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乌兹别克斯坦:手工艺之国

摘要: 乌兹别克斯坦,这个昔日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地带,拥有许多雄伟壮丽的建筑和生机勃勃的珍宝。陶瓷工人、刺绣工匠、细密画家与织布艺人为全球手工业者提供灵感,并指引着游人在熠熠生辉的东方世界里畅游。乌兹别克斯坦的美丽正日渐显现出来。图中为丝绸之路上的希瓦(Khiva)古城,它是沙漠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一座“城市博物馆”2014 年的秋天,我们来到了塔什干。在这座首府城市里,阵阵秋风吹拂着公园边上的宽阔大道。树叶飘落在地上 ...

乌兹别克斯坦,这个昔日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地带,拥有许多雄伟壮丽的建筑和生机勃勃的珍宝。陶瓷工人、刺绣工匠、细密画家与织布艺人为全球手工业者提供灵感,并指引着游人在熠熠生辉的东方世界里畅游。

乌兹别克斯坦:手工艺之国

乌兹别克斯坦的美丽正日渐显现出来。图中为丝绸之路上的希瓦(Khiva)古城,它是沙漠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一座“城市博物馆”

2014 年的秋天,我们来到了塔什干。在这座首府城市里,阵阵秋风吹拂着公园边上的宽阔大道。树叶飘落在地上,夏日的炎热也随之淡去了。出租车窗外,一座经历苏联解体的中亚大城市平淡无奇的轮廓渐渐地展现出来。335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近三百万居民。1966 年的大地震将塔什干夷为平地。随后,前苏联领导人斥资将其重建。尽管有着几座漂亮的经学院与保存《古兰经》的图书馆,然而这座“石头城”并非因其美丽或生活品质而闻名于世。但它却是博物馆(如美术馆、应用艺术博物馆以及摄影博物馆等)与文化中心的殿堂。对于想要从艺术与手工业角度去发掘乌兹别克斯坦魅力的游客们来说,塔什干无疑是一个饶有情趣的起点站。

灵感剧院新一季文化节的开幕仪式是当代艺术前沿难得一见的盛宴。2007 年,剧院创始人马克·维尔因其戏剧《仿古兰经》而被谋杀。但他如火般的热情一直启发着世人。这个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却是一个实行政教分离的共和国,禁止戴伊斯兰面纱,但宗教仍是可自由谈论的话题。正如法国外交部所言,“乌兹别克斯坦将稳定与安全作为其首要任务。因此,继 2004 年恐怖袭击事件后,政府不断采取措施以控制宗教激进主义、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塔什干的形势风平浪静。”

摇滚乐舞台已搭建起来,将开启一场独一无二的音乐盛会(用乌兹别克语唱歌);地下室会上演用俄语表演的短剧;在半露天的场地——这不禁让人想起 2000 年的柏林“东部”画廊展出画家马克西姆·瓦尔达尼扬的作品:花团锦簇且复杂的大型壁画。“在巴黎美术街生活了 10 年以后,我回到乌兹别克斯坦,找到了新的灵感。当然,这里既没有对艺术的狂热,也没有艺术市场,但同时既不会有压力,也不会过度兴奋。”他的妻子达伊玛·瓦尔达尼扬也是一位艺术家。她正在向花宫娜香水品牌的经理介绍乌兹别克斯坦最优秀的手工工匠们。他们共同设计了一整系列的碗碟、服装、家居用品以及色彩多样的饰品。这些作品都在他们的商店里出售。

简单了解乌兹别克斯坦的艺术行业后,我们前往应用艺术博物馆。那是一栋迷人的传统建筑。行走在一个个展厅之间,欣赏那些让国家引以为傲的木雕、壁毯、刺绣、絣织及瓷器等作品。小说家丽亚娜·纪尧姆在“这座昔日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城市里,找到了中亚精华的浓缩”。她的丈夫奥利维尔·纪尧姆,现为塔什干的文化顾问,曾在印度、阿富汗以及乌克兰等国工作多年。

乌兹别克斯坦:手工艺之国

阳光用阴影将乌兹别克斯坦特有的建筑风貌勾勒出来

希瓦古城:木雕与刺绣

在塔什干以西 985 公里处,坐落着希瓦古城。它是卡拉库姆沙漠里的一颗明珠,古往今来光芒无限。传说,这座古城由诺亚的儿子闪姆围着一口水井而建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昔日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中心的鼎盛时期始于 1512 年,终于 19 世纪末。1512 年,这座城市被宣布为花剌子模古国的首都。19 世纪末,俄国考夫曼将军远征,希瓦可汗归顺了俄国沙皇。曾因其奴隶市场而远近闻名,如今的希瓦古城一派宁静,是座一分为二的城市博物馆:迪珊-卡拉外城与伊钦-卡拉内城。

希瓦古城就像一张由土城墙包围着的巨大建筑网,遍布着精美的马赛克装饰,镶满着蓝绿色的瓷砖。如今,整个城市里面都是步行区。阴凉的小巷蜿蜒穿梭在城堡、石头宫殿、众多经学院、霍加清真寺尖塔、帕卡拉凡·马哈莫德陵墓、萨义德·阿拉乌迪陵墓与礼拜五清真寺等建筑之间。这座清真寺内有 218 根木雕支柱,由希瓦城著名的木雕家族完成。现在,这个家族的木雕工艺由其第六代子孙哈桑·朱马尼奥索夫传承发展。在五间作坊里,七个年轻人正以传统的工艺雕刻着榆树、胡桃树、梧桐等木材。他们是哈桑兄弟姐妹的孩子,他的侄子或表弟。“需要经过 12 年的磨练才能称得上手工师傅。”哈桑微微笑着,谦虚地说道,“这一行业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世代相传。”即使在城市里漫不经心地走着,你也会在无意间发现到处都是木雕支柱与门窗。“在希瓦,你们会看到很多圆形的装饰图纹,那是我们的特色之一。我得花上整整两个月才能雕刻完成一扇门。木雕是一项精细工作,也是体力活。因此,一件做工精细的佳品,价格一般都在 4000 欧元以上。” 每天早上,当面包师傅装饰面包的时候,他也感觉正在完成一件作品。香味诱人的乌兹别克斯坦糕点被制作成各种几何装饰形状,独具当地特色。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图纹与形状,每个面包也就成为了一个徽章。

乌兹别克斯坦:手工艺之国

手工烧制的盘子是当地特有的传统工艺,精美的花纹布满整个盘子

乌兹别克斯坦:手工艺之国

对工艺的热忱世代相传。朱马尼奥索夫(Jumaniosov)家族的叔侄俩,他们都是希瓦城著名的木雕工匠

在布哈拉,又是另一种风格。这座中亚最神圣的城市曾是研究与祈祷的中心,尤其在 10 世纪,更是辉煌。久负盛名的宗教建筑点缀着这座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主要驿站城市。城里有着雄伟壮丽的清真寺、众多的古兰经学院、要塞城堡还有一些水工建筑, 如 Liab i-Haouz,城中两百个池塘之一。夜幕降临,老老少少都围坐在池边的桑树荫下。当然,还有沙漠旅行队客店遗址、如同迷宫一般的集市以及它的过道、各种市场、珍贵手工地毯工匠、珠宝匠、香料商以及其他传承百年手工技艺的工匠们……

乌兹别克斯坦:手工艺之国

布哈拉(Boukhara):集市、各种市场、有顶篷的走廊以及沙漠旅店

“集市以及专卖店里的衣服总能吸引顾客的目光。在这些传统服饰上,工匠们用尽方法来使各种最鲜艳亮丽的颜色相得益彰。”旅行作家安瑞明·范伯瑞在 19 世纪 60 年代初写下的这些话至今仍是真实写照。我盘腿坐在当地流行的茶馆“tchaïkhana”里,细细品读这篇范伯瑞游记《我在中亚的探险与旅行:从德黑兰到希瓦、布哈拉与撒马尔罕》中的节选,等着拉赫蒙·托舍夫的到来。据说,这个被叫做“Abdu”的人是这里唯一的男绣匠,是 “suzani” 刺绣专家。

“suzani”(波斯语:suzan)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一种传统针绣工艺。在他七岁的时候,祖母教给了他这门刺绣手艺。自革命以后,刺绣通常是女性从事的行业。从历史上来看,首批“suzani”绣品出现在 18 世纪末期,即哈泽·穆拉特时期。在 1921 年灭亡之前,布哈拉埃米尔国醉心于奢华珍贵之物,定制了不少绣品,如华丽服饰、帷幔与配饰,尤其是铺在马背上的毯子。从这些绣品的图案、颜色与形状可以看出,这个昔日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国家深受各个地方的文化影响。后来,刺绣成为女子的专属领域。漫漫的冬季里,她们繁忙地干着绣活,精心准备自己未来的嫁妆或夫家女子的嫁妆。她们用链绣和扣眼绣等针法熟练地在丝绸或棉布上绣出各种植物图案。

乌兹别克斯坦:手工艺之国

拉赫蒙·托舍夫(Rakhmon Toshev)是布哈拉(Boukhara)城里的刺绣工匠。他那栋历史悠久的房子可谓是一个真正的织品宝库

在托舍夫家族里,手工技艺已经传承四代。家族成员或为绣工,或为细密画家,如长子达乌洪。他是细密画方面的艺术家、专家、收藏家与教授,对此行业甚是了解。作为一名教师,他总是津津乐道地讲述:“16 世纪,成吉思汗与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当时的诗人与文人,他在前往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之时,也带去了细密画艺术。早在 8 世纪,细密画就已经出现在了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地区。那时,阿拉伯人入侵后禁止具象图形。于是,艺术家们便开始偷偷地绘制小型图画并将之隐藏于书本之中。细密画就这样诞生了。”现在,一些所谓的艺术家们在布哈拉的大街小巷里卖着自己的画作。但其中只有四位画家可以自称是细密画的大师。

乌兹别克斯坦:手工艺之国

两个身着传统服饰的年轻女子正在可汗宫殿(Koukhna Ark)里展示一种名为“suzani”的传统刺绣。这座宫殿曾是希瓦统治者可汗的王宫与要塞

撒马尔罕:陶艺与丝绸

前往撒马尔罕的沿途,一片片棉花田。在洁白的棉花丛中,一些彩色小点在移动着。那是采棉女头上所戴的花头巾(为了不影响她们工作,禁止拍照!)。整片棉花种植园一望无际。虽然这个地区并不适合种植棉花,但是斯大林的疯狂还是使之成为此地的单一作物。

半途中,我们在一座名叫“Guijdouvan”小城市里停留片刻。在二战之前,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着四十多个从事陶艺的家庭。而如今,只剩下阿卜杜勒·纳勒祖拉耶夫一人延续这一在他家族传承了两个多世纪的工艺。他的手工艺已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除了专为外国学生开设的陶艺培训班,他还组织了作坊、烧制炉及其私人博物馆的参观活动。在两张泛黄的照片里,我们看到他像寺庙守门人一样笔直地站在希拉里·克林顿与查尔斯王子的旁边。“这里的陶艺作坊因两个原因而倒闭。首先,共产主义的到来使陶瓷工匠们被迫前往工厂工作。其次,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人们更青睐于那些工业化生产且廉价的中国制造餐具。欣慰的是,我的儿子阿克马尔已经在塔什干的陶瓷学院注册了。等完成四年的学业后,他将接管我的生意。” 阿卜杜勒手工塑造、上釉并装饰的餐盘、瓦罐以及其他独特的瓷器以城市典型的各种黄色或绿色色调为主,与历史悠久的陶瓷胜地费尔干纳盆地所特有的蓝色色调形成了对比。乌兹别克斯坦 90% 以上的陶瓷工匠都来自这一地区,那里的黏土品质独一无二。

乌兹别克斯坦:手工艺之国

蓝色是这座城市热爱的颜色,即使只是当地餐馆的桌布,也用浓烈的色彩来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

在抵达费尔干纳盆地之前,传说中的撒马尔罕在地平线上慢慢浮现。329 年,当亚历山大大帝攻占这座城市时,他曾惊叹道:“我所听闻的关于马拉坎达(Maracanda,即现在的撒马尔罕)的一切都是真的,但它比我想象得更加美丽。”除了诸如雷吉斯坦、帖木儿陵墓、比比哈努姆清真寺、兀鲁伯神学院等必去的旷世杰作,阿夫拉西亚卜博物馆也值得一去。这个博物馆曾是7世纪的贵族府邸。法国考古学家、法兰西学院教授以及粟特地区法国-乌兹别克考古项目的负责人弗朗茨·葛乐耐在博物馆里静候着我们的到来,准备向我们介绍陈列在接待室里的《大使画》。“根据一段用前伊斯兰时代粟特语所写的文字,乌纳斯部落的瓦尔克夫曼国王正在接待各国使节。”这便是这幅画的由来了。画作所展示的人物服饰、布料以及丝绸画卷都说明了当时手工工艺的精湛绝伦。

如今,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上丝绸的第三大生产国,而位于费尔干纳盆地的马尔吉兰则是历史悠久的丝绸之都。乌兹别克斯坦的丝绸与絣织不断为服装设计师们提供灵感,比如德赖斯·范诺顿与加布里埃尔·克泰西。后者所设计的 Antik Batik 品牌,民族风情浓厚,深受卡拉·布吕尼以及凡妮莎·帕拉迪斯等女星的青睐。“每个季度,”她说道,“我的思想都会重返丝绸之路找寻灵感。”近年来,古琦与范思哲的设计师们也开始前往著名的 Yodgorlik 丝绸工厂定制絣织。这种布料是 2010 年春夏小礼服系列的灵感来源。跨过这家传统工厂的门槛,我们感受到了何为幸福的工厂。它就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校。每栋楼房只负责一项工序,从蚕茧清洗到抽丝,再到织造、絣织制作(即在染色之前将织线捆绑的工序)与染色。女工们交替工作,这样就有时间在庭院里做饭或是在桑树下哄孩子睡觉了。马克西姆·瓦尔达尼扬确实言之有理:她们毫无压力!

乌兹别克斯坦:手工艺之国

陶艺、木雕、丝绸、地毯,这些乌兹别克斯坦标志性的手工艺品渗透进当地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乌兹别克斯坦:手工艺之国

手持蜡烛的当地妇女拐过小巷转角,夕阳映红了天空,乌兹别克斯坦精彩的一天落下帷幕,夜晚开始了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