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庭故城考古获重大发现唐代至蒙元时期的北庭面貌慢慢显露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瑟穿过北庭故城南门,路旁一个巨大的土堆已经完全被考古人员揭开了它的面貌:层层叠叠的土坯,垒起了这个高大的台基。  这座标记为6号佛寺的遗址,是一个夯土台基上建造的佛殿遗址,东西残长24米,南北残宽21米,残高6.5米,台基之上的佛殿由土坯砌建,周围有围廊。“你们看这个台基,中间还有许多孔,有些孔还是贯通的,它到底起什么作用,目前我们还没有搞明白。”负责北庭故城考古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

• 唐诗中那座西域重镇,正在被新疆考古还原!

  由此进入光明日报有声报 | 听AI主播为你读新闻  穿过北庭故城南门,路旁一个巨大的土堆已经完全被考古人员揭开了它的面貌:层层叠叠的土坯,垒起了这个高大的台基。▲北庭故城内城南城墙敌台。本报记者 王瑟摄/光明图片  这座标记为6号佛寺的遗址,是一个夯土台基上建造的佛殿遗址,东西残长24米,南北残宽21米,残高6.5米,台基之上的佛殿由土坯砌建,周围有围廊。“你们看这个台基,中间还有许多孔,有些

• 唐代至蒙元时期的北庭面貌慢慢显露

  穿过北庭故城南门,路旁一个巨大的土堆已经完全被考古人员揭开了它的面貌:层层叠叠的土坯,垒起了这个高大的台基。北庭故城内城南城墙敌台。王瑟摄  这座标记为6号佛寺的遗址,是一个夯土台基上建造的佛殿遗址,东西残长24米,南北残宽21米,残高6.5米,台基之上的佛殿由土坯砌建,周围有围廊。“你们看这个台基,中间还有许多孔,有些孔还是贯通的,它到底起什么作用,目前我们还没有搞明白。”负责北庭故城考古的中国社会 ...

• 北庭故城遗址价值阐释

  北庭故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键节点,见证了唐朝对西域的有效管理,古代商业贸易的繁荣兴盛,也见证了西域地区多民族的交往交融交流。1988年2月国务院批准公布北庭故城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北庭故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庭故城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庭故城内城墙局部。  

• 北庭故事·我是最美考古人(一)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东西方文化交流汇聚之地,更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桥头堡。2014年6月22日,古时活跃在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北庭故城成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此开启了他全面考古的新时代。

• 瀚海天山——北庭都护人安在

随着一些列战事,唐帝国终于将疆域扩展到了西域,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稳固的统治?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被先后设置,分治天山南北。现在北庭故城为丝路上的申遗点,荒凉草莽的遗址,象征了大唐已然被雨打吹去的辉煌。 去年夏天,我给自己放了个长假,在大西北游荡了两个月。穿过祁连山中那油菜花盛开的扁都口,路过南面雪山、北边戈壁的河西走廊,继续向西,出塞到新疆去。 新疆古称西域,是一大块汉唐故地

• 北庭历史文化研究

基本信息:编辑书 名:北庭历史文化研究版 次:1页 数:787字 数:888000印刷时间:2010-5-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I S B N:9787532553631包 装:精装目录编辑第一卷 北庭故城历史溯源一 北庭故城前身不是汉金蒲城二 金附国故牙一一汉金蒲城遗址三 汉金蒲屯区三城一谷考四 山北丝路新道与可汗浮图城的起源五 高吕北山:突厥发祥地六 突厥王庭贪汗山与可汗浮图城七 阿史那弥射与可汗浮图城第二卷 唐安西都护府治 ...

• 天山脚下的璀璨明珠

昌吉天山脚下的灿烂明珠李艳春苏苇这是一片奇特的热土。这儿有峻美的天山、俊美的天池,有飘香的美食、诱人的歌舞,有广阔的草原、奥秘陈旧的胡杨林在新疆纯洁的天山北麓,有一座魅力、安静的城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州总面积七.三九万平方公里,有回、汉、维吾尔、哈萨克等肆扶民族,一陆零万人口,多民族调和开展,其乐融融。昌吉,涵义“兴盛吉利”。这儿三面环抱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是衔接欧亚大陆的桥头堡,逝丝绸之路新北道 ...

• 见证大唐盛世繁荣昌盛的新疆北庭故城

北庭故城现已发现的城址面积约141公顷,东西宽约850米,南北长约1700米。现存内城、外城两重城墙。外城墙周长约为4596米,内城位于外城中部略偏东北。城墙周长约3003米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西三面城垣尚存,全以土夯筑而成。城池布局受唐长安城影响,分为内外两城,像个巨大的"回"字。繁盛时的北庭城,官署衙区主要在内城,普通老百姓生活在外城,分为生活区和商业区。内城与外城有护城河,地形险要,气势雄伟。故城四隅筑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发现北庭故城遗址

内城位于外城中部偏东北,约建于高昌回鹘时期,周长约3003米,南墙长610米,北墙长818米,东墙长560米,西墙长1015米。基宽3~4米,残高约2米。夯筑,夯层厚10~15厘米。北、西墙城门遗迹尚存。北门宽5.5~6米,左右台基有对称排叉桩槽。原为过梁式木构门洞。城墙外现存马面14个,间距50~70米。东、西墙中部各有敌台一座,东南、西北、西南角楼残基尚存。城壕宽10~30米,深1~3米。 城内残存多处大型夯土台基,有的面积达2000平 ...

• 北庭故城——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 新疆 乌鲁木齐北庭故城——世界文化遗产  北庭故城遗址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城以北12公里处,城址平面布局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1公里,分为内外两重城,内城周长3003米,外城周长4596米,外城之北还有羊马城。内外城墙均保留有马面、敌台、角楼和城门。现有遗存包括:城墙、城壕、城内建筑遗址、道路遗迹、北庭西寺(北庭高昌回鹘佛寺)、城址周边墓葬群、窑址、建筑址等若干遗址遗迹。北庭故城城址及西寺占 ...

• “北庭故城外城是唐代所建”

 本报新疆吉木萨尔7月24日电(记者王瑟)作为唐代管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的最高军政中心——北庭故城外城,究竟是哪朝哪代建设,学术界争论了一百多年。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工作队经过十几天的发掘,终于用出土文物证实:北庭故城外城墙系唐代按唐代建制所建。  历史资料表明,北庭故城在唐代时最为繁盛,从庭州到北庭都护府,再到北庭大都护府,它的级别不断提升,管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最 ...

• 一枚铜钱揭开北庭故城秘密

(原标题:建在唐代还是宋代?一枚铜钱揭开北庭故城秘密)北庭故城城墙上清晰可见的夯窝。本报记者 王瑟摄/光明图片已是晚上9点多了,在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庭镇附近的北庭故城,阳光还十分炙热。64岁的南门村村民王习豪和同村的13位村民,停下手里的活,准备回两公里外的家。“在这干活十几天了,是北京来的考古队。我家四代都居住在南门村,从小就听说这是唐城,但看了他们的工作,才知道他们是要证实这个事,真不容易呀。”王习豪 ...

• 浅谈唐与回纥和亲

马健回纥是公元605—788年维吾尔族的古称。回纥族原为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其疆域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北接贝加尔湖,南于唐毗邻,为漠北一大汗国。公元629年(唐贞观3年),回纥遣使到唐朝贺,双方建立政治与经济联系,并修筑参天可汗大道,以便相互往来。回纥自吐迷度建国至压驭可汗灭亡,后裔南下西迁,前后近200年。在此期间,回纥在统一汗国中曾得助于唐。唐在征高丽、平西突厥之乱、安史之乱中,回纥也给予大力支援 ...

• 纪昀与北庭故城

马云峰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自号有观弈道人、石云等,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生于1724年,卒于1805年。纪昀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他三十一岁中进士,被授予编修之职(史官,位次于修撰之下),后来被乾隆皇帝提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四十五岁时,从朝中得知他的姻亲,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将被治罪,遂暗通消息。结果因“漏言”(泄密)的罪名而被免职,于1769年遣戎乌鲁木齐。在乌鲁木齐的两年中,纪昀与当地的文臣武将们能平等来 ...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