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新疆喀什巴楚县,为何会有一座微笑的佛头?

摘要: 在喀什地区巴楚县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里,有座面带微笑的佛头。“天远地自偏”的巴楚,为何会有佛头,它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团团带大家一起看一看这座佛头的故事吧!唐尼佛头四大文明的“三岔口”先要搞清,巴楚在古老的时光里,所具有的显要位置。巴楚,即巴尔楚克,为“一切皆有”之意,在史料记载里,这里“地饶水草”。巴楚是广袤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一块绿洲。巴楚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汉代时称“尉



在喀什地区巴楚县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里,有座面带微笑的佛头。

“天远地自偏”的巴楚,为何会有佛头,它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今天团团带大家一起看一看这座佛头的故事吧!



唐尼佛头


四大文明的“三岔口”


先要搞清,巴楚在古老的时光里,所具有的显要位置。

巴楚,即巴尔楚克,为“一切皆有”之意,在史料记载里,这里“地饶水草”。巴楚是广袤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一块绿洲。巴楚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汉代时称“尉头国”,东汉时并入龟兹,唐代时称为“据史德城”。

在古丝绸之路上,巴楚是龟兹至疏勒之间的一座重要驿站,有世界四大文明“三岔口”美誉,是连接长安、龟兹到喀什噶尔的必经之地。

我们可以想象,巴楚作为当时中央政府与中亚、西亚乃至西欧进行商贸、物资、文化交流之地,是何等繁华。巴楚,被称为丝绸之路上遗落的明珠。

在商贾云集、寺塔林立的时光里,操不同语言、穿不同服饰的各色人等,在这里进行各种物品的买卖交易。千百年里,中国的丝绸、茶叶,作为奢侈品,源源不断地从中原途经巴楚,分道前往不同的目的地,有的向中东行进,通过现在的阿富汗到达欧洲;有的北上俄罗斯;有的南下进入印度。

与此同时,当时车水马龙的巴楚也积淀了多种文明的丰厚内蕴。考古发掘中,从巴楚的古代遗址及北朝到宋时期遗址出土的壁画、泥塑佛头、丝绸、塑像、钱币等4000多种文物中,发现有婆罗谜文、粟特文、龟兹文、佉卢文、古汉字等多种文字,表明从我国东面而来的“华夏文明”,从西面来的古代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波斯文明在此交汇交融,景象繁盛。印度佛教,就是在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进程中,途经巴楚,落地生根,佛塔寺庙如雨后春笋。佛头,就是这些佛教遗址的组成部分。我们从幸存下来的佛教文化遗存中,可以探寻到佛头的来龙去脉。新疆文物研究专家、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贾应逸说:“喀什地区佛教建筑破坏严重,很多遗址坍塌,造成建筑形制不清,佛教文物遗失。仅有埋藏在地下的托库孜萨来和图木舒克遗址中,保存了一批手法细腻、造型优美的木雕和泥塑,有的还被外国探险家盗往国外……我们只能根据不全面的图版观察、对照、思考,探讨其蕴藏的佛教艺术内涵。”


佛头见证了当时巴楚佛教的兴盛


从陈列在巴楚县博物馆的佛头,我们可以遥想出土佛头的托库孜萨来遗址,在当年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托库孜萨来遗址现位于巴楚县托库孜萨来村,遗址包括托库孜萨来古城、托库孜萨来佛寺和图木舒克佛寺等。古城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是该地区晋唐佛教文化繁荣的证明,也是古丝绸之路上极具历史、考古价值的文化遗址。

托库孜萨来,维吾尔语意为“九座宫殿”,托库孜萨来古城,在汉唐时期一度为喀什地区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古道的大站。清代曾有樵夫在此古城址掘得唐开元通宝。因此,也被称为“唐王城”。

唐王城在历史上很有名气。这里主要盛行小乘佛教,僧人甚多。唐王城在公元前2世纪是西域36国中的尉头国,曾是古龟兹国与古疏勒国的分界线,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军事要塞。

公元1世纪左右,佛教传入西域于阗地区,公元3世纪前后,佛教开始在西域地区盛行,至公元4世纪,佛教在西域的发展进入到鼎盛时期;公元7世纪(隋唐时期),穆罕默德在大食创建伊斯兰教,以兵力行教;公元9世纪、10世纪,于阗、龟兹、疏勒等国佛教因为伊斯兰教的进入而日趋衰落,直至最后灭绝。


带有地方烙印的犍陀罗艺术


佛教在西域几百年的发展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西域佛教遗迹中的石窟造像就是其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佛头是20世纪初,在巴楚县发掘托库孜萨来佛寺遗址时发现的,体现了印度风格与犍陀罗形制的融合,其中还可以看到明显的西域本地人的特征。

巴楚托库孜萨来佛寺遗址,其地点的选择、建筑布局与犍陀罗地区的山地寺院相同,如巴基斯坦现存的塔夫提拜、塔拉里等寺院遗址。位于托库孜萨来遗址群东南部的是塔院,以大型佛塔为主,三面修筑佛殿,两侧似各有6座小殿,佛塔后面的佛殿最大,保存得也较完整。大殿周围散布着一些小型建筑,情况不明,其北面可通位于西北部的僧院。僧院保存得不够完整,情况不明。这种布局的佛教建筑群,来源于犍陀罗,一般时代较早。随着佛教的兴盛,又在塔院和僧院的外面修建了新的佛殿。这些佛头在寺院中的布局,随着寺院的塌毁也难以弄清。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人伯希和、英国人斯坦因和德国人勒柯克前后数次来佛教寺院遗址发掘,使遗址遭受严重破坏,大量出土文物流失国外。

尽管佛教对佛和菩萨形象都有一整套的仪规,但是该佛头在人物的造型、人物的面部、衣服的褶皱,尤其是在雕塑手法和表现内容以及具有立体感等方面都带有犍陀罗艺术的影响,使这个艺术形象深深地打上了地方化的烙印。

佛头人物的面型、脸庞为椭圆形,上部较宽,下巴窄;眼睛圆,双眼微闭;平直的鼻梁与略隆的眉毛相接,嘴小,两唇角稍凹,面带微笑。

佛头上的肉髻较大,波状的头发往往刻画成几何形。菩萨冠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单髻珠、单花式,两侧的装饰也不相同,有的饰半圆形图案,有的呈盘发式等。据了解,巴楚的佛教造像丰富、精美,其内容和造型、图案等都与龟兹接近,有人把它称为龟兹佛教艺术的组成部分。但以雕塑为主,却又与犍陀罗艺术相同。因而,它是研究佛教艺术东传、新疆佛教艺术发展的重要环节。



弄清了巴楚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位置,了解了佛教文化在巴楚的一度兴盛,就能明白,为什么巴楚的佛头会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会成为巴楚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微笑的巴楚佛头,是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融荟萃的一个印证。


它的微笑,弥散着优柔、恬淡、宁静的气息;它的微笑,传递出古丝绸之路上的巴楚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气度。


图文来源: 时代时代新疆共青团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