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马家店遗址发现与保护的艰难历程——谨以此文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摘要:   位于天津市红桥区的马家店遗址,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它记录了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天津学者王襄、孟广慧等人在天津“西门外马家店”鉴定、购买殷墟甲骨的重要 ...

位于天津市红桥区的马家店遗址,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它记录了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天津学者王襄、孟广慧等人在天津“西门外马家店”鉴定、购买殷墟甲骨的重要历史信息,成为甲骨文发现历史上的唯一坐标点。这里,将我亲历马家店遗址发现与保护的历程,作一简要回顾,并再次呼吁加强马家店遗址保护,尽快实现遗址的科学展示与合理利用,以此方式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缘起01PART

1986年初冬,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和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邀请我参加“纪念王襄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在会上说:“甲骨文是一八九九年冬发现的。当时,北京有王懿荣,天津有孟定生和王纶老(王襄),最先识别蒐集甲骨。很长时期以来,一直说甲骨文是由王懿荣首先发现的,而对天津孟、王两位向未提及。应该指出,当王懿荣在北京开始蒐集的时候,天津的孟、王两位就已经蒐集了”。

1999年10月,我应邀参加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单位组织召开的“纪念甲骨文发现百年暨纪念文化名人王襄座谈会”。会上,文史馆馆员、书法家李鹤年对《华北日报·华北画刊》(1931年7月5日)刊载的汐翁《龟甲文》提出质疑,认为殷墟甲骨文发现的历史应当“本着认真二字,实事求是”,要寻找孟广慧、王襄当年购买甲骨的“马家店”。

2005年夏,文史馆馆员、民俗学家张仲告诉我,王襄买甲骨的地方在西门外西大湾子。转年正月初五跟我说:“王襄买甲骨的地方找到了,铃铛阁‘麻雀店’就是他文章里说的马家店”。

2009年6月30日,《今晚经济周报》刊发杜鱼《马家店:最早的甲骨交易地》,认为红桥区故物场大街1号(及南小道子85号)就是王襄著述里说的“西门外马家店”,引起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与热议。

我和时任天津市文史馆副书记王学书对此作了调研。2009年8月20日联名提交“天津市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1103号提案”,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对马家店遗址予以认定并加以保护,建议依托遗址建立“王襄发现甲骨文纪念馆”。

天津市文史馆对马家店遗址保护和筹建纪念馆高度重视,立即联合市政协文史委组成“王襄与甲骨学”课题组,对1899年王襄鉴定、购买甲骨的历史事实和具体地点展开调查。


02PART王襄所述“西门外马家店”

王襄(1876-1965),字纶阁,号簠室,中国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中国最早发现、收集、研究甲骨文的学者之一,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中国共产党党员。(图一)

▲图一 甲骨学家王襄先生

王襄《簠室殷契征文序》(1925年)称:“自清光绪己亥下迄民国纪元,此十四年间所出甲骨颇有所获”,表明他从光绪己亥年(1899年)开始收藏甲骨。据《王襄著作选集》收录的《题所录贞卜文册》(1933年)、《题易穞园殷契拓册》(1935年)、《亡弟雪民传》(1946年)、《簠室殷契》(1955年)、《孟定生殷契序》(1957年)、《古文字流变臆说》(1961年)、《古文字流变臆说上编导言》(1961年)等七篇文章,可以复原出王襄首次鉴定、购买殷墟甲骨的具体时间、地点、当事人和事情前后经过。

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十月,潍县古董商范寿轩到王襄家出售古物,谈话间说到河南出土有字骨版,在座的孟广慧认为“此骨版为古之简策也”,催促范贾回河南收购。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年)十月,范贾又来到王家,说已经得到古骨版,“期吾侪到彼寓所观览”。于是王襄和孟广慧、王雪民、马景含同往范贾所寓“西门外马家店”。王襄回忆:“店甚简陋,土室壁立,窗小于窦。坑[炕]敷苇席,群坐其间,出所谓骨版者,相共摩挲,所见大小不一,沙尘满体,字出刀刻”。经鉴定,方知有龟甲、兽骨二种。因范贾索价太高,王、孟各购买若干小块,剩下大部分甲骨携至京师,“后闻为王文敏公购去,有全龟腹甲之上半,曩时视为珍品亦在其中”。

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1944年)认为,1899年王襄和孟广慧开始收集甲骨。《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1951年)说,1899年和王懿荣同时蒐购甲骨的,还有王襄和孟定生。“这件事,前人知道的不多,我们可以抄录王襄的两文(即《题所录贞卜文册》《题易穞园殷契拓册》)作证”,“不过孟、王两氏的蒐求甲骨,至少当和王懿荣氏同时,这一点很多学者都忽略了”。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1956年)认为,除王懿荣外,最早鉴定与收藏甲骨的,当推孟定生与王襄。“甲骨出土后最早在戊戌(1898年)冬为潍估范寿轩所注意而首先经孟定生认为有古简之可能;己亥(1899年)秋,范寿轩携甲骨至天津求售,首先为孟定生、王襄购取若干小块,其他较大之甲骨(包括一个整甲的上半)大部分归于王懿荣”。

这里就是“西门外马家店”03PART

天津各界人士寻找王襄所述“西门外马家店”,始于1980年代。1987年初,红桥区文化馆馆长、文保所所长王锡荣听王襄次子、地方史专家王翁如说,他小时候跟王襄去过当年买甲骨的马家店。从他家到马家店大约要走半个小时,离韦驮庙很近,附近有破烂市,还有卖鸟的。随后,王锡荣把这件事告诉了红桥区房管局干部王宗发。

王宗发在民国时期旅店资料里发现有“二道街老马家店”,店主姓马,是回民店,即西马路马家店胡同元升店。王宗发调查发现,该店为青砖小二楼,明显与王襄所述“西门外马家店”不符。于是他想到,铃铛阁一带民国时期小旅店很多,店名带“马”字的,只有南小道子“马蛐店”,又叫“画眉店”,小时候常去买鸟,当时在河南、山东一带很有名气,店主姓马,是个大车店。门开在南小道子上,有青砖门楼,院内东西两厢各有五间土房(即所谓的“篱笆灯房”),屋内是大通炕,院内南面为青砖房。1970年代改为红砖房,故物场大街一侧的大门是后来开的。王宗发认为,这个大车店应是王襄说的“西门外马家店”。

不久,王锡荣依据王翁如和王宗发讲述的内容写成《马家店轶事》(1994),向社会披露了王襄买甲骨的马家店,“它的旧址位于今红桥区春德街、韦驼庙大街附近的南小道子,原大门坐南朝北、门前街就叫南小道子,旧门楼仍然保存着,但早已改做居民住宅”。(图二)

▲图二 课题组采访王锡荣(左)王宗发(右)

2005年12月,天津电视台拍摄“甲骨学与天津”专题片,张仲和王宗发到南小道子85号现场指认,这里就是“西门外马家店”。(图三)

▲图三 张仲(右)王宗发(左)现场指认马家店

2008年,红桥区铃铛阁地区开始大规模拆迁,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对该地区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和史迹展开调查。转年6月,团队成员张强、王振良等人深入故物场大街1号(以及南小道子85号)调查,采访当地百岁居民,(图四)通过文献和语音方面的考证,确认故物场大街1号(以及南小道子85号)即王襄所述“西门外马家店”。同时,在“马家店”附近发现了王家大院历史建筑。

▲图四 王振良(左)采访百岁老人范贵林(右)

2009年12月,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政府答复我和王学书“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103号提案”称:“据红桥区文物管理所调查,马家店(又名马家蛐店、画眉店)坐落在红桥区南小道子85号(故物场大街1号),该址是中国甲骨文最早的确认地(交易地)。解放后马家店被更名为“民利旅馆”,1990年后被改造为职工宿舍(据居民讲),大门改开在故物场大街1号。”“红桥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在2008年已对该地进行了文物普查,但目前尚未认定”。

日前,“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王襄发现甲骨文的“马家店”在津城坊间又被提起,这时发现了关于马家店的新线索。12月6日,我访问了文史学者任秉鉴。(图五)

▲图五 笔者访问任秉鉴(左)

任秉鉴1923年出生,小时候住老城东门里,常去西门外南小道子玩,那有卖蛐蛐、卖鸟的,再往前走是韦陀庙。南小道子顶头把角的地方有个大车店,原本叫“马家客店”,因为天津人说话爱“吃字”(省略的意思),说成了“马家店”,当地老太太叫“麻雀店”。院内停放大车,两边的土坯房很破,院子里面是砖房。

1939年至1941年,任秉鉴在严修办的美术馆篆刻班学习,当时由王襄二弟篆刻家王钊(雪民)授课。他说,“王雪民跟我们讲,你们要知道,比钟鼎文早的是甲骨文,这种字是我哥发现的,当年我和我哥去马家店买的,这事你们不要到外面去说。”“大概九几年李鹤年跟我说,王襄买甲骨的地方就是南小道子马家店。”“1997年李鹤年把他写的《孟广慧、王襄、王懿荣与甲骨》油印本送我,他跟我说马家店的事,应该在1997年以后。”任秉鉴访谈,进一步证实了马家店遗址的真实性。


04PART“马家店遗址”认定为文物

马家店遗址发现后,保护与拆迁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物认定与保护变得更加艰难、曲折。2009年10月1日,文化部《文物认定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穆森、张强立即向红桥区文化和旅游局递交《关于将马家店遗址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的申请书》,该局以《文物认定法管理办法》缺乏认定标准和可操作性为由,拒绝受理。几经周折,延至28日才得到申请被受理的电话通知。

几乎同时,马家店遗址的地上建筑开始拆除。国家文物局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闻讯后,致电天津市文物局有关领导,对方表示立即采取措施,一经确认将及时保护。

这时,“甲骨学与王襄”课题组对马家店遗址的调查、寻访、考证还在继续进行。谢辰生、徐苹芳委派我对铃铛阁王家大院历史建筑进行调查。

为了推动马家店遗址保护,2009年12月18日,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召开“纪念王襄发现甲骨文110周年暨马家店遗址保护座谈会”。(图六)时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俞海潮参加座谈会并讲话,他说:“天津应该建设王襄先生纪念馆,要以此宣传天津,弘扬天津文化”。

▲图六 纪念王襄发现甲骨文110周年
暨马家店遗址保护座谈会

2010年2月25日,“王襄与甲骨学”课题组假座北京文博大厦召开“马家店遗址保护座谈会”。文物考古界著名专家谢辰生、徐苹芳、黄景略、张忠培应邀出席,宿白因事没来。(图七)

▲图七 马家店遗址保护座谈会

▲图八 专家审阅《马家店遗址调查报告》

谢老等专家听取了调查情况汇报,审阅了《马家店遗址调查报告》,(图八)然后分别就马家店遗址的历史背景、遗址现状、价值评估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问,课题组成员一一作了回答。经过研究讨论,专家们形成以下意见:

图九 马家店遗址卫星影像

图十 马家店遗址地形图

图十一 故物场大街1号现状

图十二 南小道子85号现状

  坐落于天津市红桥区故物场大街北端和南小道子西端相交处的马家店遗址(现地址为故物场大街1号、南小道子85号),(图九、十、十一、十二)是1899年王襄、孟定生鉴定、购买殷墟甲骨文的地方,是中国甲骨文发现辨识的重要遗址,经过论证,我们认为:

  一、关于马家店遗址,在王襄先生的著述中有多处记载,记述明确。著名学者陈梦家和胡厚宣对王襄发现辨识甲骨文的历史已有明确论述,事实清楚。

  二、天津王襄与甲骨学课题组关于《马家店遗址调查报告》详细论证了马家店遗址的调查考证情况,真实可信。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认为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认定标准》之“5.1与历史进程、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关的史迹与代表性建筑的本体尚存或有遗迹存在”,应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属于“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一类。建议依法对马家店遗址认定,进行有效保护。(图十三)

▲图十三 马家店遗址专家论证意见


次日上午,我和课题组钱志强到宿白家,把马家店遗址调查经过、结果和座谈会的情况做了汇报。宿白边听边看报告边提问,最后在论证意见上签名。据悉,当年宿白审阅过的那本《马家店遗址调查报告》已经被北京大学图书馆永久收藏。

在“马家店遗址保护座谈会”上,几位专家还审阅了我写的《王家大院调查报告》。徐苹芳说:“这是一处有别于福建土楼、山西乔家大院、北京四合院的民居,有很高的社会学价值,是研究社会史的新材料,一定要保护好!”为了王家大院尽快得到保护,谢辰生、徐苹芳、黄景略、张忠培即席给时任天津市委主要领导写信。

据2010年3月3日《中国文物报》文章披露,国家文物局已经根据前述专家论证意见下达了有关文件,请天津市文物局根据专家意见对马家店遗址进行文物认定。

同年3月16日《天津日报》图片新闻报道:“昨天,红桥区文化旅游局已经正式将马家店遗址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范围,确认为不可移动文物。据了解,马家店遗址位于红桥区故物场大街1号院(南小道子85号),是我国甲骨文的发现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专家建议筹建‘王襄发现甲骨文纪念馆’”。

同年3月17日《中国文物报》报道,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向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加强天津马家店遗址调查保护工作的提案”,建议天津市有关部门及时将马家店遗址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切实加强马家店遗址的保护工作。

经过各界的不懈努力,马家店遗址终于被列入《天津市红桥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文物保护亟待加强05PART

《马家店遗址调查报告》认为,1899年王襄等人在天津老城西门外马家店购买殷墟甲骨、发现甲骨文,不仅是天津文化史上的原创性事件,而且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物质载体和历史见证的马家店遗址,今天已成为中国甲骨学史上唯一的起始标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而弥足珍贵。

《王家大院调查报告》认为,王家大院以其独特的布局形态和结构,明显别于天津老城的传统大院,其与所存在的环境相互协调并融为一体,在天津文化遗产中具有特殊性。过去的王家大院曾经是王氏家族父系差序格局的物质载体,今天已经成为中国农业文明社会差序格局的历史见证,在当今中国大城市中是十分难得的实物资料。

随着天津市红桥区“棚改”全部“清零”,铃铛阁地区如今早已是绿茫茫一片平地。马家店遗址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地上建筑被彻底拆除,失去明确的地表标识;王家大院历史建筑更是荡然无存了。人们发现,原来的树木都被保留下来。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与树木的不同境遇,实在令人唏嘘感叹,天津城市历史文化何时也能像自然环境一样受到重视并得到有效保护?

面对此景,我想起当年时任天津市委主要领导在谢老等专家的信上批示(2010年3月15日):“十分感谢谢老等专家对天津的关心支持。一定要保护好历史建筑,请市政府和红桥区认真研究。”这封信收录在《谢辰生先生往来书札》,已经成为中国文物保护史上的重要历史文献。

面对此景,我还想起九年前(2010年4月29日)谢辰生和黄景略应天津市之邀,现场考察马家店遗址和王家大院历史建筑群时,(图十四)谢老特别强调:“以开发代危改是绝对错误的,而是应本着政府主导,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去做”,“就地平衡无法解决文保与拆迁之间的矛盾。”无论在当年还是在现在,都有重要现实意义。

▲图十四 谢辰生、黄景略考察马家店遗址现场情景

今年冬天,正好是王襄在“西门外马家店”发现甲骨文120周年,也正好是天津得名筑城615周年。经历了三十多年艰难历程的马家店遗址,如今就像一位被推上手术台的老者,还在默默地等待着,不知道要等到何时,也不知道等到什么结果。大风吹散了多日的雾霾,遗址上的枯树在冷风里摇,谁能告诉我,教我如何不想它?

  编辑:韩旭川

  审核:王龙霄

本文刊登于2020年1月10日
《中国文物报》第5版
投稿邮箱:
wwbshoucang@163.com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作者:陈雍

    更多信息...

    殷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