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云冈的传承与创新

此文转自“云冈石窟官微”微信公众号北朝考古欢迎关注责编:粟特人编辑:吴蕾

• 《魏书 · 释老志》中的一段文献——兼论云冈模式

《魏书·释老志》中有一段论及龙门石窟开凿的文献,殊为珍贵:“景明初,世宗诏大长秋卿白整准代京灵岩寺石窟,于洛南伊阙山,为高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初建之始,窟顶去地三百一十尺。至正始二年中,始出斩山二十三丈。至大长秋卿王质,谓斩山太高,费功难就,奏求下移就平,去地一百尺,南北一百四十尺。永平中,中尹刘腾奏为世宗复造石窟一,凡为 ...

• 云冈石窟 以文化“行走”世界

记者:云冈艺术展有过多次的外展经历,在传递艺术内涵的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云冈的精神与力量。请您讲述一下这次与郑州互展计划的缘起和实施。杭侃:其实一直都想做一次这样“山河握手”的互展。河南是中原大省,影响力非常大,郑州与大同都是中国大古都城市,底蕴深厚,大同与河南兄弟城市的渊源也很远。黄河沿线、黄河流域拥有众多的石窟,当年北魏王朝 ...

• 杭侃:云冈石窟何以体现中外文化交流史?

    2020年5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考察云冈石窟时说,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      2001年12月,云冈石窟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道:“(云冈石窟)代表了公元5世纪到6世纪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 ...

• 杭侃说|天宝荔枝道与驿站系统

   又快到荔枝上市的季节,吃货们又可以大快朵颐了。历史上,最爱吃荔枝的名人非杨贵妃莫属。为了吃上新鲜的荔枝,朝廷动用驿站传送,无数匹快马轮番飞奔。那么,杨贵妃最爱吃的荔枝究竟产自何处?当时的驿站系统是如何支持“一骑红尘”的?之后年代里驿站是如何演变的?本期推出的是,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撰写的文章:天宝荔枝道与驿站系统此文被收录于 ...

• 蒙元城址考古二题

蒙元城址考古二题 *杭侃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摘要:蒙元时期在北方地区出现了一批新规制的城市,它们虽然采取了夯筑的形式,城市的平面也呈方形或者长方形,但是这些城市在城市选址、城市边界、空间利用方式等方面带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的特色,其中城墙围合的部分实际上带有子城的性质。元上都的城市边界远比现 ...

• 亲历者说 | 杭侃:佛首回归,度尽劫波微笑在

   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首文物时代丨隋开皇四年(584)原属地点丨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展出地点丨北京鲁迅博物馆(2021.2.12-2021.3.14)2020年12月14号,也就是佛首回归的第三天,我在鲁迅博物馆的库房参加鉴定,我们围绕着佛首仔仔细细地看、反反复复地看,从哪个角度看,它都微微含笑,笑得那么让人心醉,笑得那么让人心痛。图 | 佛首细部图源&#169 ...

• 众望同归 | 杭侃: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

  【小丝按】2020年6月19日起,2020丝绸之路周的配套特展之一的“众望同归: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一批丝绸之路相关的著名学者为“众望同归”特展提供咨询并写作了相关文章。我们将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及相关平台陆续刊登,第三篇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杭侃教授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肖灵轩博士提供 ...

• 地方考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古今重叠型城址的研究方法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动荡,隋唐重新归于一统之后,各地陆续规划兴建了一批新的城市,这些城市许多沿用至今,属于古今重叠型的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绝大多数也是属于古今重叠型的城市。对于这类城市,赵正之、宿白、徐苹芳等先生都做过具体的个案研究,也就相关的方法论问题进行过阐述。但是,目前古今重叠型地方城址的研究开展得还不充分,最明显 ...

• 杭侃:让文物活起来的一些思考

“让文物活起来”成为近年来博物馆行业内的普遍呼声。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先从博物馆文创说起。2017年,我指导一个文化遗产方向的研究生撰写了博物馆文创方面的硕士论文(赵冰清《试论博物馆文创的几个问题》),论文讨论了国内外博物馆文创的不同案例,得出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博物馆文创是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延伸,不宜提博物馆文创产业,博物馆文创也无法形成产业”。

• 考古与公众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主 题:考古与公众  时 间:2018年3月10日19:00  地 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A101  嘉 宾:郑嘉励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许 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杭 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  主持人:耿 朔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我是一个考古工作者,上班就等于上坟”  主持人:今天的话题是“考古与公众”。这 ...

• 宿白留下的考古学之思

  2月1日,著名考古学家、杰出的考古学教育家宿白先生逝世。海内外各界人士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先生的哀悼和敬意。宿白先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开创者和大成者。他以一己之力,研究了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多个领域,举凡城市、墓葬、手工业、宗教遗存、古代建筑、中外交流以及版本目录等,先生均有开创或拓展之功,后学皆可得以 ...

• 夙夜孜孜沉潜贵 朝夕默默惟苦吟——记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

杭侃学习时报宿白,字季庚。1922年8月3日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44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研究室,兼教研室副主任。1979年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同年当选为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1983年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首任系主任,兼北京大学学术委员,同年担任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1983年任美国洛杉矶大学客座教授,讲授中国佛教考古学。2000年出任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著 ...

• 杭侃:《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推荐

  真容巨壮、气势雄浑的云冈石窟,在中国佛教艺术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宿白先生在论述云冈石窟的重要性时说:“云冈石窟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又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兴造……它所创造和不断发展的新模式,很自然地成为魏国领域内兴造石窟所参考的典型。所以,东自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西迄陕、甘、宁各地的北魏石窟,无不有云冈模式的踪迹,甚至远处河西走廊、开窟历史早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