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青泥古道与茶马贸易”学术研讨会在徽县开幕

摘要:   10月25日,中国甘肃徽县“青泥古道与茶马贸易”学术研讨会举行,来自国内的知名学者和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记者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徽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川交界地带,境内有唐宋古道青泥道,作为古代秦陇入蜀的必经之道陈仓道上的一段,被誉为“秦陇屏障、巴蜀咽喉”,至今隐藏在徽县水阳乡、大河店乡、嘉陵镇、虞关乡境内的青泥 岭山脉中。   青泥道,因在青泥岭上而得名。青泥古道险要之处——手扒崖  “新修白水 ...


  10月25日,中国甘肃徽县“青泥古道与茶马贸易”学术研讨会举行,来自国内的知名学者和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记者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徽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川交界地带,境内有唐宋古道青泥道,作为古代秦陇入蜀的必经之道陈仓道上的一段,被誉为“秦陇屏障、巴蜀咽喉”,至今隐藏在徽县水阳乡、大河店乡、嘉陵镇、虞关乡境内的青泥 岭山脉中。

   青泥道,因在青泥岭上而得名。

青泥古道险要之处——手扒崖

  “新修白水路记”摩崖俗称大石碑,位于徽县南28公里处大河店镇王家河行政村瓦泉社。北宋宣德郎、守殿中丞、知雅州、军州,兼管内桥道、劝农事雷简夫撰文书写,嘉佑二年(1057) 二月六日镌刻。

  摩崖距地面高7米,碑面通高2.83米,宽1.83米。额顶篆刻“新修白水路记”6字,正文从右至左竖写颜体楷书26行,每行37字,共883字。 碑文详述了白水路的修建,为研究陇蜀古道与青泥古道的兴废变迁及古代交通运输、组织状况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专家在考察古道遗存的石碑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有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子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易华,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陶喻之,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强等。

  研讨会现场

  与会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研讨,深入考察研讨青泥古道与茶马贸易文化的构成、价值、现状、保护利用等问题,突出青泥古道与茶马贸易的重要地位、历史意义、文化价值以及旅游开发价值。

易华发言

青泥古道的月亮峡

  “马家梁修路摩崖”又名“许清修路摩崖”,位于老虞关村西马家梁石崖。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三月虞关巡检使许清所刻,内容记载了明代虞关巡检使许清负责整修青泥古道的情况。摩崖全文如下:“虞关巡检许清,字文澄。因见山路数处崎岖陡峭,往来乘驴策马,驮轻负重,挨排难行,遂落崖河,伤死者甚多。澄发心令男许琳、许瑛、司吏、卜连率领兵牌人等,用工开修,更异坪坦,立石为铭者矣。峕成化三年岁次丁亥三月吉日就石。”

  嘉陵江边的田家河仰仗古老银杏树群落而著名。氐人因有树木图腾崇拜习俗,在聚落周围往往广植银杏、紫荆等珍惜树种。田河村水丰土腴、温暖湿润,极适合古银杏树繁殖存活。今村西台地周围遗存先民栽植的粗大古银杏树二百余棵,树龄多在千年以上。

千年银杏树

  此次“青泥古道与茶马贸易”学术研讨会有徽县政协主办,与会人员探访了青泥古道上的部分遗迹,直观地感受徽县青泥古道与茶马贸易文化的现状。 (部分照片来自徽县政协)

(作者:彭十三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