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走进元中都

摘要: 孟宪丛秋高气爽,满眼风光,我轻轻走过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西北15公里的馒头营乡白城子村的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漫过一段厚重的历史苍然,心底便涌起一种蒙元帝国的前世今生。眼前的元中都遗址是辽阔的,尽管方正的基台坐落于草原的腹地,但远处的村庄、树木仍旧映入眼帘。这一望无际的辽阔,犹如蒙元帝国的疆域。元中都是元武宗海山兴建的。海山乃元世祖忽必烈曾孙,因战功卓著被封为怀宁王,赐金印。元大德十一年(公元 ...
孟宪丛


秋高气爽,满眼风光,我轻轻走过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西北15公里的馒头营乡白城子村的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漫过一段厚重的历史苍然,心底便涌起一种蒙元帝国的前世今生。

眼前的元中都遗址是辽阔的,尽管方正的基台坐落于草原的腹地,但远处的村庄、树木仍旧映入眼帘。这一望无际的辽阔,犹如蒙元帝国的疆域。

元中都是元武宗海山兴建的。海山乃元世祖忽必烈曾孙,因战功卓著被封为怀宁王,赐金印。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农历六月二日,海山依仗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强硬的武力要挟,迫使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交出皇位,自己登基大位。新即位10天的元武宗就下诏在大都和上都之间“建行宫于旺兀察都之地,立宫阙于中都”。“旺兀察都”系蒙语,意为有船的地方或行船的地方。元中都的建立,宛如在大都与上都之间嵌入一颗耀眼的明珠。春夏北巡上都,秋冬南居大都。自此,每年的巡行途中有了歇息休整的畅饮和欢愉,茫茫草原路不再遥远,晃荡的勒勒车不再漫长难耐。

1 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周津龙摄)_meitu_39.jpg

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周津龙摄)

其实,元中都遗址所在的这片土地对于我并不算陌生。早些年,从县里到市里,这里是必经之地,一条大路从中穿插而过,多少汽车喇叭声、马车铃铛声在湛蓝的天空中回荡。我只知道人们都管这里叫“白城子”,从坐车人的口中,还零星地串起一些有趣的传说。据说,这里是一处古战场,当年穆桂英就是在这儿大败辽将白天佐,也是“白城子”名称的由来。那场战斗人喊马嘶,战鼓雷动,整整大战了三天三夜,杀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传说有一处穆桂英的点将台还清晰可见。记得有一次在班车上,一位老人吸溜着旱烟,绘声绘色神秘地讲着有关白城子的故事。他说,原来白城子是个村子,自己就在这方“白城子”里住着。但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村子四周就会呐喊声、擂鼓声、马嘶声不断,而且有一些莫名其妙、难以解释的事情出现。比如,有一村民白天干活好好的,第二天就一睡不醒,命归西天;还比如,一户人家尽管养了两条狗,但十几只鸡在一夜间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再比如,一村干部在公社夜间开完会回家,村边看见白袍将军骑马巡城……只听得满车人鸦雀无声,张开的嘴巴久久拢不起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白城子的神秘不曾散去。每每走过,眼睛总被那道土城墙扯得很远很远,思绪随着车窗外的白云而不停地舒卷。再后来的十几年中,去市里有了更近更新的路,这里也就不再路过,慢慢地,白城子也就淡忘了许多。

自从1998年开始考古发掘,考古专家确定这里是元中都遗址后,着实让我吃惊不少,一下子颠覆了我过去一直认为的穆桂英大败白天佐之地的思维。进而,我的心里就有了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有了故路重走、故地重游的期待。这种期待,对于我来说竟然成了一个梦,一个欲寻访都城印迹但长时间没有实现的梦。

直到2017年8月的一天,我来到了这向往已久的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元中都遗址占地面积约900公顷,由宫城、皇城、郭城呈回字形相套。宫城周长2360米,面积34.72公顷,四隅有角台,四墙正中均有一门。南门为三个门道,三个门道结构相同,门砧和将军石的门扉、地伏石、地伏石下的土衬石等横在东西向的中线上,两侧的两个墩台、连接墩台与阙台的两个行廊台基,内部用土夯实,外部包砖。

2 元中都城墙遗址(孟宪丛摄)_meitu_40.jpg

元中都城墙遗址(孟宪丛摄)

穿过宫城南门,沿着皇城古道前行,两边的八宝景天花艳得浓烈,小草还倔强地张扬着那抹墨绿。脚下的广场开阔,眼前的一号大殿遗址浑厚而高昂。台基分为两层,高出地面3米,呈“工”字形,由月台、前殿、柱廊、寝殿、东西夹室和香阁组成。这里出土了汉白玉螭首、六六幻方、龙纹角柱石、琉璃构件等珍贵文物。我立于中心大殿方正的台基上,朵朵莲花柱基均匀分布,压在房基下的“六六幻方”,是我国出土的第二块石板“六六幻方”,另一块是出土于陕西省安西王府遗址的铁质“六六幻方”。上面刻有36个阿拉伯数字,每行、每列及两条对角线上的六个数之和都是111,去掉外面一圈的横行、竖列以及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是74,蕴含精妙的数字原理,又称完美幻方,在古代被视为神秘之物,作避邪、防灾之用。尽管“六六幻方”展框玻璃上因温差有些朦胧水气,但挡不住古人智慧的光亮。

秋日的阳光不再那么炙热,轻轻漫步在土城墙上,我打开记忆的闸门,努力地寻找当年的影子,穿城而过的路早已改道遗址的外围,只有四周的土城墙还匍卧在草原上,见证着岁月的苍茫。中都城整个墙体保存完好,现在能看到的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层墙体是民国十五年依照宫城城墙遗址原基夯筑的围寨,下层是元中都宫城城墙遗址,夯土筑成。踏着宫城西南角台遗址的保护台阶而上,保护玻璃下面的角台台体平面呈曲尺三出阙形,转角处立有角柱石。这里曾出土琉璃釉陶龙、海马、行什等鸱吻和走兽。立于角台遗址上的观景台,秋风抚过脸颊,清凉出一阵历史的颤栗。700年前的中都城就在脚下,工字殿的建筑秉承了蒙元风格,三出阙角楼独具特色,那些月台、前殿、廊柱、寝殿遥相呼应,亭台楼阁间的七条上殿通道笔直伸展。我与曾经金碧辉煌的宫殿默默对望,犹如进入一个神秘的梦境,在悠悠梦境中,似乎懂得了一个朝代的神圣。

抬眼远望,一片辽阔深远,东北处的魏家房子村,红砖红瓦在蓝天下显得格外耀眼,袅袅炊烟飘摇直上,与近在咫尺的中都城遗址形成强烈的反差。据史料记载,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春,元武宗不顾天寒地冻,调集枢密和元上都侍卫军共20余万人,及大量工匠民夫,在元中都工地上,牛车浩浩、人潮滚滚,号子声响彻云霄。尽管劳民伤财,民怨沸天,但元武宗还是在不断的朝谏中兴建中都城。公元1308年7月,中都宫城全面完工,正式投入使用。这么庞大的工程,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基本建成。看着遗址上的每一块石头,心头不由一颤,在浸染千万民工血汗的日出日落中,筑起了巍峨崇阁、护栏围砌、金辉兽面、玉白螭首。

1358年,元中都在红巾军的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只留下凸起的城墙和尘土埋掩下的废墟。烧毁后的中都城,再无喧嚣的车马,悦耳的驼铃,悠扬的蒙古长调和欢笑,一切的一切飘向了没有回音的无边牧野,为一代都城的辉煌画上了句号。据同行的柴立波老师介绍,元中都遗址是国内保存完好、时代单一、后期破坏最少的元代都城遗址。在中都遗址出土的近80件螭首最为珍贵,属元代雕刻珍品,国家一级文物。传说,螭为龙生九子之一,善于吞云吐雨,所以螭首为皇家建筑专用,在元代皇家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虽然元中都仅存50年,却见证了生存不足百年的蒙元帝国,留下了史诗一般的恢宏和令人仰望的璀璨,留下了“一座中都城,半部元朝史”的无限感慨。

3 元中都遗址的角台和城墙(周津龙摄)_meitu_41.jpg

元中都遗址的角台和城墙(周津龙摄)

短暂几十年的繁华在熊熊烈火中成为过眼云烟,只留下伤痕累累的残垣、瓦砾,向游人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出土的每一片瓦当,每一尊螭首,每一个釉罐、瓷瓶,依然闪耀着一些令人神往的精华,呜咽出蒙元帝国昔日的强盛,梦幻般展现在中都城的壮丽画卷内,惋惜在一声声长吁里。穿越岁月的烟尘,叩问和追寻那些曾经亢奋的历史事件,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曾经强悍的蒙元帝国,为什么在短短的97年后会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毋庸置疑,农民起义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但是,辉煌的中都城也在红巾军势不可挡、撼天动地的滚滚洪流中焚为灰烬,对于我们后人来说,却成了一种文化浩劫,举世瞩目的宫殿建筑毁于战火、毁于人祸、毁于愤怒,这损失怎么说也是难以弥补的。

一缕轻风从身边划过,小草没有留下丝毫风过的痕迹。小草的世界,从不因风的来过而改变什么。但是,这风却从我的心灵深处划过,划出中都兴盛与衰败的一缕烟云。 

(作者单位:尚义县委宣传部)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