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陌上花繁——上博“江南文化艺术展”面面观

“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日前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并受到较多关注。本文作者系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副研究馆员,全文从宏观出发,对江南文化艺术展的定位、策展思路和展品选择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可了解整场展览之概貌。公元1691年,王翚和几位内廷画家着手绘制一组共12巨卷的清宫绘画,详细描绘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的全过程。这就是著名的《康熙南巡图 ...

• 内蒙古抢救性修缮2000多年前秦长城,预计明年完工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2日消息,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小佘太秦长城张德禄湾段抢险加固工程开工。据了解,这一抢救性修缮工程将对这段2000多年前的秦长城文物本体坍塌部位进行补砌、加固。小佘太秦长城张德禄湾段所在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有240公里长的秦长城遗址,是我国现存秦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秦代一直沿用到西汉的这段长城,用人工敲砸而成的石块垒砌 ...

• 台北故宫新展“清代文书”:呈现清帝起居及诏书奏折里的故事

自先秦始,中国历代政府均着手建立完善的国家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存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为后世留下丰富的史料文献。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为数众多的清代档案文献,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日推出的新展“院藏清代历史文书珍品”,将以往深藏大内的官书诏令、档案奏折、名臣传记、档册舆图等珍贵史料公之于世,力图向观众呈现清代文书发展 ...

• 民乐上天乐石窟、东灰山遗址、金山博物馆考察记

5月20日至5月22日,我院人文研究部部长杨富学研究员、原中共张掖市委党校副校长任积泉先生、民乐县文物局陈之伟局长、河西学院吴浩军、曹斌教授,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调研员马建明及西北民族大学、河西学院的师生十余人同往上天乐石窟、东灰山、金山博物馆等地从事学术调研和交流活动。上天乐石窟上天乐石窟,是中国唯一的以宝卷为主题的壁画——《平天 ...

• 解读“融·合:从春秋到秦汉”特展

  为更好诠释今年国际博物馆日“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的主题,作为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的一部分,南京博物院推出了以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史为主题的特展。  秦兵马俑、吴王夫差剑、“王子午”鼎、九鼎八簋、人首蛇身玉饰、错银铜双翼神兽等文物齐聚南京,亮相南京博物院的“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 ...

• 东周越国“土石金字塔”

  安吉龙山107号古墓葬(俗称八亩墩),位于浙江省安吉县递铺街道古城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山越国贵族墓群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贵族墓园。整个墓园由主墓、外围陪葬墓和隍壕三部分组成,包括隍壕在内,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图为安吉龙山107号主墓随葬品陶瓷器组合  2016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开始了为期3年的考古发掘,目前,已完 ...

• 河南洛阳发掘一处西汉家族墓 墓主身份成谜

  半掩于土层之下,1组青铜器刚被发现不久,带着时光流转留下的斑驳。从铜方壶的壶口向内一窥究竟,里面还存有半壶液体。考古人员在清理河南洛阳一处西汉家族墓内的青铜器(5月25日摄)。李安 摄  为配合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人员今年4月以来对河南洛阳一工地内的古墓群进行发掘。在发掘现场了解到,一处西汉家族墓内,出土青铜器1组,包 ...

• 【考古札记】路方红 :亦贫亦病与坡宜——吴愙斋石銚墨景图背后的故事

在一幅《紫砂壶拓片清供图》立轴上,有全形拓的紫砂提梁壶,还有苏东坡画像,画幅周围有大段的题跋及古朴画作。紫砂壶原来的主人是清代金石学家、书画家吴大澂先生(1835-1902),根据近现代学者王献唐先生的题跋可以看出,该紫砂壶上的画像是依据宋本东坡画像的模写纸本而作,该纸本当时藏于吴湖帆处。王献唐先生于1947年得到这把紫砂壶后非常喜爱,后请人 ...

• 【考古前沿】浙江余姚发现早于河姆渡文化1000年的史前遗址

▲ 5月30日拍摄的井头山遗址发掘的距今8000年左右的陶片5月30日上午,浙江省余姚市井头山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正式发布。井头山遗址是浙江境内首次发现的一处史前贝丘遗址,也是中国沿海地区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处史前贝丘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将宁波地区的人类活动史和文明发展史前推到了距今8000年前。井头山遗址位于宁波余姚三七市镇,东距田螺山遗址1.5公 ...

• 大型唐代坐佛被淹半世纪重露面,石窟专家吁勘察保护

50年前,一尊建于唐代的大坐佛和周边的千佛造像因四川仁寿县黑龙滩水库建设而被淹没于碧波之下,以至于成了传说。澎湃新闻近日获悉,随着水库水位下降,这一几乎成谜的大佛膝盖以上终于露出水面。四川省原仁寿县文化局长、原乐山大佛文物保护管理局局长徐成村日前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数十年来,我印象里这尊大坐佛几乎从来没有现 ...

• 寻梦姚河塬

 “考古”,这样两个普普通通的字眼,在我心中却是令人神往的梦想。从高中两次的北大考古夏令营,到之后一次次参观墓葬、遗址,再到后来在大学课堂上学习考古知识,我似乎都只是窥探到考古的冰山一角,并未一睹其神秘的尊容,田野考古一直是藏在我心底的一个遥远而传奇的梦。2018年夏天,我十分有幸在宁夏姚河塬商周遗址参加了一个多月的田野考古实习,这 ...

• 6700余件出土文物见证古城千年变迁

  一眼千年,古城如画。正定开元寺南遗址的考古发掘已持续五年。日前,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自2015年进行考古勘察以来,该遗址发掘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不仅发现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七个历史时期连续的文化层叠压,而且发现遗迹现象270余处,出土文物6700余件。出土的金代白釉刻划花镂孔盖三螭足熏炉。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 ...

• 【考古前沿】山东济南发现罕见具有明确纪年北宋石刻画像

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陆家庄村东石秀山上,新发现距今933年的珍贵北宋石刻画像。文物专家表示,如此有明确纪年的北宋石刻画像十分罕见,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济南市长清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韩特告诉记者,此处北宋石刻画像是上周他去陆家庄时从村主任处获得的消息,由于此前并没有通往此处山崖的山路,所以这一石刻画像一直没有被发 ...

• 湖南宁远县舂陵侯城遗址调查与勘探

  为更好地做好舂陵侯城遗址的保护规划,2019年10月~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宁远县文物局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勘探,简要介绍如下。  01遗址概况  1遗址位置  舂陵侯城遗址位于宁远县东北约30公里的柏家坪镇,包括舂陵侯城址和舂陵侯墓。其中舂陵侯城址位于柏家坪镇的柏家村,西南距离舂水约1.2公里,东部和北部与省级永连公路相距约0. ...

• 河南出土鹅首曲颈青铜壶 内有逾3000ml不明液体

 河南省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近日在当地一个发掘现场,发现一个鹅首曲颈青铜壶。顶部的鹅首造型姿态优美,壶中还存有不明液体逾3000ml。  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相关负责人祝晓东介绍说,鹅首曲颈青铜壶是他们在配合三门峡市开发区后川棚户区改造工程时,在一座古墓中发掘出土的。根据墓葬的形式初步判断,墓葬时代为秦末汉初,墓葬主 ...

•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探秘古墓宝藏”系列课程:从千古传颂的丝绸之路穿越而来

  人们常说 “要想快速了解一座城市,最直接的方式应该是去逛逛当地的博物馆”。这话没错,博物馆承载着一个城市漫长的文明,尤其是这座城市的古今变迁和兴衰沉淀,往往能够在馆藏宝贝里面,找到见证或者答案。  而每家博物馆呢,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它们或以稀为贵,或价值连城,有的甚至看似平平无奇,但实则承载了无可替代的历史见证。总 ...

• “粟特人在大唐——洛阳博物馆藏唐代文物特展” 在长沙博物馆开展

  洛阳博物馆副馆长曹岳森开幕式致辞  洛阳博物馆副馆长曹岳森接受媒体采访  观众参观展览  洛阳博物馆讯(供稿:赵 杰)5月18日上午,由洛阳博物馆和长沙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粟特人在大唐——洛阳博物馆藏唐代文物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展。长沙市文旅广电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杨长江先生,长沙市文旅广电局副局长岳锋先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 ...

• 在上海历博感受“湖州之远”与丝、笔、茶、瓷的文化底蕴

钱山漾为什么被称为“世界丝绸之源”?湖笔为什么能成为文房之首?茶圣陆羽在湖州有哪些故事?原始瓷又是什么?将于今天下午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开幕的“湖州之远——丝笔茶瓷文化特展将会给出答案。澎湃新闻昨天在这一展览的预展现场看到,作为湖州市博物馆2019年推出的原创主题特展,该展围绕“丝”、“笔”、“茶”、“瓷”四大主题展开,精选展品近百件 ...

• 鉴赏 |这尊水月观音像,将继续感动世间更多的人

进入5月,在世界各国的不同地区仍然有很多人隔离在家,大量的公共场所关闭,博物馆也不例外。即使闭馆,人们仍不忘通过“在线观展”等方式去文物、艺术品寻找慰藉,感受艺术之美。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藏有一尊来自中国的宋代木雕彩绘水月观音像,这尊观音像有着非常迷人的姿态,以非常随意、放松的“自在坐”示人。馆方档案显示,它购自于日本山中商会 ...

• 国际博物馆日|夜色里的苏博:有佳丽“画语”,可聆听山水

苏州博物馆以其现代建筑与江南园林之美,一直让人向往,而夜色中走进苏州博物馆,更是让人惊艳:山水园林在夜色中犹如一幅水墨山水长卷。新开放的展览,无论是“江南佳丽——苏州博物馆馆藏仕女精品展”,还是吴王夫差剑与吴王余昧剑都各有特点,难得一见。澎湃新闻获悉,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之际,苏州博物馆围绕该主题除推出新展,还举办“画语·夜苏博” ...

• 国际博物馆日|上博直播“江南春”,走近文徵明任薰精品

今天是5月18日国际博物日,备受关注的上海博物馆年度大展“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在今天中午采取时下最热门的直播方式,提前剧透给观众。此次展览亮点和看点纷呈,跟随着直播镜头,由上博工艺研究部副研究馆员谷娴子带领导览,深度解析了诸如宋拓本王羲之《行草书秋月帖页》、文徵明《江南春词意图卷》、任薰《愙斋集古图卷》、《康熙南巡图的粉本》 ...

• 国际博物馆日|文徵明巨幅《五瑞图》仅展三日,晒宝也是雅集

“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推出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项目,难得展出了一件馆藏高近1.89米的巨幅文徵明《五瑞图》,而且仅在5月17日至19日展出三天。这三天里,围绕这件馆藏作品,同步开启名为“存天雅集·博物赏识”系列的线上直播与线下雅集。公众在展览之外,有机会近距离赏析这一件五百年前的古画,并通过轻松、直接的交流与互动,体 ...

• 国际博物馆日|天津博物馆:辽金时期的“交融肇兴”

辽与金,是中国古代北方由契丹、女真建立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与两宋北南对峙。辽金时期天津地区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是如何交流融合的?这一时期在天津历史上有何重要影响?透过辽金时期呈现出天津地区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色的历史遗存也许可管窥一斑。澎湃新闻获悉,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交融肇—— 辽金时期的天津”将在天津博物馆展出,展览分“南北 ...

• 从壁画到人物俑,安徽博物院平城文物展勾勒北魏都城繁华往昔

澎湃新闻获悉,由安徽博物院与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融·合——4-5世纪北魏平城文物展”今天在安徽博物院开幕。展览将展出精美文物309件(套),既有铜鎏金童子葡萄纹高足杯、磨花玻璃碗等丝路珍宝,也有北魏墓壁画、金下颌托等近几年大同地区出土的北魏文物。展期持续至8月15日。展览现场平城——今天的山西大同,历史上的北魏都城 ...

• 成都发现超6000座各朝古墓,堪称半部地下“四川通史”

川报观察微信公号5月14日消息,刻有“郫”字的战国青铜戈,西汉时期带外文字母的“龙纹铅饼”,极可能是海外进口的玻璃项链……5月14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5年来的考古成果,延续跨度两千多年的6000余座墓葬和大量出土文物,串起了半部埋于地下的“四川通史”。据介绍,此次考古出土的“郫”字青铜戈,是成都郫县(今郫都区)2000 ...

• 立足山西 打造精品——山西博物院北朝墓葬壁画艺术特展解读

▲“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特展序厅  “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博物馆人是中华文明成果的保护者,弘扬优秀文化,加大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努力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山西博物院近年来策划了一系列弘扬山西历史文化的特展,其中“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 ...

• 国际博物馆日特刊|文物珍宝讲述黄河文明

▲黄河流域图(图源:东营市黄河文化博物馆)  黄河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落实2019年9月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由青海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山东博 ...

• 融·合——4-5世纪北魏平城文物展

  平城——今天的山西大同,历史上的北魏都城,连接着塞北与中原,交汇着草原与农耕文明。1600多年前,来自塞北草原的拓跋鲜卑创建了北魏王朝,他们驭马南下,迁都平城,北魏王朝迎来了辉煌的97年,拓跋鲜卑由此成为“第一个成功扎根中原的草原民族”。而他们的到来,让平城华丽转身成为了当时的国际化大都市。放眼历史时空,北魏平城的历史是“小”而“ ...

• 湖南宁乡发掘出设有“过仙桥”的北宋夫妻合葬墓

在湖南省宁乡市坝塘镇南芬塘村杨家湾,考古人员正在发掘一座宋代夫妻合葬墓,两个墓室之间有一扇小窗,俗称“过仙桥”,表达了古人希望来世再续姻缘的美好愿望(5月17日摄)。在湖南省宁乡市坝塘镇南芬塘村杨家湾,考古人员正在发掘一座宋代夫妻合葬墓(5月17日摄)。 新华社发(刘静 摄)记者19日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对湖南宁乡市坝塘镇 ...

• 敦煌研究院“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教育活动之二 ——“致敬逆行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英勇无畏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为此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陈列中心策划了“致敬逆行者”主题博物馆教育年活动,面向全市范围内的医护人员及其子女举办年度系列博物馆公共教育活动。5月17日在敦煌研究 ...

• 国际博物馆日 | 致力多元包容,建设国际隋唐

一座座诉着世间万物的博物馆,它们承担着还原历史真相。记录历史印记的重任,一座又一座,静静的伫立在世界各地。每年博物馆日都有不同的主题,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这一主题不仅反映了博物馆对于自身定位和功能的新思考和新认识,更体现了当今世界多元一体,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的文明发展大格局。 ...

• 湖南夫妻合葬墓设罕见“过仙桥”

  湖南宁乡市宁韶高速二标段坝塘镇南芬塘村杨家湾地段古墓群,目前已经发掘一座宋代夫妻合葬墓葬和一座汉代墓葬。  2007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文物部门就在该地段发现疑似古墓群。为配合宁韶高速公路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宁乡市文物局今年对杨家湾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两个墓室之间有一扇小窗,俗称“过仙桥”。  宋代夫妻合葬墓 ...

• 《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19中文版发布

自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至今,全球已有193个缔约国,1121项世界遗产,为保护对人类共同发展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遗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操作指南》”)于1977 年在第一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它建立了一套严密、完整并有着 ...

• 推荐|UNESCO出版《赋能青年,为遗产保护——世界遗产志愿者倡议十年》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2020年5月6日,教科文组织出版物《赋能青年,为遗产保护——世界遗产志愿者倡议十年》发布。该书详细介绍了世界遗产志愿者行动全球各组织开展的行动营和活动;还确定了每个地区的最佳做法,深入探讨它们在促进青年参与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文末附下载链接。  《赋能青年,为遗产保护——世界遗产志愿者倡议十年》专门针对 ...

• 敦煌研究院“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教育活动之一

春和日暖,万象更新,一年一度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来临。2020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该主题倡导博物馆应动员更多公众参与博物馆文化体验,为公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文化供给,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枢纽作用。为此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陈列中心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策划了多项不同主题的系列活动,以线 ...

• 【考古札记】发现两千年前的“通天之地”

▲ 图中可见遗址所处位置及周边环境。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位于秦都雍城郊外的雍山血池遗址,总面积达470万平方米,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总面积达470万平方米)、级别最高、持续时间最长(700余年)、文化内涵最完整的秦汉时期国家大型祭祀遗址。1914年冬至,袁世凯身着他结合“周礼”概念恢复的祭祀礼服,于北京天坛举办了堪比皇帝之尊的祭天大 ...

• 古“济水”航道深埋大型墓葬群 还原数千年“清明上河图”

▲ 寨卞东南遗址位于博兴县寨卞遗址(省保)东南约500米、被小清河北大堤占压,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小清河防汛(复航)工程建设时勘探发现。在源起济南泉群,东流入渤海的小清河河畔,自2020年3月15日起,百余名考古人员,一手拿着铲子,一手拿着刷子,在4000余年河水冲击形成的黄土沙滩上,让龙山时期、汉唐、明清等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人类生活 ...

• 云冈石窟:从历史深处走向世界

  中新社大同5月13日电 “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日前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考察时的一席话,引出了一段长达1500多年的中外交流史。鉴往知来,汲取中西方文化之精华的云冈石窟,正从历史深处走向世界。    ...

• 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平粮台、南海1号等入选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结束,从20个初评入选项目中选出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包括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广东“南海1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入围项目和其发掘意义进行了整理和介绍(资料来自中国文物报社)。一、陕西 ...

• 浙博将展南宋官制百科全书,“徐谓礼文书”填补宋史研究空白

七百多年前,一名官员的任官经历,被视为个人和家族的身份荣耀。如今,卷卷文书,重现人间,墨迹如新,犹如一部南宋官制百科全书,为世人开启了一扇回望南宋的门扉。澎湃新闻获悉,继2019年“徐谓礼文书”在浙江武义县博物馆新馆展出后,5月15日至6月30日,“徐谓礼文书——南宋官制百科全书”将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展出。这些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文书 ...

•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设在南博,云平台与实体展同开

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将于5月18日在南京博物院举行。澎湃新闻获悉,由于目前尚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将控制规模,并首次尝试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传播方式,除了上线“国云展”平台、在南京博物院开幕新展览外,还将对“十大精品终评汇报会”、青年论坛,以及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和主旨论坛以及“博物馆之夜”活动进行 ...

• “挖出来的诸侯国”:700年的曾国有着怎样辉煌的历史?

近日,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墓地成功入选“2019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目是曾国考古近年来第四次成功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曾国考古发现是两周诸侯国考古工作中唯一连续获此殊荣的。可见,曾国考古的每一发现,都牵动着学术界的心弦。曾国被称为“挖出来的诸侯国”。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掘震惊学术界,也奏响了曾国考古的新篇章。关于曾国这个史 ...

• 大英博物馆开放190万张艺术品图像,《女史箴图》纤毫毕现

因为新冠疫情,大英博物馆依旧处于关闭状态,其网上项目则不断推出,其中包括开放下载190万张文物图像。据悉,大英博物馆原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开放文物图像下载,但在全球范围内博物馆关闭、展览取消的刺激下,决定提前推出发布该项目,以期为居家中的人们带来文化的慰藉。大英博物馆数据库搜索页面这也是大英博物馆在2007年推出在线目录后首次可以让用户 ...

• 地震之后,克罗地亚首都三成博物馆被评“不安全”

疫情期间,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在3月遭遇了地震,除了萨格勒布大教堂和城市中心的许多民居历史建筑外,许多文化机构也遭受了严重破坏。目前,萨格勒布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博物馆被评定为不安全,或是陷入了危险之中。目前,地震后的文物损坏清单正在进行中。但毫无疑问,对建筑物、馆藏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抗震保护措施需要升级,所有危害评估研究都明确指出 ...

• 五千多年前“河洛古国”的不平凡在哪?或为黄帝时期都邑

《易经》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南郑州巩义双槐树遗址近日被命名为“河洛古国”隐约传达出,它不仅仅是考古学意义上的仰韶文化晚期的巨型聚落遗址,保留了距今5300年古国时代拥有三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这一发现被认为“实证了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河洛地区是当时最具 ...

• 全国被盗文物信息平台首建功,流失32年国家一级文物回归

央视新闻5月9日消息,近日,出土于安徽阜阳的被盗文物商代兽面纹铜鬲正式回归安徽博物院,这是全国被盗文物信息平台建立后第一例成功追索的被盗文物。这也意味着,这件被盗流失32年的珍贵文物终于正式回归了故乡。央视新闻客户端 图据了解,商代兽面纹铜鬲为国家一级文物,1947年出土于安徽阜阳,1957年征集入安徽省博物馆,1988年12月被盗流失在外。2017 ...

• 楼上的石,楼下的画:从供石到山水画文脉

近日 ,“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上博文房供石的主要捐赠者胡可敏女士的父亲胡兆康也是著名供石收藏家,其珍藏的供石现收藏于上海南翔古猗园“顽石斋”中。本文作者自小生活在古猗园旁,熟谙园中水石妙趣。本文从古代文人的赏石、书画、园林关系着手,认为山水画的文脉与中国古典赏石的根底本就一脉相承。上海博物 ...

• 书迹里的两位晚清重臣——曾国藩与蒋式芬比较谈

曾国藩与蒋式芬均为晚清重臣,二人在书法上又都有极高的造诣,有书法作品传世。本文从曾国藩、蒋式芬的人生际遇出发,得出相差40岁的曾、蒋二人有着相似的士大夫文人情结;又从存世的诗文、书法资料,探析两人的心路历程和艺术追求。本文由作者授权刊发,原刊于《文人墨色》。曾国藩《“灵芝绛阙”七言联》纸本行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赵烈文的《能静居日记 ...

• 潜藏的画意:清代戴熙《忆松图》创作缘起初探

《忆松图》是清代画家戴熙创作于1847年的一幅山水画,描绘的是军机大臣祁寯藻的故乡景色。这幅作品并非画家亲历所得,且题跋表达出抑郁之情,画家真实的创作意图值得探讨。本文通过历史细节的勾连,综合戴熙作为画家、学者、官员等多重身份的相互作用,尝试揭示出其创作《忆松图》的动机,以及鸦片战争期间的政治格局之一斑。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忆松图》 ...

• 数字化保护让千年石窟“活”起来

  5月11日傍晚,总书记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昨天现场风很大,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备受鼓舞。”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化室主任宁波仍然激动不已。  “作为从事文物保护的科技工作者,我们将加倍努力,用现代科技保护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好地让千年石窟‘活’起来。”宁波5月12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