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一部研究良渚玉器和良渚文化的好书——《良渚玉器》序言
中国史前玉器以良渚文化最为发达,良渚文化的玉器又以良渚核心地区的反山、瑶山出土者最为集中,数量最多,档次最高,蕴涵的内容也最为复杂。如何解读是一件十分困难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解读良渚玉器,离不开对整个良渚遗址的认识。良渚遗址是以良渚古城为中心的巨大群落。古城中心有莫角山等类似宫城的高等级建筑和钟家港的玉器等手工业作坊,周围有反山、瑶山和汇观山等王室祭坛和高等级贵族墓地,还有卞家山船港码头等水运设施,更有塘山长堤和彭公大坝等世界级的超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而这一切又是以极其发达的稻作农业为基础的。
良渚文化的稻作农业已普遍实行犁耕,虽然只是用石犁铧,但总比耒耜的效率要高得多。正是有了犁耕,才可能开辟像茅山那样大面积的稻田,才会有莫角山上那样巨大的粮仓,那里被烧毁的稻谷遗存就有数十万斤,这在中国同一时期的史前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如此发达的农业自然可以养活大量非农业人口,包括各种专业的手工业者、权势阶层和神职人员等,大大促进了职业分工和社会地位的分化。亚当·斯密在其著名的 《国富论》中说:“分工是文明的起点。”对良渚文化来说,这种复杂的专业分工自然也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
良渚核心地区的高等级建筑和各种巨大工程的建设,需要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掌握巨大财富和军事力量的贵族集团和他们的首领才能办到。反山、瑶山高等级墓葬所埋葬的应当就是这样的贵族集团。而反山12 号墓埋葬的死者很可能就是一位王者,我们可以称之为良渚王。王者行使权力要达到无可争议,还必须依靠神力,让大家相信王权神授。
本书在解读良渚玉器时首先注意到精心刻画而又十分独特的神像,包括完整的神人兽面像和各种简化的形式。它被刻画在除玉璧以外几乎所有个体较大的玉器上,尤以各种形式的玉琮为最。其中的兽面像很可能是良渚玉器中龙首纹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那是一种神圣的徽号,可以称之为良渚文化的神徽。
本书将良渚玉器分为六大类,即葬具上的礼仪用玉、反映神权的琮和琮式玉器、反映王权的钺和权杖、反映财富观念的璧、礼仪服饰用玉和礼仪工具用玉,大致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说明玉器的使用已经渗透到良渚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良渚古国文明的集中体现。本书在解读良渚玉器的功能时还特别关注考古发现的情境,以了解某些玉器的组装和配伍关系。例如葬具上的礼仪用玉,如果不与埋葬方式和礼仪联系起来考察,单从器形和纹饰上观察是难以确知其用途的。玉钺和权杖的瑁、镦,以及数以百计的小玉粒,如果不是在考古发掘时注意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单凭其形状和纹饰是无法确知其功用的。良渚玉器的配饰中有一种所谓冠状器,因海盐周家浜发现其卯销在象牙梳上,遂被命名为玉梳背。本书注意及此,但仍保留冠状器的名称。因为冠状器形似神像的冠帽,不仅是实用器,还具有礼制的内涵,这样处理是比较合适的。
本书图版编排十分考究,文字说明也颇具匠心。在以前多种良渚玉器的图录基础上又有显著的提高,对研究良渚玉器和良渚文化都是十分难得的好书,相信会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