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巩乃斯河谷新发现古代冶铁遗址与天山道科考小结——“丝绸之路·天山道枢纽路网综合考察”第七天

摘要: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巫新华  2016年8月9日上午10 点,科考队员全体已经集中在野果林改良场南部一户包姓农民院前。科考队部分队员将在这里骑乘马匹翻越野果林南山,进行马队穿越实地考察。 图1、科考队准备分队分别沿两条线路开展工作 图2、上马的科考队员即将出发  马队科考成员为18名,其中包括5名马夫和一名向导。其余科考队员将乘车,沿新源恰普河河谷西口绕行进入河谷深处贾斯沟口,傍晚与马队汇合。上午11点,科 ...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    作者:巫新华   
 2016年8月9日上午10 点,科考队员全体已经集中在野果林改良场南部一户包姓农民院前。科考队部分队员将在这里骑乘马匹翻越野果林南山,进行马队穿越实地考察。

图1、科考队准备分队分别沿两条线路开展工作


图2、上马的科考队员即将出发

  马队科考成员为18名,其中包括5名马夫和一名向导。其余科考队员将乘车,沿新源恰普河河谷西口绕行进入河谷深处贾斯沟口,傍晚与马队汇合。上午11点,科考队全体上马、上车出发。

  一、新源县野果林南山山头发现冶铁遗址

图3、马队科考队员行进中1


图4、马队科考队员行进中2


图5、科考队员小憩

  骑行约3小时后,马队科考人员到达野果林南山接近山头顶部的地方,在一个巨大的树桩面前我们发现了散布在地表的高含铁矿石碎片和炼渣烧结、火烧土等冶铁遗迹。经过勘查,我们初步判定,至少在数百年前野果林南山山头一带曾经是一片规模较大古代冶铁遗址。

图6、途中大树根之下1.5米之下,方圆约10万平方米范围内埋藏着一处规模可观的至少是中古时期的冶铁遗址。


图7、山头地表散布的铁矿石碎片、炼渣、烧结、火烧土等。


图8、冶铁遗址地标大树根

  经过一段时间的冶铁遗址考察,科考马队继续向东南方向恰普河河谷贾斯沟方向骑行。

图9、那拉提山脉中骑行远去的科考队


图10、路遇转场的牧民


图11、科考队行进途中,于雪岭云杉林地捡拾到脸盆大小的树菇。

  5个多小时的长途骑行之后,所有科考队友几乎全部处于崩溃之际,我们看见了贾斯沟沟口营地。终于与越野车车队汇合。

图12、已经到达营地的车队。


图13、先期到达的越野车队科考队友搭建的野营营地


图14、早起收拾营帐。


图15、科考暂告一段落的合影


图16、返程车队

  二、“丝绸之路•天山道枢纽路网综合考察”收获认识小结

  1、亚欧大陆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主要发生地   

  就像我们现在正在经受人类文明有史以来的经济文化全球化大发展过程那样,早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幼年期,亚欧大陆古代文明就已经形成一个类似于现代文明成果的世界传播体系。早期亚欧大陆各区域主要文明的发展在于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影响、互动,世界性的跨地区交流与合作也就形成了。只不过这个世界性区域基本上以亚欧大陆为主而已。以文明发展形态的早期阶段来看,陶器制作、五谷种植、家畜驯化、冶金术等等,也并非孤立地起源于亚欧大陆某一特定地点,而是多区域多地点起源,亚欧大陆全区域广泛传播,各文明地区广泛互相借鉴学习,是以区域文明自身文化特质为基础融汇其他不同文明区域多种文化成果各自发展的结果。

  可以说,早期古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并不是以某一个文明中心区域为主独自发展成一种核心文明,进而再影响外围区域连带影响其他文明发生与发展的模式。而是一种亚欧大陆多区域、多样化的文明起源与发展体系。亚欧大陆这样多区域起源交互影响吸收又各自独立发展的状态不局限于经济和政治关系,还包括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联系。东亚(中国)、南亚(印度)、中亚(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天山、阿尔泰山;塔里木河流域、锡尔河流域、阿姆河流域、伊犁河流域、额尔齐斯河流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费尔干纳盆地等)西亚(底格里斯河流域、幼发拉底河流域与伊朗高原等)、地中海(希腊、罗马)、北非(古埃及)既是远隔万里的独立地理单元,也是文明发展的不同中心区域以及不可或缺的参与区域。人类所有早期古代文明各自的发展传承都是依托亚欧大陆这个广阔地理板块陆路交通路线和区域展开和实现的。

  上述人类各大古代文明在亚欧大陆发生、发展、成长壮大的实现,有一个无法回避的文明交流关键地带,那就是古代中国西域即现在的新疆与邻近的其他中亚地区。这里就是我们常说的丝绸之路关键路段与区域。

  2、丝绸之路的定义   

  “丝绸之路”指在古代人类各大文明的孕育、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交流、互动、导致各自成长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现代文明奠基的亚欧大陆东西方古代交通路线和相关地理文化区域。丝绸之路,其实是亚欧大陆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的约定俗成之说。它首先是作为亚欧大陆古代陆路连接东亚、南亚、西亚、欧洲和东非各古代文明的路线与道路,而古代新疆恰恰是地理上沟通或完成亚欧大陆东西方文化与政治、经济交流的唯一桥梁性地域。也就是说上述区域古代文化陆路沟通渠道必经以新疆为代表的中亚地区,而且是唯一通道。

  3、新疆的丝绸之路唯一性地位

  新疆的唯一性地位是由亚欧大陆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打开亚欧大陆地形图可以清晰地看见,帕米尔高原以南计有连续不断的自然天险:喀喇昆仑-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澜沧江-湄公河河谷、亚热带丛林等高山雪峰、峡谷激流、丛林险滩等,天然险阻完全制约了亚欧大陆古代较大规模的陆路东西方向人类迁移。只有帕米尔高原通道和昆仑山北缘通道成为亚欧大陆中部最南端的唯一大通道。由帕米尔、昆仑山向北,天山、阿尔泰山这两个东西走向的大山脉自然成为第二、第三大通道地区。阿尔泰山以北则是酷寒的西伯利亚寒区落叶林分布带,完全不适宜亚欧大陆古代人类大规模东西向往来。如此一来,亚欧大陆中部地理区域,只有古代西域(新疆)是唯一能够东西方向沟通东西方各古代文明区域的地带。这样一种独一无二的古代交通形势和文明交流桥梁性作用,完全取决于地理环境是否便于交通的自然环境条件。

图17、丝绸之路相关区域形势一览

  现今新疆仍然拥有古代西域在亚欧大陆东西交通的所有独特优势。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东连中国内地与东亚各国、西通亚欧乃至非洲最便捷的区域。这样的形势与地位其实仍然是亚欧大陆人类文明发展一脉相承的一种历史必然,也就是说今天的新疆仍然具有自古以来曾经拥有的优势,也必将发挥自己独有的作用。

  4、天命观与天山名称的出现   

  笔者认为“天山”名称是受到古代中国早期天命观思想的深刻影响而出现,原因在丝绸之路这样的文明区域之间文化交流之路必经西域。

  中国古代哲学中把天当作神,天能致命于人,决定人类命数。“天命”说早在商代已流行,少说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流传历史。《小戴礼•表记篇》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从古器物、发掘中所见到的甲骨卜辞、彝器铭文,“受命于天”刻辞的不只一次出现。如大盂鼎铭文:“……,王若曰:盂!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在武王嗣,文王作邦”。这件鼎是西周早期的,推断是康王时期。明确表达了天命观。

  与天命观直接关联的是天子,“天子”概念与名称出现也很早。西周早期青铜器铭文中就已经出现天子名称,如《静鼎》“静扬天子休”。西周中期青铜器铭文中多有天子名称出现,如《师酉鼎》、《师望鼎》等,已经是常见名称。说明天命观很早就是古代中国文化核心的文化思想内容。

  文明互鉴与交流具有本源的属性,中国古代文明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具有外向辐射、传播和内向吸收、借鉴的能力与冲动。丝绸之路所代表的亚欧大陆古代文明区域之间彼此频繁且持续不断进行文化交流的历史内涵表明交流吸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动力。

  产生于古代中国的天命思想,在丝绸之路这样的亚欧大陆全区域文化传播交流吸收的历史过程中,很早就影响到了西域。天命观念的影响下,西域和北方草原地带很早就出现了“天”崇拜观念,《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中记载的诸如“孤涂撑犁单于”(大天子)一类的名称数量极多。天命观思想深远地影响了西域,并导致天山名称的出现。

  天山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在《史记》卷110《匈奴列传》:其明年,汉使贰师将军广利以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得胡首虏万余级而返。《汉书》卷六《武帝纪》,把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定于天寒二年(公元前99年)夏五月。《后汉书》卷二《明帝纪》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条目记载“固、忠至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余级。呼衍王走,追至蒲类海。留吏士屯伊吾卢城”。

  上述将天山位置定于伊州、近蒲类或蒲类海,所说都是现在的巴里坤、伊吾地界,也就是天山山脉的最东端。此外,魏王泰《括地志》记载:“天山一名白山,今名初罗曼山,在伊吾县北百二十里。伊州在京西北四千四百一十六里”。也就是说,天山还叫白山,当时唐代习惯的称呼则是初罗曼山。同样的记载在《旧唐书》卷四是《地理志》、《新唐书》卷四是《地理志》伊州伊吾县条目中也有:“天山,在州北一百二十里,一名白山,胡人呼析罗曼山”。《隋书》卷84《西突厥传》记载“(处罗可汗)弃妻子,将左右数千骑东走。在路又被劫掠,遁于高昌东,保时罗曼山”。唐代战将姜行本所遗《姜行本碑》碑文记载:“贞观十四年五月十日,师次伊吾时罗曼山北”。英籍探险家斯坦因所获敦煌文书《沙洲伊州地志残卷》伊州柔远县条目记载:“时罗曼山县北四十里。按《西域传》,即天山。绵亘数千里。其上有汉将窦固破呼衍王,刻石纪德之碑。姜行本磨去旧文,更刻新文,以赞唐德。其山高六十里。置坛场祈祷。其州下立庙。神名阿览”。

  天山一名唐代使用最多,地名之外还用于军政名称。比如设立“天山军、天山县”。唐代天山、祁连山时常混用,《旧唐书•地理志》记载该县“取祁连山为名”。此外,还有“贪汉山”一名用指天山。天山以高远得名,诸如“析罗曼山、折罗曼山、时罗曼山、祁连山、贪汉山、汗腾格里山”等则是天山意音译名。均是古代阿尔泰语系诸语言“天”之词“Tangri”,即天命观中受命于天之天,是古代中国精髓文化在西域发生影响的具体表现与象征。

  5、天山的历史意义  

  天山是亚欧大陆最大的山系之一,横亘在亚洲腹地,东西向绵延于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之间,是沟通亚洲大陆东西方向天然的一道地理桥梁。东西长约2500公里,南北宽度在250—350公里之间。天山在我国新疆境内部分长达1700公里。天山的存在以及它涵养的水源、滋养的植被是亚欧大陆东西方古代交通得以大规模进行的基本保证,并成为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干线通道。


图18、丝绸之路新疆天山通道景观

  6、天山大商道   

  长龙一般的天山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与天山南北的绿洲群分别相连的两条大商路,前不久在西部与帕米尔以西的古代商业网络连结了起来,沟通着印度、伊朗、西亚、欧洲和东北非洲(埃及)。向东,则从东天山喀尔里克雪峰两侧天山东端直接向东经过马鬃山进入蒙古高原东部;折转向东南则进入河西走廊,进而到达中原和蒙古高原南部。

  来自亚欧各文明区域最好的物流贸易所提供的商业利润推动了天山大商道的出现。古代中国控制天山大商道开始于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那时,排列在天山山脉山麓的诸多荒漠绿洲大都已经发展成为绿洲商业都市,并分别出现了自己的土王,号称西域三十六国。这些绿洲小国的通商活动非常活跃,随着西汉王朝强力介入西域天山南北两麓,商道大通。过去各方势力各自控制一段,亚欧大陆大商道由各个自然单元转手贸易的历史全面改变,西域大商道进入有史以来最为畅通时期。

图19、天山的亚高原草场与河流

  天山山脉横亘在亚欧大陆腹心地带,以其2500多公里东西向的延伸成为古代商队、行旅仰望的永恒路标。这一点极其伟大,人类文明史上确实是无与伦比的。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各地千里跋涉而来的商队一旦进入亚洲腹地,大多数时间都身处茫茫戈壁沙漠之中。只有那些分散排列在天山山麓的绿洲群,是商旅们修养身体、补充驼队给养的生命之岛。荒漠沙海中一个个绿洲有如大洋中连续的孤岛,形成链条,保证了亚欧大陆东西方最佳交通线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天山山脉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亚欧大陆古代交通的生命线。

  7、文化与天山   

  文化方面可以看到。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乃至其后历史时期,亚欧大陆各文明区域的不同文化成果几乎都是通过天山完成交流的。以宗教为例,产生中亚的祆教(拜火教)、产生于南亚印度的佛教、产生于欧洲从遥远的西亚安纳托利亚流传过来的的基督教(景教),还有产生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回教)等,大多数时候也都是与商队一起进入并影响到这一地区。同样,来自东方中国的文化和丝绸等诸多珍贵时尚高档物品也源源不绝地向西运送到亚欧大陆其他文明区域。

  唐代高僧玄奘在其《大唐西域记》序言中记述:“赡部洲地有四主焉。南象主。则暑湿宜象。西宝主。乃临海盈宝。北马主。寒劲宜马。东人主。和畅多人。故象主之国。躁烈笃学特闲异术。服则横巾右袒。首则中髻四垂。族类邑居室宇重阁。宝主之乡。无礼义重财贿。短制左衽断发长髭。有城郭之居。务殖货之利。马主之俗。天资犷暴情忍杀戮。毳帐穹庐鸟居逐牧。人主之地。风俗机惠仁义照明。冠带右衽车服有序。安土重迁务资有类。三主之俗东方为上。其居室则东辟其户。旦日则东向以拜。人主之地南面为尊。方俗殊风。斯其大概。玄奘所表现才出来的唐朝中国人的世界观,极为精彩。把亚洲分为象主、人主、马主和宝主四国。象主之国为南亚次大陆印度,人主之国为东亚中国,马主之国为天山北部游牧地带,而宝国之地则指天山南北两麓的绿洲区域。玄奘如此解释宝主,“有城郭之居,务殖货之利”,清清楚楚地表现出西域天山绿洲的亚欧大陆区域性中介特性。

     此外,天山山脉,还有一个不能等闲视之的作用。那就是引导草原游牧人群流入绿洲,并使之转变为绿洲农业居民的作用。从天山北部迁入绿洲地带的游牧人群会转入定居的农耕生活,而隔着这座山脉游牧的人群却鲜有改变。天山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段里都是绿洲与游牧两种社会生活形态的分界。

  在天山山脉的庇护下,数千年来亚欧大陆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天山南北农耕、游牧两种社会生活形态的交互影响得以持续。实际上,亚欧大陆东西交往以及中亚南北往来都依赖于天山,它是古代亚欧大陆所有交通通道中最大也是重要的枢纽型“十字路口”。

  8、争夺天山   

  天山作为亚欧大陆中部最大和最重要的商贸物流通道,从人类文明东西方交流开始便成为各方势力的争夺目标。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控制了天山,其实就等于控制了丝绸之路这条亚欧贸易的最大商道。争夺者主要是亚洲中部草原地带的游牧人群与东亚文明核心区域-中国的中原人群。

图20、天山河谷通道

  中国经营西域主要就是依靠文化影响力和武力,把天山北部的游牧部族势力从天山以北驱逐出去,把中亚绿洲诸国天然形成的东西贸易道路控制起来。实际效果就是通过商贸大通道已核实的价格获取亚欧大陆其他文明所在区域最精华的物质、精神产品,也以我方最合适的价格把自己的优势产品销售出去,从而不言而喻地直接得到经济、文化、政治利益。同样中亚商贸大通道也是游牧人群最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来源地,谁控制了这里谁就会取得优势。汉朝的西域都护府,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等都是这种活动的结果。

  9、伊犁河谷与巴音布鲁克山地是天山古代交通的关键区域

  广袤天山中东西方向延伸且水草最为丰美、地理环境最适宜古代人畜大规模迁移的地带是伊犁河谷和巴音布鲁克山地。这里西通中亚、西亚各地;东到吐鲁番-哈密盆地;南向焉耆盆地和所有天山南部绿洲;北抵准噶尔盆地,是天山山脉最大的交通枢纽。这里还是西域历史所有文化的分布与影响区,也是亚欧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关联地区和古代大规模人群迁移活动必经之地。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作者:巫新华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