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亚洲腹地考古图记海外遗珍国外西域考古经典论著译丛
摘要: 亚洲腹地考古图记作者: 奥雷尔·斯坦因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海外遗珍国外西域考古经典论著译丛译者: 巫新华 / 秦立彦 / 龚国强 / 艾力江出版年: 2004页数: 1580定价: 3980.00丛书: 海外遗珍国外西域考古经典论著译丛ISBN: 9787563343614内容简介《亚洲腹地考古图记》是一部大型考古报告,是斯坦因1913年7月至1916年2月,历时2年8个月、行程1 ...
亚洲腹地考古图记作者: [英]奥雷尔·斯坦因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海外遗珍国外西域考古经典论著译丛
译者: 巫新华 / 秦立彦 / 龚国强 / 艾力江
出版年: 2004
页数: 1580
定价: 3980.00
丛书: 海外遗珍国外西域考古经典论著译丛
ISBN: 9787563343614
内容简介
《亚洲腹地考古图记》是一部大型考古报告,是斯坦因1913年7月至1916年2月,历时2年8个月、行程11 000英里,东迄河西走廊,经新疆塔里木盆地,西至阿姆河上游和伊朗;南自兴都库什山,经准噶尔,北达内蒙古西部地区,在这一时空范围进行的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及研究成果。《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记载了作者所考察的古代遗址、墓地、道路遗迹与所发现的大量重要文物。其中重要遗址和墓地有麻扎塔格山废堡遗址、尼雅遗址、鄯善“东故城”佛寺遗址、楼兰古城遗址、汉代长城及烽燧遗址、吐鲁番佛寺遗址和墓地以及从瓦罕经加兰、罗申、舒格楠至达尔瓦孜沿途的古老堡垒遗址,还有锡斯坦的科赫依瓦贾圣山上的萨珊遗址及其南部的史前遗址等。关于古代道路的考察,发现颇多,如穿过达丽尔和丹吉尔山谷的中印古代佛教交流之路、喀拉塔仁什河首次探察的古道、从罗布泊到疏勒河的重要古代通道、塔里木盆地北边的古代文献所载之“北道”及其绿洲、从喀什穿越俄属帕米尔和阿姆河上游所路经的古代丝路等。在上述古代遗址附近和道路沿线发现了大量重要文物,如藏文文书、卢文木简、佛寺壁画、丝绸、汉文木简和佛教经卷,党项文、藏文手稿和雕版印刷品等。古代墓地出土的遗物,主要有萨珊时期、伊斯兰时期的文物,以及史前时期的石器和彩陶,还有用于体质人类学研究的400多个古人骨骼标本等。这些考古遗迹、遗物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们成为研究新疆、中亚考古与历史,探索古代丝绸之路的弥足珍贵的科学资料。20世纪许多与此相关的“新学问”的建立,无不与这些新材料的发现有着直接关系。
本书作为一部大型考古学专著,除了以上所说的重要学术意义之外,它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本书对这一地区的古代遗址和遗物考察及研究中,始终以古代道路遗迹探索为“纲”。如果说“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东方和西方的光耀寰宇的历史“项链”,那么这条古代欧亚大通道上众多的古代遗址和历史文物则颇似这条“项链”上熠熠生辉的“珍珠”,是“丝绸之路”孕育出这些历史的“珍珠”。没有古代道路,这些历史的“珍珠”和这条历史“项链”也就不复存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在本书中始终以探索古代道路为“纲”。
第二,“亚洲腹地”的古今变化,使作者在考古调查中特别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斯坦因以其渊博的知识,探索并记述了古代河流的变迁、绿洲与沙漠间的环境变化,以这样的视角所进行的科学考察,无疑对揭示古代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当前人们进一步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及采取相应对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第三,考古学是通过古代遗存研究人类历史,古代遗存涵盖面相当广泛,它们所涉及的内容几乎包括人类一切科学知识。因此,一部好的考古学著作必须是多学科的结合。80多年前编著《亚洲腹地考古图记》一书时,斯坦因邀集了当时相关知识领域最著名的科学家共同合作研究,如他曾邀请乔伊斯(英国皇家人类学学院副主席)进行体质人类学研究、索罗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牛津大学教授)进行岩石和沙子的分析研究、史密斯(大英博物馆副馆长)进行石器研究等。对这里出土古代文物中所发现的涉及汉文、梵文、和田文、粟特文、回鹘文、蒙古文、藏文、突厥文等资料,斯坦因邀请了当时这些领域最著名的学者马伯乐、西尔文·列维、勒柯克、弗兰克、W L 兰茨、威尔海姆·汤姆森、F W 托马斯教授等进行了整理、翻译和研究。《亚洲腹地考古图记》由于多学科学者的良好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其学术水平,而且为这类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亚洲腹地考古图记》与《西域考古图记》一样,这里的考古资料是迄今研究新疆考古与历史最为宝贵的资料,斯坦因以此为基础所开展的研究,也是代表当时最高学术水平的,至今仍具有学科开创性、基础性的科学意义。从总体上来看,这些研究成果揭示出的历史显示:新疆自汉代以来已成为华夏的一部分,新疆地区的古代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新疆的古代历史和文化。在现在的新疆地区,汉唐以来至今2000年间,汉族持续是这个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一员,一直起着政治主导作用。这些对我们正确地认识新疆历史,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亚洲腹地考古图记》所反映的新疆古代历史说明,新疆各族人民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他们与祖国共兴衰,汉唐时期是华夏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考古资料也反映出这一时期新疆历史处于其鼎盛时期。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为世界所瞩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吹响,祖国将与新疆地区各族人民共创新的盛世。汉唐时代中华民族的新疆地区开发历史,为我们今天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科学的理论支持。
《亚洲腹地考古图记》作为一部学术专著,从科学的视角向人们表明,新疆的开发要注意处理好“人”、“地”关系。人类的活动不能忽视与自然协调,自然的承受力是有一定限量的,本书所揭示出的这些人类历史的宝贵经验或教训,都将是我们当今建设新疆、开发西部地区的精神财富。
毋庸讳言,《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虽然有重大科学价值,但作者于20世纪初在我国西部地区所开展的“探险”活动,无疑是属于地地道道的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文化侵略的一部分。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此书现在的学术和现实意义,是当年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者们所不愿看到的。 “据说,历史喜欢捉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列宁:《资产阶级分子反对工人的方法》,见《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58,459页。。这大概就是历史魅力!今天我们组织翻译《亚洲腹地考古图记》,也正是基于它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 · · · · ·
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 英国人。原籍匈牙利。早年在维也纳、莱比锡等大学 学习,后游学牛津大学和伦敦 大学。1887年至英属印度,任拉 合尔东方学院校长、加尔各答大 学校长等职。在英国和印度政 府的支持下,先后进行三次中亚 探险。第一次中亚探险(1900- 1901)主要发掘和田地区和尼雅 的古代遗址,其旅行记为《沙埋 和田废址记》(Sand-buried Ru- ins of Khotan, London, 1903), 正式考古报告是《古代和田》 (Ancient Khotan,全二卷,1907)。第二次探险(1900— 1908)除重访和田和尼雅遗址外,还发掘古楼兰遗址,并深 入河西走廊,在敦煌附近长城沿线掘得大量汉简,又走访 莫高窟,拍摄洞窟壁画,并利用王道士的无知,廉价骗购 藏经洞出土敦煌写本二十四箱、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其 旅行记为《沙漠契丹度址记》(1912),其中有敦煌骗宝经 过的详细记录;其正式考古报告为《西域考古记》(1921), 至五卷。第三次探险(1913-1915)又重访和田、尼雅、楼 兰遗址,并再次到敦煌,从王道士手中获得五百七十余 件敦煌写本,还发掘黑城子和吐鲁番等地遗址,其正式考 古报告为《亚洲腹地考古记》(1928),全四卷。还著有《在 中亚的古道上》(1933),对二次探险做了简要的记述。 1930年,拟进行第四次中亚探险,被南京政府拒绝,其所 获少量文物,下落不明。三次中亚探险所获敦煌等地出土 文物和文献,主要入藏伦敦的英国博物馆、英国图书馆和 印度事务部图书馆,以及印度德里中亚古物博物馆(今在 新德里的印度国立博物馆)。藏品由各科专家编目、研究, 发表大量的研究成果。斯坦因本人除上述考古报告和旅行 记外,还编著有《千佛洞:中国西部边境敦煌石窟寺所获之 古代佛教绘画》(1921)一书。其论著全目见《东洋学报》第 33卷第1号。其生平事迹详见米尔斯基(Jeannette Mirsky)著《考古探险家斯坦因爵士传》(1977)。
虽然斯坦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他这种只顾事业而不分国界随心所欲的探险考古活动,侵犯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斯坦因第一次来敦煌是1907年3月。这是他第二次中亚腹地探险活动。当时,他不仅在莫高窟看到了精美的壁画和彩塑,而且采用各种手段,尤以“唐僧之陡”为名,骗取道士王圆箓的信任,以极少的白银,从王道士手中换取了大量的写经、文书和艺术品。当他离开莫高窟时,仅经卷文书装满了24箱子,精美的绢画和刺绣艺术品等文物又装了5大箱。后经清理,卷文完整的有7000件,残缺的6000件,还有一大批其它文物。斯坦因第二次来敦煌时,又以500两白银的捐献,从王圆箓手中换去570部汉文写卷。这些卷子是王圆箓专门收集的,均为完整的长卷,价值极高,但又被斯坦因卷运到了英国。
目录 · · · · · ·
目录:
第一卷
引言
著作名称缩略表
第一、二卷目录
第一卷 插图说明
第一章 穿越齐拉斯、达丽尔和丹吉尔
第一节 从克什米尔到齐拉斯
第二节 齐拉斯及其往昔
第三节 前往达丽尔的路上
第四节 达丽尔的今昔
第五节 穿越下达丽尔和丹吉尔
第二章 从亚辛到喀什
第一节 亚辛的历史和地理
第二节 穿过亚辛到德尔果德山口
第三节 从耶尔洪河的源头到塔克敦巴什帕米尔
第四节 在塔什库尔于山谷
第五节 沿喀拉塔什河前往喀什
第三章 从喀什到和田河
第一节 沿天山外缘
第二节 巴楚以远的古遗址和道路
第三节 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一条山脉
第四节 通过和田的麻扎塔格
第四章 从和田到罗布泊
第一节 来自和田各遗址的遗物
第二节 和田遗物名录
第三节 达玛沟附近遗址上的发现
第四节 重访尼雅遗址
第五节 尼雅遗址遗物名录
第五章 前往罗布泊的途中
第一节 且末和瓦石峡
第二节 阔玉马勒和巴什阔玉马勒遗址
第三节 重新在米兰工作
第六章 古三角洲上的遗存
第一节 L.K.古城堡遗址
第二节 L.K.古城堡遗址上采集或出土的古物名录
第三节 L.L.遗址和L.M.遗址
第四节 L.L.L.M.和L.R.诸遗址上采集和出土的古物
名录
第五节 穿越库鲁克河古三角洲
第七章 古楼兰遗址
第一节 再次在楼兰遗址及其附近工作
第二节 L.A.楼兰遗址及其附近发现的各种遗物
第三节 古墓地出土的遗物
第四节 L.C.遗址出土的织物
第五节 L.C.织物上的装饰纹样
第六节 L.C.墓葬出土的各种随葬品名录
第七节 L.E.古城堡和L.F.高台遗址
第八节 从楼兰到阿勒提米什布拉克
第八章 追寻中国古道
第一节 到楼兰最东部的要塞去
第二节 “龙城”的位置
第三节 穿越结着盐壳的罗布泊
第四节 白龙堆
第九章 到疏勒河三角洲去
第一节 在干涸湖床的东岸附近
第二节 拜什托格拉克谷地
第三节 古代疏勒河的尾闾
第四节 疏勒河三角洲
第五节 楼兰古道上的交通问题
第十章 到敦煌和安西去
第一节 敦煌西北的长城
第二节 重访敦煌和千佛洞
第三节 沿汉长城去安西
第十一章 追寻长城到肃州
第一节 疏勒河以北的汉长城
第二节 从桥湾城到十二墩
第三节 花海子及其长城遗址
第四节 花海子以东的长城线
第十二章 从肃州到毛目段长城去
第一节 北大河沿岸的长城
第二节 经过毛目绿洲及其边远地区的烽燧
第三节 在汉长城遗址发现的文物
第十三章 黑河三角洲和哈喇浩特遗址
第一节 黑河下游及其尾闾
第二节 哈喇浩特遗址
第三节 哈喇浩特城外的遗址
第四节 乡村居民点和马可·波罗的“额济纳城”
第五节 出自哈喇浩特和附近遗址的文物
第十四章 前往甘州和南山中部
第一节 到甘州去的一条沙漠道
第二节 到南沟城和甘州河的东源去
第三节 从南山回到毛目
第十五章 穿越北山到巴里坤
第一节 穿越北山的沙漠山脉
第二节 穿越天山最东段
第三节 经过喀尔里克山和巴里坤
第四节 巴里坤和哈密之间的历史关系
第二卷
第十六章 到古城并穿越天山
第一节 从巴里坤到古城
第二节 北庭遗址和车师后国王庭
第三节 穿越天山到吐鲁番
第十七章 吐鲁番地区的地理和历史
第一节 吐鲁番的地理位置和早期历史
第二节 从东汉到唐朝时期的吐鲁番
第三节 回鹘统治下的吐鲁番
第十八章 吐鲁番的遗址
第一节 古代高昌国的遗址
第二节 在喀拉霍加挖掘或购得的文物目录
第三节 在吐峪沟遗址考察
第四节 在吐峪沟遗址发掘或购得的遗物目录
第五节 在木头沟遗址的考古工作
第十九章 阿斯塔那古墓地
第一节 ⅰ组中公元七世纪的墓葬
第二节 ⅱ~ⅴ组墓中出土的泥塑像及其他随葬品
第三节 ⅵ~ⅹ组中未被盗扰的墓葬等
第四节 阿斯塔那墓葬及出土纺织物综述
第五节 阿斯塔那古墓中出土的纺织艺术品
第六节 阿斯塔那墓地出土遗物表
第七节 在吐鲁番工作的总结
第二十章 在库鲁克塔格中探险
第一节 从吐鲁番到辛格尔
第二节 到破城子和兴地去
第三节 到库鲁克河边的墓地去
第四节 米安·阿弗拉兹·古尔的补充考察
第二十一章 孔雀河沿岸的古道
第一节 营盘遗址
第二节 孔雀河的古代河道和“注滨城”
第三节 到库尔勒去的古道沿线的烽燧
第四节 尉犁和当代的喀拉库木
第二十二章 从库尔勒到库车
第一节 沿天山脚下走
第二节 都护治所
第三节 从轮台到库车
第二十三章 库车及境内若干古遗址
第一节 绿洲的地貌及境内古都的位置
第二节 木扎特河以西的遗址
第三节 库车东南的遗存发现和收集的古物名录
第二十四章 从库车到喀什
第一节 拜城境内的古代遗存
第二节 经由阿克苏和巴楚到达喀什
第三节 唐代对阿克苏至喀什的道里记载
第二十五章 穿过帕米尔
第一节 在喀什作准备
第二节 沿阿赖谷地走
第三节 沿帕米尔的西部边缘走
第四节 经过阿利丘尔和大帕米尔
第二十六章 在阿姆河上游地区
第一节 瓦罕的古代遗址
第二节 穿过伊什卡什米和加兰
第三节 舒格楠谷地
第四节 从罗申到达尔瓦孜
第五节 从喀拉特金到布哈拉
第二十七章 在呼罗珊的东部
第一节 从阿什哈巴德到马什哈德
第二节 经过波斯—阿富汗边界
第三节 进入赫尔曼德盆地
第二十八章 锡斯坦圣山
第一节 锡斯坦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科赫伊瓦贾的遗址
第三节 壁画
第四节 山顶的遗址
第二十九章 波斯境内锡斯坦绿洲的遗址
第一节 沙利斯坦及其附近的遗址
第二节 锡斯坦坝以及赫尔曼德河的古名
第三节 扎黑丹遗址以及西北方的晚期遗址
第四节 出自锡斯坦北部晚期遗址的陶器碎片和其他小遗物
第三十章 锡斯坦的沙漠三角洲
第一节 古代和近代的遗址
第二节 史前居民点遗址
第三节 在赫尔曼德河南部三角洲地区遗址发现的文物
第四节 一条古代边境线遗址
第五节 从锡斯坦到印度和伦敦
附录
附录A——吐鲁番阿斯塔那的汉文碑铭,由法兰西大学教授马伯乐翻译并
注释
附录B——发现或购得的钱币目录,以F.M.G.罗立梅和J.阿兰的
笔记为基础撰写而成
附录C——关于帕米尔地区和阿姆河盆地的人类学所做的笔记,T.A.
乔伊斯(艺术学硕士,大英博物馆副馆长,皇家人类学学院副主席)
附录D——从中国新疆、甘肃和锡斯坦出土的陶瓷,R.L.霍普森(大
英博物馆陶瓷和人种学部部长)
附录E——手稿目录(主要是梵文),F.E.帕吉特(艺术学硕士,印
度陶瓷学会会员[已退休])
附录F——梵文、和田文、库车文手稿残件目录,斯坦·科诺(奥斯陆大
学教授)
附录G——库车语手稿残件笔记,西尔文·列维(法兰西大学教授)
附录H——粟特文手稿残件笔记,E.班威尼斯特
附录I——汉文碑铭和文书,由艺术学硕士、文献学博士、大英博物馆东
方印刷品和手稿部副馆长L.吉列斯翻译并作注
附录K——回鹘文、蒙古文、粟特文手稿残件目录,A.冯·勒柯克(柏
林人种博物馆馆长)
附录L——在德尔果德山口发现的藏文题识,由哲学博士A.H.弗兰科
翻译并做注
附录M——从和田带回来的文物目录,承驻中国领事馆的H.I.哈定先
生热心提供,撰稿人为F.H.安德鲁斯(曾获得英帝国勋章)
附录N——塔里木盆地和锡斯坦的石器,大英博物馆副馆长R.A.史密
斯
附录O——岩石和沙子样品,由W.J.索罗斯(科学博士、皇家学会会
员、牛津大学教授)和R.C.斯比勒(艺术学学士,牛津大学近期的布尔戴特-
库茨学者)研究并描述、贝壳样品的笔记由D.F.W.巴登-鲍威尔(艺术学硕
士,科学学士)撰写
附录P——出自喀拉霍加的摩尼教羊皮手稿残件(手稿Kao.0111
),W.兰茨(哲学博士)
附录Q——出自喀拉霍加的如尼突厥文手稿残件Kao.007,由哥本
哈根大学教授威尔海姆·汤姆森校订并翻译
附录R——对图版CXXX~CXXXIII中的藏文题识所做的笔记,
F.W.托马斯(艺术学硕士,哲学博士,F.B.A.,牛津大学波登梵文教授
)
第一卷 插图目录
1.在凯尔上方看吉中甘加河
2.从胡达尔谷口对面的右岸渡过印度河
3.在齐拉斯的泰附近,下望尼亚特山谷
4.齐拉斯要塞上方的布托伽赫谷口
5.胡达尔谷口的“黑堡”遗址
6.从达尔村远眺胡达尔山谷
7.从尤努太伽柳山口向东南望
8.尤努太伽柳山口下的古力杜尔田地
9.高贝彻沙上方,达尔津山谷的森林
10.由罗阇帕赫东·瓦利派来的护卫队员
11.从达丽尔的尼雅楚特上望山谷
12.达尔津高山以及面向达丽尔的山嘴
13.在前往巴拉伊山口的途中下望凯尔山谷
14.下望通向达丽尔、尼雅楚特的伊什考巴尔山谷
15.达丽尔卜古察下方的劳赫劳古堡遗址
16.达丽尔伽巴尔下方的雪松
17.达丽尔达罗特上方的耕地
18.在曼基亚尔上方下望达丽尔主谷
19.达丽尔的西沃古堡,上望西谷伽赫山谷
20.达丽尔朱米古堡的围墙
21.从拉杰古堡遗址上望达丽尔
22.在拉杰古堡山顶向西北望
23.达丽尔,察图尔肯德的白胡子老人和雕花的坐台
24.在达丽尔的萨玛吉亚尔,坟墓的雕花木围栏
25.丹吉尔的伽格罗特,罗阇帕赫东·瓦利的城堡(莫亨塔乔·沙·阿
拉姆坐在前排)
26.在古玛莱古堡的达丽尔头人们
27.罗阇帕赫东·瓦利和他的两个儿子
28.在达丽尔的杜多古堡,吉亚拉特上的木雕(在拱廊里站着的是来自
帕派特的萨希德)
29.丹吉尔帕劳立的古清真寺
30.在达丽尔的卜古察,沙哈海尔·巴巴墓上的木雕
31.在肖巴特眺望西南方的丹吉尔—肯迪亚分水岭
32.古比斯,在岩石碎屑上爬过古比斯的伽珐伯杜山口
33.丹吉尔,比尔瑙古堡遗址
34.丹吉尔,萨特尔山谷的森林
35.达丽尔,曼基亚尔察图尔肯德村的街道
36.达丽尔,杜多古堡村的大门
37.古比斯上方,亚辛河和吉泽尔河的交汇处
38.达斯克赫德托斯,巴赫里汗的围墙遗存,远处为亚辛山谷的谷首
39.加格罗特的一组丹吉尔人
40.亚辛的楚玛尔汗古堡遗址
41.在楚玛尔汗下望亚辛山谷
42.亚辛胡达尔的一组库什瓦克特人和布里希人(前排坐着库什瓦克
特的胡达尔拉贾及他的两个亲属,后排立着布里希农民)
43.德尔果德山口北坡上的蕨类植被
44.从达尔班德山脊下看德尔果德山口
45.在亚辛的巴尔库勒迪,哈基姆大人住处的外院
46.攀登德尔果德山口途中,刻有佛塔及吐蕃文的巨砾
47.格拉姆巴尔山口,望南方和西南方(左边是哺育朱萨尔湖的格拉
姆巴尔冰川的东支,中间是流入耶尔洪河的格拉姆巴尔主冰川,右边是俯瞰耶尔洪
河源头的山脉)
48.流至德尔果德山口西北的冰川及其西延部分(在海拔13 500
英尺的北坡冰碛上向上望)
49.在格拉姆巴尔山口的慕尔伽契营地
50.在格拉姆巴尔山口下望西南方,可见在德尔果德和查提波伊冰川上
方的山峰
51.在营地望东方和东南方,其林吉冰川上部的全景
52.望格拉姆巴尔河彼岸,可见其林吉冰河的末尾部分
53.越过隋耶基下方格拉姆巴尔河的冰川
54.巴库恰克,喀拉塔什河上的桥梁和栈道
55.在阿拉尚德,向下走往喀拉塔什河谷的骆驼
56.在格拉姆巴尔冰河东支哺育的湖端向东望
57.攀登其林吉山口的道路
58.查帕尔散的巴巴贡迪墓地
59.查帕尔散山谷,筑有堡垒的利希特村
60.查帕尔散山谷的谷首,库兹冰河的始端
61.伯阿塔上方,其林吉山口东面冰河的始端
62.在山口下望东南方的明铁盖冰河上部
63.在明铁盖山口南望
64.查帕尔散,伊什库克冰川的末尾
65.攀登明铁盖山口
66.在德尔沙特谷口望慕士塔格阿塔山
67.其其克里克迈丹的围墙遗存
68.在塔尔巴什下望坦吉塔尔峡谷
69.在墨尔基(布拉姆萨尔)山口南望
70.在塔什库尔干河上方,江格尔拱拜孜附近的遗存
71.托格兰协亥尔,莫拉依·伊桑斯基地所在的山脊
72.在孔察卡尔—乌尔托迪,上望墨尔基山谷
73.从其木干艾格孜上望其木干
74.在喀拉塔什汇合处更换交通工具
75.铁热克克其克下方的喀拉塔什河谷
76.罕萨查帕尔散的瓦罕居民
77.布拉姆萨尔山口下的墨尔基恰特,柯尔克孜人的营地
78.前往维勒维勒的途中,望天山外围的低山丘陵
79.乔克塔格山北麓的叶尔羌河岸
80.巴楚东北,拉勒塔格遗址上的遗存
81.望叶尔羌河对岸的麻扎塔格
82.在却勒库勒河岸望库木塔格北端的沙丘
83.塔克拉玛干XXVII~XXXVIII营地之间的高沙梁
84.喀拉库勒河边林带里的红柳和红柳枯树
85.去巴楚赶集
86.卡西木·艾则孜帕万和托乎提阿洪
87.塔克拉玛干XXVI营地以远的沙丘和最后见到的一些红柳
88.塔克拉玛干XXVII营地的风蚀黏土地
89.塔克拉玛干XXVII营地附近,沙丘谷地中的风蚀黏土和低沙
丘
90.在塔克拉玛干XXVIII营地望东面的高沙丘
91.麻扎塔格下方的佛寺遗址
92.在堡垒遗址上望西北的麻扎塔格山链
93.尼雅遗址N.XLIV居址,干枯的白杨和沙埋的房屋遗存
94.尼雅遗址,红柳包之间发掘前的N.XLIII居址
95.从西北望麻扎塔格上的堡垒遗址
96.库都克库勒红柳包下的寺院遗址
97.最后发掘前尼雅遗址N.III居址的西北部分
98.从北面望正在被清理的尼雅遗址N.XLII居址
99.发掘前从西南望尼雅遗址的N.XLII居址
100.从东南方向望尼雅遗址的N.IV居址
101.从西南方向望尼雅遗址的N.III居址
102.望古河道彼岸的尼雅遗址遗存
103.尼雅遗址N.XXVI居址上的房顶遗存
104.尼雅遗址N.XL遗存附近,围绕枯水塘的古藤架
105.吐勒库其库勒塔里木上方,在洪水河床上新筑拦河坝的民工
106.在且末通来的道路路口把守的瓦石峡人
107.从西北望巴什阔玉马勒的寺院或佛塔遗址
108.捆扎从米兰遗址M.V佛寺取下的壁画块
109.巴什阔玉马勒城堡中心附近之墙壁
110.民工们正从米兰遗址M.V佛寺壁上揭取壁画
111.阔玉马勒佛塔底部小佛龛内残存的雕塑
112、113.米兰遗址,M.V佛寺内圆形走廊西北壁上的部分彩绘
114、115.米兰遗址,M.V佛寺内圆形走廊西北壁上的部分彩绘
116.从西望米兰遗址的M.IV佛寺
117.米兰遗址,风蚀台地上的M.IX建筑遗存
118.米兰遗址,发掘后的M.XIV佛寺
119.米兰遗址,M.XV佛寺所在的丘堆
120.米兰遗址,从南面望M.XIII残塔
121.巴乔尔商人谢·阿里汗和他的两个伴侣
122.在乌尊库勒用骆驼装运冰块
123.停留在罗布沙漠L.K.古堡的运冰的骆驼
124.米兰新村的房屋
125.在米兰制作盛放壁画的箱子
126.在住房前的米兰头人努尔·穆罕默德和他的儿子
127.米兰启运壁画箱
128.从东城角看罗布沙漠中的L.K.古堡
129.罗布沙漠的L.K.古堡,西南城墙的风蚀缺口
130.罗布沙漠L.K.古堡西南墙外的风蚀地
131.尼雅遗址N.XLIV建筑遗址附近风蚀地的全景
132.尼雅遗址N.XLIV建筑遗址附近的葡萄园及棚架的残柱
133.罗布沙漠L.K.古堡内的全景,从北城角取景
134.罗布沙漠L.K.古堡的中心居址,ⅰ房间
135.罗布沙漠L.M.V号居址的风蚀残木
136.罗布沙漠L.M.III居址所在的雅丹台地
137.罗布沙漠L.M.I居址的风蚀遗存
138.罗布沙漠L.K.古堡内,发掘后的ⅲ号房间
139.罗布沙漠L.K.古堡ⅲ号房间的内部(左角为门板)
140.XCII营地东北约13英里,正在穿越风蚀地的骆驼
141.XCIII号营地东北约8.5英里的雅丹垄脊和沟壑
142.XCIII号营地以远,越过风蚀地向西南望
143.XCIII号营地东北7英里处的洼地,应为古河道
144.罗布沙漠L.A.遗址南约7英里,成排红柳包之间的古河道
145.罗布沙漠L.D.遗址附近的古河道及活红柳
146.楼兰遗址,L.A.XI塔址附近的风蚀景象
147.清理楼兰遗址L.A.V和L.A.VI居址间的垃圾
148.L.A.II居址及南面的地面,洼地里有枯死的红柳
149.L.A.楼兰遗址西北的塔址
150.L.A.遗址的西城墙遗存
151.L.A.遗址的西城墙遗存
152.L.A.遗址上的风蚀台地,上有部分西墙
153.L.A.遗址上的风蚀台地,上有北墙的残段
154.L.A.遗址上的风蚀台地,上有东南城角的东墙残余
155.L.A.遗址,起层的风蚀台地,上有南墙的残段
156.楼兰遗址的L.A.X残塔
157.风蚀台地北端,上有L.A.遗址东墙的残段
158.从东南望L.C.台地西部
159.L.C.台地上清理后的墓坑
160.从北面望L.E.古堡内景(箭头表示大门所在)
161.罗布沙漠L.E.古堡东南角的城墙
162.罗布沙漠L.E.古堡的西城墙
163.L.E.古堡的东墙部分,从里向外望
164.从西望L.F.台地之东北部
165.L.F.台地哨所门附近的ⅲ号房间
166.L.F.台地顶部哨所的门道
167.罗布沙漠中L.H.墓地东南的风蚀居址
168.罗布沙漠中L.F.哨所外面L.F.4号墓葬的木围栏
169.罗布沙漠中L.H.墓地暴露的棺材
170.罗布沙漠中L.F.台地顶部,哨所门道及后面的墓地
171.罗布沙漠中L.F.台地,清理出的第一个墓葬以及参加发掘
的罗布里克民工
172.罗布沙漠中L.F.台地,L.F.4号墓内死者的头部
173.罗布沙漠L.F.台地,L.F.I号墓内的死者
174.在CII营地(位于罗布泊干涸湖床边)东南的雅丹地貌中跋涉
前进
175.CI和CII宿营地之间起伏不平的盐壳,出土汉朝古币等
176.阿勒提米什布拉克最西部泉水上方的芦苇
177.在罗布沙漠宿营地XCIX以南的台地中前进
178.罗布沙漠中的L.J.台地,上面有古烽燧遗址(台地顶上人所
站的位置就是古烽燧)
179.驼队穿越起伏不平、结着盐壳的罗布泊干湖床
180.罗布泊干涸湖床上堆积的盐块
181.前往库木库都克途中,穿越(结有盐壳的)罗布泊干湖床上的条
状沼泽地
182.黏土台下的CVII营地,俯视着罗布泊干湖床最东边的“湖湾
”
183.罗布泊干湖床北岸的CVI营地及首次看到的植被
184.疏勒河尾闾以北古湖盆中的台地,从CXII营地向西南望
185.疏勒河尾闾以北古湖盆中的台地,从CXII营地西望
186.疏勒河尾闾以北古湖盆中的台地,从CXII营地向西北西方向
望去
187.拜什托格拉克以东俯瞰古湖盆的垄脊(远处是库鲁克塔格山脉的
最东段)
188.越过疏勒河尾闾后面的干湖盆中部向西望
189.从库木库都克返回的(左起)托乎提阿洪、尼雅孜、穆罕默德·
善(以上为车尔臣人)、吐尔迪、达克曼
190.从T.IV.a南望疏勒河尾闾东北角以及长城遗迹
191.从T.III烽燧往东延伸的长城
192.从T.IV.a东望到的长城末段
193.敦煌长城T.XI烽燧外面的束柴堆
194.敦煌长城最西端的T.IV.a烽燧遗址
195.敦煌长城上的T.XIII烽燧及1907年我们曾清理过的
房屋
196.从T.XXII.e烽燧北望哈喇湖
197.从T.XXII.d烽燧东望哈喇湖湖滨
198.T.XIII烽燧附近已石化的芦苇
199.哈喇湖边山岭上的T.XXII.d烽燧遗址
200.T.XIII烽燧附近的长城
201.T.XIII烽燧东边延伸的残长城
202.敦煌长城T.XXII.f烽燧下的垃圾堆
203.从敦煌返回的猎人兼向导阿布都热依木
204.敦煌长城上的T.VII烽燧,从西南方望
205.安西以东长城上的T.XL.b烽燧
206.敦煌绿洲西缘的农田(354)
207.敦煌城南边连绵的沙丘(354)
208.圣湖月牙泉、寺庙和鸣沙山
209.敦煌附近月牙泉的外围寺院
210.敦煌城南门
211.敦煌城东门旁的牌坊
212.十二墩西北外长城的T.XLI.o烽燧,年代较晚
213.万山子峡谷,河左岸上的寺院遗址
214.十二墩以东长城上的T.XLII.f烽燧
215.安西附近长城上的T.XXXVIII.a烽燧
216.十二墩附近长城上的戍堡和T.XLIL.d烽燧
217.布隆吉以东长城上的桥湾城城堡内景
218.花海子东北用束柴捆筑成的长城
219.花海子东北红柳沙丘中找到的长城遗迹
220.花海子以北、T.XLIII.i烽燧以东用灌木捆筑成的长城
221.花海子以北长城上的T.XLIII.l烽燧
222.花海子以东的T.XLIV.b烽燧
223.花海子以西长城上的T.XLIII.b烽燧
224.肃州野麻湾外中世纪长城上的烽燧
225.毛目下游长城上的T.XLVIIL.b烽燧
226.千佛洞遗址中部的石窟,前堂已暴露在外
227.黑河土尔扈特人的首领及蒙古族头人
228.毛目下游黑河岸边的T.XLVIII.e围墙
229.黑河三角洲头的巴银伯格都山
230.巴银伯格都山西麓的泉水沼泽
231.从巴银伯格都山麓望黑河三角洲头
232.黑河岸边西湾墩附近的烽燧,西湾墩也称塞尔
233.黑河岸边大湾附近的T.XLVIII.c废堡
234.哈喇浩特附近阿杜纳霍拉的内层堡垒
235.哈喇浩特以西的干涸河床
236.黑河三角洲达文桃来的野胡杨树丛
237.在黑河三角洲“大堡”附近逗留
238.在黑河岸边的包尔加苏宿营
239.黑河三角洲达文桃来的土尔扈特部蒙古人
240.从西南方向望到的哈喇浩特的城墙
241.哈喇浩特城墙的西北角及外边的佛塔,是从北方看到的景象
242.哈喇浩特城墙的南面,避风处堆满了沙子
243.哈喇浩特城的西墙,西南角是伊斯兰教坟墓
244.向东南方望到的哈喇浩特城内的景象
245.向西北方望到的哈喇浩特城内的景象
246.哈喇浩特城的西墙,西北角附近有风吹沙子造成的豁口
247.从哈喇浩特城里看到的古城西北角(箭头标示的是北墙豁口的
位置)
248.哈喇浩特城墙西北角上的佛塔遗址
249.哈喇浩特城里的K.K.I.i庙宇背面的佛龛,残存着雕像
底座
250.哈喇浩特西门外的棱堡
251.哈喇浩特的伊斯兰教坟墓遗址K.K.VI,是从北方看到的
景象
252.哈喇浩特的伊斯兰教坟墓遗址K.K.VI的正面(朝东)
253.哈喇浩特附近的古民居K.K.IV
254.哈喇浩特附近的古民居K.K.XIV
255.哈喇浩特附近的古民居K.K.II遗址,已半被红柳沙堆埋住
256.哈喇浩特的废庙和佛塔K.K.IV
257.哈喇浩特被毁佛塔K.K.II的底座及泥塑碎片,是清理之
前的情景
258.哈喇浩特被毁的佛塔K.K.II底座坡上的瓦砾
259.宿营地160号以南被沙子掩埋的沙漠山岭
260.在到高台的途中宿营于吉格代卡亚
261.越过谷地望到的马蹄寺
262.从南沟城往南望到的南山和南山脚下的村落
263.洪水城外的寺院
264.高台城东门附近的寺院客房
265.南沟城的街道
266.南沟城村子里的庙宇
267.甘州城墙外的寺院客房
268.甘州大佛寺后面的佛塔和庙宇
269.马蹄寺底下的庙宇
270.南沟城外的庙宇
271.马蹄寺的石窟和寺院
272.哈喇浩特的K.K.VI号圆顶伊斯兰教坟墓里面的一角
273.马蹄寺第二层石窟里的泥塑佛像和菩萨像
274.南沟城大寺庙的西院
275.南沟城大寺庙里的泥塑佛像和菩萨,两侧是后来修补过的坐姿青
铜罗汉像
276.南沟城大寺庙前厅里的青铜罗汉,大多后来用灰泥修补
过
277.从正义村看到的甘州河峡谷
278.南山中的欧波堡,是从西边看到的情景
279.通向敖包岭子山口的那条山谷
280.通往扁都口的那条山谷谷口的草地
281.甘州河岸边三帕村的西门
282.到甘州河边的四帕村去
283.北山野马井上方的谷地
284.扎营在北山的东二山井
285.北山明水盆地
286.俯瞰着巴依的喀尔力克山脚下的小山
287.俯瞰着宿营地209号的北山马鬃山南侧的谷地