧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通报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山东沂水跋山遗址、河南鲁山仙人洞遗址等3项重要考古发现成果。 四川稻城县皮洛遗址 迄今青藏高原发现面积最大、地层保存最完好、堆积连续、文化类型丰富多样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 ...
24日上午,2021首届北京公众考古季在北京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北京市文物局现场发布了路县故城遗址、正阳桥遗址、万寿寺东路遗址等六处北京市2021年度重要考古成果。24日上午,2021首届北京公众考古季启动。北京市文物局现场发布了正阳桥遗址等六处重要考古成果。 易海菲 摄 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首届考古季以“百年考古,文化北京” ...
9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旧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通报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山东沂水跋山遗址、河南鲁山仙人洞遗址等3项重要考古发现成果。 四川稻城县皮洛遗址迄今青藏高原发现面积最大、地层保存最完好、堆积连续、文化类型丰富多样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金珠 ...
苏州博物馆西馆,这座坐落于苏州狮子山下,被苏博人戏称为“十个盒子”的建筑,历经3年多建设,终于建成并于今天迎来试运营开放。同期开放的还有五大开幕展览:“纯粹江南:苏州历史陈列”、“技忆苏州:苏作工艺馆”、“古罗马:城市与帝国”、“书画苏州:馆藏历代书画陈列”、“现代艺术特展:糸——已知·未知的互文”。作为苏州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
澎湃新闻获悉,在中国现代考古诞生百年之际,9月28日,上海广播电视台推出《文明探源看东方·何以中国》大型融媒体直播特别节目。从中午12时开始3个多小时的节目中,由10路记者组建10支探源小分队,深入遍布全国各地的10多处考古遗址,寻找一件“日用而不觉”的重大考古发现,讲述它们前世今生的故事,探寻活在中华文明与智慧的基因密码。《何以中国》是上 ...
9月24日下午,甘肃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陈青在文博会紧张的活动中,挤出时间专程看望慰问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了解她的工作生活状况,认真倾听了她的意见建议,并向她转达了省政协的关心和问候。陈青感谢樊锦诗为敦煌文物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她指出,几代莫高窟人的贡献和创造,奠定了敦煌研究院现在良好的人才框架和研究基础。通过敦煌研究院 ...
从辽上京考古队获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通过对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明确了西山坡佛寺遗址的布局。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西山坡佛寺遗址是辽上京皇城内一处规模宏大的寺院遗址,因位于皇城西部地势较高处而得名。佛寺遗址由多组东向院落组成,地表遗迹保存较好。佛寺的核心建筑位于西山 ...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正阳桥遗址发掘出土一具镇水兽。据推测,该镇水兽应为明代遗存。此次发现对研究北京城护城河及防御、水利、交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镇水兽发掘现场。图片来自北京市文物局 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此次发掘出土的遗存应为正阳桥东南侧的镇水兽,推测为明代遗存。此次发现有助于了解正阳桥的地理方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北京中轴线 ...
9月15日,在天高气和、细雨绵绵的秋日里,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陈列中心教育推广部带着《历程——讲述敦煌石窟艺术背后的故事》主题教育课程走进临夏州博物馆。在临夏州博物馆二层“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展厅内,临夏市逸夫第一小学五年级师生、家长以及临夏州博物馆社教部工作人员共40余人参与了此项活动。继9月8日“飞天神 ...
澎湃新闻获悉,9月16日开始,由国家文物局、希腊文化和体育部主办,陕西省文物局承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合作开发制作的“平行时空:在希腊遇见兵马俑”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官方网站上线,展览采用中、希、英三种语言,以网站形式实现,观众可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官网看到这场线上的展览。此次线上展览是后疫情时 ...
湖南永州位于潇湘二水交汇处,是荆楚至岭南的水运要冲和湘桂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自古文风鼎盛,迁客骚人,往来者众,元结、怀素、柳宗元、周敦颐、何绍基等文学艺术大家都曾生活于兹,留下了众多摩崖石刻。澎湃新闻获悉,9月18日,“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南2展厅,展览以永州地区的摩崖石刻为主题,精心遴选出具有永 ...
9月23日,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正式官宣:作为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遗址点,瑶山遗址公园即将在9月29日向全世界访客试开园。试开园期间,全国访客门票免费“十一”假期将开通公交接驳专线瑶山遗址公园位于浙江余杭安溪村,由瑶山、凤凰山、馒头山三座山峰共同组成,核心遗址点为瑶山祭坛和高等级墓地,周边分布有访客中心、凤凰山观景台、馒头山观星台、瑶山 ...
9月18日,“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在上海大学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展出27件龙门石窟研究院特藏和16件当代艺术作品,是龙门石窟文物首次来到上海。千年前的北魏“龙门二十品”、北魏至唐代的造像与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展览空间中对话。澎湃新闻获悉,这也是上海大学和河南省文物局在文博领域战略合作框架下的首个工作成果。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 ...
三坊七巷文华酒店建设项目考古调查勘探张勇汇报了三坊七巷光禄吟台西侧、光禄坊北侧文华酒店建设项目调查勘探情况。该项目涉及刘家大院、陈元凯故居、光禄吟台等省、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综合地质钻探和考古勘探成果,基本了解了该范围内地层分布及地貌变迁情况,发现了唐代两期建筑台基和宋代三期建筑遗迹,基本掌握了该范围内地下埋藏情况。张勇对相 ...
9月22日,河南省纪念仰韶文化发现一百周年和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系列活动(简称“河南考古百年”系列活动)“百大考古发现”评选结果在郑州揭晓, 渑池仰韶村、郑州商城等100个考古遗址入选“河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为致敬考古百年,今年7月15日,“河南考古百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三门峡举行。系列活动主要包括“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评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