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西安神禾原战国秦陵园陪葬坑中发现帝国君子长臂猿新属种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英国动物学会等机构自2011开始,对位于西安市南郊长安区韦曲神禾原战国秦陵园大墓(研究认为该陵园墓主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陪葬坑K12出土的长臂猿骨骼进行研究,通过形态观测、3D建模、16处标志点的测量确认,该长臂猿不同于现生的长臂猿属和已经灭绝的第四纪长臂猿属,与现存的长臂猿相比,新发现的这个物种有着相对较扁平且较小的面部,且按该物种的大小来说犬齿特别的长。测量数据也和现在已知的四个长臂猿属(长臂猿属、白眉长臂猿属、黑冠长臂猿属和合趾猿属)没有聚合,通过3D数字扫描并将其形状与亚洲数百个长臂猿科动物以及德国和英国的收藏的标本进行比较,该物种特征十分突出,与其他属种明显的不一样,因此分析应属于一个新的属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6月22日出版的学术期刊Science中,并宣布这一新的属种为——帝国君子“Junzi imperialis”长臂猿,这次新属种的命名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晋代古籍《抱朴子》中有“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的记载,以及根据它出自秦帝国始皇祖母陵园的经历,因此起名叫帝国君子长臂猿,即“君子属”、“帝国种”,既富有象征意义,又富有时代特征。很可惜的是帝王君子长臂猿在人们知晓前就已经灭绝了,空留一副骨骼面孔及一些前肢骨给后人。
长臂猿在墓葬的陪葬坑中属首次发现。长臂猿习惯栖息在森林中,它们的骨骼往往迅速分解,因此,不论在哪里找到如此古老的长臂猿遗骸,都是极其罕见的。在我国,长臂猿的化石和骨骼发现很少且多为零星的牙齿和碎骨,给属种的鉴定带来很大的困难。此次发现的长臂猿除残头骨(图1)外,还有一些不完整的上肢骨,为属种的鉴定提供较好的第一手资料。
▲ 图1 K12出土的帝国君子长臂猿头骨和下颌骨
长臂猿出土于夏太后大墓东南位置的K12陪葬坑中,该坑呈长条状,是名副其实的“珍禽异兽”坑,约长14米,宽2.5米,深3.7米,北段陪葬的是“珍禽”,南段陪葬的是“异兽”,异兽从南到北依次是猞猁、豹、2只黑熊、1只绵羊及在东侧存留的长臂猿残头骨、下颌骨和前肢骨。这可能说明当时皇家的苑囿有各种珍禽异兽,满足其观奇。而小长臂猿“又小又可爱,毛绒绒的”,是“异兽”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灵长类动物。长臂猿在墓中的出现充分显示了人类对该物种的灭绝产生了影响。
此次发现证实长臂猿的分布区退缩是神速的,种群的灭绝速度超出以前人们的预期;也说明长臂猿种类分化的多样性,显示出它在环境中的脆弱处境。据记载,长臂猿在18世纪以前开始减少,例如在三峡等地绝迹,但主要开始于18世纪,这一时期,陕西凤翔府的种群已经绝迹,在19世纪,在陕西周至、户县、镇坪还有残存,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长江以北分布的残存地点统统消失。汉学家高罗佩在《长臂猿考》中提到,一直至公元10世纪,长安附近都有人捕捉长臂猿。从长臂猿在陕西的分布历史和文献记载来看,2200年以前,陕西秦岭北坡一带的森林中,还是有一定数量的长臂猿分布,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湿热,森林茂密,适合长臂猿的生存。
古人对长臂猿并不陌生,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证明长江两岸的森林曾经是长臂猿的栖息地。北宋画家易元吉善于画长臂猿,栩栩如生(图2)。但是他画的长臂猿,据中国灵长类学会理事、长臂猿研究专家、中山大学范朋飞教授考证和已知的现生任何长臂猿都明显不同(图3),意味着画中的物种可能也灭绝了。今天的我们,只能在古人的画作和骨骼遗存中一窥已灭绝长臂猿的面貌。那么将来,我们的子孙是不是也只有看到视频才知道,这世上本有一种叫长臂猿的动物?中国曾经分布有6种长臂猿,但白掌长臂猿和北白颊长臂猿已经从中国灭绝,海南长臂猿和东黑冠长臂猿的数量不足30只,天行长臂猿不足150只,而数量最多的西黑冠长臂猿也仅有1000-1300只。希望这个发现能引起更多人关注中国长臂猿的保护,不要让这些美丽的动物彻底从中国消失。保护一个物种尤其像长臂猿这样的濒危物种需要多方的努力,包括停止任何捕猎行为以及栖息地保护,这需要全社会所有公民的共同努力。
▲ 图2 易元吉的槲树双猿图
▲ 图3 中国曾经分布的六种长臂猿。A:海南长臂猿;B:东黑冠长臂猿;C:西黑冠长臂猿;D: 北白颊长臂猿;E:白掌长臂猿;F: 天行长臂猿。除白掌长臂猿外其余五种长臂猿雌雄异色,上面的黑色个体为雄性,下面的黄色或褐色个体为雌性。白掌长臂猿雌雄两性均可以为黑色或浅色。ABCE 为赵超拍摄,DF为范朋飞拍摄。
易元吉所画的长臂猿全身黑色,具有白色的脸圈,没有明显的冠毛,有别于现生所有的长臂猿。
“珍禽异兽”在陕西的汉阳陵及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坑都有发现,但均未发现长臂猿。希望在以后的发掘工作中,会有更多和更完整的珍稀动物如长臂猿标本被发现,为长臂猿的演化、分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料。
对长安神禾原战国秦陵园K12陪葬坑长臂猿研究美中不足的是缺少古DNA研究,下一步我们将与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拟解决该新物种在分类演化中的谱系及与其他长臂猿的近亲关系。
(作者 : 胡松梅 丁 岩 杨苗苗 作者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编辑:陈 梅
中国文物报7月13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